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一位伟大的杰出的诗人,在他的很多诗篇中,爱国主义是他的诗的主旋律。这些诗篇中有反映对民族分裂的抨击,有对昏君腐臣的讽刺,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对有功之臣的赞颂,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杜甫诗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试做分析。
一、对底层百姓的深刻同情是杜甫爱国感情的深刻体现之一
“明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贤县咏怀五百字》就证明了这一点,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已逾而立之年,却只当了一名比七品芝麻官还不如的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和他的远大抱负是相差甚远的。当时杜甫只身居京妻子寄遇在奉先县,天宝十四年末,杜甫赴奉先县探亲,途径骊山宫的时候,发现皇帝正率领一些宠臣,妃嫔在此寻欢作乐。其豪华奢侈的程度触目惊心。途中的所见所闻使杜甫满怀惆怅,在他抵家时,发现幼子已经饿死了,不禁深愧自己为人父,同时又想到一些更穷的农民,一些戍卒,他们会如何?真是忧比南山,感慨无量啊。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广泛的反映人民痛苦生活,而且还深刻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要。在“三吏三别”中这种对下层百姓的同情更明显,他用自己所见所闻反映广大人民在残酷的兵役下所遭受的痛苦。这里已有过兵役年龄的老汉,也有不到兵役年龄的中男,甚至连根本没有服兵役义务的老妇人也被捉去。
杜甫对人民的同情已不再简简单单,而是贯入血浆的要给百姓幸福的大志向。当茅屋被秋风吹破时,他却有大志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二、诗人始终关怀着国家命运
杜甫很多诗句都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但随着国家局势的变化,特别是安史之乱前后的那段时间,他的爱国诗歌也发生了变化。如《新安使》中作者用同样鼓励安慰的口吻写道:“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这场抵抗反抗者的战争。是正义的,所以作者才用一连串的安慰的语气,粮食没有问题,东都仅仅是在操练,还没有临阵,挖壕不是很深,牧马役轻,王师义正优恤部队,伏射爱下,亲如父兄。虽有些脱离实际情况,但我们还是看到诗人为国家所操劳的那份爱国之心。作者离京去奉先县看望妻子儿女们,刚回到家不久久传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听到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时惊喜若狂,表现在却看妻子漫卷诗书上;表现在又哭又笑,放歌纵酒上。这是多年苦苦企盼的事,这种狂喜完全可以理解,可以看出大战初定,消息忽传,杜甫是多么激动。当国家处于危险时,他对着三春的花鸟会心痛的流泪,《春望》这首诗是杜甫在安禄山叛军占领长安时写的,诗中反映了长安一片残破的景象抒发了他对国亡家破的悲痛心情,表达了他对爱国思想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正是证明了他忧国思家,关心国家命运的具体体现。
三、杜甫的爱国思想感情还表现在他对昏君腐臣的规讽讥刺
范文澜评价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时曾说:“凡是人民多少有些益处的措施,多少腐朽的现状有所否定,都应予以适当的评价。”应用这个原理来看杜甫。他对晚年骄奢淫逸作为腐朽权力代表的唐玄宗的指责,也该是作者爱国思想的间接表现。如《兵车行》就是对唐玄宗的穷兵黩武的见证,致使人民流血牺牲破产,“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这首诗是通过曾亲身遭受苦难的役夫站出来把个人的内心沉痛,亲口向大家陈述,十五岁即应征前往防河了,四十岁还在营田,头发白了,还要去戍边,边庭血流成河,战场白骨累累,内地家无余丁,田园荒芜,陇田无收,县官不因此而减租;男丁丧亡殆尽,管家也不因此而免去征戍。这已经远远不止于“民不聊生了”这是对封建统治的最大暴露,此诗在历数封建社会的种种苦难之余,更把矛头指向这些苦难的根源,那就是开边不已的皇帝和索租不已的县官。如《前出塞》中诗人也代表了人民提出了同样的抗议。“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诗人对唐玄宗的不恤士卒穷兵黩武的深刻揭露不得不提到《遣怀》“先帝正好武,寰海未凋枯。猛将收西域,长戟破林胡。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组练弃如泥,尺土负百夫。”为了开边拓境,占领一座城,将百万组(精兵)像泥一样委弃而毫不顾惜。一尺土竟胜过一百个士兵的性命。这不得不是对唐玄宗的严厉抨击啊!
四、对唐王朝有功之臣的大力歌颂,也是诗人爱国感情的体现
就像范文澜所说:“凡法施于民,创造发明有利于民,以死勤事以劳定国(治国安民)能御大灾。能捍大患的人。”都可称为爱国者如杜甫,《北征》中追述到:“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奸臣竟�{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这首诗是安史之乱发生唐玄宗仓皇离都奔蜀,途经马嵬驿站时发生了一件事。唐玄宗的新兵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及其部下。诛杀杨国忠,并兵谏唐玄宗除去宠妃杨玉环。唐玄宗被迫命人将杨贵妃缢杀。当安禄山反叛时,陈玄礼“欲于城中诛杨国忠,事不果。竟于马嵬斩之”所以杜甫对他予以高度赞扬。
(李丽荣 江西景德镇 景德镇二十六中)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杰出的诗人,在他的很多诗篇中,爱国主义是他的诗的主旋律。这些诗篇中有反映对民族分裂的抨击,有对昏君腐臣的讽刺,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对有功之臣的赞颂,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杜甫诗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试做分析。
一、对底层百姓的深刻同情是杜甫爱国感情的深刻体现之一
“明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贤县咏怀五百字》就证明了这一点,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已逾而立之年,却只当了一名比七品芝麻官还不如的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和他的远大抱负是相差甚远的。当时杜甫只身居京妻子寄遇在奉先县,天宝十四年末,杜甫赴奉先县探亲,途径骊山宫的时候,发现皇帝正率领一些宠臣,妃嫔在此寻欢作乐。其豪华奢侈的程度触目惊心。途中的所见所闻使杜甫满怀惆怅,在他抵家时,发现幼子已经饿死了,不禁深愧自己为人父,同时又想到一些更穷的农民,一些戍卒,他们会如何?真是忧比南山,感慨无量啊。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广泛的反映人民痛苦生活,而且还深刻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要。在“三吏三别”中这种对下层百姓的同情更明显,他用自己所见所闻反映广大人民在残酷的兵役下所遭受的痛苦。这里已有过兵役年龄的老汉,也有不到兵役年龄的中男,甚至连根本没有服兵役义务的老妇人也被捉去。
杜甫对人民的同情已不再简简单单,而是贯入血浆的要给百姓幸福的大志向。当茅屋被秋风吹破时,他却有大志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二、诗人始终关怀着国家命运
杜甫很多诗句都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但随着国家局势的变化,特别是安史之乱前后的那段时间,他的爱国诗歌也发生了变化。如《新安使》中作者用同样鼓励安慰的口吻写道:“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这场抵抗反抗者的战争。是正义的,所以作者才用一连串的安慰的语气,粮食没有问题,东都仅仅是在操练,还没有临阵,挖壕不是很深,牧马役轻,王师义正优恤部队,伏射爱下,亲如父兄。虽有些脱离实际情况,但我们还是看到诗人为国家所操劳的那份爱国之心。作者离京去奉先县看望妻子儿女们,刚回到家不久久传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听到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时惊喜若狂,表现在却看妻子漫卷诗书上;表现在又哭又笑,放歌纵酒上。这是多年苦苦企盼的事,这种狂喜完全可以理解,可以看出大战初定,消息忽传,杜甫是多么激动。当国家处于危险时,他对着三春的花鸟会心痛的流泪,《春望》这首诗是杜甫在安禄山叛军占领长安时写的,诗中反映了长安一片残破的景象抒发了他对国亡家破的悲痛心情,表达了他对爱国思想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正是证明了他忧国思家,关心国家命运的具体体现。
三、杜甫的爱国思想感情还表现在他对昏君腐臣的规讽讥刺
范文澜评价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时曾说:“凡是人民多少有些益处的措施,多少腐朽的现状有所否定,都应予以适当的评价。”应用这个原理来看杜甫。他对晚年骄奢淫逸作为腐朽权力代表的唐玄宗的指责,也该是作者爱国思想的间接表现。如《兵车行》就是对唐玄宗的穷兵黩武的见证,致使人民流血牺牲破产,“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这首诗是通过曾亲身遭受苦难的役夫站出来把个人的内心沉痛,亲口向大家陈述,十五岁即应征前往防河了,四十岁还在营田,头发白了,还要去戍边,边庭血流成河,战场白骨累累,内地家无余丁,田园荒芜,陇田无收,县官不因此而减租;男丁丧亡殆尽,管家也不因此而免去征戍。这已经远远不止于“民不聊生了”这是对封建统治的最大暴露,此诗在历数封建社会的种种苦难之余,更把矛头指向这些苦难的根源,那就是开边不已的皇帝和索租不已的县官。如《前出塞》中诗人也代表了人民提出了同样的抗议。“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诗人对唐玄宗的不恤士卒穷兵黩武的深刻揭露不得不提到《遣怀》“先帝正好武,寰海未凋枯。猛将收西域,长戟破林胡。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组练弃如泥,尺土负百夫。”为了开边拓境,占领一座城,将百万组(精兵)像泥一样委弃而毫不顾惜。一尺土竟胜过一百个士兵的性命。这不得不是对唐玄宗的严厉抨击啊!
四、对唐王朝有功之臣的大力歌颂,也是诗人爱国感情的体现
就像范文澜所说:“凡法施于民,创造发明有利于民,以死勤事以劳定国(治国安民)能御大灾。能捍大患的人。”都可称为爱国者如杜甫,《北征》中追述到:“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奸臣竟�{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这首诗是安史之乱发生唐玄宗仓皇离都奔蜀,途经马嵬驿站时发生了一件事。唐玄宗的新兵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及其部下。诛杀杨国忠,并兵谏唐玄宗除去宠妃杨玉环。唐玄宗被迫命人将杨贵妃缢杀。当安禄山反叛时,陈玄礼“欲于城中诛杨国忠,事不果。竟于马嵬斩之”所以杜甫对他予以高度赞扬。
(李丽荣 江西景德镇 景德镇二十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