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义红楼观后感
工业设计0902 苗晓晖 柳红 袁倩
尹冬群 杨璐露
【关键词】红楼、辛亥革命、历史、未来
【摘要】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昌红楼。在这里我们不仅追思先烈,缅怀历史,也让我们感悟人生,放眼未来。
“红楼凝碧备,黄鹤绕青松,英雄垂不朽,休唱大江东。”红楼—这个不能也不会被中国人忘记的名字。作为“民国之门”的它是武昌首义的见证,更是中华名族由抵抗侵略走向崛起的伟大的里程碑。怀着一颗崇敬与激动的心, 我向这幢屹立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建筑走去。踏进广场,他就映入我的眼帘,他以一种让人不可抵挡的气魄感染着我。红楼作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纪念馆,首先让人想到的,当然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高大铜像,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不由得停下急切的脚步,仰视着这位民主革命的先驱高大的身影:他身着黄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坚毅的眼神凝视着远方。此刻的我似乎能够感受到他驱除鞑虏,解救历尽苦难的中华民族和中国民众的豪情壮志。一百年前,就是这个身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为新中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我情不自禁地深深的鞠上一躬,向这位“国父”表达崇高的敬意。毛泽东主席如此评价:“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i他又这样讲过:“(他)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ii孙中山先生一直用他的坚韧和智慧战斗着,从未放弃。他屡败屡战终于给我们的中华大地带来了最早的光辉。
接着就到红楼门口了。二面铁血十八星旗不得不让我再次肃然起敬。革命初期,就是这样一面旗帜号召关内十八省的全体炎黄子孙都联合起来,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战场上青年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场景在此刻变得异常清晰,正是他们“敢为天下先”的革命勇气和不怕牺牲精神吹响了武昌起义胜利的号角,使革命的炮火响彻全国。终于目睹到红楼的端庄典雅了。百年的风雨并没有洗涮掉那鲜艳夺目的红色,日光下红楼依然是那么的雄伟庄严;正如百年的历史并没有使人们忘却这段历史,在心里对这群先行者的感激之情与日俱增。
1911年的中国,山雨欲来风满楼。阳春四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热血未冷;夏秋之交,四川保路同志军枪声顿起。终于在十月十日,革命党人发起了武昌起义,一举光复武汉三镇,在此建立了湖北军政府。 这座本意是维护清朝统治的所谓民意机关在建成后仅过了一年竟成了摧毁清政府统治的总司令部,这难道不是历史对腐朽清政府的无情嘲讽吗?
步入展厅仿佛置身于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历史场景,那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我。在先烈们英勇事迹的熏陶下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但想到自己也已成年,而如今却没有一种激情,一种伟大的理想。这些知名的和不知名的人物唤起了我对人生的思考。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大量翔实的史料,生动地反映了武昌首义和辛亥革命,不仅进一步增加了我对民国史的认识,更增进了对革命党人的敬仰之情。20世纪的中国,如同人间地狱般黑暗,民族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危亡难料,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是他们,以天下兴亡为己任,高喊着”驱逐
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给民族带来了希望,给民众点亮了曙光。 “蛇山当年炮声隆,倾倒清廷首义功,荡尽寇氛民作主,江山永照红楼红”,这句题词精炼地写明了后代对革命党人的崇敬之情。
看到曾经的天朝上国被帝国主义的瓜分掠夺,民众受到列强的欺压,心里不由得沉重起来。正如孙中山所指出的那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个国家要兴盛富强必须要紧跟时代潮流,不可闭关自守,固步自封。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之后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作为新世纪的我们幸运地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时代,要实现国家的富强,也要有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与时俱进,学习各种先进知识技能,使自己的思想跟上时代的脚步,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知道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轰轰烈烈的革命并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最终宣告失败了。然而革命者的初衷是好的,精神是伟大的,他们走出了中国推翻封建帝制的第一步,他们的尝试和牺牲是中国走向现代的关键一步,历史的丰碑上永远刻有他们的名字,后代儿女永远对革命先烈心存最深切的感激!生命的激情是无时无刻不迸发出来,他们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理由去奋斗,因为生命本身就足以诱惑我们去寻找和创造更加美好人生。我认为生命的激情就是一种为了完成生命本质的意义,为了完成历史交给你的历史任务而有内心自发迸射出来的激情。
从历史到现实,从辛亥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到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未来,是可以这样认为:改革开放的未来取决于群众的觉悟。
改革体现着党的良心。面对百年的屈辱和奋斗的坎坷,面对党的宗旨和民众的疾苦,既然落后就要挨打,既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寻么为什么不能在摆脱共同贫困和避免两极分化的前提下,逐步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过度到以中等收入阶层为主体,并最终迈入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道路呢?
开放体现着党的信心。面对革命的成功经验,使党完全有理由相信:当开放的中国置身于世界潮流之中时,是能够通过实事求是的经验总结来实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升华,以便沿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开辟的道路把改革进行到底。 面对两极共生和阶级分化,面对改革的阵痛和发展的代价,改革的进程曾让许多人分不清姓资姓社,许多人怀疑改革的性质,但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当改革已经让人民迈入了繁荣的道路,开放已经让人民看到了多彩的世界,如果党不愿通过锐意改革统筹兼顾来实现稳定压倒一切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统一,以便保证政治稳定经济发展,那么一旦经济陷入停滞并造成两极对立,就可能会离开经济建设为中心,甚至出现左和右的极端将中国引向灾难。
也就是说,那些要经受改革阵痛和发展代价的少数人,他们的前途和命运应该寄望于如何去改造和推进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而不是徒劳地去怀疑人民的本质和愿望。
面对繁荣与发展,面对前景与希望,改革的未来会让许多人无所谓姓资姓社,许多人怀疑共产主义的必然,何况民主不过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随着中等收入阶层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日渐扩大和完善,必将出现“社会上最富有的剥削阶级和最贫穷的无产阶级两头是极少数”的局面。当广大的工农群众不再因生存的压力而取决于对生活的期望值来看待失业和贫困、剥削和特权的时候,无产阶级的群众还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有必要吗?还会不可动摇地追随无产阶级的政党把改革进行到底吗?也就是说,当已经建成全面小康的时候,那时如果不能及时用自由与平等的必然去推动民众完成从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时代抉择。否则科学社会主义就有可能在形形色色社会主义的重围中面临困境。只有共产主义信仰认为失业和贫困是能够铲除的,共同富裕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只有听从党的召唤,那么在阶级分化的
进程中不会消沉散漫。所以作为一名非党群众,我把争取加入党组织作为自己的向往与追求。只有共产党真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代表中国当代的马列主义。因此只有接受党的引导,那些捍卫共产主义理想的社会实践才具有现实的意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经过这次参观武昌红楼的活动,使我又一次明确和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坚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现状和前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坚信历史的进程正如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带着激动而沉重的心情,我走出了主楼,夕阳的余晖下,红楼被烘托得格外壮丽。至此,我的红楼之旅也该宣告结束了,然而内心却久久难以平静。“斑斑热血,永励后昆。”红楼,记载了辛亥革命的足迹。这里,是中国一段漫长历史的终点;这里,更是中国一个崭新纪元的开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应该纪念,我们当自豪,我们当奋起。辛亥革命100周年来临之际,看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缅怀历史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放眼未来,用今天的奋斗缔造明天的幸福生活!
首义红楼观后感
工业设计0902 苗晓晖 柳红 袁倩
尹冬群 杨璐露
【关键词】红楼、辛亥革命、历史、未来
【摘要】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昌红楼。在这里我们不仅追思先烈,缅怀历史,也让我们感悟人生,放眼未来。
“红楼凝碧备,黄鹤绕青松,英雄垂不朽,休唱大江东。”红楼—这个不能也不会被中国人忘记的名字。作为“民国之门”的它是武昌首义的见证,更是中华名族由抵抗侵略走向崛起的伟大的里程碑。怀着一颗崇敬与激动的心, 我向这幢屹立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建筑走去。踏进广场,他就映入我的眼帘,他以一种让人不可抵挡的气魄感染着我。红楼作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纪念馆,首先让人想到的,当然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高大铜像,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不由得停下急切的脚步,仰视着这位民主革命的先驱高大的身影:他身着黄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坚毅的眼神凝视着远方。此刻的我似乎能够感受到他驱除鞑虏,解救历尽苦难的中华民族和中国民众的豪情壮志。一百年前,就是这个身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为新中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我情不自禁地深深的鞠上一躬,向这位“国父”表达崇高的敬意。毛泽东主席如此评价:“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i他又这样讲过:“(他)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ii孙中山先生一直用他的坚韧和智慧战斗着,从未放弃。他屡败屡战终于给我们的中华大地带来了最早的光辉。
接着就到红楼门口了。二面铁血十八星旗不得不让我再次肃然起敬。革命初期,就是这样一面旗帜号召关内十八省的全体炎黄子孙都联合起来,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战场上青年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场景在此刻变得异常清晰,正是他们“敢为天下先”的革命勇气和不怕牺牲精神吹响了武昌起义胜利的号角,使革命的炮火响彻全国。终于目睹到红楼的端庄典雅了。百年的风雨并没有洗涮掉那鲜艳夺目的红色,日光下红楼依然是那么的雄伟庄严;正如百年的历史并没有使人们忘却这段历史,在心里对这群先行者的感激之情与日俱增。
1911年的中国,山雨欲来风满楼。阳春四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热血未冷;夏秋之交,四川保路同志军枪声顿起。终于在十月十日,革命党人发起了武昌起义,一举光复武汉三镇,在此建立了湖北军政府。 这座本意是维护清朝统治的所谓民意机关在建成后仅过了一年竟成了摧毁清政府统治的总司令部,这难道不是历史对腐朽清政府的无情嘲讽吗?
步入展厅仿佛置身于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历史场景,那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我。在先烈们英勇事迹的熏陶下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但想到自己也已成年,而如今却没有一种激情,一种伟大的理想。这些知名的和不知名的人物唤起了我对人生的思考。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大量翔实的史料,生动地反映了武昌首义和辛亥革命,不仅进一步增加了我对民国史的认识,更增进了对革命党人的敬仰之情。20世纪的中国,如同人间地狱般黑暗,民族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危亡难料,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是他们,以天下兴亡为己任,高喊着”驱逐
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给民族带来了希望,给民众点亮了曙光。 “蛇山当年炮声隆,倾倒清廷首义功,荡尽寇氛民作主,江山永照红楼红”,这句题词精炼地写明了后代对革命党人的崇敬之情。
看到曾经的天朝上国被帝国主义的瓜分掠夺,民众受到列强的欺压,心里不由得沉重起来。正如孙中山所指出的那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个国家要兴盛富强必须要紧跟时代潮流,不可闭关自守,固步自封。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之后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作为新世纪的我们幸运地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时代,要实现国家的富强,也要有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与时俱进,学习各种先进知识技能,使自己的思想跟上时代的脚步,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知道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轰轰烈烈的革命并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最终宣告失败了。然而革命者的初衷是好的,精神是伟大的,他们走出了中国推翻封建帝制的第一步,他们的尝试和牺牲是中国走向现代的关键一步,历史的丰碑上永远刻有他们的名字,后代儿女永远对革命先烈心存最深切的感激!生命的激情是无时无刻不迸发出来,他们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理由去奋斗,因为生命本身就足以诱惑我们去寻找和创造更加美好人生。我认为生命的激情就是一种为了完成生命本质的意义,为了完成历史交给你的历史任务而有内心自发迸射出来的激情。
从历史到现实,从辛亥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到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未来,是可以这样认为:改革开放的未来取决于群众的觉悟。
改革体现着党的良心。面对百年的屈辱和奋斗的坎坷,面对党的宗旨和民众的疾苦,既然落后就要挨打,既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寻么为什么不能在摆脱共同贫困和避免两极分化的前提下,逐步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过度到以中等收入阶层为主体,并最终迈入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道路呢?
开放体现着党的信心。面对革命的成功经验,使党完全有理由相信:当开放的中国置身于世界潮流之中时,是能够通过实事求是的经验总结来实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升华,以便沿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开辟的道路把改革进行到底。 面对两极共生和阶级分化,面对改革的阵痛和发展的代价,改革的进程曾让许多人分不清姓资姓社,许多人怀疑改革的性质,但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当改革已经让人民迈入了繁荣的道路,开放已经让人民看到了多彩的世界,如果党不愿通过锐意改革统筹兼顾来实现稳定压倒一切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统一,以便保证政治稳定经济发展,那么一旦经济陷入停滞并造成两极对立,就可能会离开经济建设为中心,甚至出现左和右的极端将中国引向灾难。
也就是说,那些要经受改革阵痛和发展代价的少数人,他们的前途和命运应该寄望于如何去改造和推进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而不是徒劳地去怀疑人民的本质和愿望。
面对繁荣与发展,面对前景与希望,改革的未来会让许多人无所谓姓资姓社,许多人怀疑共产主义的必然,何况民主不过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随着中等收入阶层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日渐扩大和完善,必将出现“社会上最富有的剥削阶级和最贫穷的无产阶级两头是极少数”的局面。当广大的工农群众不再因生存的压力而取决于对生活的期望值来看待失业和贫困、剥削和特权的时候,无产阶级的群众还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有必要吗?还会不可动摇地追随无产阶级的政党把改革进行到底吗?也就是说,当已经建成全面小康的时候,那时如果不能及时用自由与平等的必然去推动民众完成从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时代抉择。否则科学社会主义就有可能在形形色色社会主义的重围中面临困境。只有共产主义信仰认为失业和贫困是能够铲除的,共同富裕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只有听从党的召唤,那么在阶级分化的
进程中不会消沉散漫。所以作为一名非党群众,我把争取加入党组织作为自己的向往与追求。只有共产党真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代表中国当代的马列主义。因此只有接受党的引导,那些捍卫共产主义理想的社会实践才具有现实的意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经过这次参观武昌红楼的活动,使我又一次明确和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坚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现状和前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坚信历史的进程正如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带着激动而沉重的心情,我走出了主楼,夕阳的余晖下,红楼被烘托得格外壮丽。至此,我的红楼之旅也该宣告结束了,然而内心却久久难以平静。“斑斑热血,永励后昆。”红楼,记载了辛亥革命的足迹。这里,是中国一段漫长历史的终点;这里,更是中国一个崭新纪元的开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应该纪念,我们当自豪,我们当奋起。辛亥革命100周年来临之际,看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缅怀历史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放眼未来,用今天的奋斗缔造明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