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的设计思路、结构组成及主要功能,并对其应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农村 科技信息 服务平台 农村科技信息化
一、引言
农村科技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科技信息化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资源共享,对于推动农业科技革命、促进农村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03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科技部“农村信息化科技行动”计划以及福建省委、省政府“数字福建、数字农业”战略部署,福建省科技厅把“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化技术及示范研究”列为省重大科技项目。
“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设计与应用”(亦称“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研究”)是“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化技术及示范研究”(2003S002)项目的重要内容。该项目是福建省科技厅公开招标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并要求中标单位1:1配套。经过公平、公正、公开招投标,该项目最终由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单位中标并组织实施。
二、项目总体设计及主要功能
项目组综合运用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及其它信息技术,针对福建省农村实际情况,整合利用现有的“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农家155”、“农业科技110”等资源,并与国家科技部“中国星火计划网”相配套,设计建设了一个具有高效性、高安全性以及内容丰富、独立运行的分布式虚拟集成“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福建农村科技信息网(http://www.fjsp.省略),以下简称服务平台,其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该服务平台由网站硬件平台、网站信息动态发布管理系统、福建农村综合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等三部分组成。
⒈省级中心网站硬件平台
省级中心网站硬件平台依托福建科技网,充分共享福建省科技网网控中心的设备资源,利用省科技网网控中心高性能的骨干路由交换机的千兆端口,配置企业级机架式服务器作为网站服务器,采用Windows 2003 Server作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平台,具有C2级的系统安全;后台数据库系统采用微软的Access 2000企业版,对外提供WWW网站服务,同时在服务器上购置、安装“磐石”网站监控与恢复系统,以确保网站系统的正常运行;安装黑盾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对所有访问网站系统的数据包进行实时检测,以防范黑客入侵,提高网站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该硬件平台共享利用省科技网网控中心的数据自动备份系统、出口线路、防火墙等所有可利用的网络设备,不重复投资,把有效的资金投入到网站资源建设以及日常维护;达到网站内容丰富,信息更新及时,以实现研究开发目标。省级中心网站的网络环境如图2所示。
⒉网站信息动态发布管理系统
网站信息动态更新,就是使用后台数据库存储信息,前台通过动态技术生成所需页面的方式来进行信息发布。经过比较,项目组选用了流行的IIS+ASP+ACCESS组合,开发了网站信息动态发布管理系统。
ASP是一套微软开发的服务器端脚本环境,内含于IIS当中。它可以组合HTML页面、ASP脚本命令和ActiveX组件以创建交互的Web页和基于Web的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并且ASP能够通过内建的ADO(Active Data Object,微软的一种新的数据访问模型)方便快捷地访问数据库,从而使得开发基于WWW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成为可能,这也是该系统采用ASP作为开发工具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客户端通过IE或其它浏览器向Web服务器提交请求时,IIS自动解析ASP脚本,根据ASP脚本进行请求验证、业务逻辑处理、html数据流生成,最后将生成的html数据流返回到客户端的浏览器,由客户端的浏览器对html数据流进行呈现。由于ASP脚本都是在服务器端执行,最终传送给客户端的仅为html数据流,因此不需要在客户端安装任何的程序,从而实现了真正的瘦客户模式。
在选用数据库的时候,考虑到福建农村科技信息网不同于新浪、搜狐等大型门户网站,其新闻的数量和网站的流量并不是非常大,故而先采用微软的轻量级桌面数据库Access,这主要是由于Access具有操作简单、界面友好、维护方便等特点。并且由于该系统在开发的时候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思想,已经将数据连接模块独立出来,以后可以方便地将Access数据库升级成SQLSERVER数据库。
项目组利用IIS+ASP+ACCESS构成三层式Web结构(如图3所示),将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与Web密切结合,完成前后端两者的集成输出功能,使得Web信息发布系统的开发更方便,实现的功能更强大。
该系统的用户从低到高共分为三个等级:输入员、审核员和系统管理员。输入员可以对网站各栏目进行信息编辑(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但是编辑后的数据不能在前台直接显示,由输入员编辑的信息必须经过审核后才能在前台显示。审核员可以对各栏目进行信息编辑,所编辑的信息可以直接在前台显示,并且审核员拥有审核权限,可以对输入员所编辑的信息进行审核,只有审核后的信息才能在前台显示。系统管理员是该系统的最高等级用户,拥有该系统开发的所有功能:不但可以编辑、审核信息,而且可以对该系统的栏目、用户进行管理。栏目管理主要是指按照实际要求增加、修改和删除该系统的栏目。用户管理是指按照实际要求来增加、修改和删除该系统的三个等级的用户。
整个系统主要的功能设计为:①把需要更新的数据入库,把数据先添加到数据库中;②入库后的数据按一定模板自动生成网页,然后根据要求可显示在网站首页或者次页;③系统的页面审核功能实现对页面的审核管理,即所有的信息在发布到网上之前须经审核员审核,以确保网页内容的严谨性,减少出错率;④自动生成的网页,可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查询,通过关键字,可以在各个栏目或所有栏目中查找到符合关键字的文章(主要是体现在前台网站中);⑤根据网站建设要求,设计“信息统计”模块,以方便对网站信息员进行量化考核和稿酬发放。
该系统利用ASP程序实现远距离数据库的数据更新,从而使更新工作不再为人员变动所烦扰,而且也使日后可能的主机迁移变得轻而易举。同时,该系统采用标准技术并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以适用于当前主流的互联网站;它采用了数据库进行管理,减轻了建站的复杂性,并使网站的运营管理、内容维护变得更容易。该系统的信息发布流程如图4所示。
该系统在数据的安全性、共享性以及操作的规范性方面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加以保证:为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防止数据库的非法使用、随意扩散和遭受破坏,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如规定数据使用权限,定义用户级别、采用口令等,限制非法用户进入系统;考虑开发数据交换接口。该系统内保证不同数据库系统之间数据可交换(可采用OLE DB系列接口)、不同格式的数据之间可相互转换(如文本,Excel表格,Word文档,XML文件与SQL Server)。该系统外数据交换提供ODBC接口,以避免用非数据库方式进行数据库的各项操作;并遵循ANSI SQL92标准书写SQL语句。
⒊福建农村综合科技信息服务系统
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除了提供福建农村科技动态信息外,还提供“福建农村综合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的服务。该系统采取分布式虚拟网络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⑴农业综合资讯系统
农业综合资讯系统包括农业综合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动态信息通过“网站信息动态发布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农业要闻、领导讲话、政策法规、星火动态、农经论坛、公告通知、龙头企业、一县一业、图片新闻等9个动态栏目。静态信息包括省市概况、县域经济、名优产品、绿色食品、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11个栏目。
⑵农业综合数据库系统
农业科技综合数据库系统采用MS SQL Server 2000自主开发,包括台湾农业文献数据库、农业科技成果数据库、农业龙头企业数据库、农业政策法规数据库、农业生产资料数据库、农业实用技术数据库、农业专家数据库、农业品种数据库、农业科普数据库等9个数据库共25294条记录。
⑶农业专家系统
省级中心网站提供的农业专家系统主要包括农业病虫害数据库及检索系统、农业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农业专家电子答疑系统三部分。
农业病虫害数据库及检索系统、农业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将作物病虫害等信息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集成应用,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服务于农业的防灾减灾,对于解决农民生产技术缺乏、诊断水平和经验不足,农业技术专家和科技人员实际不足的现实情况,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同时也可有效克服农业生产中的高度分散、生产规模小、时空变异大等弱点。
农业专家电子答疑系统采用BBS技术,用户只要连接到Internet上,直接利用浏览器就可以阅读其他用户的留言、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这种方式操作简单,速度快,几乎没有用户数量的限制。电子答疑系统帮助农民、农业企业与专家之间建立了基于网络的信息交流平台,有效地解决了生产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⑷大型数字图书馆系统
大型数字图书馆系统为广大农村读者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阅读空间,提供了一个多元立体化的知识网络系统。该系统提供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维普资讯、万方数据、国研网数据等大型数据库镜像站服务。其中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主要提供1999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出版的新书的全文电子版,目前包括电子图书共10万余册;维普资讯提供了全国期刊覆盖面最广的科技类期刊数据库,收录了1989年至今的9000多种中文期刊,包含四个子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库》、《外文科技期刊题录库》、《中国科技经济新闻库》、《中文科技期刊引文库》;万方数据是融信息资源产品、信息增值服务和信息处理方案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列数据库,汇聚9大类100多个数据库,收录了全国4000多种数字化期刊;国研网数据作为大型经济类专业网站、领导者和投资者的经济决策平台,提供《国研报告数据库》、《宏观经济报告数据库》、《金融中国报告数据库》、《行业经济报告数据库》、《世界经济与金融评论报告数据库》和《财经数据库――十余种行业统计数据库》、《高校管理决策参考》等一系列专业经济信息产品。省级中心网站提供的大型数字图书馆系统共有数据量5TB以上。
⑸农业科技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
项目组采用Windows Media Service来实现中心网站的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Windows Media Service技术是一个能适应多种网络带宽条件的流式多媒体信息发布平台,包括了流式媒体的制作、发布、插放和管理的一整套解决方案,还提供了开发工具包(SDK)供二次开发使用。
该系统投入少、建设周期短、使用简单、扩展性强、易于维护,与Windows NT/2000/XP/9x集成在一起,不需要额外购买。Windows Media Service系统包括三大部分:Windows Media服务器、Windows Media工具、Windows Media播放器。
该系统的视频服务器采用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视频属性存放在具有标准ODBC接口的数据库,通过与省级中心网站WWW服务器链接对外为公众提供视音频服务。
通过流媒体技术,该系统可以实时转播农业专家授课和提供各种多媒体教学片、案例,以供远端用户通过互联网实时收看或在线点播观看。
三、项目应用
2003年12月,“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建成后,项目组大力开展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应用工作(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化技术及示范情况详见表1)。
项目组从国家星火产业带中,分两批确定福建省有代表性、辐射力强的5个设区市、12个县(市)进行示范,即闽东――宁德的福鼎市、屏南县、蕉城区,闽南――泉州的南安、晋江、惠安、石狮以及漳州的漳浦,闽西北――三明的永安市、梅列区,闽北――南平的延平区、建瓯市。每个示范县(市)选择一批条件比较成熟、有实践经验的乡镇、龙头企业、农户作为示范点,以构成一个辐射面广的扇形示范体系,直接为乡镇企业农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至此福建省初步形成了一个以省、市、县为主体,并向乡镇、农村、重点星火企业、种养大户、示范场延伸的上下相通、左右相连、内外结合、跨区域、跨部门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目前,该示范体系已覆盖全省5个地级市、12个县级市、71个乡镇、140个示范农业企业和1871个示范农户(种养大户)以及246个示范村、若干示范场;建设了星火科技信息服务示范点,对解决科技信息服务农村“最后一公里”问题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全省农村科技信息网站点击率超过544万次,共发布信息10万多条,新增产值12732万元,增收节支超过900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005年12月,“福建农村科技信息网”(暨“福建星火计划网”)获2005年首届“中国农业网站100强”荣誉称号。
2008年1月,“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研究”获2007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作者简介:
蔡传彪,男,1962年生,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网络资源室主任,兼任福建省信息协会政务网分会常务理事,高级工程师;负责福建省科技厅网站建设,主持或承担过多项国家、省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0余篇。
(本文责编:黄蓉)
摘要:介绍了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的设计思路、结构组成及主要功能,并对其应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农村 科技信息 服务平台 农村科技信息化
一、引言
农村科技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科技信息化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资源共享,对于推动农业科技革命、促进农村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03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科技部“农村信息化科技行动”计划以及福建省委、省政府“数字福建、数字农业”战略部署,福建省科技厅把“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化技术及示范研究”列为省重大科技项目。
“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设计与应用”(亦称“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研究”)是“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化技术及示范研究”(2003S002)项目的重要内容。该项目是福建省科技厅公开招标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并要求中标单位1:1配套。经过公平、公正、公开招投标,该项目最终由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单位中标并组织实施。
二、项目总体设计及主要功能
项目组综合运用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及其它信息技术,针对福建省农村实际情况,整合利用现有的“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农家155”、“农业科技110”等资源,并与国家科技部“中国星火计划网”相配套,设计建设了一个具有高效性、高安全性以及内容丰富、独立运行的分布式虚拟集成“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福建农村科技信息网(http://www.fjsp.省略),以下简称服务平台,其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该服务平台由网站硬件平台、网站信息动态发布管理系统、福建农村综合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等三部分组成。
⒈省级中心网站硬件平台
省级中心网站硬件平台依托福建科技网,充分共享福建省科技网网控中心的设备资源,利用省科技网网控中心高性能的骨干路由交换机的千兆端口,配置企业级机架式服务器作为网站服务器,采用Windows 2003 Server作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平台,具有C2级的系统安全;后台数据库系统采用微软的Access 2000企业版,对外提供WWW网站服务,同时在服务器上购置、安装“磐石”网站监控与恢复系统,以确保网站系统的正常运行;安装黑盾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对所有访问网站系统的数据包进行实时检测,以防范黑客入侵,提高网站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该硬件平台共享利用省科技网网控中心的数据自动备份系统、出口线路、防火墙等所有可利用的网络设备,不重复投资,把有效的资金投入到网站资源建设以及日常维护;达到网站内容丰富,信息更新及时,以实现研究开发目标。省级中心网站的网络环境如图2所示。
⒉网站信息动态发布管理系统
网站信息动态更新,就是使用后台数据库存储信息,前台通过动态技术生成所需页面的方式来进行信息发布。经过比较,项目组选用了流行的IIS+ASP+ACCESS组合,开发了网站信息动态发布管理系统。
ASP是一套微软开发的服务器端脚本环境,内含于IIS当中。它可以组合HTML页面、ASP脚本命令和ActiveX组件以创建交互的Web页和基于Web的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并且ASP能够通过内建的ADO(Active Data Object,微软的一种新的数据访问模型)方便快捷地访问数据库,从而使得开发基于WWW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成为可能,这也是该系统采用ASP作为开发工具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客户端通过IE或其它浏览器向Web服务器提交请求时,IIS自动解析ASP脚本,根据ASP脚本进行请求验证、业务逻辑处理、html数据流生成,最后将生成的html数据流返回到客户端的浏览器,由客户端的浏览器对html数据流进行呈现。由于ASP脚本都是在服务器端执行,最终传送给客户端的仅为html数据流,因此不需要在客户端安装任何的程序,从而实现了真正的瘦客户模式。
在选用数据库的时候,考虑到福建农村科技信息网不同于新浪、搜狐等大型门户网站,其新闻的数量和网站的流量并不是非常大,故而先采用微软的轻量级桌面数据库Access,这主要是由于Access具有操作简单、界面友好、维护方便等特点。并且由于该系统在开发的时候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思想,已经将数据连接模块独立出来,以后可以方便地将Access数据库升级成SQLSERVER数据库。
项目组利用IIS+ASP+ACCESS构成三层式Web结构(如图3所示),将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与Web密切结合,完成前后端两者的集成输出功能,使得Web信息发布系统的开发更方便,实现的功能更强大。
该系统的用户从低到高共分为三个等级:输入员、审核员和系统管理员。输入员可以对网站各栏目进行信息编辑(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但是编辑后的数据不能在前台直接显示,由输入员编辑的信息必须经过审核后才能在前台显示。审核员可以对各栏目进行信息编辑,所编辑的信息可以直接在前台显示,并且审核员拥有审核权限,可以对输入员所编辑的信息进行审核,只有审核后的信息才能在前台显示。系统管理员是该系统的最高等级用户,拥有该系统开发的所有功能:不但可以编辑、审核信息,而且可以对该系统的栏目、用户进行管理。栏目管理主要是指按照实际要求增加、修改和删除该系统的栏目。用户管理是指按照实际要求来增加、修改和删除该系统的三个等级的用户。
整个系统主要的功能设计为:①把需要更新的数据入库,把数据先添加到数据库中;②入库后的数据按一定模板自动生成网页,然后根据要求可显示在网站首页或者次页;③系统的页面审核功能实现对页面的审核管理,即所有的信息在发布到网上之前须经审核员审核,以确保网页内容的严谨性,减少出错率;④自动生成的网页,可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查询,通过关键字,可以在各个栏目或所有栏目中查找到符合关键字的文章(主要是体现在前台网站中);⑤根据网站建设要求,设计“信息统计”模块,以方便对网站信息员进行量化考核和稿酬发放。
该系统利用ASP程序实现远距离数据库的数据更新,从而使更新工作不再为人员变动所烦扰,而且也使日后可能的主机迁移变得轻而易举。同时,该系统采用标准技术并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以适用于当前主流的互联网站;它采用了数据库进行管理,减轻了建站的复杂性,并使网站的运营管理、内容维护变得更容易。该系统的信息发布流程如图4所示。
该系统在数据的安全性、共享性以及操作的规范性方面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加以保证:为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防止数据库的非法使用、随意扩散和遭受破坏,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如规定数据使用权限,定义用户级别、采用口令等,限制非法用户进入系统;考虑开发数据交换接口。该系统内保证不同数据库系统之间数据可交换(可采用OLE DB系列接口)、不同格式的数据之间可相互转换(如文本,Excel表格,Word文档,XML文件与SQL Server)。该系统外数据交换提供ODBC接口,以避免用非数据库方式进行数据库的各项操作;并遵循ANSI SQL92标准书写SQL语句。
⒊福建农村综合科技信息服务系统
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除了提供福建农村科技动态信息外,还提供“福建农村综合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的服务。该系统采取分布式虚拟网络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⑴农业综合资讯系统
农业综合资讯系统包括农业综合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动态信息通过“网站信息动态发布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农业要闻、领导讲话、政策法规、星火动态、农经论坛、公告通知、龙头企业、一县一业、图片新闻等9个动态栏目。静态信息包括省市概况、县域经济、名优产品、绿色食品、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11个栏目。
⑵农业综合数据库系统
农业科技综合数据库系统采用MS SQL Server 2000自主开发,包括台湾农业文献数据库、农业科技成果数据库、农业龙头企业数据库、农业政策法规数据库、农业生产资料数据库、农业实用技术数据库、农业专家数据库、农业品种数据库、农业科普数据库等9个数据库共25294条记录。
⑶农业专家系统
省级中心网站提供的农业专家系统主要包括农业病虫害数据库及检索系统、农业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农业专家电子答疑系统三部分。
农业病虫害数据库及检索系统、农业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将作物病虫害等信息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集成应用,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服务于农业的防灾减灾,对于解决农民生产技术缺乏、诊断水平和经验不足,农业技术专家和科技人员实际不足的现实情况,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同时也可有效克服农业生产中的高度分散、生产规模小、时空变异大等弱点。
农业专家电子答疑系统采用BBS技术,用户只要连接到Internet上,直接利用浏览器就可以阅读其他用户的留言、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这种方式操作简单,速度快,几乎没有用户数量的限制。电子答疑系统帮助农民、农业企业与专家之间建立了基于网络的信息交流平台,有效地解决了生产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⑷大型数字图书馆系统
大型数字图书馆系统为广大农村读者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阅读空间,提供了一个多元立体化的知识网络系统。该系统提供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维普资讯、万方数据、国研网数据等大型数据库镜像站服务。其中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主要提供1999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出版的新书的全文电子版,目前包括电子图书共10万余册;维普资讯提供了全国期刊覆盖面最广的科技类期刊数据库,收录了1989年至今的9000多种中文期刊,包含四个子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库》、《外文科技期刊题录库》、《中国科技经济新闻库》、《中文科技期刊引文库》;万方数据是融信息资源产品、信息增值服务和信息处理方案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列数据库,汇聚9大类100多个数据库,收录了全国4000多种数字化期刊;国研网数据作为大型经济类专业网站、领导者和投资者的经济决策平台,提供《国研报告数据库》、《宏观经济报告数据库》、《金融中国报告数据库》、《行业经济报告数据库》、《世界经济与金融评论报告数据库》和《财经数据库――十余种行业统计数据库》、《高校管理决策参考》等一系列专业经济信息产品。省级中心网站提供的大型数字图书馆系统共有数据量5TB以上。
⑸农业科技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
项目组采用Windows Media Service来实现中心网站的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Windows Media Service技术是一个能适应多种网络带宽条件的流式多媒体信息发布平台,包括了流式媒体的制作、发布、插放和管理的一整套解决方案,还提供了开发工具包(SDK)供二次开发使用。
该系统投入少、建设周期短、使用简单、扩展性强、易于维护,与Windows NT/2000/XP/9x集成在一起,不需要额外购买。Windows Media Service系统包括三大部分:Windows Media服务器、Windows Media工具、Windows Media播放器。
该系统的视频服务器采用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视频属性存放在具有标准ODBC接口的数据库,通过与省级中心网站WWW服务器链接对外为公众提供视音频服务。
通过流媒体技术,该系统可以实时转播农业专家授课和提供各种多媒体教学片、案例,以供远端用户通过互联网实时收看或在线点播观看。
三、项目应用
2003年12月,“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建成后,项目组大力开展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应用工作(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化技术及示范情况详见表1)。
项目组从国家星火产业带中,分两批确定福建省有代表性、辐射力强的5个设区市、12个县(市)进行示范,即闽东――宁德的福鼎市、屏南县、蕉城区,闽南――泉州的南安、晋江、惠安、石狮以及漳州的漳浦,闽西北――三明的永安市、梅列区,闽北――南平的延平区、建瓯市。每个示范县(市)选择一批条件比较成熟、有实践经验的乡镇、龙头企业、农户作为示范点,以构成一个辐射面广的扇形示范体系,直接为乡镇企业农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至此福建省初步形成了一个以省、市、县为主体,并向乡镇、农村、重点星火企业、种养大户、示范场延伸的上下相通、左右相连、内外结合、跨区域、跨部门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目前,该示范体系已覆盖全省5个地级市、12个县级市、71个乡镇、140个示范农业企业和1871个示范农户(种养大户)以及246个示范村、若干示范场;建设了星火科技信息服务示范点,对解决科技信息服务农村“最后一公里”问题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全省农村科技信息网站点击率超过544万次,共发布信息10万多条,新增产值12732万元,增收节支超过900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005年12月,“福建农村科技信息网”(暨“福建星火计划网”)获2005年首届“中国农业网站100强”荣誉称号。
2008年1月,“福建农村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研究”获2007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作者简介:
蔡传彪,男,1962年生,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网络资源室主任,兼任福建省信息协会政务网分会常务理事,高级工程师;负责福建省科技厅网站建设,主持或承担过多项国家、省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0余篇。
(本文责编:黄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