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本诗颈联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答:

(2)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9、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以动写静,或反衬。(1分)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1分)泉和鸟的声响反衬了环境的幽静。(1分)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心境的寂寞。(1分)

(2)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2分)首句描写了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的情形,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声写静,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抒发了他谪居中郁悒孤独愁苦的情怀。2分(原因2分,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点)

【诗歌鉴赏】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解

泠泠:拟水声,使人有夜凉之水的感觉

倚楹:靠着门柱

柳宗元生平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号柳河东或柳柳州。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半夜了,四野万籁无声。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多么寂静的环境啊!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这里用“闻”,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于是他干脆起床,“开户临西园”。

来到西园,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两字用得极妙。“月”上用一个“寒”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相联系,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在这极为静谧的中夜,再侧耳细听,听得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

“石泉远逾响”,看来难以理解,然而这个“逾”字,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固然也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

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着柱子,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闷形象,发人深思。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想些什么呢?“寂寞将何言”一句,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这首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韦之超脱。

注解:

[1] 中夜:半夜。值:碰上„„的时候。

[2] 觉(jiào):睡醒。繁露:浓重的露水。

[3] 临:面对。西园:指诗人住房西面的菜圃。

[4] 东岭:指住处东面的山岭。

[5] 泠泠(ling 灵):形容声音清越。

[6] 逾(yú 余):更加。

[7] 时一喧(xuān 宣):不时叫一声。

[8] 倚( yĭ 乙):斜靠着。楹(yíng 营):房屋的柱子。旦:天明、天亮。

[9] 言:说。

今译:

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

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

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

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

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

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

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

心中寂寞到这般还有什么话可言。

赏析:

元和五年(810),这已是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第六个年头了。以前住无定所居无安室的他,终于在潇水西冉溪畔购得一地,经过疏泉穿池,构亭筑屋,终于与农圃为邻住了下来,还自己经营了菜园,“甘为永州民”。并与一位身份较低的女子结合,生了女儿。而在这期间所写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则叙述了诗人触景生情而引发的一种别样的心境。

这是一个深秋的夜晚。永州的深秋本来气候宜人,但身处异乡的柳宗元却感到寒气阵阵。是夜梦醒时分,正是夜半,窗外亮如白昼,适才的梦境仍历历在目,耳畔传来“嘀嗒、嘀嗒”的声音,点点敲在诗人心扉上。诗人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入眠,于是披衣下床,循声开门探听。原来是屋前菜圃中露珠滴落,露水凝重,掷地有声。东边岭上升起的月儿显得格外清冷,寒气拂面,耳畔传来溪涧泉流冲刷竹根的“泠泠”声,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愈流愈远,越远却显得越发响亮。随着清越的流水,心也飞到了久远的时空„„山上不时传来几声凄厉的鸟鸣,莫非鸟儿也有心灵感应?! 就这样,诗人靠在柱子上望着愚溪西畔的菜园,直至天边破晓,心底的寂寞感彻骨铭心,经久弥深。

寂寞从何而来呢?除了远离京城,心绪起伏这“僇人”(囚徒)之常情外,更有诗人自己境遇的特殊缘由。人思归乡,可诗人家破人亡,家安在?亲人何在?严父慈母都已作古,贤妻杨氏夭折,皆弃他而去,家道空落,这是其一。其二,“故旧”已天各一方,“新交”多已北归。昔日的“同志”,仅剩鸿雁往来,同病相怜;而“谪吏”、“新交”的相继北去,加之求助无果,留给他的是无限的困惑与无尽的落寞。更让诗人悲凉的是“旧我”不再,聪颖早慧、自视甚高的少年“奇童”,超取显美、卓励风发的青年朝官,而今的南荒“系囚”才过而立之年,正是年富力强、建功立业之际,却百病集身,精神萎顿,惶惶如“丧家之犬”。悲悲相迭,让诗人透心凉骨。

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对仗工整,读来琅琅上口,全诗着力写声音,有繁露坠落声,泠泠泉流声,以及山鸟的喧叫声,更有月光银辉泻地,反衬出的是内心的黯淡、凄凉、孤寂。看到四周起伏环绕的山峦,就觉得自己像被囚禁在其中一样,境界空旷而冷寂,“寂寞而莫我知”之感寒彻灵魂。诗人正是通过有声世界巧妙而鲜明地刻画出了“自我”形象,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与同情,“不眠之心”之寂寥几乎令人伸手可触,呼之欲出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本诗颈联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答:

(2)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9、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以动写静,或反衬。(1分)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1分)泉和鸟的声响反衬了环境的幽静。(1分)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心境的寂寞。(1分)

(2)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2分)首句描写了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的情形,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声写静,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抒发了他谪居中郁悒孤独愁苦的情怀。2分(原因2分,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点)

【诗歌鉴赏】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解

泠泠:拟水声,使人有夜凉之水的感觉

倚楹:靠着门柱

柳宗元生平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号柳河东或柳柳州。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半夜了,四野万籁无声。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多么寂静的环境啊!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这里用“闻”,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于是他干脆起床,“开户临西园”。

来到西园,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两字用得极妙。“月”上用一个“寒”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相联系,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在这极为静谧的中夜,再侧耳细听,听得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

“石泉远逾响”,看来难以理解,然而这个“逾”字,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固然也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

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着柱子,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闷形象,发人深思。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想些什么呢?“寂寞将何言”一句,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这首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韦之超脱。

注解:

[1] 中夜:半夜。值:碰上„„的时候。

[2] 觉(jiào):睡醒。繁露:浓重的露水。

[3] 临:面对。西园:指诗人住房西面的菜圃。

[4] 东岭:指住处东面的山岭。

[5] 泠泠(ling 灵):形容声音清越。

[6] 逾(yú 余):更加。

[7] 时一喧(xuān 宣):不时叫一声。

[8] 倚( yĭ 乙):斜靠着。楹(yíng 营):房屋的柱子。旦:天明、天亮。

[9] 言:说。

今译:

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

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

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

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

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

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

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

心中寂寞到这般还有什么话可言。

赏析:

元和五年(810),这已是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第六个年头了。以前住无定所居无安室的他,终于在潇水西冉溪畔购得一地,经过疏泉穿池,构亭筑屋,终于与农圃为邻住了下来,还自己经营了菜园,“甘为永州民”。并与一位身份较低的女子结合,生了女儿。而在这期间所写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则叙述了诗人触景生情而引发的一种别样的心境。

这是一个深秋的夜晚。永州的深秋本来气候宜人,但身处异乡的柳宗元却感到寒气阵阵。是夜梦醒时分,正是夜半,窗外亮如白昼,适才的梦境仍历历在目,耳畔传来“嘀嗒、嘀嗒”的声音,点点敲在诗人心扉上。诗人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入眠,于是披衣下床,循声开门探听。原来是屋前菜圃中露珠滴落,露水凝重,掷地有声。东边岭上升起的月儿显得格外清冷,寒气拂面,耳畔传来溪涧泉流冲刷竹根的“泠泠”声,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愈流愈远,越远却显得越发响亮。随着清越的流水,心也飞到了久远的时空„„山上不时传来几声凄厉的鸟鸣,莫非鸟儿也有心灵感应?! 就这样,诗人靠在柱子上望着愚溪西畔的菜园,直至天边破晓,心底的寂寞感彻骨铭心,经久弥深。

寂寞从何而来呢?除了远离京城,心绪起伏这“僇人”(囚徒)之常情外,更有诗人自己境遇的特殊缘由。人思归乡,可诗人家破人亡,家安在?亲人何在?严父慈母都已作古,贤妻杨氏夭折,皆弃他而去,家道空落,这是其一。其二,“故旧”已天各一方,“新交”多已北归。昔日的“同志”,仅剩鸿雁往来,同病相怜;而“谪吏”、“新交”的相继北去,加之求助无果,留给他的是无限的困惑与无尽的落寞。更让诗人悲凉的是“旧我”不再,聪颖早慧、自视甚高的少年“奇童”,超取显美、卓励风发的青年朝官,而今的南荒“系囚”才过而立之年,正是年富力强、建功立业之际,却百病集身,精神萎顿,惶惶如“丧家之犬”。悲悲相迭,让诗人透心凉骨。

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对仗工整,读来琅琅上口,全诗着力写声音,有繁露坠落声,泠泠泉流声,以及山鸟的喧叫声,更有月光银辉泻地,反衬出的是内心的黯淡、凄凉、孤寂。看到四周起伏环绕的山峦,就觉得自己像被囚禁在其中一样,境界空旷而冷寂,“寂寞而莫我知”之感寒彻灵魂。诗人正是通过有声世界巧妙而鲜明地刻画出了“自我”形象,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与同情,“不眠之心”之寂寥几乎令人伸手可触,呼之欲出


相关文章

  •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阅读答案
  •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在后面横线上写出,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五 ...查看


  • [雪]四人谈作业
  • <雪>四人谈作业 设计:陶文娟 校对:石克谦 20110216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积累和运用.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须y ú( ) 笑y â( ) qì( )合 缱qu ...查看


  • 即事抒怀诗教师版
  • 即事抒怀诗 [学习目标] 1.熟悉即事抒怀诗的常用意象.理解情感内容.明确常用手法. 2.掌握即事抒怀的解题方法,提高古诗词鉴赏得分. [活动一]例题引路 (2008·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 ...查看


  • 浅论柳宗元诗歌的艺术特色
  • 浅论柳宗元诗歌的艺术特色 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0711班 作 者:常瑞娜 指导教师:袁媛 职 称: 摘要:一代大师柳宗元,身处走向衰落的中唐晚期,在大家辈出.百家争鸣的唐代诗坛上,是 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 ...查看


  • 高中古诗鉴赏
  • 一.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客发笤溪① 叶 燮②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 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②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 ...查看


  • 柳宗元的诗词全集.诗集(154首全)
  • 柳宗元诗词全集(154首全)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 ...查看


  •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 古 代 诗 歌 练 习 1.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好处? 答: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 ...查看


  • 古代诗歌鉴赏
  • 2011高考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 一.分析意象与意境 二.分析表达技巧 三.分析语言炼字炼句 四.分析情感主旨 五.分析前人的评价 六.比较评价题型 七.综合表述型 烘托 如<秦罗敷>中借"行者"& ...查看


  • 08年高三第一次四校联考模拟考试
  • 08年高三第一次四校联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1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