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宋词名句,它内蕴丰富,可以引发我们很多的联想与思索。
(附译文:我看青山,秀美可爱;猜想青山看我,也应该是这样的感觉吧。) 请根据你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理解: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本来是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这与李白《敬亭独坐》“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
讲的是词人观赏青山风景时,景与人合化为一的境界。词人不仅从青山的俊美中获得了很深很强烈的审美快感体验,还自比风景,料想青山此刻的想法应该和自己一样。
审题:
以诗句为材料的作文写作中,诗句是喻体。因此,考生在写作之前,须从材料推导出本体来,而本体就是文章的大范围,之后再从中确定出自己文章的中心。
这句诗的本体是什么呢?这里涉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我”是主体,“青山”是客体。因此,如果我们正说材料的话,那就是“主体看到客体很美丽,料想客体肯定会以美丽的姿态回报给主体,所以主体也就变得美丽起来”。一言以蔽之,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的对话。例如,有考生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这就是说,你和生活之间可以存在着平等的对话。
如果我们反说材料的话,就是“我见青山多妩媚,但是青山见我未必如此”,主体在客体面前仅仅是一厢情愿。比如,有考生说,他看到了牧场中羊妈妈和小羊羔的和谐之美,在自己用相机留下这种美丽的瞬间时,闪光灯惊吓了羊妈妈,结果小羊羔被踩伤。作者由此看到了人类的自私。
正因此,这句诗的本体就是,主体对客体的态度是怎样的,而客体会不会以这种态度反馈给主体。
客体会包括哪些内容呢?包括自然、社会、他人,还有自我。例如,就“自我”而言,“主体”我对自我的认知,如果是一种积极态度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把这称为“自信”。但是,通篇文章谈论的是自信,而不是主体“我”对“自我”的认知。比如说,他的中心论点是“人应该有自信”;而分论点是自信是一种勇气,自信是一种智慧,自信是一种能力。这就是跑题。
立意:
人与自然、社会、他人、自我的辩证关系。
材料:
《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宋词名句,它内蕴丰富,可以引发我们很多的联想与思索。
(附译文:我看青山,秀美可爱;猜想青山看我,也应该是这样的感觉吧。) 请根据你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理解: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本来是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这与李白《敬亭独坐》“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
讲的是词人观赏青山风景时,景与人合化为一的境界。词人不仅从青山的俊美中获得了很深很强烈的审美快感体验,还自比风景,料想青山此刻的想法应该和自己一样。
审题:
以诗句为材料的作文写作中,诗句是喻体。因此,考生在写作之前,须从材料推导出本体来,而本体就是文章的大范围,之后再从中确定出自己文章的中心。
这句诗的本体是什么呢?这里涉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我”是主体,“青山”是客体。因此,如果我们正说材料的话,那就是“主体看到客体很美丽,料想客体肯定会以美丽的姿态回报给主体,所以主体也就变得美丽起来”。一言以蔽之,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的对话。例如,有考生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这就是说,你和生活之间可以存在着平等的对话。
如果我们反说材料的话,就是“我见青山多妩媚,但是青山见我未必如此”,主体在客体面前仅仅是一厢情愿。比如,有考生说,他看到了牧场中羊妈妈和小羊羔的和谐之美,在自己用相机留下这种美丽的瞬间时,闪光灯惊吓了羊妈妈,结果小羊羔被踩伤。作者由此看到了人类的自私。
正因此,这句诗的本体就是,主体对客体的态度是怎样的,而客体会不会以这种态度反馈给主体。
客体会包括哪些内容呢?包括自然、社会、他人,还有自我。例如,就“自我”而言,“主体”我对自我的认知,如果是一种积极态度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把这称为“自信”。但是,通篇文章谈论的是自信,而不是主体“我”对“自我”的认知。比如说,他的中心论点是“人应该有自信”;而分论点是自信是一种勇气,自信是一种智慧,自信是一种能力。这就是跑题。
立意:
人与自然、社会、他人、自我的辩证关系。
材料:
《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