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口东街道黑狼中学

孙艳萍

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小学阶段还是中学阶段,文言文都是语言课本中常出现的课程。文言文是了解古代文化遗产的桥梁,它的价值不言而喻。但是,文言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来说,都存在“文言文想说爱你不容易”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一、当前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学生

1、学生怕读文言文。由于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再加上古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差异,一些词语用法的不同,古汉语常识等,无形之中加深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视文言文为第二外语。

2、迁移能力差。有些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课本的注解以及一些参考资料,可以做课内文言知识题,但如果一旦拿到课外文章便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迁移能力差。

3、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策略。在文言文学习中,学生常常忽视诵读、积累等的训练,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当面对新的文章时,往往不能主动寻求当前情境与已有经验之间的联系,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对于教师

1、教学观念陈旧。很多教师认为,对于学生来讲,文言文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毫无基础可言,因此,多数教师在讲授文言文时,唯恐学生学习知识时有遗漏或抓不住重点,干脆把文言文教学变成纯粹的知识传授课,一上来就把所有的知识点大到作家作品、时代背景、主题思想等,小到实词的词义虚词的用法等,一一嚼碎了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这种做法,充分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把学生当成知识接受的容器,根本就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根本没有自己的知识建构过程。短时间来看,也许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会好一些,但是,从长期来看,危害甚大。因为它严重削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非常不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文言文教学的一大误区。

2 、教学方法落后。

文言文课堂一般都是教师的一言堂,整节课就只听见教师辛苦讲解的声音,而学生只是一味地听与记,很少看到学生全体参与课堂教学的。文言文一般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串讲式”,串讲的好处是能做到“字字清楚,句句落实”,而弊端则是整堂课死气沉沉,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把一篇篇优美的文章给讲解得支离破碎,根本体会不到文章内蕴的那种人文性和艺术性。这也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恶感,如此乏味,又如此艰深的文章,根本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二、文言文教学难的解决办法

大部分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全靠教师的讲授,然而大部分学生在教师讲授之后,仍不能理解、领会。针对上述存在的具体问题,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文言文教学,激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语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1、注重课堂的精心导入,进行富有趣味的情境创设。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对作者生平、创作背景进行长篇大论的介绍,达到对文本整体感知的目标,我采用有趣的情境教学法,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

比如讲到《伤仲永》一文,我将课文的大致内容改编成一则小故事,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前,给学生讲了这个故事。学生听了之后,感觉特别有意思,然后才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学习课文内容,再结合我改编的小故事,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便容易多了,学生觉得非常有意思,也更有意义。

情境创设这种做法改变了文言文阅读教学在课堂上“师讲生记”的沉闷气氛,让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也比较有趣,这样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才会有持久的活力,才能吸引学生。

2、注重诵读以培养语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语感,是比较快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良好的诵读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背古诗文十分钟,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增强语感,这既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知识面,还可以在读背过程中逐步体会古诗文的朗读节奏、语调、情感等,又提高了学生相应的古诗文领悟、阅读和理解能力。

为了激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如了解“亦”是“也”的含义后,随即让学生理解词语“亦复如是”的意义;学习了“焉”是兼词,理解词语“心不在焉”;学习“缘”是“沿着、顺着”的意思,理解词语“缘木求鱼”,让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既可积累词语又有助于理解词义。另外,鼓励学生多积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知识点,这都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文言文的学习。

针对学生工具书使用率不高的现象,我要求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每人必备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并强调学生做好文言文阅读预习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中课下的注释,遇到难解的字词自主查阅工具书,再结合具体语境对词义的义项进行推断、取舍。

3、注重方法指导,在具体教学环节中渗透学法运用。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学是要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规律性的知识。面对如今普遍存在的文言底蕴尚浅的学生,最持久有效的做法便是“授之以渔”,学生一旦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便会对学习充满自信心从而产生成就感,这样会促进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学习,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在文言文翻译方面,我会在适当的时候适量给学生补充“直译”和“意译”的文言文翻译方法,然后让学生在自学或预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练习、运用,学习效果总体上比较明显。另外,在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新知和旧知进行有目的的归纳、整合,也是很好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孙权劝学》中有“初,权谓吕蒙曰„„”中的“谓”和《大道之行也》中“是谓大同”的“谓”,我让学生将不同语境中的“谓”进行对比,加深他们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类似的做法,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一些重点实词、虚词及固定搭配词组的用法,如“之”、“而”、“也”、“者”、“为”、“然则”、“若夫” 等的用法。

总之,文言文阅读教学只有“取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才会真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学习能力。

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口东街道黑狼中学

孙艳萍

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小学阶段还是中学阶段,文言文都是语言课本中常出现的课程。文言文是了解古代文化遗产的桥梁,它的价值不言而喻。但是,文言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来说,都存在“文言文想说爱你不容易”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一、当前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学生

1、学生怕读文言文。由于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再加上古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差异,一些词语用法的不同,古汉语常识等,无形之中加深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视文言文为第二外语。

2、迁移能力差。有些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课本的注解以及一些参考资料,可以做课内文言知识题,但如果一旦拿到课外文章便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迁移能力差。

3、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策略。在文言文学习中,学生常常忽视诵读、积累等的训练,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当面对新的文章时,往往不能主动寻求当前情境与已有经验之间的联系,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对于教师

1、教学观念陈旧。很多教师认为,对于学生来讲,文言文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毫无基础可言,因此,多数教师在讲授文言文时,唯恐学生学习知识时有遗漏或抓不住重点,干脆把文言文教学变成纯粹的知识传授课,一上来就把所有的知识点大到作家作品、时代背景、主题思想等,小到实词的词义虚词的用法等,一一嚼碎了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这种做法,充分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把学生当成知识接受的容器,根本就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根本没有自己的知识建构过程。短时间来看,也许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会好一些,但是,从长期来看,危害甚大。因为它严重削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非常不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文言文教学的一大误区。

2 、教学方法落后。

文言文课堂一般都是教师的一言堂,整节课就只听见教师辛苦讲解的声音,而学生只是一味地听与记,很少看到学生全体参与课堂教学的。文言文一般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串讲式”,串讲的好处是能做到“字字清楚,句句落实”,而弊端则是整堂课死气沉沉,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把一篇篇优美的文章给讲解得支离破碎,根本体会不到文章内蕴的那种人文性和艺术性。这也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恶感,如此乏味,又如此艰深的文章,根本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二、文言文教学难的解决办法

大部分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全靠教师的讲授,然而大部分学生在教师讲授之后,仍不能理解、领会。针对上述存在的具体问题,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文言文教学,激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语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1、注重课堂的精心导入,进行富有趣味的情境创设。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对作者生平、创作背景进行长篇大论的介绍,达到对文本整体感知的目标,我采用有趣的情境教学法,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

比如讲到《伤仲永》一文,我将课文的大致内容改编成一则小故事,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前,给学生讲了这个故事。学生听了之后,感觉特别有意思,然后才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学习课文内容,再结合我改编的小故事,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便容易多了,学生觉得非常有意思,也更有意义。

情境创设这种做法改变了文言文阅读教学在课堂上“师讲生记”的沉闷气氛,让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也比较有趣,这样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才会有持久的活力,才能吸引学生。

2、注重诵读以培养语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语感,是比较快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良好的诵读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背古诗文十分钟,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增强语感,这既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知识面,还可以在读背过程中逐步体会古诗文的朗读节奏、语调、情感等,又提高了学生相应的古诗文领悟、阅读和理解能力。

为了激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如了解“亦”是“也”的含义后,随即让学生理解词语“亦复如是”的意义;学习了“焉”是兼词,理解词语“心不在焉”;学习“缘”是“沿着、顺着”的意思,理解词语“缘木求鱼”,让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既可积累词语又有助于理解词义。另外,鼓励学生多积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知识点,这都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文言文的学习。

针对学生工具书使用率不高的现象,我要求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每人必备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并强调学生做好文言文阅读预习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中课下的注释,遇到难解的字词自主查阅工具书,再结合具体语境对词义的义项进行推断、取舍。

3、注重方法指导,在具体教学环节中渗透学法运用。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学是要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规律性的知识。面对如今普遍存在的文言底蕴尚浅的学生,最持久有效的做法便是“授之以渔”,学生一旦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便会对学习充满自信心从而产生成就感,这样会促进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学习,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在文言文翻译方面,我会在适当的时候适量给学生补充“直译”和“意译”的文言文翻译方法,然后让学生在自学或预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练习、运用,学习效果总体上比较明显。另外,在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新知和旧知进行有目的的归纳、整合,也是很好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孙权劝学》中有“初,权谓吕蒙曰„„”中的“谓”和《大道之行也》中“是谓大同”的“谓”,我让学生将不同语境中的“谓”进行对比,加深他们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类似的做法,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一些重点实词、虚词及固定搭配词组的用法,如“之”、“而”、“也”、“者”、“为”、“然则”、“若夫” 等的用法。

总之,文言文阅读教学只有“取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才会真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学习能力。


相关文章

  •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 摘 要:现阶段,语文新课程改革虽然有所成效,但中学文言文教学还没有与新课程理念有效结合起来,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要想将中学文言文教学推向更高的台阶,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给予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文言文学习的必要性,还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 ...查看


  • 初中文言文歧义注释的教学反思
  • [摘要]初中阶段学习的文言文一般都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名篇,但目前的文言文教材中偶尔会出现歧义注释,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形成困扰.针对这种现象,笔者下面将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歧义注释进行相关探索. [关键 ...查看


  • 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的歌唱记诵技巧的探索baogao
  • "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的歌唱记诵技巧的探索"研究报告 安岳县永清中学 杨安文 袁 宏 [内容提要] 初中语文教学的三大板块中"阅读"一环维系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和" ...查看


  • 初中语文卷面分析
  •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尹波 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现对第一单元试卷作如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为依据,本着强调积累.突出读 ...查看


  • 岚山区中小学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 岚山区中小学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总题目 1. 怎样让语文课"响亮"起来 2. XX年级关于初中XX学科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3. XX学科XX年级关于预习的策略研究 4. XX学科教学中使用"学 ...查看


  • 初中语文学科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 初中语文学科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八(9)班语文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但知识基础不扎实,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存在着诸多障碍,阅读赏析的能力较差,课外阅读量小,知识面狭窄.这次期中考试题 ...查看


  • 2012年天河区初中语文学科部分学校联考质量分析
  • 2012年天河区初中语文学科部分学校联考质量分析 及给学校的建议 一.全区考试总体情况 从上表看出:本次测试能够达到预测的0.62-0.67的得分率,优秀率超过20%,合格率超过70%.低分率在4%. 二.各校考生成绩分段统计 峰值在90- ...查看


  • 初中语文卷面分析 1
  • 平罗县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 初中语文卷面分析 平罗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陈玉玲 一.基本情况 本次质量监测满分100分.七年级为重点检测科目,县平均分68.78,及格率79.20%,优秀率21.12%,共有8所学校成绩高于全县 ...查看


  • 农村初中主题式微格教研的有效策略的研究
  • 农村初中主题式微格教研的有效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内容摘要 ] 在每次微格教研中,都确定一个主题,使教研更具目的性.针对性,特别是对 执教者而言,有主题的微格教研,便于教学技能的掌握,个性空间的发展,这样就形成了主题 式微格教研.主题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