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①①1.子( 孔子 )曰:“学而时习( 时常地复习 )之( yuâ )乎?.....,不亦( yì )说.
②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注音yùn 解释 生气),不亦君子乎?” ...不愠...
固定句式 不亦„„乎? ,译为 不也是„„吗?
通假字“说”,通 悦 ,译为 愉快
古今异义“朋”:古义为 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为 朋友 。
“君子”:古义为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为 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
一词多义“而”:①处译为 然后 ,表 承接 关系,词性为 连词 。
②处译为 却 ,表 转折 关系,词性为 连词 。
“之”:①处译为 它(学过的知识) ,词性为 代词 。
“知”:①处译为 了解 ,词性为 动词 。
这一则是讲 翻译: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 我 )日三( 多次 )省( xǐng 解释反省 )吾身( 自己 ):.....
①③①为( 谋划 )而( 尽心竭力 )乎( 往来 )而.( wâi )人谋..不忠..?与朋友交.
不信( 诚实 )乎?传(chuán)不习乎?” ..
一词多义“为”:①处译为 替 ,词性为 介词 。
“而”:③处译为 却 ,表 转折 关系,词性为 连词 。
“乎”:①处译为 吗 ,词性为 语气助词 ,表 疑问 语气。
词类活用“日”:本义为 天 ,词性 名词 ,本文译为 每天 ,作 状语 “传”:本义为,词性,本文译成语有: 一日三省 这一则是讲 学习态度 方面的内容。 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我自己:替别人谋划却不尽心竭力吗?跟朋
友往来却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复习吗?”
3.子曰:“温故而(然后)知,可( 可以 )以(凭借)为师矣(yǐ 了 )。” ...新....(wãi ).
古今异义“可以”:古义为 可以凭借 ,今义为 可能,许可 。
词类活用“故”:本义为 旧的 ,词性为 形容词 ,本文译为 旧的知识 ,作名词 “新”:本义为形容词 ,本文译为,作 ②②
一词多义“知”:②处译为 领悟,获得 ,词性为 动词 。
“为”:②处译为 做,当 ,词性为 动词 。
成语有: 温故而知新 这一则是讲 学习方法 方面的内容。
翻译: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然后(才能)获得新的体会,(就)可以凭借此
当老师了。”
④①4.子曰:“学而不思则(就)罔(wǎng),思(dài )。” ....而不学则殆.
古今异义“罔”:古义为 迷惑 ,今义为 蒙蔽 ; 没有 。
“殆”:古义为 有害 ,今义为 危险 ; 几乎 。
一词多义“而”:④处译为 却 ,表 转折 关系,词性为 连词 。
“思”:①处译为 思考 ,词性为 动词 。
这一则是讲 学习方法 方面的内容。
翻译: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
学习就会有害。”
③②④②③5.子曰:“由(仲由),诲( huì 教授 )女( rǔ )知之乎!知之为........( wãi )
⑤①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这 )知。” ..( zhì )也.( yě )
通假字“女”,通 汝 ,译为 你 ,词性 人称代词
“知”,通 智 ,译为 智慧,聪明 ,词性 形容词
一词多义“知”:③处译为 知与不知的态度 ,词性为 名词 。
④处译为。
⑤处译为,词性为
“乎”:②处译为词性为表语气。
“为”:③处译为 就是 ,词性为 动词 。
“之”:②处译为 它(“知”的内容 ) ,词性为 代词 。
“也”:①处译为 啊 ,词性为 语气助词 ,表 判断 语气。
判断句:“知之为知之”中 为 表判断。“是知也”中 也 表判断。
成语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一则是讲 学习态度 方面的内容。
翻译: 孔子说:“由,教给你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
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②①⑤②6.子曰:“见贤思齐(一致 )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反省 )也” ........。
词类活用“贤”:本义 有才能、德行的,词性 形容词,本文 贤能的人 ,作 名词
“内”:本义为,词性为,本文译为
一词多义“思”:②处译为 想着 ,词性为 动词 。
“焉”:①处译为 向他 ,词性为 兼词,兼“于之” 。
“而”:⑤处译为 就 ,表 承接 关系,词性为 连词 。
“也”:②处译为 不译 ,词性为 语气助词 ,表 肯定 语气。
成语有: 见贤思齐 这一则是讲 学习态度 方面的内容。
翻译:心自己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8.子曰:“三( 几个 )人行(老师 )焉(好的 )者..,必有我师..。择其.善..而.①②①①⑥
③⑦从( 学习 )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一词多义“行”:①处译为 行走 ,词性为 动词 。
“焉”:②处译为 在其中 ,词性为 兼词,兼“于之” 。
“者”:①处译为。
“其”:①处译为 他们的 ,词性为 代词 。
“而”:⑥处译为 来 ,表 承接 关系,词性为 连词 。
⑦处译为 就 ,表 承接 关系,词性为 连词 。
“之”:③处译为 “善者” ,词性为 代词 。
俗语和成语有: 三人行,必有我师 , 择善而从 。
这一则是讲 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方面的内容。
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行走,在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好
的方面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哪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 士人 )不可以不弘毅( 刚强、勇毅 ),任( 责任 )重( 重大 ).....
⑧而( 道路 )远( 遥远 )。仁(“仁”道 )以( 把 )为( 作为 )己任,不亦.道.....
重乎?死而⑨后①已(注音 yǐ 解释 停止 ),不亦远乎?” .
古今异义“以为”:古义为 把 „„作为 ,今义为 认为 。
一词多义“而”:⑧处译为 并且 ,表 并列 关系,词性为 连词 。
⑨处译为
“后”①处译为 以后 ,词性为 副词 。
词类活用“仁”:本义为 仁道 ,词性为 名词 ,本文为 实现“仁”道 ,作 动词 成语有: 任重道远 , 死而后已 。
这一则是讲 道德修养 方面的内容。
翻译: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因为他)责任重大并且道路遥远。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使命,不也是重大的吗?到死以后(肩负的责任)才停止,不也是遥远的吗?”
②⑥④③③9.子曰:“岁( 一年)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凋谢 )也” .........。
古今异义“然后”:古义 这样 以后 ,今义为 表示一件事后又发生一件事 。 词类活用“寒”:本义 寒冷的 ,词性 形容 ,本文为 寒冷的冬天,作 名词 一词多义“后”:②处译为 以后 ,词性为 副词 。
③处译为 最后 ,词性为 副词 。
“知”:⑥处译为 知道 ,词性为 动词 。
“之”:④处译为 不译 ,词性为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
“也”:③处译为 不译 ,词性为 语气助词 ,表 判断 语气。
判断句:句中 “也” 表判断。
成语有: 岁寒松柏 这一则是讲 道德修养 方面的内容。 翻译:孔子说:“(碰上)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天,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⑩②④②①10.子贡问曰:有一言( 句 )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②②子曰:“其恕( “恕”道 )乎( „„的事情 )不欲( 想 ),勿(不要)...!己所...
施于( 在 )人。” .
一词多义“而”:⑩处译为 用来 ,表 承接 关系,词性为 连词 。
“行”:②处译为 奉行 ,词性为 动词 。
“之”:④处译为 的 ,词性为 结构助词 。
“者”:②处译为 „„话 ,词性为 代词 。
“乎”:①处译为,词性为语气。
②处译为,词性为语气。
“其”:②处译为,词性为 ,表语气。 成语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一则是讲 道德修养 方面的内容。 翻译:子贡问道:“有一句可以用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大概是”恕“道吧!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论语》十则
①①1.子( 孔子 )曰:“学而时习( 时常地复习 )之( yuâ )乎?.....,不亦( yì )说.
②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注音yùn 解释 生气),不亦君子乎?” ...不愠...
固定句式 不亦„„乎? ,译为 不也是„„吗?
通假字“说”,通 悦 ,译为 愉快
古今异义“朋”:古义为 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为 朋友 。
“君子”:古义为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为 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
一词多义“而”:①处译为 然后 ,表 承接 关系,词性为 连词 。
②处译为 却 ,表 转折 关系,词性为 连词 。
“之”:①处译为 它(学过的知识) ,词性为 代词 。
“知”:①处译为 了解 ,词性为 动词 。
这一则是讲 翻译: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 我 )日三( 多次 )省( xǐng 解释反省 )吾身( 自己 ):.....
①③①为( 谋划 )而( 尽心竭力 )乎( 往来 )而.( wâi )人谋..不忠..?与朋友交.
不信( 诚实 )乎?传(chuán)不习乎?” ..
一词多义“为”:①处译为 替 ,词性为 介词 。
“而”:③处译为 却 ,表 转折 关系,词性为 连词 。
“乎”:①处译为 吗 ,词性为 语气助词 ,表 疑问 语气。
词类活用“日”:本义为 天 ,词性 名词 ,本文译为 每天 ,作 状语 “传”:本义为,词性,本文译成语有: 一日三省 这一则是讲 学习态度 方面的内容。 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我自己:替别人谋划却不尽心竭力吗?跟朋
友往来却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复习吗?”
3.子曰:“温故而(然后)知,可( 可以 )以(凭借)为师矣(yǐ 了 )。” ...新....(wãi ).
古今异义“可以”:古义为 可以凭借 ,今义为 可能,许可 。
词类活用“故”:本义为 旧的 ,词性为 形容词 ,本文译为 旧的知识 ,作名词 “新”:本义为形容词 ,本文译为,作 ②②
一词多义“知”:②处译为 领悟,获得 ,词性为 动词 。
“为”:②处译为 做,当 ,词性为 动词 。
成语有: 温故而知新 这一则是讲 学习方法 方面的内容。
翻译: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然后(才能)获得新的体会,(就)可以凭借此
当老师了。”
④①4.子曰:“学而不思则(就)罔(wǎng),思(dài )。” ....而不学则殆.
古今异义“罔”:古义为 迷惑 ,今义为 蒙蔽 ; 没有 。
“殆”:古义为 有害 ,今义为 危险 ; 几乎 。
一词多义“而”:④处译为 却 ,表 转折 关系,词性为 连词 。
“思”:①处译为 思考 ,词性为 动词 。
这一则是讲 学习方法 方面的内容。
翻译: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
学习就会有害。”
③②④②③5.子曰:“由(仲由),诲( huì 教授 )女( rǔ )知之乎!知之为........( wãi )
⑤①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这 )知。” ..( zhì )也.( yě )
通假字“女”,通 汝 ,译为 你 ,词性 人称代词
“知”,通 智 ,译为 智慧,聪明 ,词性 形容词
一词多义“知”:③处译为 知与不知的态度 ,词性为 名词 。
④处译为。
⑤处译为,词性为
“乎”:②处译为词性为表语气。
“为”:③处译为 就是 ,词性为 动词 。
“之”:②处译为 它(“知”的内容 ) ,词性为 代词 。
“也”:①处译为 啊 ,词性为 语气助词 ,表 判断 语气。
判断句:“知之为知之”中 为 表判断。“是知也”中 也 表判断。
成语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一则是讲 学习态度 方面的内容。
翻译: 孔子说:“由,教给你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
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②①⑤②6.子曰:“见贤思齐(一致 )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反省 )也” ........。
词类活用“贤”:本义 有才能、德行的,词性 形容词,本文 贤能的人 ,作 名词
“内”:本义为,词性为,本文译为
一词多义“思”:②处译为 想着 ,词性为 动词 。
“焉”:①处译为 向他 ,词性为 兼词,兼“于之” 。
“而”:⑤处译为 就 ,表 承接 关系,词性为 连词 。
“也”:②处译为 不译 ,词性为 语气助词 ,表 肯定 语气。
成语有: 见贤思齐 这一则是讲 学习态度 方面的内容。
翻译:心自己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8.子曰:“三( 几个 )人行(老师 )焉(好的 )者..,必有我师..。择其.善..而.①②①①⑥
③⑦从( 学习 )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一词多义“行”:①处译为 行走 ,词性为 动词 。
“焉”:②处译为 在其中 ,词性为 兼词,兼“于之” 。
“者”:①处译为。
“其”:①处译为 他们的 ,词性为 代词 。
“而”:⑥处译为 来 ,表 承接 关系,词性为 连词 。
⑦处译为 就 ,表 承接 关系,词性为 连词 。
“之”:③处译为 “善者” ,词性为 代词 。
俗语和成语有: 三人行,必有我师 , 择善而从 。
这一则是讲 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方面的内容。
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行走,在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好
的方面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哪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 士人 )不可以不弘毅( 刚强、勇毅 ),任( 责任 )重( 重大 ).....
⑧而( 道路 )远( 遥远 )。仁(“仁”道 )以( 把 )为( 作为 )己任,不亦.道.....
重乎?死而⑨后①已(注音 yǐ 解释 停止 ),不亦远乎?” .
古今异义“以为”:古义为 把 „„作为 ,今义为 认为 。
一词多义“而”:⑧处译为 并且 ,表 并列 关系,词性为 连词 。
⑨处译为
“后”①处译为 以后 ,词性为 副词 。
词类活用“仁”:本义为 仁道 ,词性为 名词 ,本文为 实现“仁”道 ,作 动词 成语有: 任重道远 , 死而后已 。
这一则是讲 道德修养 方面的内容。
翻译: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因为他)责任重大并且道路遥远。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使命,不也是重大的吗?到死以后(肩负的责任)才停止,不也是遥远的吗?”
②⑥④③③9.子曰:“岁( 一年)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凋谢 )也” .........。
古今异义“然后”:古义 这样 以后 ,今义为 表示一件事后又发生一件事 。 词类活用“寒”:本义 寒冷的 ,词性 形容 ,本文为 寒冷的冬天,作 名词 一词多义“后”:②处译为 以后 ,词性为 副词 。
③处译为 最后 ,词性为 副词 。
“知”:⑥处译为 知道 ,词性为 动词 。
“之”:④处译为 不译 ,词性为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
“也”:③处译为 不译 ,词性为 语气助词 ,表 判断 语气。
判断句:句中 “也” 表判断。
成语有: 岁寒松柏 这一则是讲 道德修养 方面的内容。 翻译:孔子说:“(碰上)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天,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⑩②④②①10.子贡问曰:有一言( 句 )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②②子曰:“其恕( “恕”道 )乎( „„的事情 )不欲( 想 ),勿(不要)...!己所...
施于( 在 )人。” .
一词多义“而”:⑩处译为 用来 ,表 承接 关系,词性为 连词 。
“行”:②处译为 奉行 ,词性为 动词 。
“之”:④处译为 的 ,词性为 结构助词 。
“者”:②处译为 „„话 ,词性为 代词 。
“乎”:①处译为,词性为语气。
②处译为,词性为语气。
“其”:②处译为,词性为 ,表语气。 成语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一则是讲 道德修养 方面的内容。 翻译:子贡问道:“有一句可以用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大概是”恕“道吧!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