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学习目标】

1、摘录并背诵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并能说它们的含义。

2、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语,和词类活用的现象,能把文中关键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析魏徵的进谏言说的艺术。

【学习重点】

有感情诵读课文,理会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一、知识连接

1、作者与作品:

魏征(繁写体为“徵”),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隋末,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唐太宗曾赐手诏,赞魏征道:“昔晋武帝灭吴之后,志意骄怠,何曾(人名)位极台司,不能直谏,乃私语于孙,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自警)。”魏征死后,太宗又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

2、解题:

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3、写作背景: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各哦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二、走近文本,基础积累

(一)诵读课文,读准字音

求木之长( ) 塞源( )载舟( )夫在殷忧( )懈怠( )( )......

浚其泉源( ) 黜恶( ) 谗邪( )戒奢以俭( ) 谬赏( ) .....

壅蔽( ) 垂拱( ) ..

三、合作探究

第一段

1.第一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包含了什么观点?其作用何在?

2.找出文中最受感动的句子,并赏析该句子。

3.“十思”与第一段的观点有何联系?

4.提出了哪“十思”?“十思”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十思”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哪五个方面?

5.“十思”的意义是什么?

四、拓展题

魏征虽是大胆直谏,但在劝谏中也讲究方式方法,言语也中听,你能说明其劝谏的特点吗?

五、作业布置

六、素材积累

七、自编练习

一、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二、古今异义

1、必固其根本 2、则纵情以傲物

3、则思虚心以待下 4、则思三驱以为度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则思江海下百川

2、形容词作动词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3、形容词作名词

(1)人君当神器之重 (2)居域中之大 ..

(3)简能而任之 (4)择善而从之 ..

(5)则思正身以黜恶 (6)居安思危 .....

(7)惧谗邪 (8)而况于明哲乎 ..

4、 使动用法

(1)必固其根本 (2) 则思止以安人 ..

(3)思虚心以纳下 (4)思正身以黜恶 ..

(5)宏兹九德 (6)载舟覆舟 ..

(7)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8)何必劳神苦思 ...

5、意动用法 乐盘游 .

6、名作状 貌恭而心不服 .

三、 文言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3、戒奢以俭

4、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5、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6、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谏太宗十思疏

【学习目标】

1、摘录并背诵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并能说它们的含义。

2、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语,和词类活用的现象,能把文中关键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析魏徵的进谏言说的艺术。

【学习重点】

有感情诵读课文,理会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一、知识连接

1、作者与作品:

魏征(繁写体为“徵”),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隋末,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唐太宗曾赐手诏,赞魏征道:“昔晋武帝灭吴之后,志意骄怠,何曾(人名)位极台司,不能直谏,乃私语于孙,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自警)。”魏征死后,太宗又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

2、解题:

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3、写作背景: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各哦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二、走近文本,基础积累

(一)诵读课文,读准字音

求木之长( ) 塞源( )载舟( )夫在殷忧( )懈怠( )( )......

浚其泉源( ) 黜恶( ) 谗邪( )戒奢以俭( ) 谬赏( ) .....

壅蔽( ) 垂拱( ) ..

三、合作探究

第一段

1.第一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包含了什么观点?其作用何在?

2.找出文中最受感动的句子,并赏析该句子。

3.“十思”与第一段的观点有何联系?

4.提出了哪“十思”?“十思”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十思”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哪五个方面?

5.“十思”的意义是什么?

四、拓展题

魏征虽是大胆直谏,但在劝谏中也讲究方式方法,言语也中听,你能说明其劝谏的特点吗?

五、作业布置

六、素材积累

七、自编练习

一、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二、古今异义

1、必固其根本 2、则纵情以傲物

3、则思虚心以待下 4、则思三驱以为度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则思江海下百川

2、形容词作动词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3、形容词作名词

(1)人君当神器之重 (2)居域中之大 ..

(3)简能而任之 (4)择善而从之 ..

(5)则思正身以黜恶 (6)居安思危 .....

(7)惧谗邪 (8)而况于明哲乎 ..

4、 使动用法

(1)必固其根本 (2) 则思止以安人 ..

(3)思虚心以纳下 (4)思正身以黜恶 ..

(5)宏兹九德 (6)载舟覆舟 ..

(7)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8)何必劳神苦思 ...

5、意动用法 乐盘游 .

6、名作状 貌恭而心不服 .

三、 文言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3、戒奢以俭

4、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5、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6、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相关文章

  • 武则天故事中唐太宗形象的流变
  • 武则天故事中唐太宗形象的文本演变及文化内涵 韩林 摘 要:武则天情感故事中的唐太宗形象从唐代到清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唐代时他是一个忙于国事,不近美色的英明帝王形象:明代变成一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好色之徒:清代成为一个听信谗言,纵欲而亡的昏君. ...查看


  • 唐太宗推到魏征碑
  • 一个是从谏如流的明君,一个是耿介走言的忠臣,唐太宗与魏征不仅成就了彼此的政治美名,也铸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君臣佳话.然而生前君臣无隙,身后却反目成仇--唐太宗为何推倒他亲手撰书的魏征碑?这段君臣佳话的流传中,又有着哪些偏离历史真实的记载? 千 ...查看


  • 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是李恪吗?
  • 一直以来都有人认为李恪是唐太宗的爱子是大唐的贤王,理由不外乎如下几点: ①<旧唐书·太宗诸子列传> 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永徽中,会房遗爱谋反,遂因事诛恪,以绝众望 ...查看


  • 唐太宗教案
  • 第二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的历史贡献,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课前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查 ...查看


  • 关于唐太宗任贤纳谏的论述
  • 关于唐太宗任贤纳谏的论述 唐太宗在即位之初,便定下了"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又规定了具体的政策.在人治社会里,必须要用人得当,这些方针.政策才能贯彻执行.唐太宗对用人问题,十分留意.他认为"致安 ...查看


  • 唐太宗用人之道探究
  • 内容摘要:唐太宗虚怀若谷.扬长避短.以情感人.任人唯贤和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文臣良将,是贞观之治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 关键词:唐太宗 贞观之治 人才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649年),是我国唐代杰出政治家.他在位23 ...查看


  • 谈谈唐太宗的纳谏
  • 党的文献2008年第1期 LITERATUREOFCHINESECOMMUNISTPARTY No.I,2008 [文章编号]1005-1597(2008)01-0092-02 O曾 琚 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重臣们,励精求治,开创了我国封建社 ...查看


  • 31玄奘西游记之帝王与高僧
  • 玄奘西游记之帝王与高僧 解说:请继续收看,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讲玄奘西游记帝王与高僧.公元645年,玄奘终于回到了久别的长安.唐朝的官员为玄奘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仪式,长安城万人空巷,人们都纷纷涌上街,争相一睹这位传奇求法僧的风采.然而,此时的玄 ...查看


  • 李元吉暗算唐太宗不成,老婆反而为李世民生下儿子!
  • 平祸萧墙 大业十三年(617年),太宗谋略,李渊起兵.李渊曾对太宗说:"事业成功,天下都是你所带来,该立你为皇太子."太宗拜谢推辞. 高祖登基,仍想立太宗为太子.太宗坚辞不受:"长幼有序,国家立长,古今不易之理 ...查看


  •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 自主学习 (- )填空 1.唐太宗即位时间是年. 2.唐太宗治国措施: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改善系,开放对外交流. 3.唐太宗用人原则: 4唐太宗政治特色. 5 二 展示交流 1 列举, 唐太宗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