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度过工作试用期

什么是试用期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相互适应的时间阶段。试用期的开始也是劳动关系的开始。

试用期又称适应期或考察期,指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关系还处于非正式状态,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符合自己要求也进行考核的期限,体现了选择的双向性。

试用期不是强制规定的

试用期不是劳动合同中的法定条款,可以约定,可以不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有一年的吗?

试用期时间最多不超过6个月。

试用期离职规定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试用期六大陷阱

陷阱一:试用合格再签合同

先试用再签劳动合同,一般有试用阶段不签劳动合同、仅仅签订试用期合同、同时签订试用期合同和劳动合同等表现形式。一些用人单位利用这些合同,目的是为了能在试用期内使用廉价劳动力还能方便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也就是说,试用期以劳动合同为前提条件,没有劳动合同就没有试用期条款,不存在单独的“试用期合同”。

陷阱二:乱定试用期限

不少用人单位规定的试用期限过长,或者随意确定试用期限,如有的单位仅与劳动者签订一年期劳动合同,试用期却长达6个月。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 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陷阱三:擅自延长试用期或多次试用

有的用人单位在第一次试用快要结束时,以时间太短、考察不全面、还需继续努力为理由,对原来的试用期进行延长或与劳动者重新约定一个或者多个试用期。

《劳动合同法》第19条:“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也就是说,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与劳动者重复约定试用期,也不得对原来约定的试用期进行延长。

陷阱四:工资福利差

一些用人单位以试用期为由,没有给试用期职员正常的工资,并且没有落实相关的福利。试用期工资常常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甚至还出现“零工资”试用的情形。

《劳动合同法》第20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陷阱五:不缴纳社会保险

很多用人单位为降低用工成本,都以试用期为由,不给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

根据《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规定,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在试用期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同样存在劳动关系,劳动者享受包括社会保险权在内的所有劳动权利,不能因为劳动者的试用期身份而加以限制或与其他劳动者区别对待。

如果用人单位以试用期为由拒保,劳动者可以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投诉:劳动者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还应支付赔偿金。因此,不管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私下约定免缴社会保险,还是用人单位以商业保险取代社会保险,都是违法的,也是无效的。

陷阱六:“鱿鱼”说炒就炒

《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试用期员工,需要用人单位证明劳动者存在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失职等法定解除情形。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但在现实生活中,辞退理由最常见的就是“不符合条件”“不过关”“不合适”等模糊的理由,随意解除劳动合同,随意更换试用人员。

什么是试用期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相互适应的时间阶段。试用期的开始也是劳动关系的开始。

试用期又称适应期或考察期,指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关系还处于非正式状态,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符合自己要求也进行考核的期限,体现了选择的双向性。

试用期不是强制规定的

试用期不是劳动合同中的法定条款,可以约定,可以不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有一年的吗?

试用期时间最多不超过6个月。

试用期离职规定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试用期六大陷阱

陷阱一:试用合格再签合同

先试用再签劳动合同,一般有试用阶段不签劳动合同、仅仅签订试用期合同、同时签订试用期合同和劳动合同等表现形式。一些用人单位利用这些合同,目的是为了能在试用期内使用廉价劳动力还能方便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也就是说,试用期以劳动合同为前提条件,没有劳动合同就没有试用期条款,不存在单独的“试用期合同”。

陷阱二:乱定试用期限

不少用人单位规定的试用期限过长,或者随意确定试用期限,如有的单位仅与劳动者签订一年期劳动合同,试用期却长达6个月。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 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陷阱三:擅自延长试用期或多次试用

有的用人单位在第一次试用快要结束时,以时间太短、考察不全面、还需继续努力为理由,对原来的试用期进行延长或与劳动者重新约定一个或者多个试用期。

《劳动合同法》第19条:“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也就是说,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与劳动者重复约定试用期,也不得对原来约定的试用期进行延长。

陷阱四:工资福利差

一些用人单位以试用期为由,没有给试用期职员正常的工资,并且没有落实相关的福利。试用期工资常常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甚至还出现“零工资”试用的情形。

《劳动合同法》第20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陷阱五:不缴纳社会保险

很多用人单位为降低用工成本,都以试用期为由,不给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

根据《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规定,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在试用期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同样存在劳动关系,劳动者享受包括社会保险权在内的所有劳动权利,不能因为劳动者的试用期身份而加以限制或与其他劳动者区别对待。

如果用人单位以试用期为由拒保,劳动者可以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投诉:劳动者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还应支付赔偿金。因此,不管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私下约定免缴社会保险,还是用人单位以商业保险取代社会保险,都是违法的,也是无效的。

陷阱六:“鱿鱼”说炒就炒

《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试用期员工,需要用人单位证明劳动者存在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失职等法定解除情形。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但在现实生活中,辞退理由最常见的就是“不符合条件”“不过关”“不合适”等模糊的理由,随意解除劳动合同,随意更换试用人员。


相关文章

  • 试用期如何安全度过
  • 第一击:了解考核标准 套路1:入职培训 试用期,从你第一天踏入公司便已开始.一般来说,公司都会为新员工安排入职培训.很多人以为,入职培训就是带你参观一下公司环境.介绍一下公司业务等等,其实,入职培训是让新员工迅速了解公司情况.融入公司环境的 ...查看


  • 入职两个月工作总结
  • 入职两个月工作总结 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一晃就在三航三这个大家庭中度过了两个月充实的实习时光,这是我初入职场乃至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一段岁月,我也成功地由校园青稚的学生模样适应和转变成一个工程人.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各位领导对我实习中的各种指 ...查看


  • 员工关系管理案例
  • 案例一: 事件重放:某日上午,一员工怒气冲冲来到办公室,提出向人力资源部投诉,对上级管理方式不满,当时该员工情绪非常火爆,说话时分贝也不小.而负责接待本部女同事,为安抚该员工情绪,非常礼貌地说"你不要激动,别生气,有问题向我们反映 ...查看


  • 成本会计试用期工作总结报告
  • 篇一:成本会计试用期工作总结报告 首先. 在接手这份工作后我对我的工作进行了归集以及制定行动计划 第一.工作归集: 发生业务的凭证的 记录和帐簿登记,明细报表.科目余额表的出据,现金的每周盘点,银行存款的每月对帐, 工资的核算(结算清单.工 ...查看


  • 世界王牌特种部队实录(3)特别空勤团的选训体制
  • 英国人至今仍将大卫·斯特林当作民族英雄,他所创立的特种部队模式没有仅仅成为夹在暗黄书页中的传奇,而是恒久地驻留在了特别空勤团的精神之中.一代又一代的特空团成员,无比虔诚地传承着勇敢.坚韧和智慧,由此他们也得以完整地传承了光荣.骄傲和胜利.今 ...查看


  • 转正申请书(仅供参考)
  • 转正申请书 尊敬的公司领导: 首先感谢公司和公司领导给我这个展示和创造个人价值的舞台,能够成为公司一员的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于2013年7月9日加入公司,从我进公司面试.复试到录用的过程,公司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为此让我想加入贵公司的 ...查看


  • 劳动合同法:违法解雇的成本要翻倍
  • 用工必须签合同,而且是书面合同 实际生活中,很多用工单位长期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从明年1月1日起,用工单位再这样做的话,将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了.因为<劳动合同法>开宗明义就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必须以书面形式签订劳动合同. 对此, ...查看


  • 新员工如何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 新员工如何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作者 六月雨 无论是刚踏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还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在进入新的工作单位后,都面临如何适应新环境,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并最终站稳脚跟的问题.新员工的特点是渴望成功.愿意改变.对工作有热情,不足是对企业文化 ...查看


  • 某公司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 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某公司职工服务站在做好困难帮扶传统工作的基础上,围绕保障困难职工基本生活,职工权益维护.争议调解.生活互助.技能培训.婚介服务.文体活动.职工书屋等方面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既满足了职工生活.工作的需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