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楹联轶事

提及王安石,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他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说起王安石与楹联,作为楹联的爱好者,不知是否听说过一段美好的故事。

庆历二年踌躇满志的王安石赴京赶考,20岁的他已是饱学之士,意气风发。元宵节那天路过某地,他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的走马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

上联题曰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他是个有心人,便把此联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以绝妙的平仄及意境,被取为进士。

在回家的路上,路过那户人家,得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佳对,成就了王安石人生的两大喜事,同时也给他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现阶段,楹联也许不能成为考学进职的必然之路,但一副好的楹联,就是一个警句、一个格言、一个哲理、一篇檄文,就是一个闪光的座右铭。它能言志抒怀,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成为我们生活的良师益友。

提及王安石,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他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说起王安石与楹联,作为楹联的爱好者,不知是否听说过一段美好的故事。

庆历二年踌躇满志的王安石赴京赶考,20岁的他已是饱学之士,意气风发。元宵节那天路过某地,他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的走马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

上联题曰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他是个有心人,便把此联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以绝妙的平仄及意境,被取为进士。

在回家的路上,路过那户人家,得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佳对,成就了王安石人生的两大喜事,同时也给他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现阶段,楹联也许不能成为考学进职的必然之路,但一副好的楹联,就是一个警句、一个格言、一个哲理、一篇檄文,就是一个闪光的座右铭。它能言志抒怀,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成为我们生活的良师益友。


相关文章

  • 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游记写作技巧(附范文)
  • 游记是一种以记述参观访问.旅途见闻为主要内容的文体.一般以描写为主要手段,又常与抒情议论相结合来表达作者独特的感受.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仅描绘了巴陵胜状的岳阳楼大观,写了满目萧然的霪雨之日和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艳阳情景, ...查看


  • 对联创作的基本知识(下)
  • 十八.回文 使联语的上下联顺读.倒读皆能成联,且贴切而不混乱,这种制联方法称作回文法.回文法楹联写作极不容易,写好就更不容易,不过一旦写好了,就能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用回文法制作的楹联常见的有两种格式: 一是上下联是中间为界,两边用字相同, ...查看


  • 对联艺术--中国文化中的奇葩
  • 对联艺术--中国文化中的奇葩 一 对联的来历与发展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 ...查看


  • 市井商俗也斯文
  • 应朋友之邀写篇书评.书评而须"邀",自然有它的目的在,这便是做些介绍.初时不以为意,便率尔允诺,等到拿起笔来,才知道其实并非易事. <市井商情录>一书是讨论商业民俗的.据<前言>称,其主要内容包括 ...查看


  •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大全
  • 唐诗 宋词 诸子百家 史书 佛经大全 中国古代武侠小说 古典言情小说 辞赋 古代兵书 古代医书 蒙学经典 文言文 眉庐丛话 北梦琐言 商界现形记 容斋续笔 夜航船 清平山堂话本 贾谊新书 饮膳正要 宋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 中国历代名女 花间集 ...查看


  • 华韵F哲思的图书馆------对联
  • 馆藏 (共879篇) 他的随笔 评论 馆藏关键词 共 69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中医楹联集锦 中医楹联集锦中医楹联集锦.不为良相当作良医.独存圣贤济世心.学贯中西济世,施刀圭攻药石悬壶在此素抢活人济世心.有药皆备,饮片配良医.深 ...查看


  • 春节习俗:贴春联
  •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也叫"门对".&q ...查看


  • 春节手抄报资料:春联的寓意
  •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 ...查看


  • 春节手抄报:春节手抄报春联寓意
  •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