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主要人物形象

孔雀东南飞主要人物形象

刘兰芝:

坚强、持重、自尊,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自请遣归”;不卑不亢、有教养,辞别归家时还牵挂婆婆和小姑;她勤劳能干,多才多艺;她外柔内刚,自有主意,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她对仲卿温柔体贴,深情专一;她果断忠贞,为爱情而牺牲。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维护自己人格尊严。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 焦仲卿:

他忠于爱情却不敢直接抗争,懦弱拘谨、消极反抗,忍辱负重;他善良孝顺,为了爱情最后走上了叛逆的道路。

焦母:

她是一个反面人物,在诗中,她是封建旧礼教的代表人物。她极端蛮横无理,独断专行,是一个摧残爱情的封建家长。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扑朔迷离】

出自《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 , 雌兔眼迷离 解释: 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造句:敌军始终扑朔迷离,不知我军主力所在。

侦探小说中扑朔迷离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磨刀霍霍】 解释: 现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出处: 《乐府诗集·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造句:这路敌人磨刀霍霍,马上就要行动了。

“三曹”,指三国时期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汉魏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沛国(今安徽亳县)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他对文学、书法、音乐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如《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对酒》、《短歌行》等。在《步出夏门行》中,有这样的诗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表现了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短歌行》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他的诗作朴实无华,不尚藻饰,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这一时期诗歌慷慨悲凉的特色,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曹丕(187-226),字子恒,曹操次子,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人物。建安二十五年汉帝即位,即魏文帝,也是魏文学家。他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 而且艺术上很完整的七言诗。有《魏文帝集》。他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他的诗歌今存约40首,如《芙蓉池作》、《于玄武陂作》、《夏日诗》、《黎阳作》《燕歌行》、《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作》、《杂诗》等。他的诗歌特色是,笔致细腻,特别是一些以思妇、弃妇题材的作品,一般都写得凄婉动人;其次是语言流畅,民歌风味相当浓,显得格调清新。他的《燕歌行》,还是中国诗歌史上较早出现的完整、成熟的七言诗。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他自幼聪颖,10岁左右,已诵读诗、文、赋数十万言,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立他为太子,然而由于他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后来改变主意,立曹丕为太子。曹丕继承王位后,曹植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一个过着优游享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他本来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终没有实现的机会。 曹植的前期诗歌主要表现贵公子的优游生活,如《斗鸡》、《公宴》、《泰山梁甫行》、《送应氏》、《名都篇》、《白马篇》等;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哀怨而愤慨的心情,表现不甘被弃置、希冀为国立功的愿望,如《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七哀诗》、《杂诗》等。他的诗歌很重视汉乐府民歌中汲取创作养料,如“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野田黄雀行》)等诗句,具有明朗、和谐、清新的特色。他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很大,增加了抒情成分,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了五言诗的艺术功能。他还善于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往往在诗歌开篇就能传达出某种浓郁的情绪,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总体来看,曹植的文学成就比父亲曹操和兄长曹丕要高。

曹丕·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犊,

忧来思君不能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有版也写作“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主题思想

表达了作者对安宁详和的美好生活向往即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客观的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

沿用的成语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黄发垂髫、落英缤纷、怡然自乐、鸡犬相闻、无人问津、与世隔绝

世外桃源

解释: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成语例句:在这儿,在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

豁然开朗

成语典故: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成语出处: 晋·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成语例句:宝玉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解释:一下子出现开阔明朗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

怡然自乐

成语典故: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成语例句:刘厚守听了,怡然自乐,坐在椅子上,尽兴地把身子乱摆,一声也不响。(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无人问津

解释:没人探问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津:渡口

语出:晋陶潜(陶渊明)《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示例:这部传记小说,虽然摆在书架上,却根本无人问津。

近义词:置之不理 反义词:门庭若市

古意为渡口,今意为唾液

鸡犬相闻

成语典故: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成语例句:乡下景色很美,鸡犬相闻,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景象。

阡陌交通

成语典故: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成语例句:那一片片水稻田中,阡陌交通,掩映着农家的自在.

黄发垂髫

成语典故: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落英缤纷

成语典故:落花纷纷.缤纷,纷纷.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解释:形容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孔雀东南飞主要人物形象

刘兰芝:

坚强、持重、自尊,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自请遣归”;不卑不亢、有教养,辞别归家时还牵挂婆婆和小姑;她勤劳能干,多才多艺;她外柔内刚,自有主意,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她对仲卿温柔体贴,深情专一;她果断忠贞,为爱情而牺牲。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维护自己人格尊严。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 焦仲卿:

他忠于爱情却不敢直接抗争,懦弱拘谨、消极反抗,忍辱负重;他善良孝顺,为了爱情最后走上了叛逆的道路。

焦母:

她是一个反面人物,在诗中,她是封建旧礼教的代表人物。她极端蛮横无理,独断专行,是一个摧残爱情的封建家长。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扑朔迷离】

出自《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 , 雌兔眼迷离 解释: 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造句:敌军始终扑朔迷离,不知我军主力所在。

侦探小说中扑朔迷离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磨刀霍霍】 解释: 现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出处: 《乐府诗集·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造句:这路敌人磨刀霍霍,马上就要行动了。

“三曹”,指三国时期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汉魏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沛国(今安徽亳县)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他对文学、书法、音乐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如《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对酒》、《短歌行》等。在《步出夏门行》中,有这样的诗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表现了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短歌行》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他的诗作朴实无华,不尚藻饰,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这一时期诗歌慷慨悲凉的特色,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曹丕(187-226),字子恒,曹操次子,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人物。建安二十五年汉帝即位,即魏文帝,也是魏文学家。他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 而且艺术上很完整的七言诗。有《魏文帝集》。他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他的诗歌今存约40首,如《芙蓉池作》、《于玄武陂作》、《夏日诗》、《黎阳作》《燕歌行》、《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作》、《杂诗》等。他的诗歌特色是,笔致细腻,特别是一些以思妇、弃妇题材的作品,一般都写得凄婉动人;其次是语言流畅,民歌风味相当浓,显得格调清新。他的《燕歌行》,还是中国诗歌史上较早出现的完整、成熟的七言诗。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他自幼聪颖,10岁左右,已诵读诗、文、赋数十万言,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立他为太子,然而由于他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后来改变主意,立曹丕为太子。曹丕继承王位后,曹植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一个过着优游享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他本来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终没有实现的机会。 曹植的前期诗歌主要表现贵公子的优游生活,如《斗鸡》、《公宴》、《泰山梁甫行》、《送应氏》、《名都篇》、《白马篇》等;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哀怨而愤慨的心情,表现不甘被弃置、希冀为国立功的愿望,如《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七哀诗》、《杂诗》等。他的诗歌很重视汉乐府民歌中汲取创作养料,如“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野田黄雀行》)等诗句,具有明朗、和谐、清新的特色。他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很大,增加了抒情成分,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了五言诗的艺术功能。他还善于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往往在诗歌开篇就能传达出某种浓郁的情绪,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总体来看,曹植的文学成就比父亲曹操和兄长曹丕要高。

曹丕·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犊,

忧来思君不能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有版也写作“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主题思想

表达了作者对安宁详和的美好生活向往即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客观的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

沿用的成语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黄发垂髫、落英缤纷、怡然自乐、鸡犬相闻、无人问津、与世隔绝

世外桃源

解释: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成语例句:在这儿,在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

豁然开朗

成语典故: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成语出处: 晋·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成语例句:宝玉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解释:一下子出现开阔明朗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

怡然自乐

成语典故: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成语例句:刘厚守听了,怡然自乐,坐在椅子上,尽兴地把身子乱摆,一声也不响。(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无人问津

解释:没人探问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津:渡口

语出:晋陶潜(陶渊明)《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示例:这部传记小说,虽然摆在书架上,却根本无人问津。

近义词:置之不理 反义词:门庭若市

古意为渡口,今意为唾液

鸡犬相闻

成语典故: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成语例句:乡下景色很美,鸡犬相闻,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景象。

阡陌交通

成语典故: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成语例句:那一片片水稻田中,阡陌交通,掩映着农家的自在.

黄发垂髫

成语典故: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落英缤纷

成语典故:落花纷纷.缤纷,纷纷.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解释:形容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相关文章

  • 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
  • [摘要]<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必修二>的一篇长诗,一共有三百多句,近2000字,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在高一的诗歌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当然难度也可想而知.<孔雀东南飞>虽然是 ...查看


  • 粤教版必修一[孔雀东南飞]
  • 16.孔 雀 东 南 飞(并序) 教学目的 一. 二. 三. 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q ...查看


  •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课前准备: 一.考纲解读 1.2012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有三个要求: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在诗歌鉴赏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拓展延伸. 2.古代诗歌鉴赏属于文学 ...查看


  • 第一部分 先秦两汉文学试题及答案
  • 古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先秦两汉文学试题 一.填空 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中. 2.<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 . 3.<春秋左传正义>的作者是. 4.庄子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结 ...查看


  • 2014年4月全国网络统考资料[大学语文A]第3套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 大学语文A3 一.判断题 1.刘向的<谏营昌陵疏>被茅坤誉为"西京第一书疏".( ) 答案: 对 2.描写是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事物做清楚的解说,对事理做明白的剖释,以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客观正确认识的一种表达 ...查看


  • 孔雀东南飞学案3
  • 高一导学案 学科:语文 编号:8 编写人: 杨梅 审核人: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小组序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课题:孔雀东南飞(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偏义复词.通假字的特点,掌握"相"." ...查看


  • [孔雀东南飞](并序)nbsp教案6
  • 孔雀东南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 ...查看


  •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教师
  •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 佳县中学马振霞 第一.二课时 学习内容: 1.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了解有关<孔雀东南飞>的文学常识 ①关于汉"乐府" ②"乐 ...查看


  • [孔雀东南飞]学案 1
  •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的: 1.学习文学常识,了解汉乐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分析归纳,掌握几个常用古今字.偏义复词,以及"相"."迎"("谢""见")在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