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彩 虹》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培养、训练学生想象力。
3.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学习重点 读文识字,认识“虹、座”等12个生字,会写“着、那、到”等7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来猜一个谜语,请注意听:“天上有座彩桥,不用水泥和木料,只好看不好走,太阳公公把它造”。谁知道是什么?(彩虹)
贴出彩和虹字,那你见过彩虹吗?你能说说你见过的彩虹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吗?让我们来看一看吧。(播放课件)你们想读读吗?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生字读音。
2.引导学生练习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把生字画出来。
3.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认读,并组词。
4.全班汇报生字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补充、指导。
5.同法指导学习本课生词。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2.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思考:彩虹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彩虹美吗?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个?
四、指导书写。
1.出示7个会写字。
2.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想一想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重点指导“着”“那”“兴”的书写。
3.教师范写。
4.课件展示书写,强调笔画的搭配。
五、布置作业。
1.组织自由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2.引导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感悟,读好每个自然段,读好每个自然段中的问句。
2.在朗读中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自然的兴趣,感悟大自然的美。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自然的兴趣,感悟大自然的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2.引导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个?
二、品读课文。
1.引导学习课文
(1)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彩虹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彩虹美吗?
(3)学生讨论交流
(4)课件出示雨后彩虹美景。指导看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彩虹像什么?
(5)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美感。
2.引导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
(2)指名说,师生指正。
(3)课文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这一幅插图呢?
(4)范读、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我要在彩虹桥上干什么?
(5)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6)“我”真的能在彩虹桥上洒水吗?
(7)同学们说得对,这是小作者的想像而已。怎样来读好这两个问句呢?
(8)范读、指名读,请小老师带读,读出作者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9)总结谈话:小作者不仅对探索大自然充满了兴趣,同时也是一个关心父母的孩子。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3.引导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说。
(3)全班齐读,读出作者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读出“我”对妈妈的关爱。
4.总结学法,引导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5.总结全文,齐读全文,感悟情感。
三、课堂拓展,布置作业。
1.除了本课的彩虹让我们充满无限的想象,你还见过哪些自然现象也很美呢?
2.把课文美美地读给家长听。
11.《彩 虹》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培养、训练学生想象力。
3.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学习重点 读文识字,认识“虹、座”等12个生字,会写“着、那、到”等7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来猜一个谜语,请注意听:“天上有座彩桥,不用水泥和木料,只好看不好走,太阳公公把它造”。谁知道是什么?(彩虹)
贴出彩和虹字,那你见过彩虹吗?你能说说你见过的彩虹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吗?让我们来看一看吧。(播放课件)你们想读读吗?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生字读音。
2.引导学生练习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把生字画出来。
3.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认读,并组词。
4.全班汇报生字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补充、指导。
5.同法指导学习本课生词。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2.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思考:彩虹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彩虹美吗?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个?
四、指导书写。
1.出示7个会写字。
2.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想一想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重点指导“着”“那”“兴”的书写。
3.教师范写。
4.课件展示书写,强调笔画的搭配。
五、布置作业。
1.组织自由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2.引导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感悟,读好每个自然段,读好每个自然段中的问句。
2.在朗读中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自然的兴趣,感悟大自然的美。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自然的兴趣,感悟大自然的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2.引导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个?
二、品读课文。
1.引导学习课文
(1)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彩虹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彩虹美吗?
(3)学生讨论交流
(4)课件出示雨后彩虹美景。指导看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彩虹像什么?
(5)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美感。
2.引导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
(2)指名说,师生指正。
(3)课文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这一幅插图呢?
(4)范读、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我要在彩虹桥上干什么?
(5)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6)“我”真的能在彩虹桥上洒水吗?
(7)同学们说得对,这是小作者的想像而已。怎样来读好这两个问句呢?
(8)范读、指名读,请小老师带读,读出作者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9)总结谈话:小作者不仅对探索大自然充满了兴趣,同时也是一个关心父母的孩子。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3.引导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说。
(3)全班齐读,读出作者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读出“我”对妈妈的关爱。
4.总结学法,引导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5.总结全文,齐读全文,感悟情感。
三、课堂拓展,布置作业。
1.除了本课的彩虹让我们充满无限的想象,你还见过哪些自然现象也很美呢?
2.把课文美美地读给家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