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走进心理健康

第一课:走进心理健康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2、掌握达到心理健康的方法;

重点:

掌握达到心理健康的方法。

难点:

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由一则心理档案案例导入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自己身心的潜能。——English

两个重点——“适应”和“潜能”:(1)人是社会的动物,心理是否健康往往是通过社会性行为表现出来的,“适应”这个社会与否就成为心理机制是否正常运行的标准。(2)其次是“潜能”,之所以强调“潜能”是将人看成一个发展的个体,像同学们现在正接受教育,正不断的成长就是一种发展的体现。

有人对我说:“没有人是心理健康的,有的也只是把自己的脆弱掩盖起来而已!”其实,所谓的良好心理状态,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只要人能在自身和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发挥最佳心理功能状态,就能称之为心理健康。

那天,我在教室外碰到几位男生在打打闹闹,其中一个开玩笑地指着另外一位同学对我说:“老师,他的心理不正常!”有时候,我们也会听到“神经病”这样的口头禅,那我们现在来思考一个问题:到底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在哪里?或举例说明不健康的情况(学生讨论)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 智力正常:正常人的智商在90—110之间,同学们有测过自己的智商吗?(学生回答)

估计同学们的智力都很正常,有可能还高于一般人呢。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只有智力正常的人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

2. 情绪乐观稳定,反应适当、正确:每个人都有郁闷的时候,郁闷时我们会

绷着个脸,面无表情或者皱着眉头,但是你有可能把这样的表情持续一天、两天,你有可能连续一个月两个月都是一张苦瓜脸吗?(学生回答)还有,你们现在每个人都很认真地在听我讲课,我突然把一位同学叫起来,劈头盖脸的把他骂一通,你们觉得,他这时候会有什么感觉?他会觉得神清气爽、心情愉快吗?

(学生回答)是的,这时候他的心情一定是觉得非常的委屈,这就是情绪反应的适当与正确。

3. 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接受自我:在座的同学,谁能跟大家说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呢?

(学生回答)说的不错,看来大家都能正确剖析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就代表你们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能接受自己。那么,你们对他人的优缺点又是怎么看的呢?根据可靠的消息,我们班的班长是个大好人,你们说呢?(学生回答)但是我还不是很了解他,能不能请哪位同学来拍拍班长的马屁说说他的优点?(学生回答)恩,大家都说的很好,看来我们班还是很有前途的嘛,有这样的一位好班长。从上述大家的发言,看的出你们都能公正的评价他人和接受他人,这正是心理健康的另一个标准。

4. 人际关系和谐:请同学来谈谈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心理健康的人往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反过来促进心理健康。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后面会有专题来介绍。

5. 符合年龄特征:你们小时侯都玩些什么游戏啊?(学生讨论)

那你们现在还会玩这些游戏吗?

如果有同学还在玩幼儿园时的游戏的话,请我单独面谈。

心理健康的最后一条标准就是人的行为要符合自身所处的年龄发展阶段。 以上这些是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同学们看看板书对照自己的情况是不是够健康。我想,大多数同学的心理还是很健康的,偶尔有一些情绪低落,或者是自己认为很荒唐的想法,只要能自我调节过来就可以了。如果还是无法排解,可以找朋友倾诉,宣泄一下,或者来学校咨询室,让老师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大家。

三、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毫无疑问,心理健康很重要,那我们应该如何自我调节,达到心理健康呢?下面我介绍几种较为可行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当然具体的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的,如果这些方法对你无效,你来找我。我们一起根据你的情况

来解决问题。

学会自我调控,排除不良情绪:同学们,当你们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们会做什么呢?(学生回答)找同学?找朋友?找家长老师?是的,找个听你倾诉的人,把你的不高兴对他说说,使这种不良情绪得到发泄,压抑的心情得到缓解,或者干脆痛哭一场来书房积聚的能量。(举例)还可以参加体育锻炼,找个人跑步,或者打篮球,这种方法就叫宣泄。

当不良情绪发生后,还可以去听听音乐,或者制造音乐(唱歌)还可以看电影,电视,小说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开来,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转移。

还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心理暗示。我给大家讲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你们就明白什么是心理暗示,消极暗示会给我们造成多不好的影响。有个人误被关进了冰柜无法出来,第二天被发现冻死在冰柜里,可是人们又发现冰柜的温度根本是冻不死人的。原来,这个人一直以为冰柜的温度很底,当他不断地给自己这种暗示的时候,生理也随之产生变化,真的就冻死在“冻不死人”的冰柜里了!而积极暗示就正好相反,在上考场之前,同学会不会给自己打打气,告诉自己一定能行。或者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静下心来深呼吸,对自己说,自己不会做也许别人也不会做吧,别紧张等等。这就是一种积极的暗示。

总结:今天我们讲了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以及维护它的方法:心理暗示法,合理宣泄,转移。这些都是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当恰当的运用这些积极的方法来保持心理健康,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

第一课:走进心理健康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2、掌握达到心理健康的方法;

重点:

掌握达到心理健康的方法。

难点:

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由一则心理档案案例导入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自己身心的潜能。——English

两个重点——“适应”和“潜能”:(1)人是社会的动物,心理是否健康往往是通过社会性行为表现出来的,“适应”这个社会与否就成为心理机制是否正常运行的标准。(2)其次是“潜能”,之所以强调“潜能”是将人看成一个发展的个体,像同学们现在正接受教育,正不断的成长就是一种发展的体现。

有人对我说:“没有人是心理健康的,有的也只是把自己的脆弱掩盖起来而已!”其实,所谓的良好心理状态,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只要人能在自身和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发挥最佳心理功能状态,就能称之为心理健康。

那天,我在教室外碰到几位男生在打打闹闹,其中一个开玩笑地指着另外一位同学对我说:“老师,他的心理不正常!”有时候,我们也会听到“神经病”这样的口头禅,那我们现在来思考一个问题:到底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在哪里?或举例说明不健康的情况(学生讨论)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 智力正常:正常人的智商在90—110之间,同学们有测过自己的智商吗?(学生回答)

估计同学们的智力都很正常,有可能还高于一般人呢。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只有智力正常的人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

2. 情绪乐观稳定,反应适当、正确:每个人都有郁闷的时候,郁闷时我们会

绷着个脸,面无表情或者皱着眉头,但是你有可能把这样的表情持续一天、两天,你有可能连续一个月两个月都是一张苦瓜脸吗?(学生回答)还有,你们现在每个人都很认真地在听我讲课,我突然把一位同学叫起来,劈头盖脸的把他骂一通,你们觉得,他这时候会有什么感觉?他会觉得神清气爽、心情愉快吗?

(学生回答)是的,这时候他的心情一定是觉得非常的委屈,这就是情绪反应的适当与正确。

3. 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接受自我:在座的同学,谁能跟大家说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呢?

(学生回答)说的不错,看来大家都能正确剖析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就代表你们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能接受自己。那么,你们对他人的优缺点又是怎么看的呢?根据可靠的消息,我们班的班长是个大好人,你们说呢?(学生回答)但是我还不是很了解他,能不能请哪位同学来拍拍班长的马屁说说他的优点?(学生回答)恩,大家都说的很好,看来我们班还是很有前途的嘛,有这样的一位好班长。从上述大家的发言,看的出你们都能公正的评价他人和接受他人,这正是心理健康的另一个标准。

4. 人际关系和谐:请同学来谈谈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心理健康的人往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反过来促进心理健康。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后面会有专题来介绍。

5. 符合年龄特征:你们小时侯都玩些什么游戏啊?(学生讨论)

那你们现在还会玩这些游戏吗?

如果有同学还在玩幼儿园时的游戏的话,请我单独面谈。

心理健康的最后一条标准就是人的行为要符合自身所处的年龄发展阶段。 以上这些是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同学们看看板书对照自己的情况是不是够健康。我想,大多数同学的心理还是很健康的,偶尔有一些情绪低落,或者是自己认为很荒唐的想法,只要能自我调节过来就可以了。如果还是无法排解,可以找朋友倾诉,宣泄一下,或者来学校咨询室,让老师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大家。

三、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毫无疑问,心理健康很重要,那我们应该如何自我调节,达到心理健康呢?下面我介绍几种较为可行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当然具体的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的,如果这些方法对你无效,你来找我。我们一起根据你的情况

来解决问题。

学会自我调控,排除不良情绪:同学们,当你们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们会做什么呢?(学生回答)找同学?找朋友?找家长老师?是的,找个听你倾诉的人,把你的不高兴对他说说,使这种不良情绪得到发泄,压抑的心情得到缓解,或者干脆痛哭一场来书房积聚的能量。(举例)还可以参加体育锻炼,找个人跑步,或者打篮球,这种方法就叫宣泄。

当不良情绪发生后,还可以去听听音乐,或者制造音乐(唱歌)还可以看电影,电视,小说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开来,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转移。

还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心理暗示。我给大家讲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你们就明白什么是心理暗示,消极暗示会给我们造成多不好的影响。有个人误被关进了冰柜无法出来,第二天被发现冻死在冰柜里,可是人们又发现冰柜的温度根本是冻不死人的。原来,这个人一直以为冰柜的温度很底,当他不断地给自己这种暗示的时候,生理也随之产生变化,真的就冻死在“冻不死人”的冰柜里了!而积极暗示就正好相反,在上考场之前,同学会不会给自己打打气,告诉自己一定能行。或者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静下心来深呼吸,对自己说,自己不会做也许别人也不会做吧,别紧张等等。这就是一种积极的暗示。

总结:今天我们讲了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以及维护它的方法:心理暗示法,合理宣泄,转移。这些都是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当恰当的运用这些积极的方法来保持心理健康,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


相关文章

  • 走进儿童福利院活动方案
  • 走进儿童福利院活动方案 编导语:为了更好地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组织幼儿走进福利院,让幼儿了解孤残儿童失去健康的痛苦,以及学习和生活的艰难. 活动意图: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得到家 ...查看


  • 走进青春教案 1
  • 走进青春 崔 娜 教学目标: 1..在课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在课堂上交流,了解青春期基本生理特征. 2.通过师生讨论和交流,能认识一些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3.获得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知道如何克服一些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 ...查看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
  • 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每当教师布置作文时,不少学生就眼睛盯着天花板,长叹着,无话可写.即使强迫着自己写下去,也是内容空洞,千人一面.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 ...查看


  • [走进孩子的心灵]--读后感
  • <走进孩子的心灵>--读后感 沈青华 2005-3 说到理解孩子,人们自然会想到心理学,想起一大串的术语和一对教科书.当我打开"走进孩子的心灵"看着一个一个案例时,我的感触就是用自己的心灵走进孩子.用眼睛去看 ...查看


  • 浅谈流行歌曲走进中学音乐课堂的意义
  • 浅谈流行歌曲走进中学音乐课堂的意义 [摘要]近期音乐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上课的时候没有兴趣,而流行音乐越来越受中学生的青睐,针对当下中学生偏爱流行歌曲的现实, 音乐教育工作者就更加有必要正视它, 正确引导处在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的中学生对 ...查看


  • 走进社区社会实践报告
  • 走进社区社会实践报告 走进社区,关爱老人,服务老人 --走基层看变化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我们系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走进了长春市进化社区,这是我们第一次走出教室在社区中参与这种活动,意义非凡,并且收获颇丰. 一.我此行的主要目的: ( ...查看


  • 浅谈让青春期性教育走进中学生课11
  • 浅谈让青春期性教育走进中学生课堂 新疆霍城清水中心校 邮编:835207 牛永华,男,出生年月:73年2月4日 电话:[1**********],职称:中壹 步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由于性生理.性心理的变化,致使学生感到性困惑,而家长.老师对如 ...查看


  • 兴隆中心小学五走进活动实施方案
  • 盱眙县兴隆中心小学"五走进"活动实施方案 按照县教育局提出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有序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强化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使得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地进行,我校特制定"五走 ...查看


  • "走进心理"知识竞赛初赛评分细则
  • "走进心理"知识竞赛初赛评分细则 1. 1. 表演环节:时间控制在4分钟,每超出一分钟将会扣 10分,内容积极健康向上. a. a. 题材新颖热门程度25分: b. b. 是否贴近大学生生活25分: c. c. 是否反映 ...查看


  • 走进心灵想
  • 走进心灵想 辅导员:冯毅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走入了误区,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父母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