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富营养化的原因及生物控制措施

誅水产养殖

水域富营养化的原因及生物控制措施

王丹

(黑龙江省方正县会发镇人民政府150812)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库、湖泊、河口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富营养化水体的特征十分明显,通常水体中的藻类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整个水体就会变为以蓝藻为主,直至出现蓝藻水华。

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体的自净能力。大量的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会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同时大量死亡的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又会严重伤害水体中其他的水生动物。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较高,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标的水,也会中毒致病。

1原因

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他限制了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有限,如果磷酸盐异常增加就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从而使水体的富营养化。所以说导致水域富营养化的物质,正是在水域中起限制作用的营养物质。

富营养化水体中过量的磷主要来源于肥料、农业废弃物和城市污水。据报道,在过去15年内地表水的磷酸盐含量增加了25倍。在城市污水中,磷酸盐的主要来源是洗涤剂,他除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外,还使水体产生泡沫。另外还有其内源作用,即水体中的底泥在还原状态下会释放磷酸盐,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

2控制措施

2.1鲢、鳙鱼控制浮游生物

因为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复杂的生物链。在生物链中,低营养级生物对高营养级生物产生影响,高营养级也对低营养级产生强烈作用,以致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改变。其途径是向水体中投放适当密度的鲢、鳙鱼,通过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鱼类摄食藻类的食物链关系,捕捞成鱼并带出氮磷,从而达到遏制水华、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鲢、鳙鱼是典型的吃浮游生物的鱼类,他们靠滤食器官滤取食物。由于滤取食物的鳃耙形状、结构、排列致密程度不同,鲢主要吃浮游植物,鳙主要吃浮游动物。鲢、鳙鱼不但不怕蓝藻,反而把蓝藻当成美味佳肴。100吨的鲢鱼和鳙鱼,1年就能消耗55000吨蓝藻,

而且他们能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将有害訝訕訍觼

的蓝藻毒素转化成无害物质,并以动物蛋白形式被捕捞出水养殖技术顾问2010. 11

体,从而脱离该水体的能量循环圈。有研究认为,利用拦栅,通过放养罗非鱼、

鲢、鳙可以清除水华,并认为清除水华的能力以鲢最为合适,鳙次之。所以鲢、鳙鱼成为科研人员为富营养化水体推出的首选“清道夫”

。利用鲢、鳙鱼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放养密度和放养比例要科学。根据水体浮游生物现存量和水生生物食物链转换参数进行科学的计算,以防止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新的影响。

2.2控制杂鱼

在水体中,许多温和性鱼类都以浮游动物为食,而浮游动物又以浮游植物为食,通过放养凶猛鱼类以减少食用浮游动物的鱼类种群,进而利用浮游动物来遏制藻类,改善水质。其途径是在水体中每年投放一定数量的食鱼类鱼种,如鳜鱼、鱼白鱼去捕食吃浮游动物的小鱼。当以浮游动物为食的小型杂鱼数量显著减少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就会增加,从而使作为其饵料的浮游植物量、细菌和悬浮有机碎屑等减少,整个水体的透明度随之提高,氧气平衡的水深分布状况得到改善。这种方法工艺流程为放养凶猛鱼类→抑制野杂鱼→增加浮游动物生物量→减少浮游植物等现存量→提高水体透明度→增加水体自净能力。

2.3用软体动物减少浮游生物

软体动物主要是指淡水双壳类。双壳类为滤食性种类,其食物为浮游植物、细菌、腐屑和小型浮游动物。双壳类的滤食能力极强,可使水体浮游生物量减少,从而增加水体透明度,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双壳类的发育存在变态,在钩介幼虫阶段会对鱼类产生危害。所以用软体动物减少浮游生物的技术通常用于较小的封闭水体或对原有种群恢复的水体。

2.4用其他水生高等植物消耗水体富营养

水生高等植物与藻类的生长在浅水湖泊中呈负相关,即水生高等植物能显著抑制藻类生长,提高水体透明度。这是利用水生植物吸收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减少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

目前,许多国家开始试验用大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大型水生植物包括凤眼莲、芦苇、狭叶香蒲、多穗尾藻、丽藻、浮萍、菱等许多种类,可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污染物的性质进行适宜的选栽。水生植物净化水体是以大型水生植物为主体,植物和根区微生物共生,产生协同效应,净化水质。经过植物直接吸收、微生物转化、物理吸附和沉降作用除去氮、磷和悬浮颗粒,同时对重金属分子也有降解效果。水生植物一般生长快,收割后经处理可作为燃料、饲料,或经发酵产生沼气,这也是目前国内外治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措施。

誅水产养殖

水域富营养化的原因及生物控制措施

王丹

(黑龙江省方正县会发镇人民政府150812)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库、湖泊、河口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富营养化水体的特征十分明显,通常水体中的藻类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整个水体就会变为以蓝藻为主,直至出现蓝藻水华。

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体的自净能力。大量的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会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同时大量死亡的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又会严重伤害水体中其他的水生动物。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较高,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标的水,也会中毒致病。

1原因

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他限制了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有限,如果磷酸盐异常增加就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从而使水体的富营养化。所以说导致水域富营养化的物质,正是在水域中起限制作用的营养物质。

富营养化水体中过量的磷主要来源于肥料、农业废弃物和城市污水。据报道,在过去15年内地表水的磷酸盐含量增加了25倍。在城市污水中,磷酸盐的主要来源是洗涤剂,他除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外,还使水体产生泡沫。另外还有其内源作用,即水体中的底泥在还原状态下会释放磷酸盐,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

2控制措施

2.1鲢、鳙鱼控制浮游生物

因为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复杂的生物链。在生物链中,低营养级生物对高营养级生物产生影响,高营养级也对低营养级产生强烈作用,以致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改变。其途径是向水体中投放适当密度的鲢、鳙鱼,通过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鱼类摄食藻类的食物链关系,捕捞成鱼并带出氮磷,从而达到遏制水华、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鲢、鳙鱼是典型的吃浮游生物的鱼类,他们靠滤食器官滤取食物。由于滤取食物的鳃耙形状、结构、排列致密程度不同,鲢主要吃浮游植物,鳙主要吃浮游动物。鲢、鳙鱼不但不怕蓝藻,反而把蓝藻当成美味佳肴。100吨的鲢鱼和鳙鱼,1年就能消耗55000吨蓝藻,

而且他们能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将有害訝訕訍觼

的蓝藻毒素转化成无害物质,并以动物蛋白形式被捕捞出水养殖技术顾问2010. 11

体,从而脱离该水体的能量循环圈。有研究认为,利用拦栅,通过放养罗非鱼、

鲢、鳙可以清除水华,并认为清除水华的能力以鲢最为合适,鳙次之。所以鲢、鳙鱼成为科研人员为富营养化水体推出的首选“清道夫”

。利用鲢、鳙鱼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放养密度和放养比例要科学。根据水体浮游生物现存量和水生生物食物链转换参数进行科学的计算,以防止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新的影响。

2.2控制杂鱼

在水体中,许多温和性鱼类都以浮游动物为食,而浮游动物又以浮游植物为食,通过放养凶猛鱼类以减少食用浮游动物的鱼类种群,进而利用浮游动物来遏制藻类,改善水质。其途径是在水体中每年投放一定数量的食鱼类鱼种,如鳜鱼、鱼白鱼去捕食吃浮游动物的小鱼。当以浮游动物为食的小型杂鱼数量显著减少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就会增加,从而使作为其饵料的浮游植物量、细菌和悬浮有机碎屑等减少,整个水体的透明度随之提高,氧气平衡的水深分布状况得到改善。这种方法工艺流程为放养凶猛鱼类→抑制野杂鱼→增加浮游动物生物量→减少浮游植物等现存量→提高水体透明度→增加水体自净能力。

2.3用软体动物减少浮游生物

软体动物主要是指淡水双壳类。双壳类为滤食性种类,其食物为浮游植物、细菌、腐屑和小型浮游动物。双壳类的滤食能力极强,可使水体浮游生物量减少,从而增加水体透明度,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双壳类的发育存在变态,在钩介幼虫阶段会对鱼类产生危害。所以用软体动物减少浮游生物的技术通常用于较小的封闭水体或对原有种群恢复的水体。

2.4用其他水生高等植物消耗水体富营养

水生高等植物与藻类的生长在浅水湖泊中呈负相关,即水生高等植物能显著抑制藻类生长,提高水体透明度。这是利用水生植物吸收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减少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

目前,许多国家开始试验用大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大型水生植物包括凤眼莲、芦苇、狭叶香蒲、多穗尾藻、丽藻、浮萍、菱等许多种类,可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污染物的性质进行适宜的选栽。水生植物净化水体是以大型水生植物为主体,植物和根区微生物共生,产生协同效应,净化水质。经过植物直接吸收、微生物转化、物理吸附和沉降作用除去氮、磷和悬浮颗粒,同时对重金属分子也有降解效果。水生植物一般生长快,收割后经处理可作为燃料、饲料,或经发酵产生沼气,这也是目前国内外治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措施。


相关文章

  •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物种和区域选择需要注意的问题
  •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公益事业,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对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渔业建设加快推进,社 ...查看


  •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 李建 1202062008 一.调查目的 1.对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的深入调查与了解. 2. 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巢湖水污染情况以及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3. 提高小组成员的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 ...查看


  • 综合防治渔业水体污染
  • 综合防治渔业水体污染 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8-9-24 13:50:49) 水域是渔业发展的自然基础,水域环境是决定渔业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加的工.农业污染.生活废水排放导致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重特大 ...查看


  • 增养殖学10鱼类增养殖学习题集
  • <鱼类增养殖学>习题集 绪 论 1. 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2. 何谓综合养鱼? 第一篇 总 论(基础篇) (一)养殖鱼类生物学 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 ...查看


  • 养殖水体生态修复工程探讨
  • 摘要: 通过水质预处理.水生植物修复.微生物净化.增氧和提水.人工浮动绿岛.人工湿地和生活污水处理等各项生态修复工程对世外桃源休闲农庄的养殖水体进行综合治理,使治理后的TN.TP.NH3-N.COD等各项主要水质指标均达到甚至优于国家地表水 ...查看


  •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处理规划
  • 摘要:以地表水环境为主题对象,介绍其质量监测.评价和处理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福建省九龙江水环境实践分析案例,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线性生态地表水环境管理框架.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监测评价处理规划 中图分类号:X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查看


  • 浅析水质检测在水产品养殖中的重要性
  • 摘要:影响水产品养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水质对水产品养殖的影响是最关键的,目前很多养殖户对水质的监测还多不够重视,本文通过对水质中影响水产品养殖的一些因素对水产品的危害进行分析,论证了水产品监测在水产品养殖中的重要性.期对相应的研究提供帮助. ...查看


  • 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
  • <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 读书报告 题目: 姓名: 学号: 专业: 学院: 水产学院 中国·武汉 二〇一三 年 十二 月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与治理(读书报告) 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水资源,它不仅是农业.养殖业.以及生活用水的主要 ...查看


  • 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复
  • 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复--------吴振斌 第一章 水生植物概述 1.1 水生植物的概念 为一生态学范畴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水生植物生活于水环境中,形成了一系列对于水环境的典型适应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形态结构及其功能上. 生活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