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于解决地方政府财政缺口,实现全国各地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宏观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财政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是否有促进作用却没有一致性的结论。文章利用1997~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财政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财政转移支付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 经济增长;面板数据
一、引言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要目标,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已经成为世界上多数国家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财政体制的公平性和运行效率有着巨大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地方政府在获取地方收入的能力方面存在差异,这就引发了地方政府承担的支出职能和财政收入不匹配的现象出现。另一方面,由于税收方面的原因,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与财政收入也存在不一致性,地方政府往往要承担一部分的财政缺口。这两方面的财政问题使得财政转移支付成为调节财政收入的必要手段。除此之外,中央政府也将财政转移支付视为实现政策意图、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真正意义上的转移支付制度开始确立。1994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仅为2296亿元, 2014年达到46787亿元, 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36%。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财政转移支付对于平衡财政资金、支持地方财政收入、弥补地方财政资金缺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财政转移支付是否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却没有一致性的结论。本文利用1997~2008年的全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的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供了分析和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将分以下部分来研究财政分权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状况:一、引言;二、相关的文献综述;三、数据说明和计量模型;四、计量结果分析;五、稳健性检验;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的国外文献综述
Tsui(2005)通过1994~2000年的中国县级财政数据,对中国县级财政差异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同时,文章中还通过因素分解法来分析中国分税制改革后政府间的财政差异。文章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之间的财政差异没有明显的缩小。
Huang、Chen(2012)研究了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均等化的作用,运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是财政转移支付扩大了地区间的财政水平差异,没有起到地方财政均等化的效果。
(二)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的国内文献综述
郭庆旺、贾俊雪(2008)的研究认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并没有起到均衡地方公共服务发展的作用,究其原因在于中央政府在配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时没有充分权衡公平和效率,导致对地方政府的激励出现了偏差。
郭庆旺等(2009)在两部门模型下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计算出最优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并说明了最优规模主要受财政分权水平的影响。
刘群(2011)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的结果表明西部地区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可以显著的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文章还提出应当扩大对落后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三、数据说明和计量模型
模型数据主要来源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和各省统计公报。重庆市在1997年成为直辖市,1997年以后四川的数据不再包含重庆市,分离后,四川省的数据收到较大影响,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本文剔除了重庆市和四川省的数据。西藏地区由于各种原因数据缺失比较严重,也将西藏省的数据剔除样本之外。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央政府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致使2008年以后,中央对各省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突然加大,造成了财政转移支付数据的不平稳性。为了客观反映财政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建立计量模型时,舍去了2008年以后的数据,在时间段选择上,本文选择1997~2008年的数据,力图全面、客观地显示财政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参照现有的研究财政转移支付和经济增长的文献,本文回归检验的基本方程为如下形式:
yit=tranit+capit+labit+openit+FDit+taxit+μit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中,i表示省份,t(t=1997,…,2008)表示年份。yit表示经济发展水平,用实际人均GDP增长率作为指标。tranit表示财政转移支付程度,是本文的主要解释变量,tranit=中央对某省的财政转移支付/(某省本级财政收入+中央对某省的财政转移支付)。capit表示投资增长率,本文用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长率来衡量。labit表示劳动增长率,本文用全社会从业人员的增长率来度量。openit表示各省份的对外开放程度,用各省年度进出口总额/当年本省份GDP加上各省份年度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当年本省GDP之和表示。FDit表示财政分权程度用各省的财政收入/中央的收入来表示。taxit表示各省的实际税负水平,本文用各省份的财政收入占各省份当年GDP的比重来衡量。
四、计量结果分析
由于数据为面板数据,首先进行Hausman检验,拒绝了随机效应(random effect)模型,本文确定使用固体效应(fix effect)模型进行回归。全样本回归时,加权后各变量的系数更加显著,表2列出的是加权后的回归结果。 yit=0.00543+0.08636tranit***+0.105capit***
+0.02751labit***+0.03201openit***+1.03983Fit***
-0.01799taxit
R2=0.69 DW=1.24
从的计量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中央对某省的财政转移支付/(某省本级财政收入+中央对某省的财政转移支付)比率衡量的财政转移支付的系数均为正且显著,这说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里得到的结论与许多文献的结论相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财政转移支付是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支持,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地方政府相对于中央政府,更能了解当地居民的偏好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将一部分财政资金以转移支付的手段给予地方政府,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加快经济增长。其次,中央在向地方进行转移支付时,着重向中西部地区提供更多地资金,帮助中西部地区更快发展。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地域性,东部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情况更好,自主财政收入更多,财政转移支付作为一种财政补贴,本身就应该考虑其公平性和补贴效果,对于中西部地区更多的补贴,可以使得中西部的省份财政资金更加充裕,更好地进行经济建设。最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还与当地政府的绩效挂钩,经济建设较好的省份需要更多的资金来进行经济建设,在转移支付中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效益,因此财政转移支付可以有效地提高地方政府进行经济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地方政府加快经济发展。
另外,从计量结果中还可以看出,投资cap的系数为正且显著,说明投资对经济增长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与近些年,大量投资拉动增长这一实际情况相符。lab变量系数为正但并不显著,说明在本文的回归模型中,劳动力增长虽然对经济增长有正相关关系,但是显著性不够,并没有体现出劳动力增长是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这一普遍规律,究其原因,可能是模型建立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和计量方法使用不恰当,需要进一步地改进。经济开放程度open变量的系数为正且显著,说明了经济开放程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分权指标FD为正且显著,表明我国现行的财政分权体系对经济增长有促进的作用。tax对经济的作用是负向的,但是并不显著,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我国各省的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五、稳健性检验
为了更好地测度结果的稳定性,本文使用的方法是将不同的控制变量分类逐个加入,观察各个变量的系数是否有较大变动的方法。下表的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变量逐个加入的过程中,财政转移支付的各个指标始终为正且显著,系数的大小保持很好的稳定性,其他指标的系数也保持平稳和显著,没有很大的变动。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1997~2008年的中国省级数据,对财政转移支付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验证,同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经过细致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1997~2008年,财政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存在这种正相关关系的原因主要是财政转移支付给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财力,可以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进行建设,同时也提高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加大地方经济建设的力度。2.投资增长仍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高速的投资增长可以有效地拉动需求,提高经济增长。3.劳动力增长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但是并不显著,这与模型本身的不足和数据完整度不高有关。3.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这与现实中的情况相符,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可以吸引外资,增加贸易,拉动经济增长。4.我国现行的财政分权体系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应该继续坚持,不断完善。5.税收负担对中国经济增长存在负效应,适当情况下应该减小地方的税收负担。
上述结论对今后宏观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从中提出几条政策上的建议:1.确定具体的财政转移支付目标。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应该是保证全国各地都能享受到最低标准的公共服务,重点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能源、交通、通讯、环境保护等基础产业以及教育科技、医疗保健、就业培训等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2.合理确定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各级政府向下级政府实施财政转移支付时,应在明确各级政府职能、责任、收益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使得财政转移支付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用,更好的平衡地区间的发展。3.建立财政转移支付的评价、反馈监督机制。一方面,政府应该设计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财政转移支付的使用情况和实际效果。另一方面,政府应该设计一套反馈监督机制,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施反馈和有效监督,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郭庆旺,贾俊雪,高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2009(12).
[2]曾军平.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财政平衡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0(06).
[3]乔宝云,范剑勇,彭骥鸣.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J].管理世界,2006(03).
[4]贾俊雪,郭庆旺.政府间财政收支责任安排的地区经济增长效应[J].经济研究,2008(06).
[5]马拴友,于红霞.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J].经济研究,2003(03).
[6]刘溶沧,焦国华.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与转移支付制度创新[J].财贸经济,2002(06).
[7]曹俊文,罗良清.转移支付的财政均等化效果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6(01).
[8]刘群.我国西部地区财政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11(03). [9]史桂芬.政府间财政能力配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0]Oates, W.E. Fiscal Federalism![M].N
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2.
[11]Oates, W. E. The effects of proper
ty taxes and local public spending on property values: A reply and further result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3(07).
[12]Devarajan, S., V. Swaroop,and H. Zou.The composition of government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6.
[13]Bird, Richard, and Andrey V. Tara
sov. Closing the Gap: Fiscal Imbalances and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s in Developing Federations[R].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Studies Program, School of Public Policy,2002.
[14]Kai-yuen,Tsui. Local Tax System,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s and China's Local Fiscal Disparitie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5.
[15]Bihong Huang,Kang Chen. Are in
tergovernmental transfers in China equalizing[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2(01).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丰台区委党校)
摘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于解决地方政府财政缺口,实现全国各地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宏观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财政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是否有促进作用却没有一致性的结论。文章利用1997~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财政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财政转移支付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 经济增长;面板数据
一、引言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要目标,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已经成为世界上多数国家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财政体制的公平性和运行效率有着巨大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地方政府在获取地方收入的能力方面存在差异,这就引发了地方政府承担的支出职能和财政收入不匹配的现象出现。另一方面,由于税收方面的原因,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与财政收入也存在不一致性,地方政府往往要承担一部分的财政缺口。这两方面的财政问题使得财政转移支付成为调节财政收入的必要手段。除此之外,中央政府也将财政转移支付视为实现政策意图、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真正意义上的转移支付制度开始确立。1994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仅为2296亿元, 2014年达到46787亿元, 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36%。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财政转移支付对于平衡财政资金、支持地方财政收入、弥补地方财政资金缺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财政转移支付是否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却没有一致性的结论。本文利用1997~2008年的全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的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供了分析和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将分以下部分来研究财政分权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状况:一、引言;二、相关的文献综述;三、数据说明和计量模型;四、计量结果分析;五、稳健性检验;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的国外文献综述
Tsui(2005)通过1994~2000年的中国县级财政数据,对中国县级财政差异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同时,文章中还通过因素分解法来分析中国分税制改革后政府间的财政差异。文章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之间的财政差异没有明显的缩小。
Huang、Chen(2012)研究了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均等化的作用,运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是财政转移支付扩大了地区间的财政水平差异,没有起到地方财政均等化的效果。
(二)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的国内文献综述
郭庆旺、贾俊雪(2008)的研究认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并没有起到均衡地方公共服务发展的作用,究其原因在于中央政府在配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时没有充分权衡公平和效率,导致对地方政府的激励出现了偏差。
郭庆旺等(2009)在两部门模型下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计算出最优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并说明了最优规模主要受财政分权水平的影响。
刘群(2011)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的结果表明西部地区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可以显著的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文章还提出应当扩大对落后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三、数据说明和计量模型
模型数据主要来源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和各省统计公报。重庆市在1997年成为直辖市,1997年以后四川的数据不再包含重庆市,分离后,四川省的数据收到较大影响,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本文剔除了重庆市和四川省的数据。西藏地区由于各种原因数据缺失比较严重,也将西藏省的数据剔除样本之外。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央政府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致使2008年以后,中央对各省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突然加大,造成了财政转移支付数据的不平稳性。为了客观反映财政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建立计量模型时,舍去了2008年以后的数据,在时间段选择上,本文选择1997~2008年的数据,力图全面、客观地显示财政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参照现有的研究财政转移支付和经济增长的文献,本文回归检验的基本方程为如下形式:
yit=tranit+capit+labit+openit+FDit+taxit+μit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中,i表示省份,t(t=1997,…,2008)表示年份。yit表示经济发展水平,用实际人均GDP增长率作为指标。tranit表示财政转移支付程度,是本文的主要解释变量,tranit=中央对某省的财政转移支付/(某省本级财政收入+中央对某省的财政转移支付)。capit表示投资增长率,本文用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长率来衡量。labit表示劳动增长率,本文用全社会从业人员的增长率来度量。openit表示各省份的对外开放程度,用各省年度进出口总额/当年本省份GDP加上各省份年度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当年本省GDP之和表示。FDit表示财政分权程度用各省的财政收入/中央的收入来表示。taxit表示各省的实际税负水平,本文用各省份的财政收入占各省份当年GDP的比重来衡量。
四、计量结果分析
由于数据为面板数据,首先进行Hausman检验,拒绝了随机效应(random effect)模型,本文确定使用固体效应(fix effect)模型进行回归。全样本回归时,加权后各变量的系数更加显著,表2列出的是加权后的回归结果。 yit=0.00543+0.08636tranit***+0.105capit***
+0.02751labit***+0.03201openit***+1.03983Fit***
-0.01799taxit
R2=0.69 DW=1.24
从的计量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中央对某省的财政转移支付/(某省本级财政收入+中央对某省的财政转移支付)比率衡量的财政转移支付的系数均为正且显著,这说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里得到的结论与许多文献的结论相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财政转移支付是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支持,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地方政府相对于中央政府,更能了解当地居民的偏好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将一部分财政资金以转移支付的手段给予地方政府,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加快经济增长。其次,中央在向地方进行转移支付时,着重向中西部地区提供更多地资金,帮助中西部地区更快发展。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地域性,东部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情况更好,自主财政收入更多,财政转移支付作为一种财政补贴,本身就应该考虑其公平性和补贴效果,对于中西部地区更多的补贴,可以使得中西部的省份财政资金更加充裕,更好地进行经济建设。最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还与当地政府的绩效挂钩,经济建设较好的省份需要更多的资金来进行经济建设,在转移支付中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效益,因此财政转移支付可以有效地提高地方政府进行经济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地方政府加快经济发展。
另外,从计量结果中还可以看出,投资cap的系数为正且显著,说明投资对经济增长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与近些年,大量投资拉动增长这一实际情况相符。lab变量系数为正但并不显著,说明在本文的回归模型中,劳动力增长虽然对经济增长有正相关关系,但是显著性不够,并没有体现出劳动力增长是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这一普遍规律,究其原因,可能是模型建立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和计量方法使用不恰当,需要进一步地改进。经济开放程度open变量的系数为正且显著,说明了经济开放程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分权指标FD为正且显著,表明我国现行的财政分权体系对经济增长有促进的作用。tax对经济的作用是负向的,但是并不显著,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我国各省的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五、稳健性检验
为了更好地测度结果的稳定性,本文使用的方法是将不同的控制变量分类逐个加入,观察各个变量的系数是否有较大变动的方法。下表的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变量逐个加入的过程中,财政转移支付的各个指标始终为正且显著,系数的大小保持很好的稳定性,其他指标的系数也保持平稳和显著,没有很大的变动。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1997~2008年的中国省级数据,对财政转移支付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验证,同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经过细致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1997~2008年,财政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存在这种正相关关系的原因主要是财政转移支付给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财力,可以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进行建设,同时也提高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加大地方经济建设的力度。2.投资增长仍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高速的投资增长可以有效地拉动需求,提高经济增长。3.劳动力增长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但是并不显著,这与模型本身的不足和数据完整度不高有关。3.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这与现实中的情况相符,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可以吸引外资,增加贸易,拉动经济增长。4.我国现行的财政分权体系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应该继续坚持,不断完善。5.税收负担对中国经济增长存在负效应,适当情况下应该减小地方的税收负担。
上述结论对今后宏观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从中提出几条政策上的建议:1.确定具体的财政转移支付目标。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应该是保证全国各地都能享受到最低标准的公共服务,重点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能源、交通、通讯、环境保护等基础产业以及教育科技、医疗保健、就业培训等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2.合理确定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各级政府向下级政府实施财政转移支付时,应在明确各级政府职能、责任、收益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使得财政转移支付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用,更好的平衡地区间的发展。3.建立财政转移支付的评价、反馈监督机制。一方面,政府应该设计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财政转移支付的使用情况和实际效果。另一方面,政府应该设计一套反馈监督机制,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施反馈和有效监督,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郭庆旺,贾俊雪,高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2009(12).
[2]曾军平.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财政平衡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0(06).
[3]乔宝云,范剑勇,彭骥鸣.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J].管理世界,2006(03).
[4]贾俊雪,郭庆旺.政府间财政收支责任安排的地区经济增长效应[J].经济研究,2008(06).
[5]马拴友,于红霞.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J].经济研究,2003(03).
[6]刘溶沧,焦国华.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与转移支付制度创新[J].财贸经济,2002(06).
[7]曹俊文,罗良清.转移支付的财政均等化效果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6(01).
[8]刘群.我国西部地区财政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11(03). [9]史桂芬.政府间财政能力配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0]Oates, W.E. Fiscal Federalism![M].N
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2.
[11]Oates, W. E. The effects of proper
ty taxes and local public spending on property values: A reply and further result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3(07).
[12]Devarajan, S., V. Swaroop,and H. Zou.The composition of government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6.
[13]Bird, Richard, and Andrey V. Tara
sov. Closing the Gap: Fiscal Imbalances and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s in Developing Federations[R].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Studies Program, School of Public Policy,2002.
[14]Kai-yuen,Tsui. Local Tax System,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s and China's Local Fiscal Disparitie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5.
[15]Bihong Huang,Kang Chen. Are in
tergovernmental transfers in China equalizing[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2(01).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丰台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