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就意味着语文学科所覆盖的知识面很广,高考对于语文学科的考查范围也很广,因此应对高考仅仅局限于课本、课堂所学的知识远远是不够的。经过几轮的高三复习,我对如何做好高三语文复习,提高高三语文复习的效率,有以下几方面粗浅的认识。
一、回归课本
虽说语文复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但语文高考复习首先必须会归课本。课本是学生学习的范本,通过课本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学到各个知识点,还要了解、学习、积累有关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同时一篇篇课文也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如学习了《苏轼词两首》,学生学习了苏轼的生平、思想、词风,积累了这两首词,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素材,在写“逆境与成才”、“心态与人生”等方面的作文时就可以用到这篇文章。文言文的复习、分析与归纳,更是必须要回归课本,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点的掌握必须全面、准确、到位。用课本所学的知识点去解决课外文言文的问题。如1、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2、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这两个句中的两个“为”字,第二个句中的“为”是课本上学过的,是介词替、给的意思。把这个意思放到第一句中推断,显然不通顺。由此判断这两“为”字意义、用法不同。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就不再一一列举。总之,高三语文的复习首先要回归课本。
二、化整为零
语文学科的知识点很多、很碎复习起来比较麻烦。特别是识记普通话常用字字音、识记常用规范汉字、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正确使用熟语等知识点,集中起来复习题量大、容易混淆、学生容易疲劳,复习效果不好,往往是前面复习后面就忘了。对于这些知识点的复习我就采用了“化整为零”的办法,从高一开始每节课前几分钟就给学生写几个词,或者是常见但易读错的词,或者是同义词辨析,或者是成语的意义、适用范围、对象等。让学生做好笔记,日积月累便是一种大的收获。每次考完试后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都让学生整理、归纳丢了分的知识点,这样学生的印象会很深。
三、点拨技法
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实现的。当然,高考语文复习也要做大量练习。但是做练习的同时又必须要跳出练习,及时作必要的归纳、整理特别是答题技巧方面的总结。教师在领着学生复习时,对那些学生较难把握、失分较多的知识点如古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等,教师应教给学生切实可行的答题技巧和答题方法。
例如: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2安徽卷)、
琅琊溪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那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教师要告诉学生答这样的题按以下步骤来回答:1、描绘图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联想、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根据景物用双音节词概括诗歌营造的氛围特点。3、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句表现的思想情感,切忌空洞。据此此题的答案如下: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的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融情于景,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在现代文阅读的复习中,类似这样答题技法的点拨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学生在答题时才可避免盲目、不至于无从下手。
四、多练作文
在一些教师的备考复习中,忽略了写作的复习、训练,这是不足取的。写作在高考中占60分的分值,因此做好写作的复习训练是提高高考成绩的有效途径。我个人的做法是高一、高二训练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让学生明白记叙文和议论文的一般写作方法、结构。让学生能写出规范的议论文、记叙文,记叙文要求内容具体、充实语言生动有表现力。议论文要求有理、有据、结构完整、语言有气势。高三一年训练备考作文即材料作文,作文不一定篇篇都要批阅,但教师在讲评作文时一定要教给学生怎样分析材料,怎样从材料中归纳最佳写作论点,学生考场作文只要论点把握准确、字数符合要求,得分就不会太低。
比如2012年高考大纲卷作文船主和修船工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从以下角度选择写作论点,从修船工这个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将立意确定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强调责任、职分,可写责任与良知,敬业习惯;船主的角度,我们可以将立意确定为:学会感恩,知恩图报,还可以立意为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从材料整体来分析,可写小善成大德,小洞酿大祸,从小事做起,敬重行善等。每篇作文都这样给学生分析,学生就学会了分析材料的方法。知道了分析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可以把握关键词句、联系实际,也可以归纳材料的中心主旨。
总之,在高三语文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尽力寻求一种合理、高效、有效的复习方法,让学生的复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众所周知,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就意味着语文学科所覆盖的知识面很广,高考对于语文学科的考查范围也很广,因此应对高考仅仅局限于课本、课堂所学的知识远远是不够的。经过几轮的高三复习,我对如何做好高三语文复习,提高高三语文复习的效率,有以下几方面粗浅的认识。
一、回归课本
虽说语文复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但语文高考复习首先必须会归课本。课本是学生学习的范本,通过课本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学到各个知识点,还要了解、学习、积累有关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同时一篇篇课文也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如学习了《苏轼词两首》,学生学习了苏轼的生平、思想、词风,积累了这两首词,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素材,在写“逆境与成才”、“心态与人生”等方面的作文时就可以用到这篇文章。文言文的复习、分析与归纳,更是必须要回归课本,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点的掌握必须全面、准确、到位。用课本所学的知识点去解决课外文言文的问题。如1、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2、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这两个句中的两个“为”字,第二个句中的“为”是课本上学过的,是介词替、给的意思。把这个意思放到第一句中推断,显然不通顺。由此判断这两“为”字意义、用法不同。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就不再一一列举。总之,高三语文的复习首先要回归课本。
二、化整为零
语文学科的知识点很多、很碎复习起来比较麻烦。特别是识记普通话常用字字音、识记常用规范汉字、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正确使用熟语等知识点,集中起来复习题量大、容易混淆、学生容易疲劳,复习效果不好,往往是前面复习后面就忘了。对于这些知识点的复习我就采用了“化整为零”的办法,从高一开始每节课前几分钟就给学生写几个词,或者是常见但易读错的词,或者是同义词辨析,或者是成语的意义、适用范围、对象等。让学生做好笔记,日积月累便是一种大的收获。每次考完试后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都让学生整理、归纳丢了分的知识点,这样学生的印象会很深。
三、点拨技法
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实现的。当然,高考语文复习也要做大量练习。但是做练习的同时又必须要跳出练习,及时作必要的归纳、整理特别是答题技巧方面的总结。教师在领着学生复习时,对那些学生较难把握、失分较多的知识点如古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等,教师应教给学生切实可行的答题技巧和答题方法。
例如: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2安徽卷)、
琅琊溪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那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教师要告诉学生答这样的题按以下步骤来回答:1、描绘图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联想、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根据景物用双音节词概括诗歌营造的氛围特点。3、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句表现的思想情感,切忌空洞。据此此题的答案如下: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的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融情于景,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在现代文阅读的复习中,类似这样答题技法的点拨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学生在答题时才可避免盲目、不至于无从下手。
四、多练作文
在一些教师的备考复习中,忽略了写作的复习、训练,这是不足取的。写作在高考中占60分的分值,因此做好写作的复习训练是提高高考成绩的有效途径。我个人的做法是高一、高二训练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让学生明白记叙文和议论文的一般写作方法、结构。让学生能写出规范的议论文、记叙文,记叙文要求内容具体、充实语言生动有表现力。议论文要求有理、有据、结构完整、语言有气势。高三一年训练备考作文即材料作文,作文不一定篇篇都要批阅,但教师在讲评作文时一定要教给学生怎样分析材料,怎样从材料中归纳最佳写作论点,学生考场作文只要论点把握准确、字数符合要求,得分就不会太低。
比如2012年高考大纲卷作文船主和修船工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从以下角度选择写作论点,从修船工这个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将立意确定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强调责任、职分,可写责任与良知,敬业习惯;船主的角度,我们可以将立意确定为:学会感恩,知恩图报,还可以立意为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从材料整体来分析,可写小善成大德,小洞酿大祸,从小事做起,敬重行善等。每篇作文都这样给学生分析,学生就学会了分析材料的方法。知道了分析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可以把握关键词句、联系实际,也可以归纳材料的中心主旨。
总之,在高三语文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尽力寻求一种合理、高效、有效的复习方法,让学生的复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