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里岔镇卫生院医养结合模式简介

□白 晓 报道 敬老院工作人员为老人过生日。 □本报记者 白 晓

本报通讯员 刘振华 刘伟

胶州市积极探索医疗服务、五保残疾托养、老年康复等多领域融合的医养一体化服务新模式。作为先期试点的胶州市里岔镇卫生院,医养结合后的效果如何?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卫生院“托管”敬老院

“刚从隔壁卫生院测完血糖,顺便开了点药。”11月10日上午,在里岔镇敬老院,69岁的肖显忠告诉记者,自从2013年住进敬老院,每天有吃有喝有娱乐,生活很充实,健康有保障,“尤其犯病时,一按呼叫系统,卫生院的驻岗医生马上就能赶到。”

与大多数地方不同,去年7月建成启用的里岔镇敬老院与卫生院只有一墙之隔,一条石板路将两院相连,走过去不过一分钟的时间。 除了空间上的近距离,在内部管理上,目前,敬老院与卫生院也实现了“零距离”——敬老院由卫生院“托管”。

敬老院建筑面积3150平方米,开放床位150张。记者看到,每个房间里不仅配备了空调、液晶电视、床头应急呼叫系统,而且设有独立卫生间和无障碍化设施等。

里岔镇卫生院院长逄德堂,同时也是敬老院的院长。他说:“将敬老院与卫生院建在一起,

有利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充实提高养老服务的内容和水平。与一般的养老院相比,我们最大的优势是,能够给托养老人提供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和实时监控。养老院房间里配备的都是医疗用床,1800元一张,如果老人需要做检查,就不用再倒腾了。”

据了解,目前里岔镇敬老院已托养五保老人92名,残疾老人21名。在院老人平均年龄68岁,其中年龄最大的老人已有91岁。

医改助力医养结合

“放在以前,我们可不敢接管敬老院。”逄德堂坦言,资金压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曾经的卫生院设备落后、人才匮乏、技术水平低,“接管过来,万一老人有个三长两短,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近年来,胶州市卫生局持续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高标准医疗设备,组织实施百名医师支援农村、基层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镇村一体化管理、智慧医疗网络建设等工程,卫生院医疗设备档次、技术人员水平均有了大幅度提升。

医改成果在惠及千万百姓的同时,也为医养结合服务创造了条件。目前,里岔镇敬老院医护驻岗、定时查房、日常健康分级管理已实现常态化,做到了常见疾病早发现、早诊疗。每天有支农专家来院坐诊,更是让老人们足不出院就享受到专家服务。

去年7月份, 64岁的姜瓦老人在吃饭时突然倒地休克。驻岗的医生1分钟即赶到现场并迅速用药,老人的病情很快得到稳定。若是传统养老,这种情况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处理,半小时内得不到有效救助,老人死亡率可达30%—40%。

逄德堂认为,医养结合是一种双赢模式,专业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和优质的医疗服务,为老年群体养老提供了强大助力,同时也减少了敬老院运行费用,提高了卫生院资源利用率。 “如果敬老院单独运行,仅后勤人员年需支出25万元左右,加上卫生院就需要近40万元。现在与卫生院共用一套后勤人员,每年仅需支出26万元,节省费用35%。”逄德堂告诉记者,敬老院年运行费127.82万元,民政部门和残联每月分别对每位老人补助730元、1100元。经计算,每位老人每年约需1.1万元,卫生院和敬老院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水、电、暖以及人工等费用,除去补贴后由当地政府兜底支付。”

医养服务触角延伸至村

记者了解到,因受资金和床位所限,现在敬老院只接收五保老人、残疾老人等特殊群体。而统计显示,里岔镇60周岁以上老年人12927人,其中,80周岁以上老年人2361,且92%的老年人都居住在村里,他们该如何享受养老资源?

“依托镇村一体化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的无缝衔接,将卫生室打造成守护老年人健康的‘桥头堡’。”逄德堂告诉记者,完善的三级网络、标准的消毒供应、高档的医疗设备,使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充分融合,为各类老年群体提供了基本医疗服务保障。

与此同时,卫生院与社区共同规划建设医养服务站14处,为老年人提供常见病诊疗、健康分级管理、日间托养、居家养老服务等。

在高木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记者看到,环境干净整洁,老人们三五成群的聊天、下棋、听广播,或进行康复活动。“目前已运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个,今年将再建成4个。”逄德堂说。

卫生院还成立了医养一体化服务中心,向活动不便的低保老人发放代金券。老人需要健康服务、打扫卫生、吃饭洗衣时,只需拨打卫生院医养服务中心电话,就会有医养服务站的人员登门服务。服务人员凭代金券到服务中心,按照每小时10元钱兑现,服务质量纳入对乡医的考核。

据悉,医养服务中心以“定岗定薪不定人”的方式,在相同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向社会公开购买衣、食、住、行、娱乐等各方面的服务,周边村民在农闲时,可到服务中心打工,同时通过公平竞争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书记点评 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胶州市委书记 张德平

老有所养、老有善养,是幸福民生的应有之义。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融合,既能充分发挥医疗机构专业特长优势,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又能让老年人享受到专业化、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民生资源和资金得到集约优化,实现多方共赢。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完善医养结合服务的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专业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让辛劳了一辈子的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白 晓 报道 敬老院工作人员为老人过生日。 □本报记者 白 晓

本报通讯员 刘振华 刘伟

胶州市积极探索医疗服务、五保残疾托养、老年康复等多领域融合的医养一体化服务新模式。作为先期试点的胶州市里岔镇卫生院,医养结合后的效果如何?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卫生院“托管”敬老院

“刚从隔壁卫生院测完血糖,顺便开了点药。”11月10日上午,在里岔镇敬老院,69岁的肖显忠告诉记者,自从2013年住进敬老院,每天有吃有喝有娱乐,生活很充实,健康有保障,“尤其犯病时,一按呼叫系统,卫生院的驻岗医生马上就能赶到。”

与大多数地方不同,去年7月建成启用的里岔镇敬老院与卫生院只有一墙之隔,一条石板路将两院相连,走过去不过一分钟的时间。 除了空间上的近距离,在内部管理上,目前,敬老院与卫生院也实现了“零距离”——敬老院由卫生院“托管”。

敬老院建筑面积3150平方米,开放床位150张。记者看到,每个房间里不仅配备了空调、液晶电视、床头应急呼叫系统,而且设有独立卫生间和无障碍化设施等。

里岔镇卫生院院长逄德堂,同时也是敬老院的院长。他说:“将敬老院与卫生院建在一起,

有利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充实提高养老服务的内容和水平。与一般的养老院相比,我们最大的优势是,能够给托养老人提供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和实时监控。养老院房间里配备的都是医疗用床,1800元一张,如果老人需要做检查,就不用再倒腾了。”

据了解,目前里岔镇敬老院已托养五保老人92名,残疾老人21名。在院老人平均年龄68岁,其中年龄最大的老人已有91岁。

医改助力医养结合

“放在以前,我们可不敢接管敬老院。”逄德堂坦言,资金压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曾经的卫生院设备落后、人才匮乏、技术水平低,“接管过来,万一老人有个三长两短,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近年来,胶州市卫生局持续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高标准医疗设备,组织实施百名医师支援农村、基层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镇村一体化管理、智慧医疗网络建设等工程,卫生院医疗设备档次、技术人员水平均有了大幅度提升。

医改成果在惠及千万百姓的同时,也为医养结合服务创造了条件。目前,里岔镇敬老院医护驻岗、定时查房、日常健康分级管理已实现常态化,做到了常见疾病早发现、早诊疗。每天有支农专家来院坐诊,更是让老人们足不出院就享受到专家服务。

去年7月份, 64岁的姜瓦老人在吃饭时突然倒地休克。驻岗的医生1分钟即赶到现场并迅速用药,老人的病情很快得到稳定。若是传统养老,这种情况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处理,半小时内得不到有效救助,老人死亡率可达30%—40%。

逄德堂认为,医养结合是一种双赢模式,专业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和优质的医疗服务,为老年群体养老提供了强大助力,同时也减少了敬老院运行费用,提高了卫生院资源利用率。 “如果敬老院单独运行,仅后勤人员年需支出25万元左右,加上卫生院就需要近40万元。现在与卫生院共用一套后勤人员,每年仅需支出26万元,节省费用35%。”逄德堂告诉记者,敬老院年运行费127.82万元,民政部门和残联每月分别对每位老人补助730元、1100元。经计算,每位老人每年约需1.1万元,卫生院和敬老院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水、电、暖以及人工等费用,除去补贴后由当地政府兜底支付。”

医养服务触角延伸至村

记者了解到,因受资金和床位所限,现在敬老院只接收五保老人、残疾老人等特殊群体。而统计显示,里岔镇60周岁以上老年人12927人,其中,80周岁以上老年人2361,且92%的老年人都居住在村里,他们该如何享受养老资源?

“依托镇村一体化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的无缝衔接,将卫生室打造成守护老年人健康的‘桥头堡’。”逄德堂告诉记者,完善的三级网络、标准的消毒供应、高档的医疗设备,使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充分融合,为各类老年群体提供了基本医疗服务保障。

与此同时,卫生院与社区共同规划建设医养服务站14处,为老年人提供常见病诊疗、健康分级管理、日间托养、居家养老服务等。

在高木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记者看到,环境干净整洁,老人们三五成群的聊天、下棋、听广播,或进行康复活动。“目前已运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个,今年将再建成4个。”逄德堂说。

卫生院还成立了医养一体化服务中心,向活动不便的低保老人发放代金券。老人需要健康服务、打扫卫生、吃饭洗衣时,只需拨打卫生院医养服务中心电话,就会有医养服务站的人员登门服务。服务人员凭代金券到服务中心,按照每小时10元钱兑现,服务质量纳入对乡医的考核。

据悉,医养服务中心以“定岗定薪不定人”的方式,在相同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向社会公开购买衣、食、住、行、娱乐等各方面的服务,周边村民在农闲时,可到服务中心打工,同时通过公平竞争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书记点评 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胶州市委书记 张德平

老有所养、老有善养,是幸福民生的应有之义。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融合,既能充分发挥医疗机构专业特长优势,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又能让老年人享受到专业化、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民生资源和资金得到集约优化,实现多方共赢。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完善医养结合服务的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专业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让辛劳了一辈子的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相关文章

  • 胶州市新行政区域调整
  • 调整后,全市辖镇(街道)12个,其中有阜安.中云.胶北.三里河.胶东.九龙6个街道,李哥庄.胶莱.胶西.里岔.铺集.洋河6个镇,镇(街道)平均人口由4.75万人增加到6.72万人,城区面积由338.6平方公里增加到504.1平方公里,人口由 ...查看


  • 青岛胶州市大集时间表
  • 逢一逢六 马店(胶莱).大王疃(胶莱).辛疃(李哥庄).营房(九龙).洋河崖(九龙).迟家屯(九龙).冷家村(洋河).里岔(里岔).张家屯(铺集).祝村(胶西).于家村(胶东).大相家(洋河).大行(胶西).麻湾小集(胶东).王家庄(李哥庄 ...查看


  • 6综合实践小论文
  • 综合实践学科探究性学习 成果论文 题目:对于胶州刘姓渊源的探究 学校: 胶州市初级实验中学 姓名: 刘岩 指导老师: 匡振军 对于胶州刘姓渊源的探究 胶州第二大姓――胶州刘姓家族 胶州刘姓来源及分布 刘姓在胶州历史悠久,据考证,最晚在秦汉之 ...查看


  • 产品订购合同范本
  • 订 货 合 同 书 甲 方: 青岛和润木业有限公司 乙 方: 山东威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经双方协商,本着平等互利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一致同意签订本合同如下. ...查看


  • 胶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 胶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2日在胶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 次会议上 胶州市市长 刘赞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胶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g ...查看


  • 外出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 外出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忙光积 首先感谢县卫生食药监局领导,给了我们一次外出参观学习遵义 市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开展各方面宝贵经验的机会.我有幸以镇卫生院的身份参加了这次学习,使我的心灵受到一次新的震撼,同时也倍加珍惜.2013年4 ...查看


  • 卫生院消毒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 大邑县三岔镇公立卫生院 消毒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采用强行通过方式,路线不逆行. 二.污染.清洁.无菌物品分窗收发,分室存放,设单独窗口发放,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入内. 三.严格掌握各种医疗器材的洗涤.包装.消 ...查看


  • 卫生院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 大邑县三岔镇公立卫生院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 ...查看


  • 榆林地区煤矿分布
  • 子洲县(乡镇煤矿3个) 一. 乡镇 1. 子洲县候石畔茂源煤矿 2. 子洲县永兴煤矿 3. 子洲县兴盛煤矿 榆阳区(国有重点2个,国有地方8个,乡镇煤矿15个) 一. 国有重点 1. 小纪汗煤矿 2. 中能榆阳煤矿 二. 国有地方 1. 常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