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2008—2009学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开展情况及成效汇报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实施以来,本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研讨会深入学习,要求相关部门和任课教师认真贯彻新课标的要求,并随时关注新课程的实施情况。在学校领导和各部门的指导和关注下,本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顺利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课程开设情况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精神,同时考虑本校实际情况,本校仅高一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具体是上学期开设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下学期开设选修模块。选修改模块本校一般开设《算法与程序设计》或《多媒体技术应用》,2008—2009学年开设的是《多媒体技术应用》。此外,信息技术课程每周2课时。
本校2008级学生仅有一个班,所以只有一名专职任课教师,负责日常教学任务。
二、硬件设施
本校只有一间计算机教室,一间多媒体教室,条件较为简陋。计算机教室有40台学生用计算机,1台教师用计算机,基本满足了信息技术课程开展需求。但由于计算机教室建立时间较早,且学校资金有限,计算机的配置较低,显示器全部为15寸的CRT 显示器,并且
有一部分计算机CPU 仍停留在奔II ,学生上机效果较差。目前,学校领导正在积极筹措资金,希望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升级换代。
虽然硬件设施薄弱,任课教师仍开足上机课,让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机会。也正是因为硬件设施薄弱,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很珍惜每一次上机机会,硬件不足软件补,效率极高。
三、学生起点低
由于我校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受初中硬件水平及其它人为因素的限制,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都很薄弱。这使得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任课教师在教授新课的同时,也要兼顾相关的初中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升,使他们获取信息、分析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抓好教学工作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求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任课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力争在领会教育部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能有所创新有所提高;认真备课,课后进行反思,每节课都能有所收获;钻研教学方法,不断进步;经常与其他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
…. 学校2008—2009学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开展情况及成效汇报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实施以来,本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研讨会深入学习,要求相关部门和任课教师认真贯彻新课标的要求,并随时关注新课程的实施情况。在学校领导和各部门的指导和关注下,本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顺利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课程开设情况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精神,同时考虑本校实际情况,本校仅高一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具体是上学期开设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下学期开设选修模块。选修改模块本校一般开设《算法与程序设计》或《多媒体技术应用》,2008—2009学年开设的是《多媒体技术应用》。此外,信息技术课程每周2课时。
本校2008级学生仅有一个班,所以只有一名专职任课教师,负责日常教学任务。
二、硬件设施
本校只有一间计算机教室,一间多媒体教室,条件较为简陋。计算机教室有40台学生用计算机,1台教师用计算机,基本满足了信息技术课程开展需求。但由于计算机教室建立时间较早,且学校资金有限,计算机的配置较低,显示器全部为15寸的CRT 显示器,并且
有一部分计算机CPU 仍停留在奔II ,学生上机效果较差。目前,学校领导正在积极筹措资金,希望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升级换代。
虽然硬件设施薄弱,任课教师仍开足上机课,让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机会。也正是因为硬件设施薄弱,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很珍惜每一次上机机会,硬件不足软件补,效率极高。
三、学生起点低
由于我校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受初中硬件水平及其它人为因素的限制,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都很薄弱。这使得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任课教师在教授新课的同时,也要兼顾相关的初中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升,使他们获取信息、分析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抓好教学工作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求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任课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力争在领会教育部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能有所创新有所提高;认真备课,课后进行反思,每节课都能有所收获;钻研教学方法,不断进步;经常与其他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