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税电子税务平台系统功能汇报
二〇〇八年三月十九日
当前,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正日益渗透到社会生产、社会管理和人类的各个领域,不断推动着社会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税收是国家的经济杠杆,税务部门是国家经济杠杆的管理部分,运用信息技术管理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强烈,其应用领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广阔。
正是鉴于此,我局自1994年分设后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于2002年构建了B/S/D三层架构的信息网络,并建成了市局信息处理中心和汉阳异地备份中心,使全市信息化应用从初始的运用电子计算机转变到全市数据和应用的大集中处理。2006年开始,我局在充分利用原有系统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将申报、征收、征管、计会、发票、数据仓库、电子税源地图(GIS)、12366、网上报税等系统充分整合、完善、提升,突出“税收管理业务自动流转”和“电子资料按户归档”两大应用,通过完善报表自动生成系统、开发分析评估和预警考核系统,全力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税收管理员平台,将业务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我市地税信息化建设的第二个跨越。总之,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和运用,我市的税收征管质量和征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和加强。实现了税收统计和核算的电子化、税务登记集约化和户籍管理网络化、纳税申报多元化和税款征收无纸
-1-
化等。但是,我们纵观地税十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实践,根据我局新班子成立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研的结果,我们深感信息化建设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特别是要突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加强税收信息化的支撑,用信息化使我市税收征管效能进一步提高。
一、武汉市电子税务平台建设的背景
2006年,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地税收入的大幅提升,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户管量和工作量也成倍增加,同时我局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深入,各级税收管理人员对2002年数据大集中后的核心系统提出了“三个不满意”:基层税管员不满意、中层领导干部不满意、市局领导不满意。各级税务干部和广大纳税人要求税收信息化的阶段性目标和建设重点做出相应升级调整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向基层工作实际需要,如何创新工作载体,提高基层单位和基层同志们的工作效能,规范并有效监督税务干部执法行为,更好地服务纳税人,市局党组通过广泛调研和听取意见,确定打造以“一户式”征管系统为核心的武汉市地税电子税务平台是解决实际征管过程中“质”与“量”矛盾的有效途径,并在统一思想,强化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市电子税务平台建设的总体设想。
(一)平台建设的总体要求:就是通过计算机数据层面的信息整合,将目前纳税人散存于多个税收征管环节的信息资料、业务流程等,按“一户式”的要求进行整理、筛选、归集,加以桌-2-
面集成,形成界面统一,切换方便,实时调用,数据丰富,信息共享的新的操作系统。
(二)突出平台的作用:一是新系统在改变传统的按“户”分年度归集纸质征管资料的同时,实行征管资料全部按“户”进行电子化数字储存,方便专管员全面、快捷、准确地调用和查阅信息,满足基层税务人员税收征管和执法服务的需要;二是新系统按“户”进行信息资料归集和储存的同时,又注重功能的填平补齐,满足基层税务所领导、区局职能部门、区局领导、市局各处室及市局领导等各级统计分析和信息查询的需要,强化税源监控和决策能力,为逐步建立纳税评估系统奠定平台;三是新系统对现行的征管业务流程,操作功能重新进行梳理和整合,初步实现操作网络化、流程规范化、报表自动化、预警友情化、考核明析化,使征管、稽查工作流程无缝链接,环环相扣,满足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三)掌握平台研发应用的基本原则:该系统将突出落实好《税收管理员制度》和《税源管理制度》,以《征管法》为依据,以税务管理员为本,以征管流程为纲,以满足基层、区局和市局管理和决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税收征管的各项工作职能和各种工作要求落实到基层末端(税务所),延伸到管理末端(税务管理员),提高征管效能。实现税(费)源信息网上查摸、征管稽查业务网上操作、报表数据网上传递、业务报告网上审批、税源信息网上监控、决策分析网上进行。
-3-
二、武汉地税电子税务平台的开发历程
为切实把税收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重点抓好“一户式”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和使用,市局成立开发专班,按照市局党组提出的 “七个一”的工作措施,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充分发挥武汉市地税干部的集体创造力,实现“四个集中”:人力的集中、物力的集中、财力的集中和时间的集中。
从2006年元月开始,市局成立系统开发专班,对武汉市地税电子税务平台(即“一户式”征管系统)的开发运行工作统筹管理。系统专班把武汉市地税电子税务平台开发运行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业务需求及系统开发,时间为2006年元月下旬至6月;第二阶段:一期系统测试及上线运行,时间为2006年6月至9月下旬;第三阶段:二期滚动开发和全面上线运行,时间为2006年9月下旬至今。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市局各业务处室汇集全市各基层单位80多名了解业务、熟悉计算机操作的业务骨干对全市税收征管业务进行疏理,实施流程再造,形成了近60万字的需求文档。在开发中,确立了以下四条原则:
一是立足基层,共同开发。计算机软件尽可能由市局技术人员参与开发(市、区局计算机中心工程师必须有人参与),适当引入“外脑”参与,确保熟练掌控系统核心技术,尽可能保持系统的前瞻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简明性,同时也便于面对面接受用户意见和系统维护及技术升级,提高开发和应用效能。 -4-
二是升级系统,完善功能。在功能上主要是对市局大系统已有功能进行完善和升级,与进俱进地不断开发增添新功能,尽可能多的满足市局、区局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决策需要和税收管理、稽查人员的工作需要,方便税源分级、分类、分项管理和监控,在网上实现税收信息比对、评估分析和综合查询,并能根据税源变化适时作出预警反应。
三是统一规范,适时采集。在数据上尽可能从市局数据库及市局信息网站上采集和导入数据信息,尽可能减少手工录入或由纳税人报送信息。对需要补充录入的信息数据则要明确采集部门、采集人员、采集时间、采集内容和采集方式。
四是反复实践,分步实施。在系统的开发、推广和应用上,不求一步到位,本着“设计——实践、再设计——再实践”,直到成功的原则,按模块完成进度,以“开发一块、实验一块、推广一块、巩固一块”的分步分块实施的方式进行操作。
在开发过程中,系统专班针对业务工作要求的变化对功能模块不断进行归集调整,目前武汉市地税电子税务平台共包括我的办公区、征收服务厅、一户式管理、税收管理、规费管理、税政管理、减免税管理、法律责任、计划统计、税收稽查、法规文件、预警考核、综合查询、GIS系统、知识管理、应用支持、系统维护、运行管理等十八个功能模块。
三、武汉市电子税务平台系统业务功能简介
武汉市电子税务平台系统现有十四个业务功能模块,一个应
-5-
用扩展功能模块和三个管理模块。
业务功能模块中“我的办公区”用于所有管理人员日常工作提示;“征收服务厅”主要满足征收局人员日常申报征收和面向纳税人发售发票管理需要;“一户式管理”主要面向税管员和其它管理部门人员,将纳税人资料按户归集,同时兼顾税管员日常集中业务处理的要求;“税收管理”是征管部门使用的日常征管业务功能;“规费管理”为社保规费管理部门日常工作需要设计的;“税政管理”可以满足基层和其他税政管理部门对税政业务的要求;“减免税管理”是针对减免税流程设计的专用减免税管理电子流程系统;“法律责任”是法规部门用于执法监督的管理;“计划统计”为计划统计部门实现计划管理、会统核算、票证管理、税源管理等功能;“税收稽查”为各级稽查人员稽查工作提供有效管理手段;“综合查询”为广大税务干部提供便捷、快速的查询各类数据的功能。这些模块根据不同管理人员的权限进行分配组合从而满足各级人员日常税收征管需要。
这些功能模块充分体现了税收征管按业务归集和按户归集的两个方向,实现了税收业务流程自动化、财务报表自动生成、预警考核计算机自动进行,例如:
“我的办公区”模块
“我的办公区”包括登录人员所关心的户管情况简要信息统计,从上至下依次为登记户管信息,本月开票情况、本月申报情况、本月入库情况,这个信息是实时的,根据不同人的身份显示-6-
不同信息。税管员级人员登陆进入显示该税管员管辖纳税户情况,税务所长登陆进入后显示的是全所的税收征管信息,区局机关和局领导可以了解全区局日常征管情况,市局各管理人员则可以了解全市各区局税收征管情况。
在“我的办公区”中,为了方便业务工作处理,整合了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的通知公告、邮件提示等功能:一是通过待办任务功能提供网上流转的业务审批功能;二是通过征管提示预警功能,设臵提示预警点,将纳税户户管登记和申报征收中的征收管理及预警提示结合在一起;三是通过信息留言功能实现税管员和其他业务人员双向交流,也便于纳税人到征收大厅发生申报等业务时,由开票员将留言信息转达给纳税人。
“一户式管理”模块
“一户式管理”主要面向税管员和其它管理部门人员,将纳税人资料按户归集,同时兼顾税管员日常集中业务处理的要求。 “一户式管理”中的功能很多,既包括操作类,也包括查询类,体现了基层税务工作人员对整个税收业务的末端管理。 在模块的设定上尽量按业务功能划分,同时兼顾税管员的操作习惯。目前“一户式”管理模块包括税务登记、税种认定、发票管理、税款征收、个体税收、规费管理、税源管理、税收检查、纳税评估、代扣代缴管理、法律责任、资料管理、查询统计等十三个子功能。
“计划统计”模块
“计划统计”是计划统计部门日常工作专用模块,它将计划
-7-
统计部门的日常工作分为收入计划、核算管理、票证管理、重点税源监控、决策分析评估、税源监控和综合管理,涵盖日常计划统计部门全部工作,实现了大部分计统报表自动生成,使重点税源管理一目了然。
“预警考核”模块
“预警考核”模块是以税收征管信息预警为手段,以强化管理为目标,突出过程控制,直接从征管网络中提取产生的监控信息,掌握了内部征管状况和纳税人遵从税收法规的情况,为加强税源控管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明确方向。“预警考核”模块还通过建立计算机自动计算“六率”考核指标,使税收征管水平得到快速跃升。
四、抓住重点,拓展应用,提升效能,以信息化营造和谐征纳关系
“一户式”征管系统是我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但不是全部。近两年来,我局围绕“一户式”征管系统这个中心,狠抓了税收信息化的配套建设和外围建设。
(一)搭建具有多元化的申报功能的电子办税厅,提高征管效能。2005年我局建立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涉及全市十五家专业银行,实现了全程电子化的网上申报、税(费)款转帐、电子销号、收入更正和退库业务等。2007年12月我局在各区局征收服务厅开通划卡缴税终端(POS机),纳税人持银联卡到征收大厅申报的同时,就可以直接当场划卡缴税。从今年2月开始,-8-
各区局征收大厅设立电子办税厅,纳税人可以在查询申报缴税终端实现自助申报缴税,纳税服务时间扩展到全天24小时。
(二)加强横向联网,推进部门信息交换对比。为提高部门间信息共享的速度和程度,几年来,我们积极加强与武汉市其他各部门的信息联网,逐步建立了与国税、财政、社保、工商、质监、银行、保险等部门网络互通。通过涉税信息互通,涉税成果共享。一是实现了税收征管、税款(费)解缴、库款支拨、帐务核对电子化;二是实现了国税联合办证联网,确保国地税两方税收登记信息同步;三是实现了社保户基本信息共享,社保应收帐数据及时传递,居民医保银联即时划卡缴税;四是与保险公司、房地产局实现网上数据交换,促进了车船税和房地产业税的有效控管。
(三)推进信息技术广泛运用,提升行政效能。我局2007年下半年对武汉地税内网门户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开发建设了包括税收动态、纳税服务、调研园地、反腐倡廉等9大类40余个二级栏目,为武汉地税干部提供了工作、学习、交流的信息化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武汉地税应用系统入口整合,实现与区局内网网站入口整合和内网信息门户系统与外网信息门户网站信息发布管理平台整合,提升了政务办公信息发布、更新的效率。同时通过内网门户链接了集公告发布、公文处理、文件索引、内部邮件等多个功能于一体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平台,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日常办公纸质文件传递慢而导致政策执行力度效率低的
-9-
瓶颈,初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四)建设外网网站,不断优化纳税服务。根据省局建设对外门户网站和武汉市人民政府推进政务公开的有关工作要求,我局建立了集税收新闻、政务公开、税务咨询、纳税服务、在线解答、投诉举报等为一体的武汉地税外网信息门户网站,为武汉市乃至全国的纳税人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多渠道的自助纳税电子服务平台,不仅方便了纳税人,同时也减轻了地税基层工作人员工作压力,为创建和谐的征纳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武汉地税外网门户网站、12366服务热线、涉税语音查询系统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搭建电话、传真、语音邮件、网站、短信为一体的纳税服务平台,实行24小时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办税指南、发票真伪查询、网上报税、涉税举报、投诉监督等专业化服务。
(五)建立基于电子税源地图(GIS)的现代税源管理系统。电子税源地图系统提供了包括地理底图、遥感影像在内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整合了税源统计查询、税源监控、纳税人地理信息定位等功能,形成市局—区局—所、科—税管员层级税源地理信息管理体系,目前正在区局进行试点。
五、强化措施,全面提升地税信息化应用水平
开发和打造税收信息系统,最终目的是将其转化成推动税收事业长足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我局历来将信息系统用出征管水平、用出税收收入、用出信息化人才作我局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并一以贯之坚持建管并行、学用并重,不断巩固建设成-10-
果,深化基本运用。
(一)积极采取四项措施,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为系统应用提供保障。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数据采集标准、信息应用与维护管理制度、软件开发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和设备采购制度以及创新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回答了税收信息化中“如何建、怎么用、怎样管”等问题,不仅规范了我市信息化自身建设,也为全局信息化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为系统应用夯实基础。“一户式”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后,我局坚持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以考促训,不断引导和激励全体地税干部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应用,促进“一户式”征管系统在全局快速推广。2006年度,我局集中200余台笔记本电脑,在汉阳区局分2天共9场次,采取从题库随机抽题,全程微机操作,完全无纸化的方式,对全局2125名地税干部进行了“一户式”系统在线考试和汉字输入考核,合格率达97.32%。特别是2007年,按照省地税局的工作要求和全市第十五届职业技能大赛统一部署,对全市地税系统1076名副科以上干部,开展了地税信息化征管项目培训竞赛,编发《武汉地税干部应知应会计算机操作指南》、《一户式征管系统操作手册》和《地税信息化征管操作项目习题集》等学习应用资料,指导和强化参赛干部应用学习。经过紧张有序的学习培训、岗位练兵、技能训练和预决赛,全局合格达标人数共1018人,达标率为
-11-
94.61%,得到了省局领导,市人大、市总工会和团市委领导的高度评价。
三是注重信息清理,为系统应用创造条件。我局组织全市地税干部对系统数据信息、纸质档案信息和纳税人征管信息进行三方对比,删除了系统中过时无效数据,调整失真数据,补充未录入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信息数据清理长效管理机制,做好三级以上重点税源户的财务信息采集和年度税源清结,确保系统信息数据真实准确。
四是鼓励特色运用,为系统应用增添活力。在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我局鼓励和扶持基层单位和个人创新,特别是围绕“一户式”征管系统进行二次开发或运用创新。市局将根据基层应用情况,适时在全市推广运用,并纳入到武汉地税电子税务平台中。
(二)追求工作中的四个转变,达到信息化应用的实际成效。 一是税收征管从技术和制度上实现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全市税收征管信息自下而上,形成“透明窗口”,各级管理人员可以清楚了解每个纳税户归谁管、管得怎么样,解决了税收征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是税收管理员的工作态度实现消极被动向积极主动转变。新的一户式征管系统上线后,各种税收征管流程有了明确介定,各级税收征管人员的职责清晰了,考核评价有了客观依据。税收管理员的工作态度由“要我学、要我管”变为“我要学、我要管”,“自家的孩子自己抱”。通过前期的自觉学习和培训,税收管理-12-
员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三是管理方式实现由各区局差异化管理向统一税收流程管理转变。一户式征管系统通过工作流控制和任务提示,将税收管理工作程序化控制,既规范了税收征管流程,也借助信息管理为税收管理减负(该简化的要坚决简化,该加强的要坚决加强),促进了税收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四是税收工作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通过强化“一户式”征管系统预警监控、自动提示、双向留言功能,进一步明确数据到户、责任到人,业务工作由事后处理向事前提醒转变,纳税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大大增强。
六、提出的几点建议
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信息化大发展的新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推动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强烈的冲击和挑战。税收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税收信息化建设必须乘势而上,必须具有前瞻性、开放性,逐步建立健全现代化税收征管运行机制。为此,谨向省局领导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力度。通过不断强化税收信息化建设宣传,进一步统一信息化建设在税收工作全局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思想认识,明确税收信息化在税收现代化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推进全省地税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关注和
-13-
参与税收信息化建设,促进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进一步理顺规范各职能部门征管机构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为确立税收信息化这一支撑点提供前提和基础。
(三)进一步抓好省局和地市州地税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结合点。省局是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龙头,是全省信息交换的枢纽。各地市州局是支点,是传输带,是税收信息源的源头。省局在研发税收信息技术,统揽信息化建设,推广应用系统上,建议既考虑宏观需要,也结合基层实际需要和可操作性,尽可能地满足和适应基层税收征管业务工作要求,便于基层税务干部的使用和操作。
-14-
武汉地税电子税务平台系统功能汇报
二〇〇八年三月十九日
当前,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正日益渗透到社会生产、社会管理和人类的各个领域,不断推动着社会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税收是国家的经济杠杆,税务部门是国家经济杠杆的管理部分,运用信息技术管理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强烈,其应用领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广阔。
正是鉴于此,我局自1994年分设后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于2002年构建了B/S/D三层架构的信息网络,并建成了市局信息处理中心和汉阳异地备份中心,使全市信息化应用从初始的运用电子计算机转变到全市数据和应用的大集中处理。2006年开始,我局在充分利用原有系统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将申报、征收、征管、计会、发票、数据仓库、电子税源地图(GIS)、12366、网上报税等系统充分整合、完善、提升,突出“税收管理业务自动流转”和“电子资料按户归档”两大应用,通过完善报表自动生成系统、开发分析评估和预警考核系统,全力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税收管理员平台,将业务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我市地税信息化建设的第二个跨越。总之,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和运用,我市的税收征管质量和征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和加强。实现了税收统计和核算的电子化、税务登记集约化和户籍管理网络化、纳税申报多元化和税款征收无纸
-1-
化等。但是,我们纵观地税十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实践,根据我局新班子成立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研的结果,我们深感信息化建设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特别是要突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加强税收信息化的支撑,用信息化使我市税收征管效能进一步提高。
一、武汉市电子税务平台建设的背景
2006年,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地税收入的大幅提升,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户管量和工作量也成倍增加,同时我局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深入,各级税收管理人员对2002年数据大集中后的核心系统提出了“三个不满意”:基层税管员不满意、中层领导干部不满意、市局领导不满意。各级税务干部和广大纳税人要求税收信息化的阶段性目标和建设重点做出相应升级调整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向基层工作实际需要,如何创新工作载体,提高基层单位和基层同志们的工作效能,规范并有效监督税务干部执法行为,更好地服务纳税人,市局党组通过广泛调研和听取意见,确定打造以“一户式”征管系统为核心的武汉市地税电子税务平台是解决实际征管过程中“质”与“量”矛盾的有效途径,并在统一思想,强化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市电子税务平台建设的总体设想。
(一)平台建设的总体要求:就是通过计算机数据层面的信息整合,将目前纳税人散存于多个税收征管环节的信息资料、业务流程等,按“一户式”的要求进行整理、筛选、归集,加以桌-2-
面集成,形成界面统一,切换方便,实时调用,数据丰富,信息共享的新的操作系统。
(二)突出平台的作用:一是新系统在改变传统的按“户”分年度归集纸质征管资料的同时,实行征管资料全部按“户”进行电子化数字储存,方便专管员全面、快捷、准确地调用和查阅信息,满足基层税务人员税收征管和执法服务的需要;二是新系统按“户”进行信息资料归集和储存的同时,又注重功能的填平补齐,满足基层税务所领导、区局职能部门、区局领导、市局各处室及市局领导等各级统计分析和信息查询的需要,强化税源监控和决策能力,为逐步建立纳税评估系统奠定平台;三是新系统对现行的征管业务流程,操作功能重新进行梳理和整合,初步实现操作网络化、流程规范化、报表自动化、预警友情化、考核明析化,使征管、稽查工作流程无缝链接,环环相扣,满足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三)掌握平台研发应用的基本原则:该系统将突出落实好《税收管理员制度》和《税源管理制度》,以《征管法》为依据,以税务管理员为本,以征管流程为纲,以满足基层、区局和市局管理和决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税收征管的各项工作职能和各种工作要求落实到基层末端(税务所),延伸到管理末端(税务管理员),提高征管效能。实现税(费)源信息网上查摸、征管稽查业务网上操作、报表数据网上传递、业务报告网上审批、税源信息网上监控、决策分析网上进行。
-3-
二、武汉地税电子税务平台的开发历程
为切实把税收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重点抓好“一户式”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和使用,市局成立开发专班,按照市局党组提出的 “七个一”的工作措施,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充分发挥武汉市地税干部的集体创造力,实现“四个集中”:人力的集中、物力的集中、财力的集中和时间的集中。
从2006年元月开始,市局成立系统开发专班,对武汉市地税电子税务平台(即“一户式”征管系统)的开发运行工作统筹管理。系统专班把武汉市地税电子税务平台开发运行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业务需求及系统开发,时间为2006年元月下旬至6月;第二阶段:一期系统测试及上线运行,时间为2006年6月至9月下旬;第三阶段:二期滚动开发和全面上线运行,时间为2006年9月下旬至今。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市局各业务处室汇集全市各基层单位80多名了解业务、熟悉计算机操作的业务骨干对全市税收征管业务进行疏理,实施流程再造,形成了近60万字的需求文档。在开发中,确立了以下四条原则:
一是立足基层,共同开发。计算机软件尽可能由市局技术人员参与开发(市、区局计算机中心工程师必须有人参与),适当引入“外脑”参与,确保熟练掌控系统核心技术,尽可能保持系统的前瞻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简明性,同时也便于面对面接受用户意见和系统维护及技术升级,提高开发和应用效能。 -4-
二是升级系统,完善功能。在功能上主要是对市局大系统已有功能进行完善和升级,与进俱进地不断开发增添新功能,尽可能多的满足市局、区局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决策需要和税收管理、稽查人员的工作需要,方便税源分级、分类、分项管理和监控,在网上实现税收信息比对、评估分析和综合查询,并能根据税源变化适时作出预警反应。
三是统一规范,适时采集。在数据上尽可能从市局数据库及市局信息网站上采集和导入数据信息,尽可能减少手工录入或由纳税人报送信息。对需要补充录入的信息数据则要明确采集部门、采集人员、采集时间、采集内容和采集方式。
四是反复实践,分步实施。在系统的开发、推广和应用上,不求一步到位,本着“设计——实践、再设计——再实践”,直到成功的原则,按模块完成进度,以“开发一块、实验一块、推广一块、巩固一块”的分步分块实施的方式进行操作。
在开发过程中,系统专班针对业务工作要求的变化对功能模块不断进行归集调整,目前武汉市地税电子税务平台共包括我的办公区、征收服务厅、一户式管理、税收管理、规费管理、税政管理、减免税管理、法律责任、计划统计、税收稽查、法规文件、预警考核、综合查询、GIS系统、知识管理、应用支持、系统维护、运行管理等十八个功能模块。
三、武汉市电子税务平台系统业务功能简介
武汉市电子税务平台系统现有十四个业务功能模块,一个应
-5-
用扩展功能模块和三个管理模块。
业务功能模块中“我的办公区”用于所有管理人员日常工作提示;“征收服务厅”主要满足征收局人员日常申报征收和面向纳税人发售发票管理需要;“一户式管理”主要面向税管员和其它管理部门人员,将纳税人资料按户归集,同时兼顾税管员日常集中业务处理的要求;“税收管理”是征管部门使用的日常征管业务功能;“规费管理”为社保规费管理部门日常工作需要设计的;“税政管理”可以满足基层和其他税政管理部门对税政业务的要求;“减免税管理”是针对减免税流程设计的专用减免税管理电子流程系统;“法律责任”是法规部门用于执法监督的管理;“计划统计”为计划统计部门实现计划管理、会统核算、票证管理、税源管理等功能;“税收稽查”为各级稽查人员稽查工作提供有效管理手段;“综合查询”为广大税务干部提供便捷、快速的查询各类数据的功能。这些模块根据不同管理人员的权限进行分配组合从而满足各级人员日常税收征管需要。
这些功能模块充分体现了税收征管按业务归集和按户归集的两个方向,实现了税收业务流程自动化、财务报表自动生成、预警考核计算机自动进行,例如:
“我的办公区”模块
“我的办公区”包括登录人员所关心的户管情况简要信息统计,从上至下依次为登记户管信息,本月开票情况、本月申报情况、本月入库情况,这个信息是实时的,根据不同人的身份显示-6-
不同信息。税管员级人员登陆进入显示该税管员管辖纳税户情况,税务所长登陆进入后显示的是全所的税收征管信息,区局机关和局领导可以了解全区局日常征管情况,市局各管理人员则可以了解全市各区局税收征管情况。
在“我的办公区”中,为了方便业务工作处理,整合了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的通知公告、邮件提示等功能:一是通过待办任务功能提供网上流转的业务审批功能;二是通过征管提示预警功能,设臵提示预警点,将纳税户户管登记和申报征收中的征收管理及预警提示结合在一起;三是通过信息留言功能实现税管员和其他业务人员双向交流,也便于纳税人到征收大厅发生申报等业务时,由开票员将留言信息转达给纳税人。
“一户式管理”模块
“一户式管理”主要面向税管员和其它管理部门人员,将纳税人资料按户归集,同时兼顾税管员日常集中业务处理的要求。 “一户式管理”中的功能很多,既包括操作类,也包括查询类,体现了基层税务工作人员对整个税收业务的末端管理。 在模块的设定上尽量按业务功能划分,同时兼顾税管员的操作习惯。目前“一户式”管理模块包括税务登记、税种认定、发票管理、税款征收、个体税收、规费管理、税源管理、税收检查、纳税评估、代扣代缴管理、法律责任、资料管理、查询统计等十三个子功能。
“计划统计”模块
“计划统计”是计划统计部门日常工作专用模块,它将计划
-7-
统计部门的日常工作分为收入计划、核算管理、票证管理、重点税源监控、决策分析评估、税源监控和综合管理,涵盖日常计划统计部门全部工作,实现了大部分计统报表自动生成,使重点税源管理一目了然。
“预警考核”模块
“预警考核”模块是以税收征管信息预警为手段,以强化管理为目标,突出过程控制,直接从征管网络中提取产生的监控信息,掌握了内部征管状况和纳税人遵从税收法规的情况,为加强税源控管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明确方向。“预警考核”模块还通过建立计算机自动计算“六率”考核指标,使税收征管水平得到快速跃升。
四、抓住重点,拓展应用,提升效能,以信息化营造和谐征纳关系
“一户式”征管系统是我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但不是全部。近两年来,我局围绕“一户式”征管系统这个中心,狠抓了税收信息化的配套建设和外围建设。
(一)搭建具有多元化的申报功能的电子办税厅,提高征管效能。2005年我局建立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涉及全市十五家专业银行,实现了全程电子化的网上申报、税(费)款转帐、电子销号、收入更正和退库业务等。2007年12月我局在各区局征收服务厅开通划卡缴税终端(POS机),纳税人持银联卡到征收大厅申报的同时,就可以直接当场划卡缴税。从今年2月开始,-8-
各区局征收大厅设立电子办税厅,纳税人可以在查询申报缴税终端实现自助申报缴税,纳税服务时间扩展到全天24小时。
(二)加强横向联网,推进部门信息交换对比。为提高部门间信息共享的速度和程度,几年来,我们积极加强与武汉市其他各部门的信息联网,逐步建立了与国税、财政、社保、工商、质监、银行、保险等部门网络互通。通过涉税信息互通,涉税成果共享。一是实现了税收征管、税款(费)解缴、库款支拨、帐务核对电子化;二是实现了国税联合办证联网,确保国地税两方税收登记信息同步;三是实现了社保户基本信息共享,社保应收帐数据及时传递,居民医保银联即时划卡缴税;四是与保险公司、房地产局实现网上数据交换,促进了车船税和房地产业税的有效控管。
(三)推进信息技术广泛运用,提升行政效能。我局2007年下半年对武汉地税内网门户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开发建设了包括税收动态、纳税服务、调研园地、反腐倡廉等9大类40余个二级栏目,为武汉地税干部提供了工作、学习、交流的信息化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武汉地税应用系统入口整合,实现与区局内网网站入口整合和内网信息门户系统与外网信息门户网站信息发布管理平台整合,提升了政务办公信息发布、更新的效率。同时通过内网门户链接了集公告发布、公文处理、文件索引、内部邮件等多个功能于一体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平台,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日常办公纸质文件传递慢而导致政策执行力度效率低的
-9-
瓶颈,初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四)建设外网网站,不断优化纳税服务。根据省局建设对外门户网站和武汉市人民政府推进政务公开的有关工作要求,我局建立了集税收新闻、政务公开、税务咨询、纳税服务、在线解答、投诉举报等为一体的武汉地税外网信息门户网站,为武汉市乃至全国的纳税人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多渠道的自助纳税电子服务平台,不仅方便了纳税人,同时也减轻了地税基层工作人员工作压力,为创建和谐的征纳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武汉地税外网门户网站、12366服务热线、涉税语音查询系统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搭建电话、传真、语音邮件、网站、短信为一体的纳税服务平台,实行24小时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办税指南、发票真伪查询、网上报税、涉税举报、投诉监督等专业化服务。
(五)建立基于电子税源地图(GIS)的现代税源管理系统。电子税源地图系统提供了包括地理底图、遥感影像在内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整合了税源统计查询、税源监控、纳税人地理信息定位等功能,形成市局—区局—所、科—税管员层级税源地理信息管理体系,目前正在区局进行试点。
五、强化措施,全面提升地税信息化应用水平
开发和打造税收信息系统,最终目的是将其转化成推动税收事业长足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我局历来将信息系统用出征管水平、用出税收收入、用出信息化人才作我局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并一以贯之坚持建管并行、学用并重,不断巩固建设成-10-
果,深化基本运用。
(一)积极采取四项措施,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为系统应用提供保障。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数据采集标准、信息应用与维护管理制度、软件开发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和设备采购制度以及创新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回答了税收信息化中“如何建、怎么用、怎样管”等问题,不仅规范了我市信息化自身建设,也为全局信息化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为系统应用夯实基础。“一户式”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后,我局坚持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以考促训,不断引导和激励全体地税干部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应用,促进“一户式”征管系统在全局快速推广。2006年度,我局集中200余台笔记本电脑,在汉阳区局分2天共9场次,采取从题库随机抽题,全程微机操作,完全无纸化的方式,对全局2125名地税干部进行了“一户式”系统在线考试和汉字输入考核,合格率达97.32%。特别是2007年,按照省地税局的工作要求和全市第十五届职业技能大赛统一部署,对全市地税系统1076名副科以上干部,开展了地税信息化征管项目培训竞赛,编发《武汉地税干部应知应会计算机操作指南》、《一户式征管系统操作手册》和《地税信息化征管操作项目习题集》等学习应用资料,指导和强化参赛干部应用学习。经过紧张有序的学习培训、岗位练兵、技能训练和预决赛,全局合格达标人数共1018人,达标率为
-11-
94.61%,得到了省局领导,市人大、市总工会和团市委领导的高度评价。
三是注重信息清理,为系统应用创造条件。我局组织全市地税干部对系统数据信息、纸质档案信息和纳税人征管信息进行三方对比,删除了系统中过时无效数据,调整失真数据,补充未录入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信息数据清理长效管理机制,做好三级以上重点税源户的财务信息采集和年度税源清结,确保系统信息数据真实准确。
四是鼓励特色运用,为系统应用增添活力。在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我局鼓励和扶持基层单位和个人创新,特别是围绕“一户式”征管系统进行二次开发或运用创新。市局将根据基层应用情况,适时在全市推广运用,并纳入到武汉地税电子税务平台中。
(二)追求工作中的四个转变,达到信息化应用的实际成效。 一是税收征管从技术和制度上实现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全市税收征管信息自下而上,形成“透明窗口”,各级管理人员可以清楚了解每个纳税户归谁管、管得怎么样,解决了税收征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是税收管理员的工作态度实现消极被动向积极主动转变。新的一户式征管系统上线后,各种税收征管流程有了明确介定,各级税收征管人员的职责清晰了,考核评价有了客观依据。税收管理员的工作态度由“要我学、要我管”变为“我要学、我要管”,“自家的孩子自己抱”。通过前期的自觉学习和培训,税收管理-12-
员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三是管理方式实现由各区局差异化管理向统一税收流程管理转变。一户式征管系统通过工作流控制和任务提示,将税收管理工作程序化控制,既规范了税收征管流程,也借助信息管理为税收管理减负(该简化的要坚决简化,该加强的要坚决加强),促进了税收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四是税收工作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通过强化“一户式”征管系统预警监控、自动提示、双向留言功能,进一步明确数据到户、责任到人,业务工作由事后处理向事前提醒转变,纳税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大大增强。
六、提出的几点建议
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信息化大发展的新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推动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强烈的冲击和挑战。税收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税收信息化建设必须乘势而上,必须具有前瞻性、开放性,逐步建立健全现代化税收征管运行机制。为此,谨向省局领导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力度。通过不断强化税收信息化建设宣传,进一步统一信息化建设在税收工作全局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思想认识,明确税收信息化在税收现代化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推进全省地税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关注和
-13-
参与税收信息化建设,促进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进一步理顺规范各职能部门征管机构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为确立税收信息化这一支撑点提供前提和基础。
(三)进一步抓好省局和地市州地税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结合点。省局是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龙头,是全省信息交换的枢纽。各地市州局是支点,是传输带,是税收信息源的源头。省局在研发税收信息技术,统揽信息化建设,推广应用系统上,建议既考虑宏观需要,也结合基层实际需要和可操作性,尽可能地满足和适应基层税收征管业务工作要求,便于基层税务干部的使用和操作。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