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朱新蓉第七章 主要内容

投资银行是从18世纪欧洲早期的商人银行业务(merchant banking)中孕育发展而来,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成为了当今金融业中的重要金融机构。投资银行的产生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9世纪末20世纪初,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相互融合,发展成为万能业务机构。然而1929—1933年,西方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投资银行业也遭受严重的损失,1933年美国颁布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标志着美国现代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营格局的形成。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方各国金融管制放松,金融环境发生了变化,商业银行再次向投资银行业务领域渗透,出现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混业经营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起,投资银行跳出证券承销和经纪的传统业务局限,跻身于金融业务的多样化、专业化、集中化和国际化之中,投资银行变成大规模的金融公司。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投资银行业务领域不断扩展。在金融活动中,投资银行发挥如的作用主要是优化资源配置,充当沟通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的桥梁;联系不同主体、构建证券市场;实现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等。

不同的发展背景导致投资银行不同的运营模式。美国投资银行实行的是分业管理模式,其特点是投资银行业与商业银行分离。欧洲投资银行的最根本特点是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间存在较大程度的融合与渗透。日本的投资银行脱胎于美国模式,经过战后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由金融型的证券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其证券的零售、代理与交易业务占全部业务的较大份额。

从投资银行的资本构成来划分,投资银行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合伙制投资银行和股份制投资银行两种。但由于合伙制形式存在固有的内在缺陷,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投资银行采用了现代股份制的组织形式。 投资银行的基本业务包括证券公开发行(承销) 、证券交易、证券私募、资产证券化、收购与兼并、商人银行业务(风险投资)、衍生工具的交易和创造(金融工程)、基金管理等。

证券投资基金起源于英国,而后兴盛于美国,现在已风靡于全世界。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方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按设立方式分类,证券投资基金可分为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按能否赎回分类,证券投资基金可分为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

中国投资银行始于1979年成立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目前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机构包括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其中主要的投资银行机构是证券公司。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其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投资基金创业阶段和投资基金向规范化方向发展阶段。

保险公司是专门经营保险合同的企业,保险公司的经营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和专业化操作基础上的,其经营的基本原则是大数法则和概率论所确定的原则,保险公司的客户越多,承保范围越大,风险就越分散。在保险公司业务经营的一般过程中,最主要经过展业、核保与承保、理赔三个主要环节。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国营保险公司、私营保险公司、个人保险、合作保险、公私合营保险公司和自保保险公司。 保险基金是由保险机构集中起来的后备基金,一般以赔款和已付赔款、未决赔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人身保险责任准备金、总准备金等形式存在。保险基金管理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是除了保险业务经营外又一重要业务。保险基金管理应讲求投资安全性原则和效益性原则,使用应适度集中。同时必须由专门机构管理,从国际上看,保险资金运用的组织模式主要有内设投资部门投资模式、委托外部机构投资模式、专业化控股投资模式等。保险基金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银行存款、政府债券,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往来,股权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等。

保险中介机构主要包括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保险中介机构是保险市场精细分工的结果。其出现推动了保险业的发展,使保险供需双方更加合理、迅速地结合,减少了供需双方的辗转劳动,满足了被保险人和投保人的需求。

在金融市场中,还存在一些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有征信机构和信用评级类机构等,这些机构为市场提供金融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处理。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征信业务即信用信息服务的机构,征信机构分为信用调查机构、信用信息登记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以及信用管理机构四类。运营模式包括市场化征信模式、政府主导公共征信模式和由银行协会建立的会员制征信机构与商业性征信机构并存的模式。 信用评级机构(Credit rating agency)是信用管理行业中的重要中介机构,主要包括以下程序:接受委托、前期准备、现场调研、分析论证、专家评审、信息发布和跟踪监测。信用评级必须依据一整套指标体系,以保证信用评级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是信用评级机构和评级人员从事信用评级工作的依据,也是衡量信用评级结果是否客观公正的标尺。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内容:信用评级的要素、信用评级的指标、信用评级的标准、信用评级的权重和信用评级的方法。

投资银行是从18世纪欧洲早期的商人银行业务(merchant banking)中孕育发展而来,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成为了当今金融业中的重要金融机构。投资银行的产生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9世纪末20世纪初,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相互融合,发展成为万能业务机构。然而1929—1933年,西方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投资银行业也遭受严重的损失,1933年美国颁布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标志着美国现代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营格局的形成。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方各国金融管制放松,金融环境发生了变化,商业银行再次向投资银行业务领域渗透,出现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混业经营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起,投资银行跳出证券承销和经纪的传统业务局限,跻身于金融业务的多样化、专业化、集中化和国际化之中,投资银行变成大规模的金融公司。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投资银行业务领域不断扩展。在金融活动中,投资银行发挥如的作用主要是优化资源配置,充当沟通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的桥梁;联系不同主体、构建证券市场;实现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等。

不同的发展背景导致投资银行不同的运营模式。美国投资银行实行的是分业管理模式,其特点是投资银行业与商业银行分离。欧洲投资银行的最根本特点是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间存在较大程度的融合与渗透。日本的投资银行脱胎于美国模式,经过战后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由金融型的证券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其证券的零售、代理与交易业务占全部业务的较大份额。

从投资银行的资本构成来划分,投资银行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合伙制投资银行和股份制投资银行两种。但由于合伙制形式存在固有的内在缺陷,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投资银行采用了现代股份制的组织形式。 投资银行的基本业务包括证券公开发行(承销) 、证券交易、证券私募、资产证券化、收购与兼并、商人银行业务(风险投资)、衍生工具的交易和创造(金融工程)、基金管理等。

证券投资基金起源于英国,而后兴盛于美国,现在已风靡于全世界。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方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按设立方式分类,证券投资基金可分为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按能否赎回分类,证券投资基金可分为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

中国投资银行始于1979年成立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目前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机构包括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其中主要的投资银行机构是证券公司。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其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投资基金创业阶段和投资基金向规范化方向发展阶段。

保险公司是专门经营保险合同的企业,保险公司的经营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和专业化操作基础上的,其经营的基本原则是大数法则和概率论所确定的原则,保险公司的客户越多,承保范围越大,风险就越分散。在保险公司业务经营的一般过程中,最主要经过展业、核保与承保、理赔三个主要环节。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国营保险公司、私营保险公司、个人保险、合作保险、公私合营保险公司和自保保险公司。 保险基金是由保险机构集中起来的后备基金,一般以赔款和已付赔款、未决赔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人身保险责任准备金、总准备金等形式存在。保险基金管理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是除了保险业务经营外又一重要业务。保险基金管理应讲求投资安全性原则和效益性原则,使用应适度集中。同时必须由专门机构管理,从国际上看,保险资金运用的组织模式主要有内设投资部门投资模式、委托外部机构投资模式、专业化控股投资模式等。保险基金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银行存款、政府债券,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往来,股权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等。

保险中介机构主要包括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保险中介机构是保险市场精细分工的结果。其出现推动了保险业的发展,使保险供需双方更加合理、迅速地结合,减少了供需双方的辗转劳动,满足了被保险人和投保人的需求。

在金融市场中,还存在一些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有征信机构和信用评级类机构等,这些机构为市场提供金融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处理。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征信业务即信用信息服务的机构,征信机构分为信用调查机构、信用信息登记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以及信用管理机构四类。运营模式包括市场化征信模式、政府主导公共征信模式和由银行协会建立的会员制征信机构与商业性征信机构并存的模式。 信用评级机构(Credit rating agency)是信用管理行业中的重要中介机构,主要包括以下程序:接受委托、前期准备、现场调研、分析论证、专家评审、信息发布和跟踪监测。信用评级必须依据一整套指标体系,以保证信用评级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是信用评级机构和评级人员从事信用评级工作的依据,也是衡量信用评级结果是否客观公正的标尺。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内容:信用评级的要素、信用评级的指标、信用评级的标准、信用评级的权重和信用评级的方法。


相关文章

  • 金融学考研提纲
  •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概念题 1. 价值尺度 2. 金块本位制 3. 本位币 4. 货币面纱论 5. 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6. 格雷欣法则 7. 欧元和欧洲货币单位 8. 布雷顿森林体系 9.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10. 特里 ...查看


  •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系统阐述财政学和金融学两大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及其运动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查看


  • 第七章 弗莱堡学派
  • 第七章 弗莱堡学派 学习目标 了解弗莱堡学派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和主要论点: 掌握弗莱堡学派有关股票融资的理论观点: 掌握弗莱堡学派货币供应理论的主要观点: 正确认识弗莱堡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 辨析弗莱堡学派在货币政策理论上与凯恩斯主义阵 ...查看


  • 中央银行学教学大纲
  • <中央银行与监管>教学大纲 课程号:0040781 编写人:虞文美 曹强 一.开课院(部):金融学院 金融系 二.教学对象:金融学专业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央银行又是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中央银行学以中央 ...查看


  •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货币形态的演化,货币制度 及其发展历史等.掌握货币的职能.本质及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货币制度构成要素及演变:难点是理解货币的本质. [教学时数 ...查看


  • 金融统计分析实施方案
  • 沈阳电大开放教育金融专业本科 <金融统计分析>课程实施细则 一. 课程的性质 <金融统计分析>是广播电视大学金融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安排在第二学期,4学分.它是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和研究金融活动数量规律的基本 ...查看


  • 金融学课程标准
  • 陇东学院经济学专业课程标准 <货币银行学> 1.课程编码:0332308 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3.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4.选用教材:曹龙骐主编<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查看


  • 金融学各章节要点
  • 金融各章节要点 注:本要点根据老师口述记录而编辑,并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试卷题型及分值 一. 单选(1.5分*10=15分) 二. 多选(2分*5=10分) 三. 判断(1分*10=10分) 四. 简答(8分*5=40分) 五. 计算( ...查看


  • 2010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 2010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是否理解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否能够掌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