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近日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首次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列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重要内容。将家风问题纳入党纪法规之中,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对良好家风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也为党员领导干部树立良好家风提出了新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家风反映的是整个家族或家庭成员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等,其本质是整个家族或家庭的共同价值观念与价值追求。良好的家风,不仅涵养人格品质,对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对于社会风气优化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其实就是作风的缩影,更应遵循革命遗志,培养良好的家风。一个家风不正的领导干部,在作风上也不可能做到严谨、正派。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家风是很重要的一环。“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这些治家经验至今仍有借鉴意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非常重视立家规。毛泽东同志要求子女树立平民思想,告诫子女:“靠毛泽东不行,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去奋斗。不要把我挂在你们的嘴边上去唬人,要做一个普通人。”周恩来同志要求家人和亲戚严格遵守“十条家规”。这些都为我们树立了优秀范例。
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家庭来说,良好的家风无疑是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没有良好的家风,党员领导干部就可能让自己和家庭成员变得“任性”。很多贪腐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看,出问题的党员领导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官本位”的封建意识,“封妻荫子”的特权思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丑陋规则,使原则在亲情面前变通,底线在人情世故中失守。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人的落马,最终身败名裂,都带有“全家腐”甚至是家族式腐败的特征。这些教训沉痛而深刻。
爱家有度,计之深远。“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爱儿女,是人之常情,但不能溺爱、偏爱、错爱。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出了问题,就是因为没有过好亲情关。一人不廉全家不圆。只有正确对待亲情,做到“发乎情,止乎礼”,关爱不溺爱、善待不纵容,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乱,这才是对家人的真爱、真情。
打铁还得自身硬。家风好不好,家长作为“掌门人”,起主导作用。党员领导干部在家庭乃至家族中往往都是核心人物,其一言一行都是家规的模板、家风的旗帜,只有以身作则,恪守家规、传承家风,才能为家人作出榜样,才会有威严、有说服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立家身正,廉洁自律、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自己的身端影正言传身教,当好家人的榜样,做好子女的老师,而绝不能以自身失修败德带坏家风、祸害家人。
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关键是补好精神之钙,厚培思想之源,始终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实践锻炼,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注意改造主观世界,真正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就一定能够经得起公与私的考验,就什么香风也刮不倒,什么糖弹也击不中。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正了,就能够让更多的群众见贤思齐,带动和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保持良好的家风,进而带动整个社会风清气正。
【责任编辑:万宏民】
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近日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首次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列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重要内容。将家风问题纳入党纪法规之中,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对良好家风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也为党员领导干部树立良好家风提出了新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家风反映的是整个家族或家庭成员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等,其本质是整个家族或家庭的共同价值观念与价值追求。良好的家风,不仅涵养人格品质,对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对于社会风气优化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其实就是作风的缩影,更应遵循革命遗志,培养良好的家风。一个家风不正的领导干部,在作风上也不可能做到严谨、正派。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家风是很重要的一环。“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这些治家经验至今仍有借鉴意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非常重视立家规。毛泽东同志要求子女树立平民思想,告诫子女:“靠毛泽东不行,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去奋斗。不要把我挂在你们的嘴边上去唬人,要做一个普通人。”周恩来同志要求家人和亲戚严格遵守“十条家规”。这些都为我们树立了优秀范例。
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家庭来说,良好的家风无疑是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没有良好的家风,党员领导干部就可能让自己和家庭成员变得“任性”。很多贪腐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看,出问题的党员领导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官本位”的封建意识,“封妻荫子”的特权思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丑陋规则,使原则在亲情面前变通,底线在人情世故中失守。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人的落马,最终身败名裂,都带有“全家腐”甚至是家族式腐败的特征。这些教训沉痛而深刻。
爱家有度,计之深远。“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爱儿女,是人之常情,但不能溺爱、偏爱、错爱。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出了问题,就是因为没有过好亲情关。一人不廉全家不圆。只有正确对待亲情,做到“发乎情,止乎礼”,关爱不溺爱、善待不纵容,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乱,这才是对家人的真爱、真情。
打铁还得自身硬。家风好不好,家长作为“掌门人”,起主导作用。党员领导干部在家庭乃至家族中往往都是核心人物,其一言一行都是家规的模板、家风的旗帜,只有以身作则,恪守家规、传承家风,才能为家人作出榜样,才会有威严、有说服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立家身正,廉洁自律、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自己的身端影正言传身教,当好家人的榜样,做好子女的老师,而绝不能以自身失修败德带坏家风、祸害家人。
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关键是补好精神之钙,厚培思想之源,始终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实践锻炼,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注意改造主观世界,真正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就一定能够经得起公与私的考验,就什么香风也刮不倒,什么糖弹也击不中。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正了,就能够让更多的群众见贤思齐,带动和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保持良好的家风,进而带动整个社会风清气正。
【责任编辑:万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