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玉米穿在身上
①你可曾想过,玉米,这种最寻常的常常被用作饲料的东西,将摇身一变成为统领世界服装时尚的明星?
②总部设在美国的杜邦公司将在10月投产一代全新的多聚体化合物产品。这种很可能风靡全球的将以玉米为原料的新产品叫“索罗那(Sorona)”。
③索罗那是一种聚酯化合物,像尼龙一样,具有许多优异特性。用索罗那织成纤维加工成的纺织品,在舒适、耐磨、弹性、抗皱、防护等性能方面,大大优于现有的其他化纤品。索罗那还有易染色的特点,因而花色品种也就更加丰富多彩。用它制成的模压品比现有的人造皮革更柔软,更像真皮。索罗那能制成内衣、针织品、运动服、衬衣、仿毛品、医疗用品、表面防护剂(漆)、密封剂、盛具、包装品、家用及汽车用装潢材料以至宇航用品。可谓前程远大。
④在当今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时代氛围中,索罗那最独特的优点是它的回收再利用性。这使它成为“环保世纪”最受重视的项目。用旧了和废弃了的索罗那产品被加工处理后,可以再成为生产索罗那的原料。
⑤索罗那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一种被称为3GT的多聚体化合物。3GT是一种由丙二醇(3G)和对苯二甲酸(T)交替相接的链状分子。只要把链的合成控制在不同的长度,或者在对苯二甲酸上加不同的基因,就能制造出不同性能、满足不同需要的产品。
⑥50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经济有效的方法来化学合成丙二醇,因为这样才能把3GT发展成廉价的工业产品。20世纪90年代中期,杜邦公司与迪戈萨霍尔公司合作,终于实现了工业合成丙二醇的理想。
⑦然而科学家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的目标是寻找实用的生物合成途径。 ⑧在自然界,某些酵母菌能以葡萄糖为食物,大量生产出丙三醇(甘油),而某些细菌则能以丙三醇为主,大量生产丙二醇。那么,人们能否利用遗传工程技术,把酵母菌以葡萄糖制造丙三醇的能力和细菌以丙三醇制造丙二醇的能力组合到同一生物中去,从而创造出一个以葡萄糖为原料来生产丙二醇的“生物工厂”呢?
⑨杜邦公司找到了答案。他们的科研人员与一称为“基因核(Cenencor)”的生物技术公司通力合作,在1998年利用遗传工程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了一系列能以葡萄糖为原料,转化生产丙二醇的大肠杆菌菌种。通过一系列的优化筛选后,他们终于获得了达到工业生产标准的菌株。
⑩这项生物技术的突破性成果,打开了低成本、无环境污染的大规模生物合成丙二醇的大门。杜邦公司正在建造一座工厂,以玉米粉为基本养料,利用这种新的大肠杆菌来发酵生产丙二醇。届时人类就可以用取之不尽的玉米,而不是用资源越来越枯竭的石油为原料,来生产优质、多效、廉价的化合品了。
除了原料取之不尽(玉米可不断种植,用来制造葡萄糖的原料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所需能量则来自阳光)外,与化学合成的方法相比,生物发酵方法还有许多优点。如在生物发酵的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因而不会发生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且大规模种植玉米还有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的作用。
以往,从石油化工途径生产的化学纤维,合成的条件需要高温高压,不但耗能高,而且工艺设备复杂,生产操作困难。而生物发酵过程则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没有那么k5 k8,工作环境更安全。由于工艺设备相对简单,所以造价也相对较低(基础设施投资可节省40%),生产成本降低将导致产品价格的降低。
“创造更好的物质,创造更好的生活。”杜邦,这家古老的化学公司在20世纪
30年代发明了尼龙,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今天,它又以生物工程为技术背景发明了索罗那,又会给人类带来新的飞跃。
尼龙、索罗那都是科学创造出来的奇迹。在环境保护对人类生活以至生存日益重要的今天,杜邦将会探索、开发出更优越的“绿色”奇迹。
1.作者认为“索罗那很可能风靡全球的”的依据有哪五个方面?其中他特别看重的是哪一个方面?请用原文语句概括。五个方面是: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5)________。
作者特别看重的是:________。
2.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从说明的角度看这是一种怎样的语病?应该怎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读第段,自拟一个标题并做出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第段中加粗字注音,依据文意给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发酵________ k5 8________
5.从文章末段的措辞上看,作者有替杜邦公司作广告宣传的嫌疑,那么怎样改动一下,可以消除这种嫌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以“把玉米穿在身上”为题,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案:
解析:
1.(1)优异特性多 (2)可回收利用 (3)原料很充足 (4)无环境污染 (5)造价低可回收利用
2.分类不合理。改:去掉“针织品”,或去掉“内衣、运动服、衬衣”。
3.不设统一答案。
4.ji4o,苛刻
5.科学将会给人类带来更优越的“绿色”奇迹。或将“杜邦”改成“人类”。
6.①激发阅读兴趣;②突出中心内容。
把玉米穿在身上
①你可曾想过,玉米,这种最寻常的常常被用作饲料的东西,将摇身一变成为统领世界服装时尚的明星?
②总部设在美国的杜邦公司将在10月投产一代全新的多聚体化合物产品。这种很可能风靡全球的将以玉米为原料的新产品叫“索罗那(Sorona)”。
③索罗那是一种聚酯化合物,像尼龙一样,具有许多优异特性。用索罗那织成纤维加工成的纺织品,在舒适、耐磨、弹性、抗皱、防护等性能方面,大大优于现有的其他化纤品。索罗那还有易染色的特点,因而花色品种也就更加丰富多彩。用它制成的模压品比现有的人造皮革更柔软,更像真皮。索罗那能制成内衣、针织品、运动服、衬衣、仿毛品、医疗用品、表面防护剂(漆)、密封剂、盛具、包装品、家用及汽车用装潢材料以至宇航用品。可谓前程远大。
④在当今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时代氛围中,索罗那最独特的优点是它的回收再利用性。这使它成为“环保世纪”最受重视的项目。用旧了和废弃了的索罗那产品被加工处理后,可以再成为生产索罗那的原料。
⑤索罗那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一种被称为3GT的多聚体化合物。3GT是一种由丙二醇(3G)和对苯二甲酸(T)交替相接的链状分子。只要把链的合成控制在不同的长度,或者在对苯二甲酸上加不同的基因,就能制造出不同性能、满足不同需要的产品。
⑥50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经济有效的方法来化学合成丙二醇,因为这样才能把3GT发展成廉价的工业产品。20世纪90年代中期,杜邦公司与迪戈萨霍尔公司合作,终于实现了工业合成丙二醇的理想。
⑦然而科学家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的目标是寻找实用的生物合成途径。 ⑧在自然界,某些酵母菌能以葡萄糖为食物,大量生产出丙三醇(甘油),而某些细菌则能以丙三醇为主,大量生产丙二醇。那么,人们能否利用遗传工程技术,把酵母菌以葡萄糖制造丙三醇的能力和细菌以丙三醇制造丙二醇的能力组合到同一生物中去,从而创造出一个以葡萄糖为原料来生产丙二醇的“生物工厂”呢?
⑨杜邦公司找到了答案。他们的科研人员与一称为“基因核(Cenencor)”的生物技术公司通力合作,在1998年利用遗传工程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了一系列能以葡萄糖为原料,转化生产丙二醇的大肠杆菌菌种。通过一系列的优化筛选后,他们终于获得了达到工业生产标准的菌株。
⑩这项生物技术的突破性成果,打开了低成本、无环境污染的大规模生物合成丙二醇的大门。杜邦公司正在建造一座工厂,以玉米粉为基本养料,利用这种新的大肠杆菌来发酵生产丙二醇。届时人类就可以用取之不尽的玉米,而不是用资源越来越枯竭的石油为原料,来生产优质、多效、廉价的化合品了。
除了原料取之不尽(玉米可不断种植,用来制造葡萄糖的原料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所需能量则来自阳光)外,与化学合成的方法相比,生物发酵方法还有许多优点。如在生物发酵的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因而不会发生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且大规模种植玉米还有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的作用。
以往,从石油化工途径生产的化学纤维,合成的条件需要高温高压,不但耗能高,而且工艺设备复杂,生产操作困难。而生物发酵过程则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没有那么k5 k8,工作环境更安全。由于工艺设备相对简单,所以造价也相对较低(基础设施投资可节省40%),生产成本降低将导致产品价格的降低。
“创造更好的物质,创造更好的生活。”杜邦,这家古老的化学公司在20世纪
30年代发明了尼龙,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今天,它又以生物工程为技术背景发明了索罗那,又会给人类带来新的飞跃。
尼龙、索罗那都是科学创造出来的奇迹。在环境保护对人类生活以至生存日益重要的今天,杜邦将会探索、开发出更优越的“绿色”奇迹。
1.作者认为“索罗那很可能风靡全球的”的依据有哪五个方面?其中他特别看重的是哪一个方面?请用原文语句概括。五个方面是: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5)________。
作者特别看重的是:________。
2.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从说明的角度看这是一种怎样的语病?应该怎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读第段,自拟一个标题并做出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第段中加粗字注音,依据文意给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发酵________ k5 8________
5.从文章末段的措辞上看,作者有替杜邦公司作广告宣传的嫌疑,那么怎样改动一下,可以消除这种嫌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以“把玉米穿在身上”为题,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案:
解析:
1.(1)优异特性多 (2)可回收利用 (3)原料很充足 (4)无环境污染 (5)造价低可回收利用
2.分类不合理。改:去掉“针织品”,或去掉“内衣、运动服、衬衣”。
3.不设统一答案。
4.ji4o,苛刻
5.科学将会给人类带来更优越的“绿色”奇迹。或将“杜邦”改成“人类”。
6.①激发阅读兴趣;②突出中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