孔子的性格问题

添加小编微信:caoshi23 收阅更多历史真相及时政资讯

有些人生来就是孤独的。我觉得孔子算是。且看他小时候玩的游戏,便是将斗箕摆成礼仪。旁人觉得这算少年老成,我倒是觉得这种事情,其实就是过家家。而男孩子玩这个,属于比较内向的性格导致。但内向的人善于思考和自省。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我生来也内向,常常一个人自己玩,剪纸人,捏泥人,然后排兵布阵。也是内向游戏一种。

孔子在他十五岁的时候,便开始想明白自己要干什么。但所谓“有志于学”。其实是个并不靠谱的东西,春秋那会儿,生产效率低下,生活动荡不安,如何安身立命是一个农家子弟的当务之选。但有些人就是明白,自己与身边的那些同类就是不一样。所以有志于什么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多数人是对于现状的认命,而少数人则很早就开始认真的考虑过自己的命运,并着手布局和实施。于是他哪怕最终一事无成,也无法拦住他某些时段的脱颖而出。《国产凌凌漆》中妓女跟星爷讨嫖资时说的:你以为你躲起来就找不到你了吗,没有用的。你是那样拉风的男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就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是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你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渣子,神乎其技的刀法,还有那杯dry martine ,都深深的迷住了我。

我忘了说孤独的人生来就有使命感,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其实,我的眼神和胡渣子也一样也如此。

孤独不代表不和人接触。孔子与人交往,彬彬有礼。当然有时候,情绪也会失控。压抑久了,反应就会更加强烈一点。这种性格的人,注定很难顺遂。总是碰壁。克制自己,就会要求别人,既然有了要求,注定也就有了失望。越是失望,越是迷恋过去,然后忽略现实。李零先生总结《论语》中夫子提到的人物,越是古人,或已经逝去的人,孔子会不吝表扬,崇敬。但涉及今人,身边人。就没有什么好话了。以孔子弟子盈门的盛况而言,他身边是不缺人的,总是热热闹闹,却让他说出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以我偏狭的理解,他总是期望有远方的朋友过来,因为他对身边的人感到困倦。

内心孤独的人会在乎自己的梦,孔子说他老是梦见周公,其实因为他也觉得这已不切实际。但梦境鞭策自己,依稀可见的东西总会以为是真,以现代人的理解,梦中的人物未必不是自己的分身。简单说来,他岂是和周公对话,只是自言自语而已。余华《在细雨里呼喊》说,只要疯子才和自己说话。孔子不是疯子,所以他托梦而已,这是缓压的方式,也是寻找着支撑。然而他境遇一直不遂,自言自语也就越勤。直到有一天,他说已经久不梦见周公,可能是他已经不再做梦了。可惜不做梦不见得是回归现实,说这话的时候,孔子已经很老了。他的学生子路死于非命。他悲伤无比。某地获麒麟一只,他兴冲冲地的去看,却无望而归。他将《春秋》从隐公元年写起,写到哀公结束。学者们喋喋不休讨论为何从隐公元年写起而不是其他。我却对“隐”和“哀”两字走神甚久。老年孔子那会应该懒得出门,偶然扶着门框,对着院子里围坐的弟子们其实已经无话可说。一个孤独的人,将一切希望安置于自己的理想当中,而这份理想,终归化成一份情操。后世谓之“道德”。

“吾未见有好德如好色者”。孔子曾经却如此说道,他洞察人性。要我解读,便是所谓道德这玩意总归就是一场不切实际的虚妄。孔子照影自怜的时候,我想他的内心也问自己这个问题。显然,他也不敢确定自己是能够从人性中出脱出来。儒家有别于宗教的是,宗教是把人往神方面拐骗的思想,别问你行不行,只问你信不信。你信你就行。但孔子找到了道德这份理想,同时也指出达成理想的艰难。内心细腻的人,很难讲出自己也拿不准的话,即便可能前言不搭后语。好在我们这个民族,最不讲究的,就是逻辑。而且中国人思想的底子是认命,一旦他接受教育,但迅速生出一份成果,叫做“不信!”。中国文化,几经颠覆,朱熹和王阳明,他们说的可能已经离孔子很远。但始终维持着一份存在的体面。瓶子还是那个瓶子,但酒已非昔日之酒。就好像我们现在将研究梵学的学者叫做国学大师一样,没关系,我们认!

最后,孔子将一生的情绪集中于《春秋》的写作中,说起来,他还是想要维护那个他想象中的世界秩序。但其实,他的所有学问已无用于现实,于是他肆无忌惮,骂了太多的人。但比之鲁迅,他更克制。给千秋万代,树立出一个如何不用脏字骂人的写作范式:如何一字之易,性质全变。当然,这也无用于这个圣人的内心完满的达成。这辈子他最终没有干成他真心想干成的事情,从孤独中生人,死于诸弟子孤独的旁观中,当年的邦国臣民,并没用得着他指手画脚。但两千年中,他的那些愤懑情绪,形成诡异却大体不变的价值观。指点时光荏苒中变迁的江河山水。

那天,孔子逝去。一个名叫有若的弟子则继承了他的样子,被其他弟子当作夫子继续侍奉。这名小孔子43岁的弟子以活体人偶的方式使之那个孤独的人音容宛在,后代则有人杜撰了他的遗言,说的喋喋不休,絮絮叨叨。一副江湖术士成竹在胸算有遗策的样子。

但其实——

即便孤独的死去,依旧是一件很平静的事。

添加小编微信:caoshi23 收阅更多历史真相及时政资讯

有些人生来就是孤独的。我觉得孔子算是。且看他小时候玩的游戏,便是将斗箕摆成礼仪。旁人觉得这算少年老成,我倒是觉得这种事情,其实就是过家家。而男孩子玩这个,属于比较内向的性格导致。但内向的人善于思考和自省。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我生来也内向,常常一个人自己玩,剪纸人,捏泥人,然后排兵布阵。也是内向游戏一种。

孔子在他十五岁的时候,便开始想明白自己要干什么。但所谓“有志于学”。其实是个并不靠谱的东西,春秋那会儿,生产效率低下,生活动荡不安,如何安身立命是一个农家子弟的当务之选。但有些人就是明白,自己与身边的那些同类就是不一样。所以有志于什么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多数人是对于现状的认命,而少数人则很早就开始认真的考虑过自己的命运,并着手布局和实施。于是他哪怕最终一事无成,也无法拦住他某些时段的脱颖而出。《国产凌凌漆》中妓女跟星爷讨嫖资时说的:你以为你躲起来就找不到你了吗,没有用的。你是那样拉风的男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就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是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你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渣子,神乎其技的刀法,还有那杯dry martine ,都深深的迷住了我。

我忘了说孤独的人生来就有使命感,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其实,我的眼神和胡渣子也一样也如此。

孤独不代表不和人接触。孔子与人交往,彬彬有礼。当然有时候,情绪也会失控。压抑久了,反应就会更加强烈一点。这种性格的人,注定很难顺遂。总是碰壁。克制自己,就会要求别人,既然有了要求,注定也就有了失望。越是失望,越是迷恋过去,然后忽略现实。李零先生总结《论语》中夫子提到的人物,越是古人,或已经逝去的人,孔子会不吝表扬,崇敬。但涉及今人,身边人。就没有什么好话了。以孔子弟子盈门的盛况而言,他身边是不缺人的,总是热热闹闹,却让他说出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以我偏狭的理解,他总是期望有远方的朋友过来,因为他对身边的人感到困倦。

内心孤独的人会在乎自己的梦,孔子说他老是梦见周公,其实因为他也觉得这已不切实际。但梦境鞭策自己,依稀可见的东西总会以为是真,以现代人的理解,梦中的人物未必不是自己的分身。简单说来,他岂是和周公对话,只是自言自语而已。余华《在细雨里呼喊》说,只要疯子才和自己说话。孔子不是疯子,所以他托梦而已,这是缓压的方式,也是寻找着支撑。然而他境遇一直不遂,自言自语也就越勤。直到有一天,他说已经久不梦见周公,可能是他已经不再做梦了。可惜不做梦不见得是回归现实,说这话的时候,孔子已经很老了。他的学生子路死于非命。他悲伤无比。某地获麒麟一只,他兴冲冲地的去看,却无望而归。他将《春秋》从隐公元年写起,写到哀公结束。学者们喋喋不休讨论为何从隐公元年写起而不是其他。我却对“隐”和“哀”两字走神甚久。老年孔子那会应该懒得出门,偶然扶着门框,对着院子里围坐的弟子们其实已经无话可说。一个孤独的人,将一切希望安置于自己的理想当中,而这份理想,终归化成一份情操。后世谓之“道德”。

“吾未见有好德如好色者”。孔子曾经却如此说道,他洞察人性。要我解读,便是所谓道德这玩意总归就是一场不切实际的虚妄。孔子照影自怜的时候,我想他的内心也问自己这个问题。显然,他也不敢确定自己是能够从人性中出脱出来。儒家有别于宗教的是,宗教是把人往神方面拐骗的思想,别问你行不行,只问你信不信。你信你就行。但孔子找到了道德这份理想,同时也指出达成理想的艰难。内心细腻的人,很难讲出自己也拿不准的话,即便可能前言不搭后语。好在我们这个民族,最不讲究的,就是逻辑。而且中国人思想的底子是认命,一旦他接受教育,但迅速生出一份成果,叫做“不信!”。中国文化,几经颠覆,朱熹和王阳明,他们说的可能已经离孔子很远。但始终维持着一份存在的体面。瓶子还是那个瓶子,但酒已非昔日之酒。就好像我们现在将研究梵学的学者叫做国学大师一样,没关系,我们认!

最后,孔子将一生的情绪集中于《春秋》的写作中,说起来,他还是想要维护那个他想象中的世界秩序。但其实,他的所有学问已无用于现实,于是他肆无忌惮,骂了太多的人。但比之鲁迅,他更克制。给千秋万代,树立出一个如何不用脏字骂人的写作范式:如何一字之易,性质全变。当然,这也无用于这个圣人的内心完满的达成。这辈子他最终没有干成他真心想干成的事情,从孤独中生人,死于诸弟子孤独的旁观中,当年的邦国臣民,并没用得着他指手画脚。但两千年中,他的那些愤懑情绪,形成诡异却大体不变的价值观。指点时光荏苒中变迁的江河山水。

那天,孔子逝去。一个名叫有若的弟子则继承了他的样子,被其他弟子当作夫子继续侍奉。这名小孔子43岁的弟子以活体人偶的方式使之那个孤独的人音容宛在,后代则有人杜撰了他的遗言,说的喋喋不休,絮絮叨叨。一副江湖术士成竹在胸算有遗策的样子。

但其实——

即便孤独的死去,依旧是一件很平静的事。


相关文章

  • 徐复观:向孔子的思想性格回归
  • 一 儒家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孔子是由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而奠定儒学的基础,论语是研究孔子的最可信的材料,这是得到许多人所共许的.但现代谈中国哲学史的人,几乎没有人能从正面谈孔子的哲学,更没有人能从论语谈孔子的哲学:虽然这些先生们,不像方东美先生样 ...查看


  • 向孔子学"因材施教"
  • 向孔子学"因材施教" ---------读<中国文化经典与当代教育>有感 因材施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讨论的话题,最近读了<中国文化经典与当代教育>,对"因材施教"有了更深的 ...查看


  • [高山仰止]复习
  • 高山仰止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 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 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子谓颜渊曰:"用 ...查看


  • 中华民族性格
  • 姓名: 学号: 班级:社 会 心 理 学 浅谈中国古代思想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影响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在其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性格.而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优秀部分是构成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中华民族 ...查看


  • 关于"吾与点也"
  • 关于"吾与点也" [1**********] 1104班 莫晓敏 ⏹ 摘要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为何孔子唯独赞赏曾皙,发出"吾与点也"的感叹呢?正文通过学生的理想志向以及性格特 ...查看


  • 侍坐 学案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论语>和孔子的思想. 2.品味文中人物的对话.动作,理解志向和性格的一致性. 3.理解文章大意,归纳整理文言知识点. 4.分析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理解孔子 ...查看


  • 从[论语]看孔子的中庸思想
  • 从<论语>看孔子的中庸思想 林 凯 (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摘 要] 中庸是孔子学说中最基本的范畴,是贯穿孔子思想体系的"一贯之道",也是孔子思想精华之所在.儒家经典<论语 ...查看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了解文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准确翻译文中语句,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中展现的鲜明人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 ...查看


  • 试谈[论语]中对孔子评价所映射的孔子形象
  • [摘要]本文主要从评价测量的角度出发,以<论语>中孔子的自身评价.弟子对孔子的评价和时人对孔子的评价为基础,对孔子的行为.性格.才干进行分析论述,从而让孔子的形象更加清晰具体. [关键词]<论语>:评价:孔子:人物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