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4-7(确定版)22

内 容 摘 要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诗人,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是在长期的生活体验中产生的。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田园诗寄托了作者归依自然,顺应自然的人生理想。它以淳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他的诗朴素自然,情味隽永开创了田园诗新的艺术境界。使田园诗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陶渊明 田园诗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陶渊明,字元亮,或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先生。浔阳紫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末年,政治腐败,战争连年不断,达官贵族独揽大权,朝野上下盛行阿谀奉承之风。陶渊明为官的结果,获得的是苦痛与烦恼。抱负不得施展,又不屑与黑暗的世族社会同流合污。便于四十一岁那年弃官而去,从此开始他后半生得隐居生活。陶渊明的归隐,使他与一般士大夫的生活有所区别,而和劳动人民有了较多的接触后,使他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又让他感到生活的充实。所以陶渊明便将对田园的热爱以及其中得到的感悟都融入了他所著的诗中,从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诗派———田园诗派。

一、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气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但陶渊明却有着一般文人所未曾有过的田园农耕生活经历,和劳动人民有许多接触,可以说,是生活给他以厚爱,使得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却能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

具体地说,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

(一)、高远的理想与志趣

陶渊明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陶渊明的志趣与性格,终于使他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他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如《归园田居》第一首: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社会的鄙视。诗人着重地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由衷的喜爱。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当诗人尚未离开宦途时,总有一种“暂为人所羁”的感觉,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但当他远离了污浊的现实,回到田园中来,却感到获得了归宿。如《饮酒》第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避开了达官贵人的车马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而恬静的心境。 诗人的田园生活虽然是远离统治阶级,却更接近了下层文人和农民。这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心赏文:“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有朴实的农民共话桑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有邻里的相与宴饮:“漉我新熟酒,只鸡邀近局”;也有天伦之乐:“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所以,他的田园诗在表现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的同时,也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这也是他的田园诗动人的原因之一。

(二)、劳动生活内容的反映

尤其可贵的是他的田园诗还反映了劳动生活的内容。如《归园田居》第三首: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带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的形象。《怀古田舍》诗说:“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在田野风景和农事活动的描写中洋溢着一种喜悦之情。由于诗人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并由衷地喜爱它,劳动,第一次在文人创作中得到充分的歌颂。他的一些田园诗还表现了只有一个劳动者才可能体会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二首说:“桑麻日已长,我土日以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表现了他对农作物收成的密切关怀。《于西田获早稻》诗说:“人生归有道,衣食

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不仅表现了与剥削阶级寄生观点鲜明对立的依靠劳动生活的思想;而且表现了不辞辛苦、坚持躬耕的顽强态度。这些都超出了一般士大夫的思想意识,使他的田园诗闪烁着进步的思想光辉。

(三)、田园贫困状况的描写

陶渊明还有一些田园诗描写了他的田园生活的贫困状况。

《归园田居》第四首说:“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途。” 《示庞主簿邓治中》说:“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 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 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 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 及晨愿乌迁。”《有会而作》说:“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岁暮和张常侍》说:“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 《乞食》说: “饥来驱我去, 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 叩门拙言辞。”田园生活过到如此困顿地步,田园诗写到如此辛酸程度,古今唯陶渊明一人而已。

想这些诗虽然大多数只是描述他自己晚年每逢天灾不免屡受饥寒的境遇,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见当时在战乱和灾害之中农民们的更加悲惨的生活情景。

(四)、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自身的社会思想

陶渊明田园诗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并通过这些田园诗寄托了自己的社会思想。这是诗人田园生活中理想因素的集中和概括,是代表小私有生产者对造成战乱和贫困的封建社会所提出的抗议,它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的愿望,启发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鼓舞人们反抗不合理现实的斗争。

陶渊明是封建社会中的诗人。衡量封建社会中的作家是否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首先就要看到他的作品是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就是对当时门阀士族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的曲折反映。 诗人在这里提出了“桃花源”的社会理想。这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呢? 这里的生活是富裕、和乐而安宁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人人参加劳动:“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劳动所得也全归自己所有,没有封建的剥削:“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诗人指出这是一个“与外人间隔”的“绝境”,是桃花源中人们的先世为逃避嬴秦暴政而开辟起来的一个新世界。他们“不知有汉”,更“无论魏晋”,这实际表明是一个与秦汉魏晋等封建主义社会相对立的理想世界。

我们肯定《桃花源》,主要是肯定它的批判性。在这里“桃花源不只是隐士的天地,也

是当时千千万万农民的乐土”。“桃花源”这个空想社会,本身就是对当时晋代社会政治的彻底否定。陶渊明的笔下的“桃花源”对后世的影响是强烈的、积极的。他的“秋熟靡王税”的大胆设想,对历代文人创作揭露封建剥削、赋税征徭的作品很有启发。清初黄宗羲提出:“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原君》)主张为了全体人民的福利,取消君位,这种思想和陶渊明的思想是相通的。

综上所述,陶渊明的田园诗,是诗人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不过,这是通过诗人思想的三棱镜透视出来的农村生活,是诗人艺术心灵的外化。陶渊明不是单纯地通过直接描写农民日常的痛苦生活,来鞭挞现实社会的不合理,而是通过描绘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幽美的田园景象乃至“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来否定和批判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也就是说,他不是主要通过描写现实中的丑来批判丑,而是通过描写理想中的美来否定现实中的丑的。诗人这种独特的把握现实的方式,是由他个人特定的社会思想所决定的。

二、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自然,日常生活的诗化,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田园诗的总体艺术特色。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他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又说:“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由此可见他的创作态度。陶诗的声吻和节奏,舒缓而沉稳,给人以蔼如之感。他的田园诗多用内省式的话语,坦诚地记录了他内心细微的波澜,没有夺人的气势,没有雄辩的力量,也没有轩昂的气象,却如春雨一样慢慢地渗透到读者的心中。他的田园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但因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有感染力。正如宋人黄彻所说: “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

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他的诗歌语言虽然只是极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而在这十分精粹的语言中又都含有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无论是自然风光,或是社会生活,都有着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这是写诗人的生活环境。“贮”字虽只是一个平常的字眼,但用到这里却很形象很新鲜,中夏清幽凉爽的林荫好象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瓮清泉。“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一个普通的“翼”字,同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那和煦的南风温存抚爱着欣

欣向荣的禾苗的景象,生意盎然。

具体地说,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

(一)、清新的笔法

陶渊明的诗内容均为自己亲身见闻和感受,诗中的生活场景又为人们习见,如村舍,鸡犬,桑麻,豆苗,耕种,风雨等,他的诗正是选择了带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和事物,并且通过朴素的语言,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艺术地再现了自己的生活和理想,使人感到诗人对农村,对土地的热爱,真好像是从" 胸中自然流出" ,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让人一读就懂,倍感亲切。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文字清新,质朴,犹如山里田间拂面的清风,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如《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此诗开头两句,说自己从少年时代起,就缺少那种适应世俗的风度,本性所爱即山水自然。" 误落尘网中" ,尘网指官场,整个官场好象一张捕捉鸟兽的罗网,自己入仕,是误落尘网,是" 迷途" 。因此,自己即如" 羁鸟" ," 池鱼" ,这是隐微含蓄而又生动具体的比喻。这种被禁锢的痛苦不断折磨他,而由于" 性本爱丘山" 的本性,终于使他在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之后,欣然归隐。" 开荒" 二句说明他归田思想的胜利,实现了躬耕的愿望。以上八句,是用最简炼最含蓄的语言,概括地叙述了他自己的前半生。诗的后段,正面写他自己回到田园,重温田园的自然景物和生活气氛,抒发出内心的欣慰之情。 "方宅" 以下,落落如数家珍,地几亩,屋几间,树几株,花几种,远处村落何如,鸡鸣狗吠何处,琐琐屑屑,平平淡淡,语言愈见通俗,而意境愈见高雅,这些描写,充分表达了诗人离开官场后,去忙就闲,兴高采烈,自

由欢快的心情,以及他对平淡的自然的田园生活的美的认识。最后"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戛然而止,好比一个长期负担很重的人,突然放下了担子,真是轻快极了,舒畅极了。正如俗话说的:"无官一身轻" 。只是诗人的这种轻松悠闲,怡然自得的感受,不仅由于他抛弃了官职,离开了" 樊笼"; 而且,还由于他回到了农村,参加了劳动,躬耕田园,实现了生活理想。

(二)、朴素的语言

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朴素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这与当时诗坛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涩难解、淡乎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之五)。这幅在南山衬映下的薄暮美景,在诗人的会心感受下呈现在眼前。在这首诗中,“见”字体现了全诗的神韵。“见”字之妙在于表示是南山自然地反映入眼中,是诗人采菊时偶然的视线触及,也是心境悠然才能得到的。如果改用“望”字,就是刻意追求,意味索然,而且与“悠然”不相应了。这首诗典型地体现了陶渊明朴素自然的语言。这类语言在陶诗中不胜枚举。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归园田居》之一),随意拈来,即成佳句,耐人寻味。

(三)、细腻的描写

陶渊明的田园诗植根于田园生活,他对田园生活的切身感受,融化在诗歌之中,最平常的方宅草屋,绿树繁花,远村近烟,鸡鸣狗吠,在他的细腻描写下,都显示出无限的生机,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我们看他的诗: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归园田居》之五)诗中的意思是:扶着拐杖,从崎岖弯曲的山间小路回来,先在山涧小溪中洗一洗走得发烫的脚。然后斟满一壶酒,宰杀一只鸡,请来邻居,痛饮几杯。太阳下山了,就用火把照明,只恨夜太短。一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有了如此生活情趣,又如此的诗意盎然。这首诗展示了浓厚的生活情调,表现了陶渊明对田园美和田园生活的敏

锐观察力。他善于挑选富有诗意的题材,并通过细腻的描写,给人以美的享受。“此诗言还,不特章法完整,直是一副图画,一篇记序。”

作为自然生活的一部分,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写到了不少的农业劳动;在他归隐时期,自己也参加耕作。劳动,对一些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诗人已认识到劳动在其是必要的,他对躬耕生活有了感情,并和农民之间有了经常性的交往: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来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四)、生动的内容

诗人亲自参加了劳动实践,使诗歌有了新鲜真实的内容。陶渊明一生反对虚伪和矫揉造作,追究率真,所以他率真的个性在诗里表现得比较突出。既使是点染几句田园风光,也是他质朴真切的感受,使人既领略田园景色之美,又能看出他高尚的人格和率真的作风。如《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归真返朴”。“归真返朴”,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做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生活境界。在艺术上,作者用白描手法,真实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的生活场景,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

(五)、情、景、理交融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关重要的,而情又是最为重要的。离开情的景就没有了生气,离开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景和理如果没有浓厚的感情渗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饱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如《归鸟》诗,全篇寓意明显,这只倦飞的归鸟,正是作者人格的象征。归鸟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着诗人的思想和性格,诗中的每一项景物,无不带上陶渊明的感情色彩。又如《饮酒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一章,无法说是田园诗还是咏怀诗、哲理诗,因为诗中景、情、理水乳交融,互相渗透,互相衬托,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欣赏,都能领略到不同的奇趣,享受到无尽的美。

三、陶渊明田园诗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为人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直率坦诚,热爱劳动和田园生活,执著地探索着人生的真谛,不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更是成为历代无数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榜样,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他那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高远幽深的艺术境界,丰富的田园诗歌堪称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的珍品,成为人们丰富,发展文艺创作,学习和借鉴的源泉。历代有成就的诗人无不在他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和受到他的艺术熏陶。

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中写道:

赏读《高土传》,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李白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 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中唐诗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离陶渊明的家乡浔阳很近。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这首诗。诗中先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最后写到: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空余墟里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其中写到:

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到了北宋,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确定。欧阳修盛赞《归去来兮辞》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北宋王安石曾说过,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诗人以来无此句者。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矣”。

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晚年在《与苏辙书》中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居高声自远”,由于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在北宋文坛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极力推崇陶渊明,对进一步确定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辛弃疾留下的词作626首,其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诗陶文的有60首,几乎每10首词中就有一首与陶渊明有关。辛弃疾在《念奴娇》中称:“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评价。

参考文献:

[1]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李文初. 陶渊明论略[M].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

[3]朱自清. 陶诗的深度[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邓安生. 陶渊明年谱[M].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

[5]袁行霈. 陶渊明研究[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0

内 容 摘 要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诗人,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是在长期的生活体验中产生的。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田园诗寄托了作者归依自然,顺应自然的人生理想。它以淳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他的诗朴素自然,情味隽永开创了田园诗新的艺术境界。使田园诗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陶渊明 田园诗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陶渊明,字元亮,或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先生。浔阳紫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末年,政治腐败,战争连年不断,达官贵族独揽大权,朝野上下盛行阿谀奉承之风。陶渊明为官的结果,获得的是苦痛与烦恼。抱负不得施展,又不屑与黑暗的世族社会同流合污。便于四十一岁那年弃官而去,从此开始他后半生得隐居生活。陶渊明的归隐,使他与一般士大夫的生活有所区别,而和劳动人民有了较多的接触后,使他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又让他感到生活的充实。所以陶渊明便将对田园的热爱以及其中得到的感悟都融入了他所著的诗中,从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诗派———田园诗派。

一、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气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但陶渊明却有着一般文人所未曾有过的田园农耕生活经历,和劳动人民有许多接触,可以说,是生活给他以厚爱,使得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却能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

具体地说,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

(一)、高远的理想与志趣

陶渊明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陶渊明的志趣与性格,终于使他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他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如《归园田居》第一首: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社会的鄙视。诗人着重地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由衷的喜爱。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当诗人尚未离开宦途时,总有一种“暂为人所羁”的感觉,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但当他远离了污浊的现实,回到田园中来,却感到获得了归宿。如《饮酒》第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避开了达官贵人的车马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而恬静的心境。 诗人的田园生活虽然是远离统治阶级,却更接近了下层文人和农民。这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心赏文:“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有朴实的农民共话桑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有邻里的相与宴饮:“漉我新熟酒,只鸡邀近局”;也有天伦之乐:“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所以,他的田园诗在表现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的同时,也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这也是他的田园诗动人的原因之一。

(二)、劳动生活内容的反映

尤其可贵的是他的田园诗还反映了劳动生活的内容。如《归园田居》第三首: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带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的形象。《怀古田舍》诗说:“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在田野风景和农事活动的描写中洋溢着一种喜悦之情。由于诗人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并由衷地喜爱它,劳动,第一次在文人创作中得到充分的歌颂。他的一些田园诗还表现了只有一个劳动者才可能体会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二首说:“桑麻日已长,我土日以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表现了他对农作物收成的密切关怀。《于西田获早稻》诗说:“人生归有道,衣食

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不仅表现了与剥削阶级寄生观点鲜明对立的依靠劳动生活的思想;而且表现了不辞辛苦、坚持躬耕的顽强态度。这些都超出了一般士大夫的思想意识,使他的田园诗闪烁着进步的思想光辉。

(三)、田园贫困状况的描写

陶渊明还有一些田园诗描写了他的田园生活的贫困状况。

《归园田居》第四首说:“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途。” 《示庞主簿邓治中》说:“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 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 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 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 及晨愿乌迁。”《有会而作》说:“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岁暮和张常侍》说:“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 《乞食》说: “饥来驱我去, 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 叩门拙言辞。”田园生活过到如此困顿地步,田园诗写到如此辛酸程度,古今唯陶渊明一人而已。

想这些诗虽然大多数只是描述他自己晚年每逢天灾不免屡受饥寒的境遇,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见当时在战乱和灾害之中农民们的更加悲惨的生活情景。

(四)、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自身的社会思想

陶渊明田园诗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并通过这些田园诗寄托了自己的社会思想。这是诗人田园生活中理想因素的集中和概括,是代表小私有生产者对造成战乱和贫困的封建社会所提出的抗议,它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的愿望,启发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鼓舞人们反抗不合理现实的斗争。

陶渊明是封建社会中的诗人。衡量封建社会中的作家是否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首先就要看到他的作品是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就是对当时门阀士族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的曲折反映。 诗人在这里提出了“桃花源”的社会理想。这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呢? 这里的生活是富裕、和乐而安宁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人人参加劳动:“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劳动所得也全归自己所有,没有封建的剥削:“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诗人指出这是一个“与外人间隔”的“绝境”,是桃花源中人们的先世为逃避嬴秦暴政而开辟起来的一个新世界。他们“不知有汉”,更“无论魏晋”,这实际表明是一个与秦汉魏晋等封建主义社会相对立的理想世界。

我们肯定《桃花源》,主要是肯定它的批判性。在这里“桃花源不只是隐士的天地,也

是当时千千万万农民的乐土”。“桃花源”这个空想社会,本身就是对当时晋代社会政治的彻底否定。陶渊明的笔下的“桃花源”对后世的影响是强烈的、积极的。他的“秋熟靡王税”的大胆设想,对历代文人创作揭露封建剥削、赋税征徭的作品很有启发。清初黄宗羲提出:“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原君》)主张为了全体人民的福利,取消君位,这种思想和陶渊明的思想是相通的。

综上所述,陶渊明的田园诗,是诗人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不过,这是通过诗人思想的三棱镜透视出来的农村生活,是诗人艺术心灵的外化。陶渊明不是单纯地通过直接描写农民日常的痛苦生活,来鞭挞现实社会的不合理,而是通过描绘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幽美的田园景象乃至“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来否定和批判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也就是说,他不是主要通过描写现实中的丑来批判丑,而是通过描写理想中的美来否定现实中的丑的。诗人这种独特的把握现实的方式,是由他个人特定的社会思想所决定的。

二、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自然,日常生活的诗化,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田园诗的总体艺术特色。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他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又说:“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由此可见他的创作态度。陶诗的声吻和节奏,舒缓而沉稳,给人以蔼如之感。他的田园诗多用内省式的话语,坦诚地记录了他内心细微的波澜,没有夺人的气势,没有雄辩的力量,也没有轩昂的气象,却如春雨一样慢慢地渗透到读者的心中。他的田园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但因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有感染力。正如宋人黄彻所说: “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

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他的诗歌语言虽然只是极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而在这十分精粹的语言中又都含有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无论是自然风光,或是社会生活,都有着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这是写诗人的生活环境。“贮”字虽只是一个平常的字眼,但用到这里却很形象很新鲜,中夏清幽凉爽的林荫好象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瓮清泉。“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一个普通的“翼”字,同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那和煦的南风温存抚爱着欣

欣向荣的禾苗的景象,生意盎然。

具体地说,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

(一)、清新的笔法

陶渊明的诗内容均为自己亲身见闻和感受,诗中的生活场景又为人们习见,如村舍,鸡犬,桑麻,豆苗,耕种,风雨等,他的诗正是选择了带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和事物,并且通过朴素的语言,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艺术地再现了自己的生活和理想,使人感到诗人对农村,对土地的热爱,真好像是从" 胸中自然流出" ,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让人一读就懂,倍感亲切。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文字清新,质朴,犹如山里田间拂面的清风,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如《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此诗开头两句,说自己从少年时代起,就缺少那种适应世俗的风度,本性所爱即山水自然。" 误落尘网中" ,尘网指官场,整个官场好象一张捕捉鸟兽的罗网,自己入仕,是误落尘网,是" 迷途" 。因此,自己即如" 羁鸟" ," 池鱼" ,这是隐微含蓄而又生动具体的比喻。这种被禁锢的痛苦不断折磨他,而由于" 性本爱丘山" 的本性,终于使他在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之后,欣然归隐。" 开荒" 二句说明他归田思想的胜利,实现了躬耕的愿望。以上八句,是用最简炼最含蓄的语言,概括地叙述了他自己的前半生。诗的后段,正面写他自己回到田园,重温田园的自然景物和生活气氛,抒发出内心的欣慰之情。 "方宅" 以下,落落如数家珍,地几亩,屋几间,树几株,花几种,远处村落何如,鸡鸣狗吠何处,琐琐屑屑,平平淡淡,语言愈见通俗,而意境愈见高雅,这些描写,充分表达了诗人离开官场后,去忙就闲,兴高采烈,自

由欢快的心情,以及他对平淡的自然的田园生活的美的认识。最后"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戛然而止,好比一个长期负担很重的人,突然放下了担子,真是轻快极了,舒畅极了。正如俗话说的:"无官一身轻" 。只是诗人的这种轻松悠闲,怡然自得的感受,不仅由于他抛弃了官职,离开了" 樊笼"; 而且,还由于他回到了农村,参加了劳动,躬耕田园,实现了生活理想。

(二)、朴素的语言

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朴素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这与当时诗坛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涩难解、淡乎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之五)。这幅在南山衬映下的薄暮美景,在诗人的会心感受下呈现在眼前。在这首诗中,“见”字体现了全诗的神韵。“见”字之妙在于表示是南山自然地反映入眼中,是诗人采菊时偶然的视线触及,也是心境悠然才能得到的。如果改用“望”字,就是刻意追求,意味索然,而且与“悠然”不相应了。这首诗典型地体现了陶渊明朴素自然的语言。这类语言在陶诗中不胜枚举。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归园田居》之一),随意拈来,即成佳句,耐人寻味。

(三)、细腻的描写

陶渊明的田园诗植根于田园生活,他对田园生活的切身感受,融化在诗歌之中,最平常的方宅草屋,绿树繁花,远村近烟,鸡鸣狗吠,在他的细腻描写下,都显示出无限的生机,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我们看他的诗: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归园田居》之五)诗中的意思是:扶着拐杖,从崎岖弯曲的山间小路回来,先在山涧小溪中洗一洗走得发烫的脚。然后斟满一壶酒,宰杀一只鸡,请来邻居,痛饮几杯。太阳下山了,就用火把照明,只恨夜太短。一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有了如此生活情趣,又如此的诗意盎然。这首诗展示了浓厚的生活情调,表现了陶渊明对田园美和田园生活的敏

锐观察力。他善于挑选富有诗意的题材,并通过细腻的描写,给人以美的享受。“此诗言还,不特章法完整,直是一副图画,一篇记序。”

作为自然生活的一部分,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写到了不少的农业劳动;在他归隐时期,自己也参加耕作。劳动,对一些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诗人已认识到劳动在其是必要的,他对躬耕生活有了感情,并和农民之间有了经常性的交往: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来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四)、生动的内容

诗人亲自参加了劳动实践,使诗歌有了新鲜真实的内容。陶渊明一生反对虚伪和矫揉造作,追究率真,所以他率真的个性在诗里表现得比较突出。既使是点染几句田园风光,也是他质朴真切的感受,使人既领略田园景色之美,又能看出他高尚的人格和率真的作风。如《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归真返朴”。“归真返朴”,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做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生活境界。在艺术上,作者用白描手法,真实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的生活场景,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

(五)、情、景、理交融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关重要的,而情又是最为重要的。离开情的景就没有了生气,离开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景和理如果没有浓厚的感情渗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饱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如《归鸟》诗,全篇寓意明显,这只倦飞的归鸟,正是作者人格的象征。归鸟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着诗人的思想和性格,诗中的每一项景物,无不带上陶渊明的感情色彩。又如《饮酒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一章,无法说是田园诗还是咏怀诗、哲理诗,因为诗中景、情、理水乳交融,互相渗透,互相衬托,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欣赏,都能领略到不同的奇趣,享受到无尽的美。

三、陶渊明田园诗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为人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直率坦诚,热爱劳动和田园生活,执著地探索着人生的真谛,不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更是成为历代无数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榜样,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他那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高远幽深的艺术境界,丰富的田园诗歌堪称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的珍品,成为人们丰富,发展文艺创作,学习和借鉴的源泉。历代有成就的诗人无不在他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和受到他的艺术熏陶。

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中写道:

赏读《高土传》,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李白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 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中唐诗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离陶渊明的家乡浔阳很近。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这首诗。诗中先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最后写到: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空余墟里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其中写到:

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到了北宋,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确定。欧阳修盛赞《归去来兮辞》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北宋王安石曾说过,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诗人以来无此句者。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矣”。

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晚年在《与苏辙书》中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居高声自远”,由于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在北宋文坛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极力推崇陶渊明,对进一步确定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辛弃疾留下的词作626首,其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诗陶文的有60首,几乎每10首词中就有一首与陶渊明有关。辛弃疾在《念奴娇》中称:“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评价。

参考文献:

[1]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李文初. 陶渊明论略[M].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

[3]朱自清. 陶诗的深度[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邓安生. 陶渊明年谱[M].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

[5]袁行霈. 陶渊明研究[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0


相关文章

  • 魏晋南北朝诗歌
  •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诗歌 一.复习提要 本章应按课文后的"提示"要求,背诵应该背诵的诗篇,且熟记 有些诗歌的名句及出处. 熟悉这一章中重要作家的生平经历,尤其是象曹植.左思.陶渊 明.庚信等一批作家. 要注意分析一些重要作 ...查看


  • 陶渊明教案
  • 陶渊明 幻灯片2 ●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诗人. ● 本章介绍陶渊明的生平.思想.文学成就. ● 东晋偏安江左,士族谈玄说理风气尤盛,就在玄言诗风笼罩文坛,文学内容严重脱离现 实时代,陶渊明异军突起,在诗歌.散文.辞赋创作上别开生面, ...查看


  • 毕业论文题目
  • 成都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这是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自考的论文题目供自考学生选用,学生也可自拟题目. 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论文选题1 1.20世纪西方现代哲学与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的关系 2.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与2 ...查看


  • 陶渊明.王维诗歌意境之比较
  • 科技信息 专题论述 陶渊明.王维i寺歌意壤之比较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延安分校孙会黎 [摘 要]把陶渊明与王维的诗歌意境作比较,其诗歌的意境有共同之处:无我之境,韵外之致,意与境浑:并在同与异的比较过程中, 揭示出二人诗歌意境同与异的根源,4 ...查看


  • 南北朝文学
  •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第一次高峰,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学,可分为建安文学.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几个阶段诗歌是这一时期最为发达的文学样式,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体裁和文学理论,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查看


  • 江苏历届高考文学常识(附加题)高考必备
  • 目录:文学家及作品 文学流派或团体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的归类 主要著作的文体性质归类主要著作的基本内容归类 文学理论作品归类 一.文学家及作品 1.先秦时代: 姜子牙:即吕尚.卖食棘荆.屠于朝歌.钓于渭滨.(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 蔺相如.廉 ...查看


  •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 .文艺理论方向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3.小说创造理论(包括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专题)4.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模式的文化探讨5.中国诗歌的意境分析(可对具体 ...查看


  •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1
  •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摘 要]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诗人,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年少时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他怀着& ...查看


  • 文学史名词解释
  • 11.建安风骨--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时期,正处于汉魏易代之际,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代表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他们掀起了文人五言诗的创造高潮.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