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平 衡阳技师学院经贸系421001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职业技师学院会计基础教学之现状,提出应以必要的理论为基础,以练习为桥梁,以实际动手能力为核心,以教会学生一门实用技能为目标;实行模块式教学,阶段性考核,因材施教,达到学生的在校学习与社会实践零距离,真正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之教学改革的效果。
[关键词] 练习 实践 模块 阶段性考核
针对目前各类职业技师学院教育的现状与困惑—学生学习素质的普遍下降,每一个体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学习目的与愿望的较大差异,加之会计基础理论的抽象,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刀切”和“填鸭式”的弊端,导致会计专业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其一,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及时消化理解会计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食而不化或者食不下咽,或者干脆拒绝进食。其二,那些掌握了基础理论的少部分学生在踏入社会, 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时,因在校期间实训太少,没有机会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成真正有用的实践知识,又会遇上不能将所学与所用所需相联系的困惑。
因此,有人提出,应改革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模式,且反其道而行之。即将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该为先实践后理论或去理论存实践、或边实践边理论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名有过多年会计实践工作经验和多年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的工作者,笔者认为上述提法都欠妥,是明知有一条现成的路给你走你偏不走,却坚持要自己摸索找寻一条新路的傻子做法。因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模式也因缺乏系统的全面地理论指导而显得缓慢笨拙,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仅不能克服现有的教学弊端,反而又会出现一系列新的弊端,最终导致欲速则不达的后果。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会计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必须的,但是仍必须以必要的理论为基础,以练习为桥梁,以实际动手能力为核心,以教会学生一门实用技能为目标;实行模块式教学,阶段性考核,因材施教,达到学生的在校学习与社会实践零距离,真正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之教学改革的效果。
一、以必要的会计基础理论为基础(“会计入门”模块)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是前人对实践工作的总结,即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与经验。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让后人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而不需重复前人因盲目而走过的无数错路和弯路。
初学者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理论知识包括:会计的概念,会计的职能、特点、任务和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会计等式与会计假设,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以及权责发生制的记账基础等基本理论。
通过这些基本理论的学习,使初学者对会计这门学科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知道了什么是会计?会计是干什么的?怎么干?用什么样的方法记账、算账、报账?有何目标和任务等等。而这些是一个初学者所必学了解的对会计的一格抽象的基本的全面地认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和实际动手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如果先实践后理论甚至去理论存实践,边实践边理论,即先从接触和识别大量原始凭证入手,辅以介绍原始凭证的相关知识;接着讲解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或每一种业务如何编制记账凭证,辅以介绍借贷记账法;再在此基础上教学登账和编制报表。这样的教学程序与方法,实施是一种师傅带徒弟的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表面上看起来省去了抽象难懂的会计基本理论的学习,大大降低了会计基础学习的难度,也好像达到了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和学习与实践零距离接触的职业教育的目标。实际上,由于学生对会计缺乏一个整体的基本的认识,每学一步,都不知道下一步将要干什么,每一步的学习都会有盲人摸象的感觉。具体表现在:一是学生所学知识零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整体感。二是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不仅没有简化会计基础学习的难度,不能让学生学得更快更好,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让学生更无所适从,学习更盲目,学习效果也更差。
二、以练习为桥梁
在掌握上述基础知识之后,随即辅之以大量的会计分录练习题,务必做到在短时间内,在大量练习中,让学生很快消化理解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能够熟练的运用绝大部分常用的会计帐户,掌握绝大部分常见的经济业务类型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并且明了各 经济业务类型之间、各会计帐户间的联系、变化及其规律。因此,这一阶段的练习范围必须涵盖全部的业务类型,各种账户及各种理论知识的应用。只有这样,才可以做的基可以使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又可以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这一阶段,即是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又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的一种过渡,一个桥梁。
三、以实际动手能力为核心
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与特色就在于教会学生一门实用的技术和技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实用型人才,紧缺型人才;而不是教给学生如何进行高深的理论研究或者用以开启智慧、扩大知识面的“语数外”等基础课的学习。因此会计专业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紧扣“实用”二字,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核心,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具体措施是:在完成前一个环节的理论学习与大量的练习后,再将所有练习题型与原始凭证相结合相匹配,即不同的会计分录练习题配以相应的原始凭证及原始凭证的组合,让学生了解理论练习与实践知识的联系于区别,了解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原始凭证的相关知识,如原始凭证的种类、所反映的业务(原始凭证的识别)、填制要求与审核要点等,再在此基础上学习编制及帐凭证、登账和编制报表等。
四、实行模块式教学
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会计工作本身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循序渐进性和相对独立又相互统一的特性,因此可将会计专业的教学划分为若干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模块,实行模块式教学(模块设计如下图)。
会计员
会计入门
会计凭证
会计帐簿
会计报表
会计证
五、进行阶段性考核,因材施教
进行阶段性考核,因材施教,实行模块、学生、老师、学习内容的灵活、合理并有序的流动。因为各模块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即有各自的功能,各自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可以独立的进行考核,又前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且环环相扣。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的学习与掌握,化整为零,相应的降低学习的难度,又有利于学生掌握帐务处理程序,调理清晰。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效果的严格要求。正因为各模块的教学内容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且环环相扣,即没有前一个模块教学内容的完全掌握与学习任务的完成,将无法进入下一个模块的学习。因此,为加强教学效果,应对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严格的考核与评价,而且考核的内容与方式仍必须突出对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具体形式可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老师定期评价与学生自我定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备注:此论文发表于06年2月《文教资料》上,并曾于05年参与省职成教育年会论文评选,获三等奖。]
2008-05-03
陈昌平 衡阳技师学院经贸系421001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职业技师学院会计基础教学之现状,提出应以必要的理论为基础,以练习为桥梁,以实际动手能力为核心,以教会学生一门实用技能为目标;实行模块式教学,阶段性考核,因材施教,达到学生的在校学习与社会实践零距离,真正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之教学改革的效果。
[关键词] 练习 实践 模块 阶段性考核
针对目前各类职业技师学院教育的现状与困惑—学生学习素质的普遍下降,每一个体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学习目的与愿望的较大差异,加之会计基础理论的抽象,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刀切”和“填鸭式”的弊端,导致会计专业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其一,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及时消化理解会计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食而不化或者食不下咽,或者干脆拒绝进食。其二,那些掌握了基础理论的少部分学生在踏入社会, 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时,因在校期间实训太少,没有机会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成真正有用的实践知识,又会遇上不能将所学与所用所需相联系的困惑。
因此,有人提出,应改革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模式,且反其道而行之。即将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该为先实践后理论或去理论存实践、或边实践边理论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名有过多年会计实践工作经验和多年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的工作者,笔者认为上述提法都欠妥,是明知有一条现成的路给你走你偏不走,却坚持要自己摸索找寻一条新路的傻子做法。因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模式也因缺乏系统的全面地理论指导而显得缓慢笨拙,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仅不能克服现有的教学弊端,反而又会出现一系列新的弊端,最终导致欲速则不达的后果。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会计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必须的,但是仍必须以必要的理论为基础,以练习为桥梁,以实际动手能力为核心,以教会学生一门实用技能为目标;实行模块式教学,阶段性考核,因材施教,达到学生的在校学习与社会实践零距离,真正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之教学改革的效果。
一、以必要的会计基础理论为基础(“会计入门”模块)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是前人对实践工作的总结,即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与经验。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让后人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而不需重复前人因盲目而走过的无数错路和弯路。
初学者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理论知识包括:会计的概念,会计的职能、特点、任务和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会计等式与会计假设,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以及权责发生制的记账基础等基本理论。
通过这些基本理论的学习,使初学者对会计这门学科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知道了什么是会计?会计是干什么的?怎么干?用什么样的方法记账、算账、报账?有何目标和任务等等。而这些是一个初学者所必学了解的对会计的一格抽象的基本的全面地认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和实际动手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如果先实践后理论甚至去理论存实践,边实践边理论,即先从接触和识别大量原始凭证入手,辅以介绍原始凭证的相关知识;接着讲解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或每一种业务如何编制记账凭证,辅以介绍借贷记账法;再在此基础上教学登账和编制报表。这样的教学程序与方法,实施是一种师傅带徒弟的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表面上看起来省去了抽象难懂的会计基本理论的学习,大大降低了会计基础学习的难度,也好像达到了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和学习与实践零距离接触的职业教育的目标。实际上,由于学生对会计缺乏一个整体的基本的认识,每学一步,都不知道下一步将要干什么,每一步的学习都会有盲人摸象的感觉。具体表现在:一是学生所学知识零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整体感。二是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不仅没有简化会计基础学习的难度,不能让学生学得更快更好,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让学生更无所适从,学习更盲目,学习效果也更差。
二、以练习为桥梁
在掌握上述基础知识之后,随即辅之以大量的会计分录练习题,务必做到在短时间内,在大量练习中,让学生很快消化理解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能够熟练的运用绝大部分常用的会计帐户,掌握绝大部分常见的经济业务类型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并且明了各 经济业务类型之间、各会计帐户间的联系、变化及其规律。因此,这一阶段的练习范围必须涵盖全部的业务类型,各种账户及各种理论知识的应用。只有这样,才可以做的基可以使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又可以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这一阶段,即是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又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的一种过渡,一个桥梁。
三、以实际动手能力为核心
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与特色就在于教会学生一门实用的技术和技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实用型人才,紧缺型人才;而不是教给学生如何进行高深的理论研究或者用以开启智慧、扩大知识面的“语数外”等基础课的学习。因此会计专业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紧扣“实用”二字,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核心,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具体措施是:在完成前一个环节的理论学习与大量的练习后,再将所有练习题型与原始凭证相结合相匹配,即不同的会计分录练习题配以相应的原始凭证及原始凭证的组合,让学生了解理论练习与实践知识的联系于区别,了解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原始凭证的相关知识,如原始凭证的种类、所反映的业务(原始凭证的识别)、填制要求与审核要点等,再在此基础上学习编制及帐凭证、登账和编制报表等。
四、实行模块式教学
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会计工作本身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循序渐进性和相对独立又相互统一的特性,因此可将会计专业的教学划分为若干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模块,实行模块式教学(模块设计如下图)。
会计员
会计入门
会计凭证
会计帐簿
会计报表
会计证
五、进行阶段性考核,因材施教
进行阶段性考核,因材施教,实行模块、学生、老师、学习内容的灵活、合理并有序的流动。因为各模块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即有各自的功能,各自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可以独立的进行考核,又前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且环环相扣。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的学习与掌握,化整为零,相应的降低学习的难度,又有利于学生掌握帐务处理程序,调理清晰。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效果的严格要求。正因为各模块的教学内容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且环环相扣,即没有前一个模块教学内容的完全掌握与学习任务的完成,将无法进入下一个模块的学习。因此,为加强教学效果,应对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严格的考核与评价,而且考核的内容与方式仍必须突出对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具体形式可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老师定期评价与学生自我定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备注:此论文发表于06年2月《文教资料》上,并曾于05年参与省职成教育年会论文评选,获三等奖。]
2008-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