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温度导学案

第三章第一节温度

基础知识: 1. 温度的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___

在一个大气压下____________的温度是0摄氏度,_________的温度是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有___________,每个等份代表_________。这就是摄氏度的规定。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读做______________

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是“-4.7℃”,读做____________或_________

2、温度计

(1)原理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估”

会“选”:使用温度计前,首先了解它的______、____和______。

会“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或_______。

会“读”:待温度计示数________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____________,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注的上表面________。

会“记”:记录温度时,要在测量值后写单位“_____”

3体温计:

(1) 用途:专门用来________的;

(2) 测量范围: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

(3)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_______人体;

(4) 体温计的特殊构造: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___________(缩口);

典型习题

1、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

2、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36.90℃和38.60℃ B.37.50℃和38.60℃ C.36.90℃和37.50℃ D.37.50℃和37.50℃

3. 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A. 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 B. 用自来水加以冲刷 C. 用酒精灯烘烤 D. 用医用酒精擦抹

4、在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时,若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则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

A 、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

6. 张迪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少量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图2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她这样做被李明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 ....

A. 不应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 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C. 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D. 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温度计玻璃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而不应斜视。 7. 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 是 ℃。

8. 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9.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横线上。

A. 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 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 .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 观察温度计的读数;E. 取出温度计; F. 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

10、有甲、乙两盆水,里面都有没有熔化的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冰块未熔化完以前,甲盆水的温度______乙盆水的温度

第二节溶化和凝固

基础知识:

1. 物质从态叫熔化,熔化要

物质从态叫凝固,凝固要

2、固体的分为和

图1 是 图像(选填 晶体或非晶体 熔化或凝固)

图2 是 图像图3 是 图像图4 是 图像

典型习题:

1.某物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 )

2.在玻璃、石英、沥青、铁、萘等物质中,有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属于非晶体的是____________。 物质从 ______ 态变到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非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 ______ (选填“变化”、“不变”)的。

3.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1 )春天,冰雪消融,是___.( 2 )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 _____ .

4.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物质从_____态变成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___.

(2)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______态,在-120℃时是______态.

(3)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____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_____热.

(4)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_时会___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_

.(5)夏天喝饮料常加些冰块,这种做法用到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们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具有:_________________。

( 7)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

6. 看图回答:右图是A 、B 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填A 或B )物质

是晶体,其熔点是 ℃。A 物质溶化特点( )600C 状态是( )

800C 状态( )900C 状态( ) ,

水银的熔点是-39℃,则它在-42℃时一定呈 态.

7. 用如图9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 ) ,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9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填序号)。A .水蒸汽 B .小水珠

(4)图10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分钟。第20min 状态是

( )

温度/℃

时间/min

图9 图10

(5)读图象,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8. 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

_________℃,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在第6min 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图中BC 段表示物质处于 状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共持续了 分钟

(3)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

9、在0℃的环境下,把一小块-3℃的冰放入一盆0℃的水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可以熔化 B. 水可以凝固 C. 冰不能熔化,水不能结冰 D. 不能确定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基础知识: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 ;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和 ,这两种方式都要 热。

2. 液化:物质从变成

液化的方法:

3.

沸腾条件典型习题:

1. 打开冰箱门,看到冒“白气”,这“白气”是______,这是由于______遇冷______形成的。

2. 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开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_____

3.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 ( 现象.在瓶内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瓶内水的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A .春天来了,冰封的河面解冻B .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

C .秋天早晨,太阳出来后,学校操场边小草上的露珠不见D .隆冬时节,洗好的衣服刚晾出来就结了冰

5.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 .先凝固,后升华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先凝固,后蒸发 D .先凝华,后升华

6.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 .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C .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D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

6. 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 )A. 逐渐升高 B. 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忽高忽低

7. 雾与露是空气中水蒸气______形成的。 ( )

A. 熔化 B. 汽化 C. 液化 D. 凝固

8. 在通常情况下,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液态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态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先后分离出来的次序是 ( )

A. 氧、氦、氮 B. 氧、氮、氦 C. 氦、氧、氮 D. 氦、氮、氧

9. 深秋的早晨起床时可看到房间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在 ( )

A. 窗玻璃朝房内的一面 B. 窗玻璃朝房外的一面C. 窗玻璃的里外两面 D. 不能断定在哪一面

10. 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碗不与锅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 )

A. 会沸腾的慢一点 B. 同时沸腾 C. 不会沸腾,温度为100℃ D. 不会沸腾,温度低于100℃

11. 对锅加热,里面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突然止火,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这是因为 ( )

A. 沸腾时水不蒸发 B. 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高于100℃ C. 止火后水分开始大量蒸发 D. 止火后水面上的温度低于100℃;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白气”

12. 夏天有人用湿毛巾包在牛奶瓶外,希望牛奶不致很快变质。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种做法 ( )A. 毫无意义,因为物体间温度相同时不发生热传递B 错误湿毛巾包裹使奶瓶散热困难,牛奶反而要变质

C. 正确,湿毛巾中的水分蒸发,要从奶瓶吸收部分热,有降温作用,从而延缓牛奶变质

13.下列做法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A .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 .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 .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D .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14.下列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 A .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 B .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C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 .冬天,湖水结冰

15.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计.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 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 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说明实验地的大气压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标准大气压。

(4)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5)为了节省时间, 采取措施( )

(6)根据实验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且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7)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为防止沸水溅出伤人,通常在容器上加盖,这样会使水的沸点

若实验时不小心被①沸水烫伤;②水蒸气烫伤, _________ (填“①“或“②“)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 _________ .

第三章第一节温度

基础知识: 1. 温度的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___

在一个大气压下____________的温度是0摄氏度,_________的温度是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有___________,每个等份代表_________。这就是摄氏度的规定。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读做______________

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是“-4.7℃”,读做____________或_________

2、温度计

(1)原理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估”

会“选”:使用温度计前,首先了解它的______、____和______。

会“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或_______。

会“读”:待温度计示数________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____________,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注的上表面________。

会“记”:记录温度时,要在测量值后写单位“_____”

3体温计:

(1) 用途:专门用来________的;

(2) 测量范围: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

(3)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_______人体;

(4) 体温计的特殊构造: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___________(缩口);

典型习题

1、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

2、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36.90℃和38.60℃ B.37.50℃和38.60℃ C.36.90℃和37.50℃ D.37.50℃和37.50℃

3. 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A. 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 B. 用自来水加以冲刷 C. 用酒精灯烘烤 D. 用医用酒精擦抹

4、在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时,若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则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

A 、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

6. 张迪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少量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图2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她这样做被李明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 ....

A. 不应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 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C. 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D. 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温度计玻璃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而不应斜视。 7. 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 是 ℃。

8. 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9.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横线上。

A. 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 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 .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 观察温度计的读数;E. 取出温度计; F. 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

10、有甲、乙两盆水,里面都有没有熔化的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冰块未熔化完以前,甲盆水的温度______乙盆水的温度

第二节溶化和凝固

基础知识:

1. 物质从态叫熔化,熔化要

物质从态叫凝固,凝固要

2、固体的分为和

图1 是 图像(选填 晶体或非晶体 熔化或凝固)

图2 是 图像图3 是 图像图4 是 图像

典型习题:

1.某物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 )

2.在玻璃、石英、沥青、铁、萘等物质中,有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属于非晶体的是____________。 物质从 ______ 态变到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非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 ______ (选填“变化”、“不变”)的。

3.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1 )春天,冰雪消融,是___.( 2 )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 _____ .

4.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物质从_____态变成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___.

(2)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______态,在-120℃时是______态.

(3)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____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_____热.

(4)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_时会___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_

.(5)夏天喝饮料常加些冰块,这种做法用到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们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具有:_________________。

( 7)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

6. 看图回答:右图是A 、B 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填A 或B )物质

是晶体,其熔点是 ℃。A 物质溶化特点( )600C 状态是( )

800C 状态( )900C 状态( ) ,

水银的熔点是-39℃,则它在-42℃时一定呈 态.

7. 用如图9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 ) ,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9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填序号)。A .水蒸汽 B .小水珠

(4)图10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分钟。第20min 状态是

( )

温度/℃

时间/min

图9 图10

(5)读图象,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8. 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

_________℃,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在第6min 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图中BC 段表示物质处于 状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共持续了 分钟

(3)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

9、在0℃的环境下,把一小块-3℃的冰放入一盆0℃的水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可以熔化 B. 水可以凝固 C. 冰不能熔化,水不能结冰 D. 不能确定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基础知识: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 ;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和 ,这两种方式都要 热。

2. 液化:物质从变成

液化的方法:

3.

沸腾条件典型习题:

1. 打开冰箱门,看到冒“白气”,这“白气”是______,这是由于______遇冷______形成的。

2. 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开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_____

3.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 ( 现象.在瓶内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瓶内水的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A .春天来了,冰封的河面解冻B .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

C .秋天早晨,太阳出来后,学校操场边小草上的露珠不见D .隆冬时节,洗好的衣服刚晾出来就结了冰

5.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 .先凝固,后升华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先凝固,后蒸发 D .先凝华,后升华

6.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 .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C .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D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

6. 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 )A. 逐渐升高 B. 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忽高忽低

7. 雾与露是空气中水蒸气______形成的。 ( )

A. 熔化 B. 汽化 C. 液化 D. 凝固

8. 在通常情况下,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液态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态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先后分离出来的次序是 ( )

A. 氧、氦、氮 B. 氧、氮、氦 C. 氦、氧、氮 D. 氦、氮、氧

9. 深秋的早晨起床时可看到房间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在 ( )

A. 窗玻璃朝房内的一面 B. 窗玻璃朝房外的一面C. 窗玻璃的里外两面 D. 不能断定在哪一面

10. 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碗不与锅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 )

A. 会沸腾的慢一点 B. 同时沸腾 C. 不会沸腾,温度为100℃ D. 不会沸腾,温度低于100℃

11. 对锅加热,里面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突然止火,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这是因为 ( )

A. 沸腾时水不蒸发 B. 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高于100℃ C. 止火后水分开始大量蒸发 D. 止火后水面上的温度低于100℃;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白气”

12. 夏天有人用湿毛巾包在牛奶瓶外,希望牛奶不致很快变质。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种做法 ( )A. 毫无意义,因为物体间温度相同时不发生热传递B 错误湿毛巾包裹使奶瓶散热困难,牛奶反而要变质

C. 正确,湿毛巾中的水分蒸发,要从奶瓶吸收部分热,有降温作用,从而延缓牛奶变质

13.下列做法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A .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 .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 .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D .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14.下列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 A .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 B .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C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 .冬天,湖水结冰

15.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计.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 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 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说明实验地的大气压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标准大气压。

(4)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5)为了节省时间, 采取措施( )

(6)根据实验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且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7)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为防止沸水溅出伤人,通常在容器上加盖,这样会使水的沸点

若实验时不小心被①沸水烫伤;②水蒸气烫伤, _________ (填“①“或“②“)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 _________ .


相关文章

  • 如何准确理解新教材中
  • 如何准确理解新教材中"温度计"的编写意图 重庆市巫山县官阳初级中学 郑福利 关键词:理解 温度计 意图 研究 反思 我们在使用物理新教材(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学到"物态变化--核心知识温度的 第一节温度计&q ...查看


  •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卷
  • · ··················线· 2010-2011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八 年 级 物理 试 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4 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时,灯 发光,它们的连接方式是 联:当开关S1闭合时,S ...查看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温度]优质课教案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 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培养学生的动 ...查看


  • 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 九年级物理<温度和内能>教学反思 邓宝娟 内能是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即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教科书上没有提出分子的动能和势能,只说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在教学中提出内能实际是分子的动能和势 ...查看


  • 八年级初二上物理补充习题答案
  • ----------------------- 页面 1-----------------------附录 物理补充习题 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附录 物理补充习题 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第一章 声 现 象 一声音是什么 振动 声源 水 小 大 真空 ...查看


  • 八年级物理温度
  • 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 [12-3-3.1 温度 ]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摄氏温度的定标规定,知道摄氏温度的表示和读法. 3. 了解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原理及识别方法. 4. 知道液体温 ...查看


  •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知识点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1节 温度 第一部分:知识点 一. 基本概念: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a)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b)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 度为0度 ...查看


  •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汇总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复习 第一章基础知识点 物理学:是研究声 .光 .热 .力 .电 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研究方法→观察 和实验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个测量. 物理学中 ...查看


  • 九年级物理热学测试题
  • 初四物理热学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30) 1.下列对各种气象形成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雾是地面的冰块升华而形成的:B. 石头上的霜是水滴放热凝固而 形成的: C. 荷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形成的:D. 雪是雨水 ...查看


  • 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精品
  • 内能与热机 必考点总结 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J )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