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 雪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
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 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论语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 ,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
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理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他的人,不如
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
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疑问,思考当前情况,仁就在其中了。”
诫子书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 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贫困的
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狼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 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 只剩下一些骨头。 路上遇到两只狼, 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 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 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 骨头已经扔完了, 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窘迫, 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 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 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 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都不敢向前, 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 一只狼径直走开, 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时间长了, 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 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 想要钻
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 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 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也把狼杀死。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 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 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穿井得一人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浇田、打水,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
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方的虚空之
处,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
咏 雪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
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 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论语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 ,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
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理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他的人,不如
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
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疑问,思考当前情况,仁就在其中了。”
诫子书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 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贫困的
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狼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 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 只剩下一些骨头。 路上遇到两只狼, 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 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 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 骨头已经扔完了, 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窘迫, 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 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 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 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都不敢向前, 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 一只狼径直走开, 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时间长了, 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 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 想要钻
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 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 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也把狼杀死。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 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 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穿井得一人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浇田、打水,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
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方的虚空之
处,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