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体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
体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指体育课程专家、学者、教师等,根据自身的需要对体育课程目标进行价值判断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性,这种倾向性除了根据自身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要与其所处的社会时代的主流精神相一致。
自然体育和“健康第一”体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尽管产生的时代不一样,但在很多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自然体育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占主导地位,对当时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开始于2001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在实践和理论上产生了重大的落差,学者、专家和一线的体育教师开始质疑这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但是“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却深入人心。所以探究自然体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对现在进行的以“健康第一”为主流价值取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能起到借鉴的作用。考察历史,总结经验,旨在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自然体育和“健康第一”这两种体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不同之处
1.理论基础
自然体育课程目标取向的理论基础是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而“健康第一”体育课程目标取向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和终身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是当代国际教育领域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教育思潮,它的产生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将“终身教育”引入到体育领域便产生了“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也成为当前和今后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主流价值取向。
2.社会动因
(1)自然体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产生的社会动因。1918年世界大战结束,国际联盟倡导和平,以兵式体操为主的军国民体育课程目标的主流价值取向已不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自然体育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土壤。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外国各种思想传入中国,自然体育就随时代的潮流而传入中国。1929年、1932年和1936年我国初中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受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影响较大。三个课程标准都重视“锻炼体格,使身心发育健全”,“养成生活上所需要之运动技能”,“养成优美正确的姿势”等。
(2)“健康第一”体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产生的社会动因。2001年由教育部颁发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有其深刻的社会动因。
① 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最深刻、最重要的原因。现代生活方式对人类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人类必须保持身心良好的健康状态,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2001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可见,“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我国全面推进素
两种体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
体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指体育课程专家、学者、教师等,根据自身的需要对体育课程目标进行价值判断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性,这种倾向性除了根据自身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要与其所处的社会时代的主流精神相一致。
自然体育和“健康第一”体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尽管产生的时代不一样,但在很多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自然体育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占主导地位,对当时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开始于2001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在实践和理论上产生了重大的落差,学者、专家和一线的体育教师开始质疑这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但是“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却深入人心。所以探究自然体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对现在进行的以“健康第一”为主流价值取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能起到借鉴的作用。考察历史,总结经验,旨在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自然体育和“健康第一”这两种体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不同之处
1.理论基础
自然体育课程目标取向的理论基础是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而“健康第一”体育课程目标取向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和终身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是当代国际教育领域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教育思潮,它的产生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将“终身教育”引入到体育领域便产生了“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也成为当前和今后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主流价值取向。
2.社会动因
(1)自然体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产生的社会动因。1918年世界大战结束,国际联盟倡导和平,以兵式体操为主的军国民体育课程目标的主流价值取向已不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自然体育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土壤。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外国各种思想传入中国,自然体育就随时代的潮流而传入中国。1929年、1932年和1936年我国初中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受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影响较大。三个课程标准都重视“锻炼体格,使身心发育健全”,“养成生活上所需要之运动技能”,“养成优美正确的姿势”等。
(2)“健康第一”体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产生的社会动因。2001年由教育部颁发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有其深刻的社会动因。
① 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最深刻、最重要的原因。现代生活方式对人类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人类必须保持身心良好的健康状态,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2001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可见,“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我国全面推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