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别人不曾画过的做自己不曾做过的

  动荡却值得回味的求学时期   汤传杰――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汤老师出生于山东蓬莱,7岁时与家人来到北京定居。于1959年进入北京艺术师范学院附属艺术师范学校学习。1962年汤老师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附中美术科,因当时家庭条件所限,在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只上了半年就被迫参加了工作。   工作的几年里,汤老师向往艺术的决心坚如磐石,于是选择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进行深造,他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学业。汤老师说:“现在回忆起当时在附中上学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有素描、国画、水彩、书法、剪纸、泥塑等等。那是一个“又红又专”的时代,也是一个特别矛盾的时期,在当时虽然提出了“又红又专”的口号,但是在现实中却只注重“红”,忽略了“专”。画家如果拿着速写本画速写会被认为是走资产阶级的白专道路,这就在精神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国家的困难时期,我们连续三年天天都在挨饿。那时候,画素描用的都是黑颜色的纸,学油画的时候也买不起油画颜料。但那段时期值得回味的东西太多。我们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非常多,相比现在,那时候我们学画画的目的非常单纯。”   从电影海报到油画创作   经过那段动荡的岁月,汤老师从70年代开始在直属北京文化局的北京市美术公司工作。当时在装潢设计室做设计,工作内容包括画招贴画与做书籍装帧等。汤老师笑着说:“比起做设计来说,我的性格更适合画画。”由于对绘画的执着追求,汤老师从1972年开始,就从美术公司调任到北京西单剧场,在那里画电影广告宣传画,这一画就是十年。汤老师颇有回味地说:“我把海报当创作去画,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   当时的北京电影公司经常组织各剧场所有的美工进行每周一天的绘画基础训练,比如画风景、画肖像,以训练剧场美工的造型能力,还经常组织到工厂或农村去写生。那时的汤老师画的是水粉,在艺术实践、业务训练的时候选择画油画,这样的经历对汤老师日后的油画创作积累了丰富且宝贵的人生阅历。   汤老师的油画讲究大的色彩关系,颜色比较灿烂强烈,有视觉冲击,或许可以看出与曾经画电影海报的经历有一定的关系。   筹备首届中国油画年展   在1991年中国美协、中国艺术研究院与江苏画刊联合在历史博物馆举办了“首届中国油画年展”,这个展览后来到中国香港做了巡回展,汤老师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下属美术公司的代表,担任了“首届中国油画年展”组委会的副主任。当时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年展”的作品也同时刊登在《中国油画》的页面上。这次展览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汤老师成为本次画展的筹备者与参与者之一,这样的经历为今后组织展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见证者   还记得汤老师的第一笔稿费是为某报纸画了一幅插图所赚的一块钱,在80年代中国几乎还没有艺术市场。1985年北京的一次小型春节油画展上的展品居然让日本人以每幅一、二百元人民币的价格买走。于是在1992年,汤老师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同事组织了三百多幅油画作品来到中国香港展销,卖了100多幅,总价值100多万人民币,那在当时可是笔巨款了。那时候国内还没有拍卖公司,在那之后,汤老师又陆续组织了几次活动,分别到中国澳门、马来西亚等地。这些活动不仅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也为参与其中的画家们带来了一些经济收入。   写生是寻找灵感的手段   写生是一个寻找灵感非常重要的手段。在汤老师看来写生很重要,不管画什么,无论写实还是写意,具像还是抽象,都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重新组合。如果不写生,对于自已就像是无源之水。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一个人不可能拽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艺术家的特点就是会发现、能表现。   现在的汤老师对写生的理解是:对着实物搞创作。汤老师经常听到大家对他作品的评价是,虽然没画名山大川,作品中表现的都是一些平凡小景,但却很美丽感人。   现在的汤老师依然会带着速写本去自然中简单地记录下写生对象的颜色,画速写哪怕只画了十分钟,也是在和对象近距离的对话。回画室以后再根据速写本上的记录进行再创作。汤老师的作品既像对象又不像对象,与中国的大写意有很多联系。汤老师说:“我当前的状况就是用西方的油画工具与颜料,结合中国的写意画,画别人不曾画过的,做自己不曾做过的。”   从写实到写意的转变   汤老师一边回忆一边说道:”记得在60年代,我接受的是前苏联的艺术教育,当时我们国家提倡的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接触西方的艺术教育。“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汤老师来到北京中山公园一次法国印象画派的原作展,当他一进展厅的时候便被震撼到了,其他的作品在印象派作品前都显得黯然失色了。那时候的汤老师是在西单剧场画电影海报。经过那次触动,汤老师直接地吸收了印象派的很多经验,也曾照着印刷品临摹过他们的作品。对于印象派之后的梵高、塞尚更是情有独钟。渐渐西方表现主义即中国称之为意象油画,便成为汤老师追求的目标。   90年代后,汤老师来到温哥华,在那里写生的时候,发现国产的颜色无法体现当地那种非常鲜艳、强烈的色彩,于是开始选用进口颜料进行写生,温哥华之行颠覆了他对油画颜色的认识。几年前汤老师又去了挪威,北欧给人的印象就像是一个童话的世界,他的作品风格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喜爱。到目前汤老师是在挪威展出次数最多,也是销售最多的一个中国画家。   经过这次专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汤老师的作品风格除了与他的工作经历、人生阅历有关之外,也与他豪爽的性格有关。汤老师奔放豪迈的个性,做事不拘于一格,墨守成规,他的画与个人融为一体。这些年,结合中国的大写意、西方的表现主义以及曾经画电影海报的经历,渐渐地就形成了属于他独具的绘画风格。   评论(一)   读汤传杰的油画新作(节选)   汤传杰对油画艺术的热爱与执着,令人赞叹。不管做什么工作,他都没有放弃油画创作。据我所知,他是美术界最早进入艺术市场参与操作的人之一,曾经有过一段很有影响的创建过程和成绩,就是在那种忙碌的时期也没有停下手中的画笔,作品经常展示出来。   正是有了长期不断创作的积累,即认识、技艺以及情感的积累,他近期作品的个性面貌必然会有很大的改观。   比较大的变化,是出现在2000年前后。作为艺术家的阅历,他对油画本体语言的认识在创作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这一时期他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油画创作上,这就使他的创作思考和研究有了连续性。   我以为,他是从两个方面来突破自己过去的发展脉络:   一是更加张扬油画的色彩力量。汤传杰一向注重色彩语言,前期的画比较忠实于自然,追求物体、环境颜色的真实,有时会使画面显得沉闷。近期则强调对色彩的视觉感受,在画面上强化色彩自身的力量,减弱其它一些因素,因此获得了很大的自由,如,可以大胆地运用色彩平面构成关系,可以强调色彩的浓烈与饱和,可以无拘束地使用对比色,可以大胆使用色相纯净的颜色等等。因此,他的画就有了一种色彩跳跃的感觉,鲜明的个性也由此诞生。   此外是更注重释放创作激情。汤传杰长于在画室中完成创作,好处是能够完整地体现架上绘画的所有因素,不好的是难以保有持续的创作冲动,他逐渐克服了后一种缺憾,在绘画意识和技术上找到了释放和保持创作激情的办法,如心态上减少外界对创作的影响,技术上不再拘泥于造型的真实,不再忠实于自然光线一地一时的变化,用笔不再拖泥带水让情感随着创作演进涌动起来,用色较厚使笔触畅快淋漓,不但生动性油然而生,作品形态也具备了稳定性。   这些年汤传杰不停地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一方面是督促自己不要在艺术的道路上停下来,一方面是把作品经常拿出来接受检验。我很赞赏他的这种努力,正是这个不断创作不断展示的过程,既使自己得到了艺术劳动的愉悦,也在前进中找到成功和不足的因素。   ――杨悦浦(著名书画家、艺评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编审、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评论(二)   从写实到表现(节选)   汤传杰对色彩异常敏感和迷恋,他正是沿着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路子,一步步从写实主义走向表现主义。   作为一名曾受过学院派正规训练的中年画家,汤传杰已经熟悉了写实主义绘画传统的图式,形成了以逼真描摹对象为旨趣的审美心理定势。骤然间面对反叛学院派写实主义传统的形形色色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他难免既感到新奇、激动,又感到犹疑、困惑,对某些流派自发地亲和,对某些流派本能地拒斥。他不像少数偏执的守旧老人那样把西方现代艺术一律视若洪水猛兽,也不像众多激进的新潮青年那样大胆而盲目地模仿西方现代艺术的一切形式,而是以成熟的中年画家特有的明智、稳重和矜持,凭借自己积年素养和爱好,审慎地选择最适合自己个性的风格。   总体来看,汤传杰油画的风格正处于从写实主义向表现主义演变的中途。多数作品写实主义因素仍占很大比重,但在他的不少以写实为主的油画中,已渗透明显的表现主义因素,例如《自画像》《瓶花》《寺外夕照》《荒野金秋》等作品。《漫步秋林》那种类似印象派的光色,《红叶小溪》那种类似点彩派的色斑,也富于表现性的色彩。而他的《金色交响》《春・夏・秋・冬》等探索性作品,则纯属表现主义的色彩交响乐章。《春・夏・秋・冬》这四幅油画色彩单纯强烈,形象简洁明快,近乎半抽象,显然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泼墨泼彩大写意的笔意,堪称中国式的表现主义风格。   他的人生信念始终乐观向上,而没有悲观消沉。他把艺术看做一块圣地、一方净土、一片蓝天、一座花园,在他的作品中只希望表现自己内心向往的美好、灿烂、轻松、欢快的东西,而不愿表现苦涩、灰暗、沉重、压抑的东西。他这种艺术观念令人联想起马蒂斯关于理想的艺术像一种镇定剂或一把舒适的安乐椅的说法,我们从他的油画中确实可以感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和精神的慰藉。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展人,《中华书画家》杂志社总编辑)   评论(三)   色彩交响奏华章(节选)   汤传杰先生洒脱、爽朗、亲和、诗意而阳光,画如其人。   我对他的油画作品印象最深的是风景和花卉,在这类题材的创作中,画家突破了写实再现,表现意味尤为强烈,画面流畅美丽,形象扑面而来,色彩倾泻而下,激情诗意、阳光印象、率性而为,有法而无法。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对色彩的特别理解和对色彩迷人的敏感把握。   油画本姓“油”。从色彩文化的传承沿袭而言,汤传杰的油画色彩是西方印象派的、表现主义的,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择取其阳光气质),但同时又是中国表现的,写意抒情的(剔除了文人水墨画中的逃离隐遁之哀凉感),是融合中西方色彩的积极因素而形成了画家自己的色彩心灵风貌。   ――王文娟(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汤传杰先生部分作品】

  动荡却值得回味的求学时期   汤传杰――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汤老师出生于山东蓬莱,7岁时与家人来到北京定居。于1959年进入北京艺术师范学院附属艺术师范学校学习。1962年汤老师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附中美术科,因当时家庭条件所限,在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只上了半年就被迫参加了工作。   工作的几年里,汤老师向往艺术的决心坚如磐石,于是选择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进行深造,他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学业。汤老师说:“现在回忆起当时在附中上学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有素描、国画、水彩、书法、剪纸、泥塑等等。那是一个“又红又专”的时代,也是一个特别矛盾的时期,在当时虽然提出了“又红又专”的口号,但是在现实中却只注重“红”,忽略了“专”。画家如果拿着速写本画速写会被认为是走资产阶级的白专道路,这就在精神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国家的困难时期,我们连续三年天天都在挨饿。那时候,画素描用的都是黑颜色的纸,学油画的时候也买不起油画颜料。但那段时期值得回味的东西太多。我们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非常多,相比现在,那时候我们学画画的目的非常单纯。”   从电影海报到油画创作   经过那段动荡的岁月,汤老师从70年代开始在直属北京文化局的北京市美术公司工作。当时在装潢设计室做设计,工作内容包括画招贴画与做书籍装帧等。汤老师笑着说:“比起做设计来说,我的性格更适合画画。”由于对绘画的执着追求,汤老师从1972年开始,就从美术公司调任到北京西单剧场,在那里画电影广告宣传画,这一画就是十年。汤老师颇有回味地说:“我把海报当创作去画,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   当时的北京电影公司经常组织各剧场所有的美工进行每周一天的绘画基础训练,比如画风景、画肖像,以训练剧场美工的造型能力,还经常组织到工厂或农村去写生。那时的汤老师画的是水粉,在艺术实践、业务训练的时候选择画油画,这样的经历对汤老师日后的油画创作积累了丰富且宝贵的人生阅历。   汤老师的油画讲究大的色彩关系,颜色比较灿烂强烈,有视觉冲击,或许可以看出与曾经画电影海报的经历有一定的关系。   筹备首届中国油画年展   在1991年中国美协、中国艺术研究院与江苏画刊联合在历史博物馆举办了“首届中国油画年展”,这个展览后来到中国香港做了巡回展,汤老师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下属美术公司的代表,担任了“首届中国油画年展”组委会的副主任。当时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年展”的作品也同时刊登在《中国油画》的页面上。这次展览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汤老师成为本次画展的筹备者与参与者之一,这样的经历为今后组织展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见证者   还记得汤老师的第一笔稿费是为某报纸画了一幅插图所赚的一块钱,在80年代中国几乎还没有艺术市场。1985年北京的一次小型春节油画展上的展品居然让日本人以每幅一、二百元人民币的价格买走。于是在1992年,汤老师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同事组织了三百多幅油画作品来到中国香港展销,卖了100多幅,总价值100多万人民币,那在当时可是笔巨款了。那时候国内还没有拍卖公司,在那之后,汤老师又陆续组织了几次活动,分别到中国澳门、马来西亚等地。这些活动不仅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也为参与其中的画家们带来了一些经济收入。   写生是寻找灵感的手段   写生是一个寻找灵感非常重要的手段。在汤老师看来写生很重要,不管画什么,无论写实还是写意,具像还是抽象,都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重新组合。如果不写生,对于自已就像是无源之水。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一个人不可能拽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艺术家的特点就是会发现、能表现。   现在的汤老师对写生的理解是:对着实物搞创作。汤老师经常听到大家对他作品的评价是,虽然没画名山大川,作品中表现的都是一些平凡小景,但却很美丽感人。   现在的汤老师依然会带着速写本去自然中简单地记录下写生对象的颜色,画速写哪怕只画了十分钟,也是在和对象近距离的对话。回画室以后再根据速写本上的记录进行再创作。汤老师的作品既像对象又不像对象,与中国的大写意有很多联系。汤老师说:“我当前的状况就是用西方的油画工具与颜料,结合中国的写意画,画别人不曾画过的,做自己不曾做过的。”   从写实到写意的转变   汤老师一边回忆一边说道:”记得在60年代,我接受的是前苏联的艺术教育,当时我们国家提倡的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接触西方的艺术教育。“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汤老师来到北京中山公园一次法国印象画派的原作展,当他一进展厅的时候便被震撼到了,其他的作品在印象派作品前都显得黯然失色了。那时候的汤老师是在西单剧场画电影海报。经过那次触动,汤老师直接地吸收了印象派的很多经验,也曾照着印刷品临摹过他们的作品。对于印象派之后的梵高、塞尚更是情有独钟。渐渐西方表现主义即中国称之为意象油画,便成为汤老师追求的目标。   90年代后,汤老师来到温哥华,在那里写生的时候,发现国产的颜色无法体现当地那种非常鲜艳、强烈的色彩,于是开始选用进口颜料进行写生,温哥华之行颠覆了他对油画颜色的认识。几年前汤老师又去了挪威,北欧给人的印象就像是一个童话的世界,他的作品风格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喜爱。到目前汤老师是在挪威展出次数最多,也是销售最多的一个中国画家。   经过这次专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汤老师的作品风格除了与他的工作经历、人生阅历有关之外,也与他豪爽的性格有关。汤老师奔放豪迈的个性,做事不拘于一格,墨守成规,他的画与个人融为一体。这些年,结合中国的大写意、西方的表现主义以及曾经画电影海报的经历,渐渐地就形成了属于他独具的绘画风格。   评论(一)   读汤传杰的油画新作(节选)   汤传杰对油画艺术的热爱与执着,令人赞叹。不管做什么工作,他都没有放弃油画创作。据我所知,他是美术界最早进入艺术市场参与操作的人之一,曾经有过一段很有影响的创建过程和成绩,就是在那种忙碌的时期也没有停下手中的画笔,作品经常展示出来。   正是有了长期不断创作的积累,即认识、技艺以及情感的积累,他近期作品的个性面貌必然会有很大的改观。   比较大的变化,是出现在2000年前后。作为艺术家的阅历,他对油画本体语言的认识在创作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这一时期他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油画创作上,这就使他的创作思考和研究有了连续性。   我以为,他是从两个方面来突破自己过去的发展脉络:   一是更加张扬油画的色彩力量。汤传杰一向注重色彩语言,前期的画比较忠实于自然,追求物体、环境颜色的真实,有时会使画面显得沉闷。近期则强调对色彩的视觉感受,在画面上强化色彩自身的力量,减弱其它一些因素,因此获得了很大的自由,如,可以大胆地运用色彩平面构成关系,可以强调色彩的浓烈与饱和,可以无拘束地使用对比色,可以大胆使用色相纯净的颜色等等。因此,他的画就有了一种色彩跳跃的感觉,鲜明的个性也由此诞生。   此外是更注重释放创作激情。汤传杰长于在画室中完成创作,好处是能够完整地体现架上绘画的所有因素,不好的是难以保有持续的创作冲动,他逐渐克服了后一种缺憾,在绘画意识和技术上找到了释放和保持创作激情的办法,如心态上减少外界对创作的影响,技术上不再拘泥于造型的真实,不再忠实于自然光线一地一时的变化,用笔不再拖泥带水让情感随着创作演进涌动起来,用色较厚使笔触畅快淋漓,不但生动性油然而生,作品形态也具备了稳定性。   这些年汤传杰不停地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一方面是督促自己不要在艺术的道路上停下来,一方面是把作品经常拿出来接受检验。我很赞赏他的这种努力,正是这个不断创作不断展示的过程,既使自己得到了艺术劳动的愉悦,也在前进中找到成功和不足的因素。   ――杨悦浦(著名书画家、艺评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编审、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评论(二)   从写实到表现(节选)   汤传杰对色彩异常敏感和迷恋,他正是沿着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路子,一步步从写实主义走向表现主义。   作为一名曾受过学院派正规训练的中年画家,汤传杰已经熟悉了写实主义绘画传统的图式,形成了以逼真描摹对象为旨趣的审美心理定势。骤然间面对反叛学院派写实主义传统的形形色色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他难免既感到新奇、激动,又感到犹疑、困惑,对某些流派自发地亲和,对某些流派本能地拒斥。他不像少数偏执的守旧老人那样把西方现代艺术一律视若洪水猛兽,也不像众多激进的新潮青年那样大胆而盲目地模仿西方现代艺术的一切形式,而是以成熟的中年画家特有的明智、稳重和矜持,凭借自己积年素养和爱好,审慎地选择最适合自己个性的风格。   总体来看,汤传杰油画的风格正处于从写实主义向表现主义演变的中途。多数作品写实主义因素仍占很大比重,但在他的不少以写实为主的油画中,已渗透明显的表现主义因素,例如《自画像》《瓶花》《寺外夕照》《荒野金秋》等作品。《漫步秋林》那种类似印象派的光色,《红叶小溪》那种类似点彩派的色斑,也富于表现性的色彩。而他的《金色交响》《春・夏・秋・冬》等探索性作品,则纯属表现主义的色彩交响乐章。《春・夏・秋・冬》这四幅油画色彩单纯强烈,形象简洁明快,近乎半抽象,显然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泼墨泼彩大写意的笔意,堪称中国式的表现主义风格。   他的人生信念始终乐观向上,而没有悲观消沉。他把艺术看做一块圣地、一方净土、一片蓝天、一座花园,在他的作品中只希望表现自己内心向往的美好、灿烂、轻松、欢快的东西,而不愿表现苦涩、灰暗、沉重、压抑的东西。他这种艺术观念令人联想起马蒂斯关于理想的艺术像一种镇定剂或一把舒适的安乐椅的说法,我们从他的油画中确实可以感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和精神的慰藉。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展人,《中华书画家》杂志社总编辑)   评论(三)   色彩交响奏华章(节选)   汤传杰先生洒脱、爽朗、亲和、诗意而阳光,画如其人。   我对他的油画作品印象最深的是风景和花卉,在这类题材的创作中,画家突破了写实再现,表现意味尤为强烈,画面流畅美丽,形象扑面而来,色彩倾泻而下,激情诗意、阳光印象、率性而为,有法而无法。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对色彩的特别理解和对色彩迷人的敏感把握。   油画本姓“油”。从色彩文化的传承沿袭而言,汤传杰的油画色彩是西方印象派的、表现主义的,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择取其阳光气质),但同时又是中国表现的,写意抒情的(剔除了文人水墨画中的逃离隐遁之哀凉感),是融合中西方色彩的积极因素而形成了画家自己的色彩心灵风貌。   ――王文娟(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汤传杰先生部分作品】


相关文章

  • 爱,原只是时光轻浅,而世界从来不曾对任何人温柔...
  • 到了一定的年龄,开始学会谁都不想取悦了,没必要去迎合什么,觉得跟谁在一起感觉舒服就在一起,包括朋友,累了就躲远,你喜欢我,我喜欢你,我们就在一起玩耍,我们都不喜欢,千万不要在一起,生活已经如此的艰难,为何不让自己过顺畅些呢. 1.很多人把心 ...查看


  • 伤感告白的句子 从来不曾想起,却永远也不会忘记
  • 1. 木头对火说"抱我"! 火拥抱了木头`木头微笑着化为灰烬! 火哭了!泪水熄灭了自己--当木头爱上烈火注定会被烧伤-- 2. 是我的终究是我的`我终归是你的一个过客 `你始终不爱我`注定我和你就是什么都不会发生` 注定 ...查看


  • 大合唱歌曲名称
  • 2.<东方红>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歌唱祖国> 5.<社会主义好> 6.<团结就是力量> 7.<我们走在大路上> 8.<祖国颂> 9.&l ...查看


  • 人在旅途要怀揣感恩之心
  • 人在旅途要怀揣感恩之心[原创] 仔细盘算一下,自己给予别人的远远少于别人给予自己的. 当你后悔刚入道不懂怎么教而没给予学生什么时,学生却打电话告诉你,你的一那句话让他受益一辈子,这是学生感恩. 当你小有影响时,那是同事和领导的赏识给予,做好 ...查看


  • 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积累的过程
  • 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积累的过程 ---------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电机系的彭明辉教授 许多同学应该都还记得联考前夕的焦虑: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几个志愿,甚至於一生的命运从此改观!到了大四,这种焦虑可能更强烈而复杂:到底要先当兵,就业,还是先考研 ...查看


  • 谁又曾经路过你的心呢--
  • 有一种人,你想忘了,却忘不了:而有一种人,你不想忘了,却忘了.有一种人,你只能放在心里,却不能在你身边:而有一种人,只能在你身边,却不能放在心里.有一种人,你只能根植在记忆里,但不会开花结果:而有一种人,能够开花结果,却进不了你的记忆,你只 ...查看


  • 请不要从我的心里消失
  • [导读]手机安静的搁在桌子上,很多时候都是关机状态.我想我终于不会为了等一个电话或者一条短信而整天开着,也不会像以前那么翻着电话薄里的通讯录看着要给谁电话说什么话.... 我们许久都没说话了,都沉默,似乎从未见过. 我有些记不清楚有多久,或 ...查看


  • 发愤图强的励志个性签名
  • 1.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2.销售是从被别人拒绝开始的. 3.好咖啡要和朋友一起品尝,好机会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 4.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5.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查看


  • 命运如此残忍,他们不曾抱怨
  • 命运如此残忍,他们不曾抱怨 文/小愚先声 每次回家,妈妈总会给我讲一些老家的故事,有些是我们自己家以前的艰辛历史,有些是其他村民的心酸故事.可能对于大部分的农村来说,农民的生活状态都不会相差太大,但总有少数例外的人,他们的生活是今天的我们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