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总之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探讨。
二、研究意义:
我认为课堂教学提问有以下几大功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迸发学习的热情,产生学习的需求,进入“愤、
悱”状态。
(二)促进学生学习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提问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支持行为。学生的学习是以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为基础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又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能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等。
(三)平稳过渡
每一科教学内容,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相互联系,并以一定的方式关联在一起。提问可以为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学习内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实现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平稳过渡。
(四)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提问是课堂上的一种召唤、动员行为,是集体学习中引起相互活动的有效手段。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流露情感、发表看法,与老师和班级其他成员沟通、交流的机会。学生通过聆听他人对问题的回答,展开争论,从而开拓自己的思路,便于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理解、记忆。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教
学过程的机会。
(五)培养能力
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并给学生适宜的紧张度,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扩大思维的广度,提高思维的深度。学
生在回答问题时需组织语言,以便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与教师和其他学
生探讨问题、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中,培养了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六)反馈教学信息
提问过程是一个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教师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情况的了解,检查他们对有关问题的掌握情况(包括理解情况、记忆情况、运用情况等),便于教师和学生及时把握教与学的效果,
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问还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有效途径。
(七)管理课堂教学
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吸引学生的注意,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
进行,因此提问是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维持良好课堂秩序的常用手段之一。
三、文献综述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
1、中国“启发诱导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深刻领悟,追根究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课堂教学论
课堂教学论中提出: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基于此,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学习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避免“假提问”给促进学生思维带来的阻碍作用。
3、“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
由此而生。
四、研究步骤及措施:
1、理论学习和资料收集阶段(2009.6—2009.7):深入学习有效性提问的有关理论,掌握有效性提
问的基本方法。
2、研究分析资料阶段(2009.7-2009.10):
通过现场看课、网上查找、杂志阅读等方式收集若干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初步整理出有效性提问的典型片段;通过听普通教师的课并进行现场录音(包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录音)收集教学实录并初步整理出提问的典型片段。根据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理论分析,制定出对有效性提问的参照目标,总结
同类型的课不同的提问,不同类型的课的不同提问的方法。
3、自我实践阶段(2009.10—2009.11):
根据阶段分析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性实践,总结性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和反思,验证阶段性
研究的成果。
4、总结、结题阶段(2009.12)
回顾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根据实践检验的情况进一步深化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写一份有设计、有实施、有案例的关于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报告,展示一堂运用研究结论所驾驭的课堂。
五、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
(1)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行动研究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个案研究。并采用录像技术、案例分析、学生访谈等手
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记录。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六、成果预测及结题报告结构
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课堂提问水平,科学地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品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对照研究、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和
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水平、教科研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探索出一套有效的课堂教学巧妙提问的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通过对课堂教学提问的个案研究、分析,总结出课堂教学中巧妙提问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
等方面的影响。
课题基本完成以后,需要撰写结题报告。结题报告的写作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结构。结题报告不同于课题报告。课题报告侧重于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结题报告则侧重于回顾过程和评价成果。
从应用写作的角度考察,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主文、尾语和附件等5个部分。
(一)、标题
课题名称和文种——结题报告。
(二)、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及作用意义。
(三)、主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列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3)课题的评价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
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揭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
专家评价——综述专家对本课题的意见,并点明典型评语。
实践工作者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
(四)、尾语
对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指出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对本课题的应用推广等问题,表明课题组需作出
的努力。尾语的写作应视情而定。
(五)、附件
附上课题研究过程中已发表的论文篇目,研究成果已被采纳或开始应用的佐证材料。
--------“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总之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探讨。
二、研究意义:
我认为课堂教学提问有以下几大功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迸发学习的热情,产生学习的需求,进入“愤、
悱”状态。
(二)促进学生学习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提问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支持行为。学生的学习是以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为基础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又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能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等。
(三)平稳过渡
每一科教学内容,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相互联系,并以一定的方式关联在一起。提问可以为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学习内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实现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平稳过渡。
(四)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提问是课堂上的一种召唤、动员行为,是集体学习中引起相互活动的有效手段。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流露情感、发表看法,与老师和班级其他成员沟通、交流的机会。学生通过聆听他人对问题的回答,展开争论,从而开拓自己的思路,便于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理解、记忆。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教
学过程的机会。
(五)培养能力
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并给学生适宜的紧张度,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扩大思维的广度,提高思维的深度。学
生在回答问题时需组织语言,以便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与教师和其他学
生探讨问题、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中,培养了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六)反馈教学信息
提问过程是一个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教师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情况的了解,检查他们对有关问题的掌握情况(包括理解情况、记忆情况、运用情况等),便于教师和学生及时把握教与学的效果,
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问还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有效途径。
(七)管理课堂教学
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吸引学生的注意,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
进行,因此提问是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维持良好课堂秩序的常用手段之一。
三、文献综述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
1、中国“启发诱导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深刻领悟,追根究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课堂教学论
课堂教学论中提出: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基于此,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学习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避免“假提问”给促进学生思维带来的阻碍作用。
3、“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
由此而生。
四、研究步骤及措施:
1、理论学习和资料收集阶段(2009.6—2009.7):深入学习有效性提问的有关理论,掌握有效性提
问的基本方法。
2、研究分析资料阶段(2009.7-2009.10):
通过现场看课、网上查找、杂志阅读等方式收集若干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初步整理出有效性提问的典型片段;通过听普通教师的课并进行现场录音(包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录音)收集教学实录并初步整理出提问的典型片段。根据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理论分析,制定出对有效性提问的参照目标,总结
同类型的课不同的提问,不同类型的课的不同提问的方法。
3、自我实践阶段(2009.10—2009.11):
根据阶段分析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性实践,总结性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和反思,验证阶段性
研究的成果。
4、总结、结题阶段(2009.12)
回顾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根据实践检验的情况进一步深化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写一份有设计、有实施、有案例的关于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报告,展示一堂运用研究结论所驾驭的课堂。
五、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
(1)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行动研究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个案研究。并采用录像技术、案例分析、学生访谈等手
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记录。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六、成果预测及结题报告结构
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课堂提问水平,科学地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品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对照研究、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和
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水平、教科研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探索出一套有效的课堂教学巧妙提问的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通过对课堂教学提问的个案研究、分析,总结出课堂教学中巧妙提问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
等方面的影响。
课题基本完成以后,需要撰写结题报告。结题报告的写作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结构。结题报告不同于课题报告。课题报告侧重于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结题报告则侧重于回顾过程和评价成果。
从应用写作的角度考察,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主文、尾语和附件等5个部分。
(一)、标题
课题名称和文种——结题报告。
(二)、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及作用意义。
(三)、主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列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3)课题的评价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
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揭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
专家评价——综述专家对本课题的意见,并点明典型评语。
实践工作者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
(四)、尾语
对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指出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对本课题的应用推广等问题,表明课题组需作出
的努力。尾语的写作应视情而定。
(五)、附件
附上课题研究过程中已发表的论文篇目,研究成果已被采纳或开始应用的佐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