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扎实实夯基础 勤思苦练促提高
——办公室公文写作的几点体会
作为一名办公室资料人员,我参加工作时间还不长,在公文写作方面经验还不多。但是,通过坚持学习实践,对公文写作也有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下面,我把几点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做好基本步骤,才能“胸有成竹”
公文写作是一级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处理公务而按规定格式制作的书面材料。其特点是严谨性、实用性和工具性。作为初学公文写作的人员,不能盲目动笔,要在起草文稿前做足准备工作。一是明确文稿格式。机关公文种类繁多,各类文体都有其不同的格式要求,表述方法,这是不能随意改变的。比如,会议讲话、主持词、通知、会议纪要等等,格式都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做资料工作,必须熟悉日常使用的各类文体的格式要求,避免出现常规性错误。二是充分掌握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公文写作尤其如此,公文一般都涉及到具体行业和具体工作,我们必须掌握大量相关材料和一定专业知识和术语,才能对要写的文稿有充分、翔实的认识。应该说,材料是文章的基础,文稿质量水平的高低不在于文字的堆砌,而在于对问题的研究分析和对观点的概括提炼,在于对材料的合理取舍和
运用。所以,在起草文稿前,要第一时间对文稿涉及到的材料进行搜集整理,了解实际情况,落实有关数据,这样文稿才能充实准确,言之有物。三是认真谋篇布局。提纲是文章的“骨骼框架”,是思路要点的文字体现形式,是文章架构和思想内容的“蓝图”,一篇好的文章必定有一个完善的提纲,如果“骨架”搭的不好,那么,无论如何充实“血肉”,造出的成品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所以说,科学的做法是在文稿动笔之前,先把要表达的观点意图想好,把文稿的基础框架搭起来,把提纲写的既清楚又准确,写作时按“纲”行文,一气呵成,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写作效率和文稿的成功率、质量。
二、准确把握重点,方能“有的放矢”
对于一篇成功的文稿来说,其所表达的观点、方向是文章的核心,对于公文来说,尤其是汇报讲话类文稿,核心就是体现领导的观点意图。所以在起草前必须准确把握领导的意图,掌握文章的重点和方向。如果没有很好地领会领导意图,意图不明、主旨不清,行文就没有重点和方向,无法形成正确的创作思路,文稿质量就大打折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领导意图的体现往往有着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我们去揣摩、延伸、拓展、补充。那么,怎么才能把握好领导的意图?第一,应该在平时工作中要增强战略思维和大局意识,
把目光放到行业的发展大势上;分析问题要向领导的思考方式靠拢,争取在站位上接近领导的高度。第二,要熟悉领导工作思路,通过多听、多看、多问等方式收集领导观点,在日常工作中做个有心人。多注意领导办事讲话的方式,有的时候领导一句话带过的事,也要多揣摩领导对其深层次的看法,这样才能积累经验,在写作中准确把握领导意图。第三,要提高对领导个人感性认识,平时多与领导接触交流。领导的讲话往往站位高、有深度且语言朴实生动,能体现领导的个人魅力,所以在平时要认真总结、揣摩领导的语言运用,尽可能多地在文稿中采用领导的原始语言、常用语言,这样的文稿才能与领导本人有机地融为一体,让人听起来自然、亲切。
三、平时勤学积累,做到“厚积薄发”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不断学习都是业务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对于文字工作尤其如此。善于学习,不断充电,是办公室文字工作性质的客观需要,也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勤学、会学,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地扎实的学习提高,才能适应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速度。一要熟悉上情,吃透下情。作为资料人员要坚持学习上级各类文件、会议精神。勤跑腿、多动嘴,积极了解基层工作进度和动态。要做到对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了然于胸、熟记于心;对
基层工作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这样才能将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当前工作联系好、嫁接好,才能找准上情下情的结合点、切入点,把上级的精神变成具体的工作措施和要求,写出的文章才能既有高度和深度,又有可操作性。二是学习范文,加速提高。要对身边的现有材料进行揣摩,进行模仿写作。包括讲话、总结、计划、汇报、体会、主持词、欢迎词等等,当然还有网络上的一些优秀范文。这些材料经过了层层把关,反复修改,高度提炼,领导审阅,凝聚了多人的心血、汗水、智慧和共识,具有相当的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思想深刻,结构严谨,语言精练,文风鲜活,规划合理,剖析到位,紧扣实际,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之一。要做到边学习边思考,把这些高质量、高标准的范文,与自己的思维成功对接,融为一体,快速高效地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勤思考、多实践。思考是水平提高的最有效环节,实践是经验获得的最根本手段,唯有勤思苦练,才能持续提高。写作要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思考精神,对起草的文稿,无论大小,修改的多少,都要认真思考总结,每看一篇文章、报导都要多思考、多联想,不能只为读而读,那样很难提高思想境界。实践就是勤练“手中笔”,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唯有坚持勤练笔,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公文写作就是要在学习思考的基础上,坚持经常“润笔”,真正把学来的东西写出来、用到位、讲清楚,在夯底功、强
内功的过程中,切实提高公文写作的能力和水平;另外,无论是读还是练,都要克服心浮气躁、眼高手低、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以甘于吃苦的精神,愚公移山的信念,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练笔,勤勤恳恳工作。通过始终如一的学习和实践,达到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由“小跟班”向 “大手笔”的漂亮转身。
扎扎实实夯基础 勤思苦练促提高
——办公室公文写作的几点体会
作为一名办公室资料人员,我参加工作时间还不长,在公文写作方面经验还不多。但是,通过坚持学习实践,对公文写作也有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下面,我把几点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做好基本步骤,才能“胸有成竹”
公文写作是一级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处理公务而按规定格式制作的书面材料。其特点是严谨性、实用性和工具性。作为初学公文写作的人员,不能盲目动笔,要在起草文稿前做足准备工作。一是明确文稿格式。机关公文种类繁多,各类文体都有其不同的格式要求,表述方法,这是不能随意改变的。比如,会议讲话、主持词、通知、会议纪要等等,格式都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做资料工作,必须熟悉日常使用的各类文体的格式要求,避免出现常规性错误。二是充分掌握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公文写作尤其如此,公文一般都涉及到具体行业和具体工作,我们必须掌握大量相关材料和一定专业知识和术语,才能对要写的文稿有充分、翔实的认识。应该说,材料是文章的基础,文稿质量水平的高低不在于文字的堆砌,而在于对问题的研究分析和对观点的概括提炼,在于对材料的合理取舍和
运用。所以,在起草文稿前,要第一时间对文稿涉及到的材料进行搜集整理,了解实际情况,落实有关数据,这样文稿才能充实准确,言之有物。三是认真谋篇布局。提纲是文章的“骨骼框架”,是思路要点的文字体现形式,是文章架构和思想内容的“蓝图”,一篇好的文章必定有一个完善的提纲,如果“骨架”搭的不好,那么,无论如何充实“血肉”,造出的成品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所以说,科学的做法是在文稿动笔之前,先把要表达的观点意图想好,把文稿的基础框架搭起来,把提纲写的既清楚又准确,写作时按“纲”行文,一气呵成,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写作效率和文稿的成功率、质量。
二、准确把握重点,方能“有的放矢”
对于一篇成功的文稿来说,其所表达的观点、方向是文章的核心,对于公文来说,尤其是汇报讲话类文稿,核心就是体现领导的观点意图。所以在起草前必须准确把握领导的意图,掌握文章的重点和方向。如果没有很好地领会领导意图,意图不明、主旨不清,行文就没有重点和方向,无法形成正确的创作思路,文稿质量就大打折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领导意图的体现往往有着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我们去揣摩、延伸、拓展、补充。那么,怎么才能把握好领导的意图?第一,应该在平时工作中要增强战略思维和大局意识,
把目光放到行业的发展大势上;分析问题要向领导的思考方式靠拢,争取在站位上接近领导的高度。第二,要熟悉领导工作思路,通过多听、多看、多问等方式收集领导观点,在日常工作中做个有心人。多注意领导办事讲话的方式,有的时候领导一句话带过的事,也要多揣摩领导对其深层次的看法,这样才能积累经验,在写作中准确把握领导意图。第三,要提高对领导个人感性认识,平时多与领导接触交流。领导的讲话往往站位高、有深度且语言朴实生动,能体现领导的个人魅力,所以在平时要认真总结、揣摩领导的语言运用,尽可能多地在文稿中采用领导的原始语言、常用语言,这样的文稿才能与领导本人有机地融为一体,让人听起来自然、亲切。
三、平时勤学积累,做到“厚积薄发”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不断学习都是业务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对于文字工作尤其如此。善于学习,不断充电,是办公室文字工作性质的客观需要,也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勤学、会学,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地扎实的学习提高,才能适应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速度。一要熟悉上情,吃透下情。作为资料人员要坚持学习上级各类文件、会议精神。勤跑腿、多动嘴,积极了解基层工作进度和动态。要做到对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了然于胸、熟记于心;对
基层工作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这样才能将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当前工作联系好、嫁接好,才能找准上情下情的结合点、切入点,把上级的精神变成具体的工作措施和要求,写出的文章才能既有高度和深度,又有可操作性。二是学习范文,加速提高。要对身边的现有材料进行揣摩,进行模仿写作。包括讲话、总结、计划、汇报、体会、主持词、欢迎词等等,当然还有网络上的一些优秀范文。这些材料经过了层层把关,反复修改,高度提炼,领导审阅,凝聚了多人的心血、汗水、智慧和共识,具有相当的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思想深刻,结构严谨,语言精练,文风鲜活,规划合理,剖析到位,紧扣实际,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之一。要做到边学习边思考,把这些高质量、高标准的范文,与自己的思维成功对接,融为一体,快速高效地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勤思考、多实践。思考是水平提高的最有效环节,实践是经验获得的最根本手段,唯有勤思苦练,才能持续提高。写作要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思考精神,对起草的文稿,无论大小,修改的多少,都要认真思考总结,每看一篇文章、报导都要多思考、多联想,不能只为读而读,那样很难提高思想境界。实践就是勤练“手中笔”,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唯有坚持勤练笔,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公文写作就是要在学习思考的基础上,坚持经常“润笔”,真正把学来的东西写出来、用到位、讲清楚,在夯底功、强
内功的过程中,切实提高公文写作的能力和水平;另外,无论是读还是练,都要克服心浮气躁、眼高手低、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以甘于吃苦的精神,愚公移山的信念,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练笔,勤勤恳恳工作。通过始终如一的学习和实践,达到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由“小跟班”向 “大手笔”的漂亮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