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格局演变下的中国外交战略转折

国际格局演变下的中国外交战略转折

——以20世纪70年代为例

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对外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上的各种政治力量经过长期的较量和斗争,发生了急剧的分化和改组。在战后一个时期内曾经存在的社会主义阵营,现已不复存在;西方帝国主义集团已经四分五裂;一系列亚非拉国家纷纷取得独立,在国际事务中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过去的许多概念和大致界定已经不能反映现实状况。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如何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民族独立,维护社会主义事业的利益?中国领导人需要从理论上回答出现的新问题。

一:毛泽东领导下的外交战略转折

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困扰,陷入了侵越战争的泥潭,加上欧日在国际上的争夺,实力削弱,为了防止中国倒向苏联,美国主动与中国接近,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始,中美相继签定了三个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奉行不结盟政策,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为新中国打开新的外交局面的过程中,毛泽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0世纪初正是文革愈演愈烈之时“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外交新局面的打开,并非仅仅具有外交史发展的一般意义。实际上,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紧紧联系着共和国历史上一个由狂热转向务实,由困惑转向突破的过程,因此成为“文化大革命”时期别开生面,继往开来的一个领域。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成为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

1974年2月,毛泽东在反复思考的基础上,经过归纳和概括,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他认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苏美以外的西方发达国家和东欧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 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标志着毛泽东对世界战略格局的认识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他从60年代后世界上各种政治力量经过分化、改组的新变化出发,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抓住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妄图称霸世界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的主要矛盾,以三个世界的划分大致地勾划出了当今世界格局的主要特点。这种划分,突出了苏美两个推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同世界反霸力量的矛盾,指出苏联和美国一样已经成为霸权主义超级大国,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的斗争是新的世界战争的根源。在苏美两霸中,苏联“尤为恶劣”。

在三个世界的理论指导下,

中国外交的主线是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反对霸权主义,“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反苏”战略。为了维护中国国家利益,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及时地调整对外战略,有意同美国改善关系,共同对付苏联这个头号敌人。1973年2月,毛泽东同来访的基辛格谈话时提出,按照大致的纬度,划“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并团结这条线以外的国家(即“一大片”),目的是团结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

“一条线、一大片”外交战略在新中国外交实践和外交理论上具有全新的意义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先是抵御了苏联的威胁,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中国在国内十分困难、动荡的时期赢得了和平。其次,此战略的实施,导致了中美两国从敌对走向和解,两国关系得到了全面、飞速的发展。不仅如此,中美两国相互接触和关系正常化,大大推动了中国同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整个70年代,共有70多个国家同中国建交。中国还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而摆脱了在国际上孤立的地位,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国际舞台。另外,中国在国际关系理论上对以意识形态、社会制度论亲疏的观念有了重大突破,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外交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20世纪70年代在毛泽东领导下的外交战略转折成就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抵制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

(2)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3)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1971年,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遭到中国的断然拒绝。

2)、概况:1971年10月,26届联大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3)、意义

(1)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2)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反映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历史潮流,极大地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力量。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1)、 原因: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1)从美国方面看

①建国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④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 ⑤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2)从中国方面看

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1)试探之旅-- “乒乓外交”

中美关系“解冻”当时正需要一个契机。毛泽东和周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后十分重视,当即拍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

(2)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1972年2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4)建交:1979年,中美发布建交联合公报

3、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及条件

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美国谋求同

中国缓和关系的活动,却避开了日本政府,这种“越顶外交”的做法,在日本引起强烈震动。

②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两国民间交流日益加强,日本国内要求中日建交的呼声高涨。

(2)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应周恩来邀请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4、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1)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3)促进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如今,毛泽东离开我们已经有37个年头了。当前中国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与他在世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毛泽东晚年制定中国外交战略和策略的出发点,对于今天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仍然具有指导意义。80年代,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进一步将全世界面临的主要间题概括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今天,每当我们放眼世界,在一个相对稳定并基本上打开了外部联系的国际环境中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时,仍然可以感到70年代毛泽东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英明决策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意义。可以肯定,今后无论历史跨过多少个年头,世界和中国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毛泽东在70年代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的不朽功绩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上。

国际格局演变下的中国外交战略转折

——以20世纪70年代为例

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对外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上的各种政治力量经过长期的较量和斗争,发生了急剧的分化和改组。在战后一个时期内曾经存在的社会主义阵营,现已不复存在;西方帝国主义集团已经四分五裂;一系列亚非拉国家纷纷取得独立,在国际事务中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过去的许多概念和大致界定已经不能反映现实状况。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如何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民族独立,维护社会主义事业的利益?中国领导人需要从理论上回答出现的新问题。

一:毛泽东领导下的外交战略转折

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困扰,陷入了侵越战争的泥潭,加上欧日在国际上的争夺,实力削弱,为了防止中国倒向苏联,美国主动与中国接近,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始,中美相继签定了三个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奉行不结盟政策,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为新中国打开新的外交局面的过程中,毛泽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0世纪初正是文革愈演愈烈之时“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外交新局面的打开,并非仅仅具有外交史发展的一般意义。实际上,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紧紧联系着共和国历史上一个由狂热转向务实,由困惑转向突破的过程,因此成为“文化大革命”时期别开生面,继往开来的一个领域。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成为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

1974年2月,毛泽东在反复思考的基础上,经过归纳和概括,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他认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苏美以外的西方发达国家和东欧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 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标志着毛泽东对世界战略格局的认识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他从60年代后世界上各种政治力量经过分化、改组的新变化出发,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抓住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妄图称霸世界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的主要矛盾,以三个世界的划分大致地勾划出了当今世界格局的主要特点。这种划分,突出了苏美两个推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同世界反霸力量的矛盾,指出苏联和美国一样已经成为霸权主义超级大国,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的斗争是新的世界战争的根源。在苏美两霸中,苏联“尤为恶劣”。

在三个世界的理论指导下,

中国外交的主线是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反对霸权主义,“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反苏”战略。为了维护中国国家利益,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及时地调整对外战略,有意同美国改善关系,共同对付苏联这个头号敌人。1973年2月,毛泽东同来访的基辛格谈话时提出,按照大致的纬度,划“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并团结这条线以外的国家(即“一大片”),目的是团结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

“一条线、一大片”外交战略在新中国外交实践和外交理论上具有全新的意义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先是抵御了苏联的威胁,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中国在国内十分困难、动荡的时期赢得了和平。其次,此战略的实施,导致了中美两国从敌对走向和解,两国关系得到了全面、飞速的发展。不仅如此,中美两国相互接触和关系正常化,大大推动了中国同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整个70年代,共有70多个国家同中国建交。中国还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而摆脱了在国际上孤立的地位,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国际舞台。另外,中国在国际关系理论上对以意识形态、社会制度论亲疏的观念有了重大突破,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外交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20世纪70年代在毛泽东领导下的外交战略转折成就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抵制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

(2)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3)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1971年,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遭到中国的断然拒绝。

2)、概况:1971年10月,26届联大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3)、意义

(1)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2)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反映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历史潮流,极大地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力量。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1)、 原因: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1)从美国方面看

①建国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④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 ⑤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2)从中国方面看

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1)试探之旅-- “乒乓外交”

中美关系“解冻”当时正需要一个契机。毛泽东和周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后十分重视,当即拍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

(2)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1972年2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4)建交:1979年,中美发布建交联合公报

3、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及条件

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美国谋求同

中国缓和关系的活动,却避开了日本政府,这种“越顶外交”的做法,在日本引起强烈震动。

②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两国民间交流日益加强,日本国内要求中日建交的呼声高涨。

(2)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应周恩来邀请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4、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1)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3)促进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如今,毛泽东离开我们已经有37个年头了。当前中国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与他在世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毛泽东晚年制定中国外交战略和策略的出发点,对于今天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仍然具有指导意义。80年代,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进一步将全世界面临的主要间题概括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今天,每当我们放眼世界,在一个相对稳定并基本上打开了外部联系的国际环境中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时,仍然可以感到70年代毛泽东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英明决策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意义。可以肯定,今后无论历史跨过多少个年头,世界和中国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毛泽东在70年代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的不朽功绩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上。


相关文章

  • 论题_美苏国家大战略的演变与冷战
  • 历史教学问题2008年第5期 ●研究生课程讲坛 论题:美苏国家大战略的演变与冷战 主讲人:徐蓝教授 参与讨论者: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韩长青.姚百慧.徐轶杰,硕士生朱涓.朱殊敏.整理者:姚百慧.徐轶杰. 主讲人简介:徐蓝,女,1947年生 ...查看


  • 冷战后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战略新特点1
  • 冷战后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战略新特点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新中国所确立的最基本的立国外交原则,也是我国一贯奉行的对外战略方针.但在不同历史时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独立自主的贯彻实施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自20 世纪 ...查看


  • 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与中日关系
  • 作者:朱锋 日本学刊 2015年02期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874(2014)06-0001-13 什么因素在主导中日关系的走向?这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三论 ...查看


  • 论日本与东亚封贡体系的关系演变
  • 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论日本与东亚封贡体系的关系演变 于宁宁 (齐齐哈尔大学历史系,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日本地处东亚,深受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封贡体系影响.就其与封贡体系关系而言,日本起初与封贡体系明治维新后,随着国力 ...查看


  • 二战后初期美国对苏联的外交政策
  • 摘 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两个最重要的反法西斯盟国,美国和苏联之间就爆发了冷战.当然,美苏由战时的合作盟友发展到以后的全面对抗并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有一段较长的过渡时期,即战后初期(1945--1949),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过渡 ...查看


  • 2015初中历史周年时间表
  • 2015年历史中考复习资料(周年时间) 1. 2. 3. 4.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 5. 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 6.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公元前209年,陈胜 ...查看


  • 2015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 2015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外交"大周边"布局日趋完善 2014年,中国周边外交更加奋发有为,"大周边"外交布局日趋完善.从农历新年伊始,国家主席习近平远赴重要邻国俄罗斯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 ...查看


  • 专题二十一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专题二十一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考点54 第一次世界大战 考点梳理 一.大战的历史背景 1.两大军事集团:①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列强之间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②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 ...查看


  • 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 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60载励精图治,60载沧桑巨变,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甲子岁月如歌,歌唱着中华民族自尊.自立.自强的壮志豪情:一甲子往事如花,装点着新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走向国际舞台中心的足迹. 高举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