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改革方案
2017版
一、人才培养理念
大学英语课程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突出学生对语言的应用,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具体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1. 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和语言工具的掌握
按照《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要求组织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强调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五项语言综合运用技能,使学生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以及出国托福、雅思等考试中考出好的成绩,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2.语言素养和人文性的提升
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和感悟蕴含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和人性深处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具体为一方面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同时教授英语词汇、语法、篇章及语用等知识,增加他们的社会、文化、科学等基本知识,拓宽国际视野,提升综合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还要以英语使用领域为指向,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学术和职业素养为目的。
三、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既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
(一)课程分类
(二)课程介绍
1. 基础阶段(通用英语):
基础目标(听说1级、读写1级、翻译1级):按照大学英语四级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学生能够基本正确地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及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能够基本理解语言难度中等、涉及常见的个人和社会交流题材的口头或书面材料;能够就熟悉的主题或话题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够借助网络资源、工具书或他人的帮助,对中等语言难度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理解主旨思想和重要细节,表达基本达意。
提高目标(听说2级、读写2级、翻译2级):按照大学英语六级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及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能够较好地理解语言难度中等、涉及常见的个人和社会交流题材的口头或书面材料;能够以口头和书面形式较清楚地描述事件、物品,陈述道理或计划,表达意愿等;能够就较熟悉的主题或话题进行较为自如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够恰当地使用学习策略;
发展目标(听说3级、读写3级、翻译3级):按照个性化的教学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学生能够较好地语言难度中等、内容熟悉或与本人所学专业相关的口头或书面材料,理解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篇章结构和隐含意义;能够以口头和书面形式阐明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道理或理论;能够较好地使用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2. 拓展阶段(ESP):
学术英语听说: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初步的通用学术英语知识以及与专
业学习相关的基本英语表达,能够对不同学科来源的信息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能够就较为专业领域的主题进行较为流利的口头交流,语言符合规范。听说板块以“说”为主,“听”为输入手段。
学术英语读写:将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结合,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通用学术英语和部分职业英语知识,能够对不同学科来源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或形成自己的认识;能够独立完成学术写作任务;能够就较为专业领域的主题运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读写板块以“写”为主,“读”为输入手段。
跨文化交际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进行跨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外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处理好与对方在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能够根据交际情景、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的不同,恰当地使用交际策略。 (三)教学课时及安排
1. 每个班平均每周3课时,每个学期共计48课时,以及10个实践课时。 2. 大小班教学:
大班多媒体课: 教师讲授语言技能及知识方面的重点、难点,以学生共性问题讲解,学生输入为主。 小班面授课: 教师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学生以输出为主。
课外线上线下指导:课后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借助于虚拟语言实验室,开展听、说、读、写、译全方位的技能训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网上管理班级,在线交流、发布试题、布置作业并检查,利用电脑终端和手机终端进行网上跟踪和指导。 (四)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实施基于课堂和在线网上课程的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 1. 依托语言实验教学中心的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
语言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整合了我校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新东方题库、批改网及出版社提供的在线学习网站;另一方面加入外语教学管理平台,融入数字化课程、在线测试、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学生赛事等模块。
语言实验教学可提供以下几方面的教学辅助:1)基于丰富的、真实的语言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包括试题库,教学课件、教师制作的微课以及提供的其它的在线课程等;2)基于数字资源和管理系统组建虚拟课堂,开展网络教学,包括在线提问、发布作业、设置进程、监控效果、分组教学等;3)可以组建虚拟社区,基于虚拟的网络开展角色扮演,互动学习,可以加入比赛活动,使线上交互学习社区化、趣味化。4)还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和APP随时随地进入虚拟社区虚拟和课堂,线上线下的随时结合保证英语学习的延续性。 2. 课堂面授+网络指导
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教学活动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进行。具体来说,“听”的训练主要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辅之以课堂教学;“说”和“读”的训练既要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又要有课堂教学的辅导;“写”和“译”的训练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为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管理由教务处、教师和计算机管理软件来实施,见下图(实线表示为主,虚线表示为辅):
四、教学评估
大学英语学习质量采用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方法。每学期通过课堂活动记录、网络学习记录及作业对学习过程实行监控和评估。终结性评估主要为学校命题的期末考试,含口语考试和书面考试。以上所有评估的综合结果决定学生能否获取该课程的学分。
大学英语改革方案
2017版
一、人才培养理念
大学英语课程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突出学生对语言的应用,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具体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1. 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和语言工具的掌握
按照《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要求组织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强调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五项语言综合运用技能,使学生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以及出国托福、雅思等考试中考出好的成绩,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2.语言素养和人文性的提升
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和感悟蕴含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和人性深处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具体为一方面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同时教授英语词汇、语法、篇章及语用等知识,增加他们的社会、文化、科学等基本知识,拓宽国际视野,提升综合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还要以英语使用领域为指向,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学术和职业素养为目的。
三、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既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
(一)课程分类
(二)课程介绍
1. 基础阶段(通用英语):
基础目标(听说1级、读写1级、翻译1级):按照大学英语四级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学生能够基本正确地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及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能够基本理解语言难度中等、涉及常见的个人和社会交流题材的口头或书面材料;能够就熟悉的主题或话题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够借助网络资源、工具书或他人的帮助,对中等语言难度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理解主旨思想和重要细节,表达基本达意。
提高目标(听说2级、读写2级、翻译2级):按照大学英语六级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及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能够较好地理解语言难度中等、涉及常见的个人和社会交流题材的口头或书面材料;能够以口头和书面形式较清楚地描述事件、物品,陈述道理或计划,表达意愿等;能够就较熟悉的主题或话题进行较为自如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够恰当地使用学习策略;
发展目标(听说3级、读写3级、翻译3级):按照个性化的教学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学生能够较好地语言难度中等、内容熟悉或与本人所学专业相关的口头或书面材料,理解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篇章结构和隐含意义;能够以口头和书面形式阐明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道理或理论;能够较好地使用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2. 拓展阶段(ESP):
学术英语听说: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初步的通用学术英语知识以及与专
业学习相关的基本英语表达,能够对不同学科来源的信息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能够就较为专业领域的主题进行较为流利的口头交流,语言符合规范。听说板块以“说”为主,“听”为输入手段。
学术英语读写:将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结合,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通用学术英语和部分职业英语知识,能够对不同学科来源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或形成自己的认识;能够独立完成学术写作任务;能够就较为专业领域的主题运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读写板块以“写”为主,“读”为输入手段。
跨文化交际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进行跨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外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处理好与对方在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能够根据交际情景、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的不同,恰当地使用交际策略。 (三)教学课时及安排
1. 每个班平均每周3课时,每个学期共计48课时,以及10个实践课时。 2. 大小班教学:
大班多媒体课: 教师讲授语言技能及知识方面的重点、难点,以学生共性问题讲解,学生输入为主。 小班面授课: 教师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学生以输出为主。
课外线上线下指导:课后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借助于虚拟语言实验室,开展听、说、读、写、译全方位的技能训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网上管理班级,在线交流、发布试题、布置作业并检查,利用电脑终端和手机终端进行网上跟踪和指导。 (四)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实施基于课堂和在线网上课程的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 1. 依托语言实验教学中心的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
语言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整合了我校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新东方题库、批改网及出版社提供的在线学习网站;另一方面加入外语教学管理平台,融入数字化课程、在线测试、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学生赛事等模块。
语言实验教学可提供以下几方面的教学辅助:1)基于丰富的、真实的语言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包括试题库,教学课件、教师制作的微课以及提供的其它的在线课程等;2)基于数字资源和管理系统组建虚拟课堂,开展网络教学,包括在线提问、发布作业、设置进程、监控效果、分组教学等;3)可以组建虚拟社区,基于虚拟的网络开展角色扮演,互动学习,可以加入比赛活动,使线上交互学习社区化、趣味化。4)还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和APP随时随地进入虚拟社区虚拟和课堂,线上线下的随时结合保证英语学习的延续性。 2. 课堂面授+网络指导
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教学活动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进行。具体来说,“听”的训练主要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辅之以课堂教学;“说”和“读”的训练既要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又要有课堂教学的辅导;“写”和“译”的训练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为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管理由教务处、教师和计算机管理软件来实施,见下图(实线表示为主,虚线表示为辅):
四、教学评估
大学英语学习质量采用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方法。每学期通过课堂活动记录、网络学习记录及作业对学习过程实行监控和评估。终结性评估主要为学校命题的期末考试,含口语考试和书面考试。以上所有评估的综合结果决定学生能否获取该课程的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