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季拜师学艺研讨课五年级语文上册[红树林]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红树林》教学反思

张晓芳

《红树林》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记叙了“我”从遥远的北方来到海南岛琼山,看到了海中奇观——红树林,写出了红树林的壮观、柔丽、奇特,好像来到了“世外桃源”,进而赞美了红树林的奉献精神。教学本篇课文,难度不算大,课文内容不算深,层次一目了然,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有很大的困难。 回顾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收获与遗憾交织于心中,难以抹去,略加疏理,跃然纸上。

1.运用一个方法

有人说语文是模糊的,需要感悟。这似乎成了那些不指导学习方法的教师的护身符。语文学习有规律,更有方法。作为教师,应力求让教师一课一得一法,常此以往学生就有了学习方法,会自觉地运用方法。北师大教版教材更重视在学习中渗透方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列提纲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红树林》时我让学生给课文的2至5自然段加小标题,以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列提纲的能力。

2.设计一个句子

整体感知是新课程主张的语文教学思想,怎样把握?这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以往我惯用初读课文之后请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不那么容易。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请学生用书中的关键词句补充句子。这个设计既降低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又有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有的学生说:“密密麻麻的红树林是海上奇观。”有的学生说:“婀娜多姿的红树林是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还有的学生说:“盘根错节的红树林是一个世外桃源。”等等。

3.选准一个切入点

教学切入点关教学的成败,选准切入点,会把学生引入柳暗花明的圣境,反之会把学生引入歧途。《红树林》是奇观这一单元的内容,为充分构建单元主题,我以文中“我在海南岛琼山碰到海上奇观”一句为切入点,请学生品味语言,感受海上奇观“奇”在哪儿?以此作为教学主线,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品味语言。

但是,在品的过程中,由于对读关注得不够充分,设计得不够精细,有点条分缕析之嫌。还应在读出感情,读出画面,读出意境上做文章。

4.缺少一幅画

文中说“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这个词语表现出红树根的特点,从字面上,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建立起表象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学生读文后,理解了字面意思后,我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说一说读了这句话,看了这个词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后,可以出示红树林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红树林》教学反思

张晓芳

《红树林》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记叙了“我”从遥远的北方来到海南岛琼山,看到了海中奇观——红树林,写出了红树林的壮观、柔丽、奇特,好像来到了“世外桃源”,进而赞美了红树林的奉献精神。教学本篇课文,难度不算大,课文内容不算深,层次一目了然,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有很大的困难。 回顾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收获与遗憾交织于心中,难以抹去,略加疏理,跃然纸上。

1.运用一个方法

有人说语文是模糊的,需要感悟。这似乎成了那些不指导学习方法的教师的护身符。语文学习有规律,更有方法。作为教师,应力求让教师一课一得一法,常此以往学生就有了学习方法,会自觉地运用方法。北师大教版教材更重视在学习中渗透方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列提纲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红树林》时我让学生给课文的2至5自然段加小标题,以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列提纲的能力。

2.设计一个句子

整体感知是新课程主张的语文教学思想,怎样把握?这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以往我惯用初读课文之后请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不那么容易。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请学生用书中的关键词句补充句子。这个设计既降低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又有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有的学生说:“密密麻麻的红树林是海上奇观。”有的学生说:“婀娜多姿的红树林是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还有的学生说:“盘根错节的红树林是一个世外桃源。”等等。

3.选准一个切入点

教学切入点关教学的成败,选准切入点,会把学生引入柳暗花明的圣境,反之会把学生引入歧途。《红树林》是奇观这一单元的内容,为充分构建单元主题,我以文中“我在海南岛琼山碰到海上奇观”一句为切入点,请学生品味语言,感受海上奇观“奇”在哪儿?以此作为教学主线,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品味语言。

但是,在品的过程中,由于对读关注得不够充分,设计得不够精细,有点条分缕析之嫌。还应在读出感情,读出画面,读出意境上做文章。

4.缺少一幅画

文中说“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这个词语表现出红树根的特点,从字面上,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建立起表象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学生读文后,理解了字面意思后,我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说一说读了这句话,看了这个词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后,可以出示红树林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相关文章

  •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 <重阳节的传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宜阳县香鹿山镇官庄小学 周巧仙 教材分析: <重阳节的传说>是一篇民间传说,也是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 ...查看


  • 2012年秋教科处工作总结
  • 2012年秋教科处工作总结 "逝者如逝夫",短暂而忙碌的一学期又要离我们而去,本学期,教科处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各处室的大力协助下,学校常规教学扎实有序进行,并力求做到管理精细化.教育科研以"课题研究& ...查看


  • [莫泊桑拜师]评课稿
  • <莫泊桑拜师>评课稿 武汉市育才二小 盛丽君 很感谢区里的这次教研活动给了我们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一直以来,我们学校都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注意加强学校的教学教研的管理,从教研内容.形式等方面开展着有特色的教学研讨.本学期,我 ...查看


  •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雾在哪里]教案及反思
  • 19. 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雾.淘.顽"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于.论"等8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 ...查看


  •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2
  •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二年级 李鑫鑫 <梅兰芳学艺>一课给我们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现在我们面前. 本课 ...查看


  • 2016教研工作计划
  • 2016片区教研活动计划范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教育局教研工作精神,创设校际间交流沟通的平台,建立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的教研制度,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片区教研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指导 ...查看


  • 三上语文第五单元
  •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中华传统文化"这个专题编写的,选入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介绍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 ...查看


  •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梅兰芳学艺>一课给我们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现在我们面前. 本课我是这样进行的, ...查看


  • 梅兰芳学艺说课稿 1
  • 一.说教材 <梅兰芳学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