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与英文写作研究

  【摘 要】汉语思维模式对英文写作的负迁移影响,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英语语言文化的欠缺。因此,在英文写作教学中应加强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从中找出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模式和语言文化方面的异同,帮助学生摆脱汉语思维模式在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影响,切实提高英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英文写作 思维模式 负迁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051-03

  一 引言

  随着英语教学探讨的不断深入,语言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在日常的英语专业英文写作教学中,发现学生写作中出现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英语语言文化的欠缺。

  英文写作能力是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由于英汉文化背景的不同所造成的英汉语言思维模式和语言文化的差异,中国大学生常常依赖母语来构思。因此,学生在英文写作中往往出现中国式或者不地道、不规范甚至错误的英语表达。这一现象提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从中找出英汉语言在思维模式和语言文化方面的异同,帮助学生逐步摆脱中文思维模式在英文写作中的负迁移影响,从而实现有效交际,切实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

  二 英文写作视角下的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潘文国教授认为,“语言对比研究是在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从理论上讲,任何两种存在差异的语言的相互接触,必然会带来语言间自觉或不自觉的‘比较’或‘对比’。”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将英语和汉语进行比较。在文化全球化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背景下,英汉语言文化的对比成了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在英汉语言对比方面,专家学者发现,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两种语言在语言特征、思维模式、语音、书写、词汇、句法、语篇等层面都有各自显著的特征。

  1.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比

  季羡林先生认为,中西文化最根本的不同表现在思维模式方面,这是其他一切不同点的基础和来源。

  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受思维的支配,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和主要表达形式,而思维模式又影响并制约着语言的表达。“民族思维模式不是先天存在的,它的形成是在该民族长期的地理位置、哲学背景、文化传统影响之下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英汉思维模式也不太相同。汉语思维重整体性、综合性和含蓄性,英语重分析性、逻辑性和直观性。这种差异不仅反映在英汉语言本身的特点上,而且还反映在英汉语言的使用上。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英文写作中,学生难免会受到母语思维模式的影响。

  2.英汉词汇的差异对比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大多数英语和汉语的词都有本义和引申义,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词具有不同的涵义。此外,许多英、汉语的词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还具有不同的文化涵义和情感意义。如中国的“龙”与西方的“dragon”的文化涵义大相径庭。前者最早起源于原始图腾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创造、观念创造和符号创造,主要代表了勤劳勇敢、奋发向上、幸福吉祥、太平和谐等精神。后来,“龙”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和中国文化的象征。而后者主要源于凯尔特人的“红龙”,历经演变,现在主要代表“贪婪”“残暴”“恐怖”等邪恶的涵义。

  词的情感意义一方面表现为语言使用者对词的所指对象的情感反应,另一方面表现为语言使用者对词本身的情感反应。比如,汉语中的“狗”和 英语中的“dog”,本意都可以用来表示一种与狐狸、狼近缘的家养哺乳动物,但文化涵义却大不一样:汉语中绝大部分与“狗”相关的词语都含有贬义,多半是骂人的词语,而在西方文化中,由于西方人喜欢养宠物,尤其喜欢养狗,对狗情有独钟,狗成了忠诚的代名词,因此与狗有关的俚语往往带有褒义的感情色彩,如“a lucky dog”指“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表示“凡人皆有得意时”,“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表示“帮助一直跛脚的狗越过篱笆”,相当于汉语中的“雪中送炭”,“救人于危难之中”。另外,“Chinese”这个词,所指对象是中国人、华人、华裔、中文等,这是语外意义中的所指意义。但中国人在美国人的眼中具有各种各样的印象,这就使得“Chinese”这个词在美语中产生了不同的表达含义,这就是语外意义中的情感意义。著名美语研究专家高克毅指出:“基于一百多年来华人在美国的负面形象,以形容词‘中国’起首的美语多半不怎么好听。所幸的是,这些词语现在仅偶尔出现,而且并非故意针对中国人或中华民族。”由于受历史、社会、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英美语言中,用形容词“Chinese”所构成的短语出现了许多贬义,如“a Chinese attack”(中国式进攻)指a noisy,badly executed attack(喧嚣、混乱的进攻);“a Chinese landing”(中国式降落)指a plane crash(飞机坠毁)。因此,“中国梦”在对外宣传中用“China Dream”而不用“Chinese Dream”表示。

  在英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了解中英词汇的异同,以免错用或误用词汇造成信息的误传和误解。

  3.英汉句法的差异对比

  从语言形态学的角度来看,英语是一种以综合性为主要特征并逐渐向分析性发展过渡的语言,而汉语则属于以分析性为主的语言。英汉两种语言在当代国际交流中相互借鉴(如词汇和句法的借鉴),但各自仍然保留自己的特点。这种差异不仅反映在英汉语言本身的特点上,而且还反映在英汉语言的使用上。在句法方面,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注重语法,讲究科学分析;汉语造句则主要采用意合法,词与词的搭配灵活多变,随意赋形。英语句子结构严密、紧凑,主次分明,严格规范,组词造句时不仅注意名词、代词的性、数、格的变化,动词的时、体、态、语气等的正确使用,主谓一致,词形变化等,还运用各种关系词、介词、非限定动词等将各个短语、附加成分、分句(从句)等连接成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句式呈聚集型。汉语则不受词语形态的约束,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灵活性等特点,主要靠词序变化、上下文、上下文语境和言外事实以及逻辑来达到明晰思路的目的。汉语的句式结构是逐个短句依次展开,句式呈流散型。   4.英汉语篇的差异对比

  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语篇结构的差异。英语语篇长于条分缕析、善于演绎、注重理性、讲究逻辑思维。英语篇章通常是直线型结构,以主题句开始,先阐明自己的论点,接着对主题进行分点说明,列举支持其论点的论据。句子都与中心思想紧密相扣,在原先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中国人写作时习惯于隐伏型思维,认为文以曲为贵,喜欢以“意识流”的方式进行直觉思维,写作模式常常呈螺旋型结构,篇章常常是不直接进入正题,而是从外围问题着手,写作手法委婉曲折,主题藏于整篇文章之中,需要读者去领会、归纳和概括。因此,中国学生在写作时,经常忽视主题句的设定及其句首位置,而是先交代细节或举例说明,然后逐渐引出结论,最后以总结归纳结尾。这样的文章从英语篇章模式的角度来分析,就显得逻辑性不强,中心论点不明确。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的培养,兼顾汉语写作思维的优势,引导学生写出地道的英文文章。

  三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视角下英文写作中的常见错误

  中国文化偏重直觉思维和整体思维,而英美文化注重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按英语的思维模式,英语的段落一般按照直线型发展,即以主题句开头,然后分点对主题句进行说明或阐释。在说明或阐释过程中,通常采用加入各种过渡性标记的方法,即逻辑纽带来提示读者段落思维的走向。有时候,英语主题句也可以置于段中或段末。与之不同的是,汉语段落一般按照螺旋型思维发展,常常没有明确的段落主题句,或者有但说明或阐释大多采用“意识流”方式,思维随着意识自然发展,句与句之间缺乏英语中常用的逻辑纽带,思维具有很强的跳跃性。

  受英汉句法差异的影响,在英语写作中,学生常常出现主谓语不一致、无主句、无谓语或多处出现谓语、句子片段、垂悬句、时态搭配错误、语态或语气误用等文法错误。还会出现词汇选用不当,词语搭配错误,句法逻辑不清晰或混乱,语篇层次不清,句型单一,用汉语思维、逐字翻译而出现中式英语甚至错误的英语表达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进行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分析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犯的错误类型并进行总结、梳理,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吕叔湘先生在《中国人学英语》修订本序中说:“对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的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的领会。”

  四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视角下英文写作教学策略

  丰国欣认为,中国学生的英文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即“跨文化写作”。在英文写作过程中,由于受潜意识的母语文化的影响,学生们常常会无意识地从母语文化出发,机械地将汉语的词汇、句子乃至篇章思维转换成相对应的英语运用于英文写作中,造成英文作文具有明显汉语措辞、句式、篇章布局的特点。为了避免母语文化对英文写作的负迁移影响,从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视角,结合英文写作教学的实际,笔者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1.强化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强化英语语言文化的输入,加强英汉的语言、文化和思维差异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尽量减少或避免汉语思维在英文写作中的负迁移影响,养成用英语思维写作的习惯。具体措施包括: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英文作品、观看英文经典影视作品、收听英语新闻、诵读英文经典作品,以及用英语与英语国家人士交流等。只有全方位大量输入英语语言文化信息,才能让学生进入英语思维语境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写出地道、自然、流畅的英文作文。

  2.改变传统的英文写作评改模式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一直遵循“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阅”的评改模式。学生写作和教师评改两者之间缺乏交互性,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少有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同学之间也缺少交流与合作。一方面,作为关键环节的英文写作过程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只注重教师的评改结果而忽略了英文写作的最终目的。另外,根据杨敬清实验分析显示,近70%的学生对教师的作文评语不重视,或仅仅关注分数,不会对评改后的英语作文做任何修改。由于教师对学生作文独立评阅,工作量很大,加之时间和精力有限,大多只能对语法错误、文章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等作出评改,很难对语篇建构、思想等内容进行深入指导。因此,建议教师采用“多种渠道评改”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写作评改模式。“多种渠道评改”包括计算机辅助评改、网络平台辅助评改、学生互改、师生预约面对面评改、教师书面评改五种渠道。首先是计算机辅助评改,让学生将英文作文初稿输入计算机,利用文档的拼写和语法检测功能修正单词拼写、标点、语法和句子结构等错误,提高英文作文质量。第二步是网络平台辅助评改,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评改和反馈,还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教师还可提供佳作让学生欣赏。第三步是同学互改,这个步骤包括同学相互交换评改、小组集体评改和网络平台交互评改。这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启迪、合作。第四步是师生预约面对面评改,主要针对英文写作中错误较多、思路不清晰、评改有疑问的学生。通过面对面评改,师生间可直接交流互动,教师直接参与到学生的英文写作过程中,解决学生在写作中的实际问题,以促进师生友好关系。通过以上四个步骤,再加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写作―反馈―修改”,几次反复后定稿提交,最后教师再进行书面评改。这样的作文,教师所面对的几乎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作品,学生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评改模式让教师参与了学生英文写作的整个过程,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改变了枯燥、单一的传统英文写作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多样化和趣味化。

  五 结束语

  英文写作是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写作水平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之功,而是循序渐进、不断总结并完善的过程。因此,英文写作教学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教学活动,需要师生长期、不懈的努力。教师要钻研英语写作教学理论并与实际相结合,抓住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这一关键,加强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式、语篇等方面的对比,同时在英语语言文化输入方面多下工夫,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在写作过程中,避免汉语思维模式的负迁移,真正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学生要加强与教师的合作,注重英语语言功底的练就,把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不断加强英语写作训练,切实提高英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潘文国.汉英语言对比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6~7

  [2]南世锋.中西思维差异对大学生英文写作的影响[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3~44

  [3]赵宁.谈与动物有关的英语俚语[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4]金其斌.中国梦:China dream还是Chinese dream[J].英语世界,2013(3)

  [5]王超.谈英汉语言对比与大学英语写作[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3~64

  [6]吕叔湘.吕叔湘全集(第14卷)[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7]丰国欣.英语跨文化写作中的认知心理机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23~41

  [8]杨敬清.提高英语写作评改有效性的反馈机制――实验与分析[J].外语界,1996(3):41~45

  〔责任编辑:范可〕

  【摘 要】汉语思维模式对英文写作的负迁移影响,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英语语言文化的欠缺。因此,在英文写作教学中应加强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从中找出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模式和语言文化方面的异同,帮助学生摆脱汉语思维模式在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影响,切实提高英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英文写作 思维模式 负迁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051-03

  一 引言

  随着英语教学探讨的不断深入,语言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在日常的英语专业英文写作教学中,发现学生写作中出现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英语语言文化的欠缺。

  英文写作能力是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由于英汉文化背景的不同所造成的英汉语言思维模式和语言文化的差异,中国大学生常常依赖母语来构思。因此,学生在英文写作中往往出现中国式或者不地道、不规范甚至错误的英语表达。这一现象提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从中找出英汉语言在思维模式和语言文化方面的异同,帮助学生逐步摆脱中文思维模式在英文写作中的负迁移影响,从而实现有效交际,切实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

  二 英文写作视角下的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潘文国教授认为,“语言对比研究是在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从理论上讲,任何两种存在差异的语言的相互接触,必然会带来语言间自觉或不自觉的‘比较’或‘对比’。”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将英语和汉语进行比较。在文化全球化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背景下,英汉语言文化的对比成了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在英汉语言对比方面,专家学者发现,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两种语言在语言特征、思维模式、语音、书写、词汇、句法、语篇等层面都有各自显著的特征。

  1.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比

  季羡林先生认为,中西文化最根本的不同表现在思维模式方面,这是其他一切不同点的基础和来源。

  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受思维的支配,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和主要表达形式,而思维模式又影响并制约着语言的表达。“民族思维模式不是先天存在的,它的形成是在该民族长期的地理位置、哲学背景、文化传统影响之下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英汉思维模式也不太相同。汉语思维重整体性、综合性和含蓄性,英语重分析性、逻辑性和直观性。这种差异不仅反映在英汉语言本身的特点上,而且还反映在英汉语言的使用上。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英文写作中,学生难免会受到母语思维模式的影响。

  2.英汉词汇的差异对比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大多数英语和汉语的词都有本义和引申义,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词具有不同的涵义。此外,许多英、汉语的词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还具有不同的文化涵义和情感意义。如中国的“龙”与西方的“dragon”的文化涵义大相径庭。前者最早起源于原始图腾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创造、观念创造和符号创造,主要代表了勤劳勇敢、奋发向上、幸福吉祥、太平和谐等精神。后来,“龙”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和中国文化的象征。而后者主要源于凯尔特人的“红龙”,历经演变,现在主要代表“贪婪”“残暴”“恐怖”等邪恶的涵义。

  词的情感意义一方面表现为语言使用者对词的所指对象的情感反应,另一方面表现为语言使用者对词本身的情感反应。比如,汉语中的“狗”和 英语中的“dog”,本意都可以用来表示一种与狐狸、狼近缘的家养哺乳动物,但文化涵义却大不一样:汉语中绝大部分与“狗”相关的词语都含有贬义,多半是骂人的词语,而在西方文化中,由于西方人喜欢养宠物,尤其喜欢养狗,对狗情有独钟,狗成了忠诚的代名词,因此与狗有关的俚语往往带有褒义的感情色彩,如“a lucky dog”指“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表示“凡人皆有得意时”,“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表示“帮助一直跛脚的狗越过篱笆”,相当于汉语中的“雪中送炭”,“救人于危难之中”。另外,“Chinese”这个词,所指对象是中国人、华人、华裔、中文等,这是语外意义中的所指意义。但中国人在美国人的眼中具有各种各样的印象,这就使得“Chinese”这个词在美语中产生了不同的表达含义,这就是语外意义中的情感意义。著名美语研究专家高克毅指出:“基于一百多年来华人在美国的负面形象,以形容词‘中国’起首的美语多半不怎么好听。所幸的是,这些词语现在仅偶尔出现,而且并非故意针对中国人或中华民族。”由于受历史、社会、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英美语言中,用形容词“Chinese”所构成的短语出现了许多贬义,如“a Chinese attack”(中国式进攻)指a noisy,badly executed attack(喧嚣、混乱的进攻);“a Chinese landing”(中国式降落)指a plane crash(飞机坠毁)。因此,“中国梦”在对外宣传中用“China Dream”而不用“Chinese Dream”表示。

  在英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了解中英词汇的异同,以免错用或误用词汇造成信息的误传和误解。

  3.英汉句法的差异对比

  从语言形态学的角度来看,英语是一种以综合性为主要特征并逐渐向分析性发展过渡的语言,而汉语则属于以分析性为主的语言。英汉两种语言在当代国际交流中相互借鉴(如词汇和句法的借鉴),但各自仍然保留自己的特点。这种差异不仅反映在英汉语言本身的特点上,而且还反映在英汉语言的使用上。在句法方面,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注重语法,讲究科学分析;汉语造句则主要采用意合法,词与词的搭配灵活多变,随意赋形。英语句子结构严密、紧凑,主次分明,严格规范,组词造句时不仅注意名词、代词的性、数、格的变化,动词的时、体、态、语气等的正确使用,主谓一致,词形变化等,还运用各种关系词、介词、非限定动词等将各个短语、附加成分、分句(从句)等连接成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句式呈聚集型。汉语则不受词语形态的约束,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灵活性等特点,主要靠词序变化、上下文、上下文语境和言外事实以及逻辑来达到明晰思路的目的。汉语的句式结构是逐个短句依次展开,句式呈流散型。   4.英汉语篇的差异对比

  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语篇结构的差异。英语语篇长于条分缕析、善于演绎、注重理性、讲究逻辑思维。英语篇章通常是直线型结构,以主题句开始,先阐明自己的论点,接着对主题进行分点说明,列举支持其论点的论据。句子都与中心思想紧密相扣,在原先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中国人写作时习惯于隐伏型思维,认为文以曲为贵,喜欢以“意识流”的方式进行直觉思维,写作模式常常呈螺旋型结构,篇章常常是不直接进入正题,而是从外围问题着手,写作手法委婉曲折,主题藏于整篇文章之中,需要读者去领会、归纳和概括。因此,中国学生在写作时,经常忽视主题句的设定及其句首位置,而是先交代细节或举例说明,然后逐渐引出结论,最后以总结归纳结尾。这样的文章从英语篇章模式的角度来分析,就显得逻辑性不强,中心论点不明确。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的培养,兼顾汉语写作思维的优势,引导学生写出地道的英文文章。

  三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视角下英文写作中的常见错误

  中国文化偏重直觉思维和整体思维,而英美文化注重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按英语的思维模式,英语的段落一般按照直线型发展,即以主题句开头,然后分点对主题句进行说明或阐释。在说明或阐释过程中,通常采用加入各种过渡性标记的方法,即逻辑纽带来提示读者段落思维的走向。有时候,英语主题句也可以置于段中或段末。与之不同的是,汉语段落一般按照螺旋型思维发展,常常没有明确的段落主题句,或者有但说明或阐释大多采用“意识流”方式,思维随着意识自然发展,句与句之间缺乏英语中常用的逻辑纽带,思维具有很强的跳跃性。

  受英汉句法差异的影响,在英语写作中,学生常常出现主谓语不一致、无主句、无谓语或多处出现谓语、句子片段、垂悬句、时态搭配错误、语态或语气误用等文法错误。还会出现词汇选用不当,词语搭配错误,句法逻辑不清晰或混乱,语篇层次不清,句型单一,用汉语思维、逐字翻译而出现中式英语甚至错误的英语表达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进行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分析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犯的错误类型并进行总结、梳理,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吕叔湘先生在《中国人学英语》修订本序中说:“对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的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的领会。”

  四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视角下英文写作教学策略

  丰国欣认为,中国学生的英文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即“跨文化写作”。在英文写作过程中,由于受潜意识的母语文化的影响,学生们常常会无意识地从母语文化出发,机械地将汉语的词汇、句子乃至篇章思维转换成相对应的英语运用于英文写作中,造成英文作文具有明显汉语措辞、句式、篇章布局的特点。为了避免母语文化对英文写作的负迁移影响,从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视角,结合英文写作教学的实际,笔者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1.强化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强化英语语言文化的输入,加强英汉的语言、文化和思维差异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尽量减少或避免汉语思维在英文写作中的负迁移影响,养成用英语思维写作的习惯。具体措施包括: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英文作品、观看英文经典影视作品、收听英语新闻、诵读英文经典作品,以及用英语与英语国家人士交流等。只有全方位大量输入英语语言文化信息,才能让学生进入英语思维语境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写出地道、自然、流畅的英文作文。

  2.改变传统的英文写作评改模式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一直遵循“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阅”的评改模式。学生写作和教师评改两者之间缺乏交互性,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少有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同学之间也缺少交流与合作。一方面,作为关键环节的英文写作过程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只注重教师的评改结果而忽略了英文写作的最终目的。另外,根据杨敬清实验分析显示,近70%的学生对教师的作文评语不重视,或仅仅关注分数,不会对评改后的英语作文做任何修改。由于教师对学生作文独立评阅,工作量很大,加之时间和精力有限,大多只能对语法错误、文章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等作出评改,很难对语篇建构、思想等内容进行深入指导。因此,建议教师采用“多种渠道评改”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写作评改模式。“多种渠道评改”包括计算机辅助评改、网络平台辅助评改、学生互改、师生预约面对面评改、教师书面评改五种渠道。首先是计算机辅助评改,让学生将英文作文初稿输入计算机,利用文档的拼写和语法检测功能修正单词拼写、标点、语法和句子结构等错误,提高英文作文质量。第二步是网络平台辅助评改,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评改和反馈,还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教师还可提供佳作让学生欣赏。第三步是同学互改,这个步骤包括同学相互交换评改、小组集体评改和网络平台交互评改。这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启迪、合作。第四步是师生预约面对面评改,主要针对英文写作中错误较多、思路不清晰、评改有疑问的学生。通过面对面评改,师生间可直接交流互动,教师直接参与到学生的英文写作过程中,解决学生在写作中的实际问题,以促进师生友好关系。通过以上四个步骤,再加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写作―反馈―修改”,几次反复后定稿提交,最后教师再进行书面评改。这样的作文,教师所面对的几乎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作品,学生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评改模式让教师参与了学生英文写作的整个过程,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改变了枯燥、单一的传统英文写作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多样化和趣味化。

  五 结束语

  英文写作是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写作水平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之功,而是循序渐进、不断总结并完善的过程。因此,英文写作教学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教学活动,需要师生长期、不懈的努力。教师要钻研英语写作教学理论并与实际相结合,抓住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这一关键,加强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式、语篇等方面的对比,同时在英语语言文化输入方面多下工夫,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在写作过程中,避免汉语思维模式的负迁移,真正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学生要加强与教师的合作,注重英语语言功底的练就,把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不断加强英语写作训练,切实提高英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潘文国.汉英语言对比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6~7

  [2]南世锋.中西思维差异对大学生英文写作的影响[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3~44

  [3]赵宁.谈与动物有关的英语俚语[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4]金其斌.中国梦:China dream还是Chinese dream[J].英语世界,2013(3)

  [5]王超.谈英汉语言对比与大学英语写作[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3~64

  [6]吕叔湘.吕叔湘全集(第14卷)[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7]丰国欣.英语跨文化写作中的认知心理机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23~41

  [8]杨敬清.提高英语写作评改有效性的反馈机制――实验与分析[J].外语界,1996(3):41~45

  〔责任编辑:范可〕


相关文章

  •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题目
  •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查看


  • (全英文论文)汉英谚语中传统婚姻观念的对比研究
  • 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母语文化对译者风格的影响-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为例 母语迁移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母语对中国大学生口语学习的影响 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 通过中美90年代电影探讨两国价值 ...查看


  • (全英文论文)从关联理论看日化品品牌翻译宝洁和联合利华为例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 ...查看


  • 从目的论看英文小说书名的翻译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查看


  • (英语毕业论文)英汉道歉语对比研究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 ...查看


  • 从思维方式看中英科普文章的差异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With Sp ...查看


  • 英汉习语渊源对比及其常用分析方法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丛林法则下生存:西奥多•德莱塞<嘉莉妹妹>的主要人物分析 2 <格列佛游记>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3 英语非作格动词语义特征和句法属性研究 4 An Analysis o ...查看


  • 论[双城记]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对比及效果 2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3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4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方法的比较 5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 ...查看


  • 英汉语言中隐喻的翻译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