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至高淳城际快速轨道南京南站至禄口机场段工程
联络通道监理实施细则B1.8
(2#盾构井~将军路站区间)
内容提要:
工程概况
监理依据
监理工作流程
监理工作质量控制目标
监理工作质量控制要点
监理工作安全控制要点
项目监理部(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 杨文川
总监理工程师: 舒笑一
日 期: 2013年9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
1.1 工程简介 . .......................................................................................................................... 1
2.2 地层条件 . .......................................................................................................................... 1
二、监理依据 .................................................................................................................................. 4
2.1 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 . ...................................................................................................... 4
2.2招标、投标及合同文件 . ................................................................................................... 5
2.3设计图纸及地勘文件 . ....................................................................................................... 5
2.4建设单位审批认可的监理规划 . ....................................................................................... 5
2.5经监理单位审批认可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5
三、监理工作流程 .......................................................................................................................... 6
四、质量监理目标 .......................................................................................................................... 7
五、质量控制要点 .......................................................................................................................... 7
5.1施工准备阶段 . .................................................................................................................... 7
5.2. 开挖施工控制要点 . ............................................................................................................ 7
5.3. 初期支护监理控制要点 . .................................................................................................... 8
5.4. 防水工程的监控要点 . ........................................................................................................ 9
5.5. 二次衬砌的控制要点 . ........................................................................................................ 9
5.6. 施工过程中监测控制要点 . ............................................................................................ 10
六、安全控制要点 ........................................................................................................................ 10
6.1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监控 . .............................................................................................. 10
6.2 拉钢管片过程中的安全监控 . ......................................................................................... 10
6.3旁通道开挖、临时支护,喷射混凝土施工 ................................................................... 11
6.4泵房结构施工 . .................................................................................................................. 11
七、联络通道施工过程资料管理 ................................................................................................ 11
7.1相关检查记录 . .................................................................................................................. 11
7.2检验批质量验收 . .............................................................................................................. 11
一、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2#盾构井~将军路站区间掘进施工采用2台复合盾构,盾构从2#盾构井始发,沿着将军大道向南推进,最终到达将军路站。右线区间隧道全长1770.123m ,左线区间隧道全长1778.009m 。区间隧道纵坡为V 行坡,最大坡度25‰,最小曲线半径800m 。隧道顶部埋深9.4~12.9m ,线间距12.83~16m 。在里程YDK25+269.800(ZDK25+272.236)设置11#联络通道、YDK25+865.000(ZDK25+869.836)12#联络通道(兼泵站)。
2.2 地层条件
11#联络通道主要穿越地层为J31-3p 破碎状中风化凝灰岩、安山岩、J31-3中风化凝灰岩、安山岩。联络通道开挖设计3.80m ,开挖高度4.45m 。
11#联络通道深约16m ,此处地下水埋深2.0m 。地面情况见图1.2-1。
12#联络通道(兼泵站)主要穿越地层为③-1b1-2粉质粘土、J31-2强风化凝灰岩、安山岩、J31-3p 破碎状中风化凝灰岩、安山岩。联络通道开挖设计3.80m ,开挖高度4.45m 。
12#联络通道(兼泵站)顶部埋深约15m ,此处地下水埋深3.0m 。地面建筑情况见图1.2-2。
1
1.2-1 11#联络通道位置地面状况图
1
1.2-2 12#联络通道(兼泵站)位置地面状况图
研究联络通道所处的地质情况,11#联络通道如图1.2-3所示,12#联络通道(兼泵站)如图1.2-4所示,主要工程地质见表1.2-1,土层主要物理学指标见表
1.2-2
图1.2-3 11#联络通道地质剖面图
图1.2-4 12#联络通道地层剖面图
表1.2-1 工程地质情况表
表1.2-2 土层主要物理学指标
二、监理依据
2.1 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
1、国家、地方及市政局颁发的工程建设的法令、法规、政策和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4、《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5、《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
6、《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2010)
7、《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
8、《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3)
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3、《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4、《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1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16、《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08-40-94)
17、《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GJ08-236-2006)
18、《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1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JGJ46-2005)
2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3)
2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87-2009)
2.2招标、投标及合同文件
1、招标、投标文件及附件;
2、委托监理合同;
3、施工承包合同。
2.3设计图纸及地勘文件
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设计文件、变更文件、地勘文件及其它文件。
2.4建设单位审批认可的监理规划
2.5经监理单位审批认可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三、监理工作流程
四、质量监理目标
4.1工程施工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2无重大安全事故,及无监理责任事故。
五、质量控制要点
5.1施工准备阶段
5.1.1掌握熟悉施工图纸和各项技术验收规范和有关文件。
5.1.2审核施工单位编制的,经专家评审通过,并按专家意见进行完善修改的《联络通道专项施工方案》。
5.1.3审核分包单位资质和原材料供应商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以及审核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等岗位证书。
5.1.4对所有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在见证人的见证取样情况下,抽检和送检,须复试报告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5.1.5审查施工单位安全保证体系是否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到位。
5.1.6审查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核验应急物资及应急设备的落实情况。
5.2. 开挖施工控制要点
5.2.1在拆除钢管片开洞前,利用扭矩扳手将联络通道前后共10环管片的纵向和环向连接螺栓进行复紧,包括钢管片和砼管片的连接螺栓。此外,对钢管片未拆除部分的环纵缝进行焊接,焊接前应除锈除垢。
5.2.2在拆除钢管片洞门前,在联络通道两侧第一道管片环缝处架设4榀预应力支架进行支护,结构详见设计图。正常状态下,每个千斤顶压力不大于100KN ,且每个千斤顶的顶力要基本均匀。
5.2.3开挖前要安装好防护门,防护门耐压值不小于设计要求,安全应急盖板是在泵房开挖前进行安装,安装后要试验其可靠性,并从钢管片预留注浆孔打探孔观察加固土体质量,确定达到设计要求后,方能拉开钢管片进行开挖。
5.2.4掘进段长度与初期支护一致,最大不超过800mm ,开挖施工超挖不大于30mm ,开挖中心线偏差不大于20mm 。
5.3. 初期支护监理控制要点
5.3.1初期支护采用型钢拱架,为增加支架的稳定性,相邻两排支架中间加有横撑,外侧挂钢筋网片,网片采用Ф8﹫200mm 钢筋网,锚杆为Φ22砂浆锚杆L=3.0m 间距1.5mx0.5m 梅花形布置。
5.3.2型钢支架为全封闭支护结构,钢支架间距偏差不大于30mm ,支架间拉杆焊接牢固,初期支护轴线偏差不大于20mm 。为防止通道底板上鼓,支架加设底梁,支护间距为0.5m 。泵站集水井的临时型钢支架为矩形且上下支架间用Φ16圆钢吊挂,支架间距0.5m ,立好钢支架后施工喷射混凝土,混凝土等级C20,每层厚度约5cm 。
5.3.3初期支护钢支架垂直度偏差不大于20mm ,标高偏差不大于20mm ,水平标高偏差不大于20mm 。
5.3.4初期支护木背板厚度误差不大于5mm ,背板间隙不大于10mm ,背板搭接钢支撑长度不小于30mm 。背板后用砂垫层充填密实,不留孔洞。
5.3.5钢筋网加工、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网加工允许偏差为:钢筋间距±10mm ,钢筋搭接长±15mm 。
2)铺设应平整。与拱架连接牢固。
3)钢筋网之间应搭接牢固,且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00mm ,并用铁丝扎紧。
5.3.6喷射混凝土材料、外加剂、强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质量合格。
5.3.7喷射混凝土的喷射机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输料连续均匀,输料能力应满足混凝土施工的需要。
5.3.8喷射混凝土前应清理场地,清扫受喷面;检查开挖尺寸,清除浮渣及堆积物;埋设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对机具设备进行试运转。就绪后方可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
5.3.9喷射混凝土作业应紧跟开挖工作面,并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喷射应分片依次自下而上进行;
2)每次喷射厚度为:边墙70~100mm ;拱顶50~60mm ;
3)分层喷射时,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如终凝1h 后再喷射,应清洗喷层表面;
4)喷层混凝土回弹量,边墙不宜大于15%,拱部不宜大于25%;
5.3.10喷射混凝土2h 后应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当气温低于+5℃时,
不得喷水养护。
5.3.11喷射混凝土施工区气温和混合料进入喷射机温度均不得低于+5℃。 5.4. 防水工程的监控要点
5.4.1初期支护和永久支护层之间铺设EV A 防水板和无纺布缓冲层,防水板采用元钉铺设。
5.4.2防水板应在初期支护结构趋于基本稳定,并经隐检合格后方可进行铺贴。 5.4.3 铺贴防水板的基面应坚实、平整、圆顺、无漏水现象,基面不平整度为50mm 。阴阳角处应做成100mm 圆弧或50*50钝角。
5.4.4防水板的衬层应沿隧道环向由拱顶向两侧依次铺贴平顺,并与基面固定牢固,其长、短边搭接长度均不应小于100mm 。
5.5. 二次衬砌的控制要点
5.5.1钢筋间排距钢筋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并绑扎牢固,钢筋搭接长度35d 。
5.5.2与钢结构搭接处钢筋进行丁字型焊接,钢筋焊接时应在被焊钢筋与防水层之间临时垫设防火板,防止将防水板烧穿。
5.5.3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不低于设计强度的混凝土垫块,垫块埋设铁丝与钢筋扎紧,垫块间互相错开,均匀设置。
5.5.4二次衬砌采用钢模板及钢管脚手架支撑。支撑要稳固,模板表面光洁,接缝严密不漏浆,以保证混凝土的表面外观质量。
5.5.5隧道二次衬砌模板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拱部模板应预留沉落量20mm ,其高程允许偏差为设计高程加预留沉落量0~+10mm;
2)边墙与拱部模板应预留混凝土灌注及振捣孔口。
5.5.6结构混凝土采用C35商品混凝土,抗渗等级P10,混凝土均匀下料,控制好振动棒的插入深度,避免少振、漏振,防止跑模。
5.5.7为确保安全,集水井在通道结构完成后开挖,挖至设计深度先浇筑集水井底板,然后一次完成集水井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
5.5.8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灌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宜采用输送泵输送,坍落度应为:墙体100~150mm ,拱部160~210mm ;振捣不得触及防水层、钢筋、预埋件和模板;
2)混凝土灌注至墙拱交界处,应间歇1~1.5h 后方可继续灌注; 3)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 时方可拆模。
5. 5.9隧道二次衬砌模板、钢筋和混凝土施工,应符合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5.6. 施工过程中监测控制要点
5.6.1施工过程中检查监测点布置、监测频率、沉降报警值控制是否符合技术规程要求。
六、安全控制要点
6.1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监控
6.1.1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程序性、符合性和针对性审查,审查方案是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有详细说明、设计图、计算书,资源配置、平面布置等内容,必须经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批。
6.1.2 承担作业的施工单位必须具有国家机关审核批准的相对应的有效资质。
6.1.3 审查施工单位安全保证体系是否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到位,并编制旁通道施工安全技术方案。
6.1.4 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对参加施工人员按工种、岗位进行安全教育并书面交底。
6.1.5 审查施工单位的应急抢险方案是否编制准确落实,应急设备、材料是否落实齐全。
6.1.6 审查机械设备否按施工方案要求选型,并取得有效的安全检查单和合格证。
6.1.7 审验机操工是否经培训持有上岗证;审验特种作业人员:起重机械、起重指挥挂钩、电工、电焊工等所持安全技术操作证是否真实有效。
6.2 拉钢管片过程中的安全监控
6. 2.1安装临时防护门并进行压力及气密性检验合格。
6.2.2严格按规格要求执行动火令审批制度并保持隧道通风,防止火灾、灼伤、中毒等现象发生。
6.2.3检查拉钢管片的设备是否匹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是否到场,防止钢
管片伤人。
6.3旁通道开挖、临时支护,喷射混凝土施工
6.3.1检查监控施工方严格按程序施工,采取短掘短砌、随挖随支,严格控制冻结壁温度升高和变形。
6.3.2运料、运土是否有专人管理,防止运输过程中小推车伤人。 6.3.3检查行车司机、起吊指挥人员是否有证操作,吊具是否安全可靠。 6.3.4检查喷射混凝土过程是否加强通风措施及避免水泥扬尘现象、防止粉尘伤害;是否控制好喷射管,防止混凝土喷人伤害。
6.4泵房结构施工
6.4.1集水井深度达3.6米,应加强钢筋下料管理,防止打击伤害,同时注意高空坠落伤害。
6.4.2加强通风管理,防止电焊有毒气体中毒伤害。
6.4.3 进行各项安全准备工作检查,是否具备开挖条件,应急防护措施是否完善,应急设备、材料确定到位。
6.4.4监控施工方严格按程序施工,采取短掘短砌、随挖随支。
七、联络通道施工过程资料管理
7.1相关检查记录
南京至高淳城际快速轨道南京南站至禄口机场段工程
联络通道监理实施细则B1.8
(2#盾构井~将军路站区间)
内容提要:
工程概况
监理依据
监理工作流程
监理工作质量控制目标
监理工作质量控制要点
监理工作安全控制要点
项目监理部(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 杨文川
总监理工程师: 舒笑一
日 期: 2013年9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
1.1 工程简介 . .......................................................................................................................... 1
2.2 地层条件 . .......................................................................................................................... 1
二、监理依据 .................................................................................................................................. 4
2.1 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 . ...................................................................................................... 4
2.2招标、投标及合同文件 . ................................................................................................... 5
2.3设计图纸及地勘文件 . ....................................................................................................... 5
2.4建设单位审批认可的监理规划 . ....................................................................................... 5
2.5经监理单位审批认可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5
三、监理工作流程 .......................................................................................................................... 6
四、质量监理目标 .......................................................................................................................... 7
五、质量控制要点 .......................................................................................................................... 7
5.1施工准备阶段 . .................................................................................................................... 7
5.2. 开挖施工控制要点 . ............................................................................................................ 7
5.3. 初期支护监理控制要点 . .................................................................................................... 8
5.4. 防水工程的监控要点 . ........................................................................................................ 9
5.5. 二次衬砌的控制要点 . ........................................................................................................ 9
5.6. 施工过程中监测控制要点 . ............................................................................................ 10
六、安全控制要点 ........................................................................................................................ 10
6.1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监控 . .............................................................................................. 10
6.2 拉钢管片过程中的安全监控 . ......................................................................................... 10
6.3旁通道开挖、临时支护,喷射混凝土施工 ................................................................... 11
6.4泵房结构施工 . .................................................................................................................. 11
七、联络通道施工过程资料管理 ................................................................................................ 11
7.1相关检查记录 . .................................................................................................................. 11
7.2检验批质量验收 . .............................................................................................................. 11
一、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2#盾构井~将军路站区间掘进施工采用2台复合盾构,盾构从2#盾构井始发,沿着将军大道向南推进,最终到达将军路站。右线区间隧道全长1770.123m ,左线区间隧道全长1778.009m 。区间隧道纵坡为V 行坡,最大坡度25‰,最小曲线半径800m 。隧道顶部埋深9.4~12.9m ,线间距12.83~16m 。在里程YDK25+269.800(ZDK25+272.236)设置11#联络通道、YDK25+865.000(ZDK25+869.836)12#联络通道(兼泵站)。
2.2 地层条件
11#联络通道主要穿越地层为J31-3p 破碎状中风化凝灰岩、安山岩、J31-3中风化凝灰岩、安山岩。联络通道开挖设计3.80m ,开挖高度4.45m 。
11#联络通道深约16m ,此处地下水埋深2.0m 。地面情况见图1.2-1。
12#联络通道(兼泵站)主要穿越地层为③-1b1-2粉质粘土、J31-2强风化凝灰岩、安山岩、J31-3p 破碎状中风化凝灰岩、安山岩。联络通道开挖设计3.80m ,开挖高度4.45m 。
12#联络通道(兼泵站)顶部埋深约15m ,此处地下水埋深3.0m 。地面建筑情况见图1.2-2。
1
1.2-1 11#联络通道位置地面状况图
1
1.2-2 12#联络通道(兼泵站)位置地面状况图
研究联络通道所处的地质情况,11#联络通道如图1.2-3所示,12#联络通道(兼泵站)如图1.2-4所示,主要工程地质见表1.2-1,土层主要物理学指标见表
1.2-2
图1.2-3 11#联络通道地质剖面图
图1.2-4 12#联络通道地层剖面图
表1.2-1 工程地质情况表
表1.2-2 土层主要物理学指标
二、监理依据
2.1 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
1、国家、地方及市政局颁发的工程建设的法令、法规、政策和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4、《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5、《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
6、《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2010)
7、《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
8、《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3)
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3、《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4、《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1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16、《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08-40-94)
17、《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GJ08-236-2006)
18、《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1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JGJ46-2005)
2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3)
2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87-2009)
2.2招标、投标及合同文件
1、招标、投标文件及附件;
2、委托监理合同;
3、施工承包合同。
2.3设计图纸及地勘文件
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设计文件、变更文件、地勘文件及其它文件。
2.4建设单位审批认可的监理规划
2.5经监理单位审批认可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三、监理工作流程
四、质量监理目标
4.1工程施工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2无重大安全事故,及无监理责任事故。
五、质量控制要点
5.1施工准备阶段
5.1.1掌握熟悉施工图纸和各项技术验收规范和有关文件。
5.1.2审核施工单位编制的,经专家评审通过,并按专家意见进行完善修改的《联络通道专项施工方案》。
5.1.3审核分包单位资质和原材料供应商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以及审核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等岗位证书。
5.1.4对所有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在见证人的见证取样情况下,抽检和送检,须复试报告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5.1.5审查施工单位安全保证体系是否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到位。
5.1.6审查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核验应急物资及应急设备的落实情况。
5.2. 开挖施工控制要点
5.2.1在拆除钢管片开洞前,利用扭矩扳手将联络通道前后共10环管片的纵向和环向连接螺栓进行复紧,包括钢管片和砼管片的连接螺栓。此外,对钢管片未拆除部分的环纵缝进行焊接,焊接前应除锈除垢。
5.2.2在拆除钢管片洞门前,在联络通道两侧第一道管片环缝处架设4榀预应力支架进行支护,结构详见设计图。正常状态下,每个千斤顶压力不大于100KN ,且每个千斤顶的顶力要基本均匀。
5.2.3开挖前要安装好防护门,防护门耐压值不小于设计要求,安全应急盖板是在泵房开挖前进行安装,安装后要试验其可靠性,并从钢管片预留注浆孔打探孔观察加固土体质量,确定达到设计要求后,方能拉开钢管片进行开挖。
5.2.4掘进段长度与初期支护一致,最大不超过800mm ,开挖施工超挖不大于30mm ,开挖中心线偏差不大于20mm 。
5.3. 初期支护监理控制要点
5.3.1初期支护采用型钢拱架,为增加支架的稳定性,相邻两排支架中间加有横撑,外侧挂钢筋网片,网片采用Ф8﹫200mm 钢筋网,锚杆为Φ22砂浆锚杆L=3.0m 间距1.5mx0.5m 梅花形布置。
5.3.2型钢支架为全封闭支护结构,钢支架间距偏差不大于30mm ,支架间拉杆焊接牢固,初期支护轴线偏差不大于20mm 。为防止通道底板上鼓,支架加设底梁,支护间距为0.5m 。泵站集水井的临时型钢支架为矩形且上下支架间用Φ16圆钢吊挂,支架间距0.5m ,立好钢支架后施工喷射混凝土,混凝土等级C20,每层厚度约5cm 。
5.3.3初期支护钢支架垂直度偏差不大于20mm ,标高偏差不大于20mm ,水平标高偏差不大于20mm 。
5.3.4初期支护木背板厚度误差不大于5mm ,背板间隙不大于10mm ,背板搭接钢支撑长度不小于30mm 。背板后用砂垫层充填密实,不留孔洞。
5.3.5钢筋网加工、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网加工允许偏差为:钢筋间距±10mm ,钢筋搭接长±15mm 。
2)铺设应平整。与拱架连接牢固。
3)钢筋网之间应搭接牢固,且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00mm ,并用铁丝扎紧。
5.3.6喷射混凝土材料、外加剂、强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质量合格。
5.3.7喷射混凝土的喷射机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输料连续均匀,输料能力应满足混凝土施工的需要。
5.3.8喷射混凝土前应清理场地,清扫受喷面;检查开挖尺寸,清除浮渣及堆积物;埋设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对机具设备进行试运转。就绪后方可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
5.3.9喷射混凝土作业应紧跟开挖工作面,并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喷射应分片依次自下而上进行;
2)每次喷射厚度为:边墙70~100mm ;拱顶50~60mm ;
3)分层喷射时,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如终凝1h 后再喷射,应清洗喷层表面;
4)喷层混凝土回弹量,边墙不宜大于15%,拱部不宜大于25%;
5.3.10喷射混凝土2h 后应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当气温低于+5℃时,
不得喷水养护。
5.3.11喷射混凝土施工区气温和混合料进入喷射机温度均不得低于+5℃。 5.4. 防水工程的监控要点
5.4.1初期支护和永久支护层之间铺设EV A 防水板和无纺布缓冲层,防水板采用元钉铺设。
5.4.2防水板应在初期支护结构趋于基本稳定,并经隐检合格后方可进行铺贴。 5.4.3 铺贴防水板的基面应坚实、平整、圆顺、无漏水现象,基面不平整度为50mm 。阴阳角处应做成100mm 圆弧或50*50钝角。
5.4.4防水板的衬层应沿隧道环向由拱顶向两侧依次铺贴平顺,并与基面固定牢固,其长、短边搭接长度均不应小于100mm 。
5.5. 二次衬砌的控制要点
5.5.1钢筋间排距钢筋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并绑扎牢固,钢筋搭接长度35d 。
5.5.2与钢结构搭接处钢筋进行丁字型焊接,钢筋焊接时应在被焊钢筋与防水层之间临时垫设防火板,防止将防水板烧穿。
5.5.3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不低于设计强度的混凝土垫块,垫块埋设铁丝与钢筋扎紧,垫块间互相错开,均匀设置。
5.5.4二次衬砌采用钢模板及钢管脚手架支撑。支撑要稳固,模板表面光洁,接缝严密不漏浆,以保证混凝土的表面外观质量。
5.5.5隧道二次衬砌模板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拱部模板应预留沉落量20mm ,其高程允许偏差为设计高程加预留沉落量0~+10mm;
2)边墙与拱部模板应预留混凝土灌注及振捣孔口。
5.5.6结构混凝土采用C35商品混凝土,抗渗等级P10,混凝土均匀下料,控制好振动棒的插入深度,避免少振、漏振,防止跑模。
5.5.7为确保安全,集水井在通道结构完成后开挖,挖至设计深度先浇筑集水井底板,然后一次完成集水井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
5.5.8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灌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宜采用输送泵输送,坍落度应为:墙体100~150mm ,拱部160~210mm ;振捣不得触及防水层、钢筋、预埋件和模板;
2)混凝土灌注至墙拱交界处,应间歇1~1.5h 后方可继续灌注; 3)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 时方可拆模。
5. 5.9隧道二次衬砌模板、钢筋和混凝土施工,应符合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5.6. 施工过程中监测控制要点
5.6.1施工过程中检查监测点布置、监测频率、沉降报警值控制是否符合技术规程要求。
六、安全控制要点
6.1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监控
6.1.1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程序性、符合性和针对性审查,审查方案是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有详细说明、设计图、计算书,资源配置、平面布置等内容,必须经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批。
6.1.2 承担作业的施工单位必须具有国家机关审核批准的相对应的有效资质。
6.1.3 审查施工单位安全保证体系是否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到位,并编制旁通道施工安全技术方案。
6.1.4 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对参加施工人员按工种、岗位进行安全教育并书面交底。
6.1.5 审查施工单位的应急抢险方案是否编制准确落实,应急设备、材料是否落实齐全。
6.1.6 审查机械设备否按施工方案要求选型,并取得有效的安全检查单和合格证。
6.1.7 审验机操工是否经培训持有上岗证;审验特种作业人员:起重机械、起重指挥挂钩、电工、电焊工等所持安全技术操作证是否真实有效。
6.2 拉钢管片过程中的安全监控
6. 2.1安装临时防护门并进行压力及气密性检验合格。
6.2.2严格按规格要求执行动火令审批制度并保持隧道通风,防止火灾、灼伤、中毒等现象发生。
6.2.3检查拉钢管片的设备是否匹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是否到场,防止钢
管片伤人。
6.3旁通道开挖、临时支护,喷射混凝土施工
6.3.1检查监控施工方严格按程序施工,采取短掘短砌、随挖随支,严格控制冻结壁温度升高和变形。
6.3.2运料、运土是否有专人管理,防止运输过程中小推车伤人。 6.3.3检查行车司机、起吊指挥人员是否有证操作,吊具是否安全可靠。 6.3.4检查喷射混凝土过程是否加强通风措施及避免水泥扬尘现象、防止粉尘伤害;是否控制好喷射管,防止混凝土喷人伤害。
6.4泵房结构施工
6.4.1集水井深度达3.6米,应加强钢筋下料管理,防止打击伤害,同时注意高空坠落伤害。
6.4.2加强通风管理,防止电焊有毒气体中毒伤害。
6.4.3 进行各项安全准备工作检查,是否具备开挖条件,应急防护措施是否完善,应急设备、材料确定到位。
6.4.4监控施工方严格按程序施工,采取短掘短砌、随挖随支。
七、联络通道施工过程资料管理
7.1相关检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