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学完善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摘要】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建立教学质量长效机制的关键。以“制度、组织、评价、反馈”为核心构建“互动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构建;科学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和内涵
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并具有实践操作性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高校内部自身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政府、社会通过对高等学校认证、评价等措施而建立的外部质量监督体系。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以保证教学质量为目标,把学校管理系统中的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管理、服务活动严密组织起来,规定各自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任务和权限,并建立统一协调的组织机构,从而使组织系统内形成一个在质量上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
二、目前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学过程监控不平衡。目前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监控较少;对理论教学监控较重视,而对实践教学环节则缺乏监控。
第二,现行的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不够客观,评估过程中的人为成分较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真正目的被掩盖。监控产生的“负效应”挫伤了教师的自尊心,影响了教师对于评估的积极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第三,教学质量监控范围较狭窄。目前对教学计划教学秩序的监控较重视,而对执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监控不足;对教师教学活动监控较严格,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较松弛;对学生知识的考核比较重视,而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核缺少办法。
第四,教学质量监控功能发挥不足。领导对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薄弱环节重视不够,对监控系统反馈信息缺乏决断,从而导致了教学质量监控效能的丧失,也削减了监控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第五,部分教师对质量管理的全员性认识不足,认为质量管理是管理人员的事,质量管理积极性不高,行为被动,从而导致学校质量监控效能的弱化。另外,有些学校虽然实行了学分制,但实际上只是在以往学年制的教学计划和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的基础上部分改动,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的要求。
三、构建科学完善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科学、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它应由教学管理制度系统、教学管理组织系统、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
(一)建立教学管理制度系统,规范教学管理
学校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根本依据,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教学规章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措施。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应该使学校教学做到“有章可循、奖惩分明、措施到位、管理有序”,为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保证。一般说来,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周期的教学检查制度。就是每学期分别在开学初、期中和期末开展三次教学检查。开学初教学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教学准备情况,期中教学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教学运行情况,而期末教学检查的内容则以期末考试情况为主。
2 教学督导制度。督导由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组成。教学督导员不定期到课堂听课,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性建议。并为校区和学院教学工作提供咨询。
3 学生评教制度。教学效果好不好。学生最有发言权。因此,建立学生评教制度,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科学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应包括学生对教学的接受程度、学生的收获、学生的满意度等方面。在操作过程中应合理控制误差。
4 领导、教师听课制度。校区和学院领导及主管教学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每学期都要深入课堂听课,亲身实地了解教学情况。
5 教师评价制度。对所有教师建立质量档案,每学期对教师授课质量做出综合判断,以此作为教学考核、晋升的依据。
6 教学竞赛制度。定期举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活动,通过青年教
师教学竞赛,发挥年轻人勇于创新的优点,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7 毕业生情况跟踪调查制度。学校质量如何,最终要经过社会的检验,因此调查反馈毕业生的工作状况信息对于学校质量管理有很大帮助。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活动,以此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动向,为校区学院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依据。
8 教学工作评估制度。以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及独立学院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为指导,制定出本校的评估办法,通过教学工作评估或模拟评估,促进校区和学院各层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健全教学管理组织系统,完善管理机制
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的管理、全方位的管理。它要求每一位教师员工都纳入到质量管理体系,岗位到人、责任到人,每人都有自己明确的岗位质量责任目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
1 教学质量保障决策系统。主要由校区和学院分管教学的主任和教务处组成。校区和学院领导是教学工作的最高决策者。教科部是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又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执行核心。他们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
2 教学质量保障实施系统。主要是系部教学管理机构,负责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力求使各项环节都遵照教学管理制度来展开,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3 教学质量保障信息系统。由教师、学生信息员及教学督导构成。借助于校互联网等信息平台,把各种信息反馈到决策系统。
(三)建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加强教学质量保障
教学质量评估是教学质量保障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因为教学质量控制的实际操作一般都是通过各级各类的评价来实现的。所以,学校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目标应建立各级各类的包括管理人
员、教师、学生在内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系部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学业水平以及课程、专业建设等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评估。借助新的科技手段,使评估更具科学性和时效性。根据“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的原则,为学校的质量管理保驾护航。
(四)建立教学信息的反馈系统,强化质量监控
信息反馈系统一般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听课制度。校区和学院领导、教务处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学督导等每学期都要不定期深入课堂听课,掌握第一手课堂教学情况。二是常规教学检查制度:学期初教学准备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和期末考试纪律检查,三是学生课堂教学信息员队伍。四是教学信息校园网反馈机制。利用校园网每月将各种教学信息、意见建议、教学中出现的差错、事故处理意见等予以公布,实施动态管理。
上述质量保障体系特点突出,结构完整,机制健全。体现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统一。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和各项建设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学
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和立校之本。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只要以系统论、全面质量管理和教育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和学生为学校一切工作的两个中心。以“制度、组织、评估、反馈”四大系统为基础的质量管理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学分制为平台,以校园网、高校教务教学管理系统等科技手段为技术保障,高等学校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工作就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
构建科学完善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摘要】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建立教学质量长效机制的关键。以“制度、组织、评价、反馈”为核心构建“互动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构建;科学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和内涵
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并具有实践操作性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高校内部自身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政府、社会通过对高等学校认证、评价等措施而建立的外部质量监督体系。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以保证教学质量为目标,把学校管理系统中的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管理、服务活动严密组织起来,规定各自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任务和权限,并建立统一协调的组织机构,从而使组织系统内形成一个在质量上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
二、目前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学过程监控不平衡。目前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监控较少;对理论教学监控较重视,而对实践教学环节则缺乏监控。
第二,现行的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不够客观,评估过程中的人为成分较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真正目的被掩盖。监控产生的“负效应”挫伤了教师的自尊心,影响了教师对于评估的积极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第三,教学质量监控范围较狭窄。目前对教学计划教学秩序的监控较重视,而对执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监控不足;对教师教学活动监控较严格,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较松弛;对学生知识的考核比较重视,而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核缺少办法。
第四,教学质量监控功能发挥不足。领导对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薄弱环节重视不够,对监控系统反馈信息缺乏决断,从而导致了教学质量监控效能的丧失,也削减了监控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第五,部分教师对质量管理的全员性认识不足,认为质量管理是管理人员的事,质量管理积极性不高,行为被动,从而导致学校质量监控效能的弱化。另外,有些学校虽然实行了学分制,但实际上只是在以往学年制的教学计划和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的基础上部分改动,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的要求。
三、构建科学完善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科学、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它应由教学管理制度系统、教学管理组织系统、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
(一)建立教学管理制度系统,规范教学管理
学校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根本依据,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教学规章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措施。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应该使学校教学做到“有章可循、奖惩分明、措施到位、管理有序”,为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保证。一般说来,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周期的教学检查制度。就是每学期分别在开学初、期中和期末开展三次教学检查。开学初教学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教学准备情况,期中教学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教学运行情况,而期末教学检查的内容则以期末考试情况为主。
2 教学督导制度。督导由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组成。教学督导员不定期到课堂听课,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性建议。并为校区和学院教学工作提供咨询。
3 学生评教制度。教学效果好不好。学生最有发言权。因此,建立学生评教制度,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科学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应包括学生对教学的接受程度、学生的收获、学生的满意度等方面。在操作过程中应合理控制误差。
4 领导、教师听课制度。校区和学院领导及主管教学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每学期都要深入课堂听课,亲身实地了解教学情况。
5 教师评价制度。对所有教师建立质量档案,每学期对教师授课质量做出综合判断,以此作为教学考核、晋升的依据。
6 教学竞赛制度。定期举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活动,通过青年教
师教学竞赛,发挥年轻人勇于创新的优点,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7 毕业生情况跟踪调查制度。学校质量如何,最终要经过社会的检验,因此调查反馈毕业生的工作状况信息对于学校质量管理有很大帮助。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活动,以此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动向,为校区学院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依据。
8 教学工作评估制度。以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及独立学院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为指导,制定出本校的评估办法,通过教学工作评估或模拟评估,促进校区和学院各层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健全教学管理组织系统,完善管理机制
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的管理、全方位的管理。它要求每一位教师员工都纳入到质量管理体系,岗位到人、责任到人,每人都有自己明确的岗位质量责任目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
1 教学质量保障决策系统。主要由校区和学院分管教学的主任和教务处组成。校区和学院领导是教学工作的最高决策者。教科部是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又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执行核心。他们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
2 教学质量保障实施系统。主要是系部教学管理机构,负责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力求使各项环节都遵照教学管理制度来展开,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3 教学质量保障信息系统。由教师、学生信息员及教学督导构成。借助于校互联网等信息平台,把各种信息反馈到决策系统。
(三)建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加强教学质量保障
教学质量评估是教学质量保障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因为教学质量控制的实际操作一般都是通过各级各类的评价来实现的。所以,学校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目标应建立各级各类的包括管理人
员、教师、学生在内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系部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学业水平以及课程、专业建设等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评估。借助新的科技手段,使评估更具科学性和时效性。根据“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的原则,为学校的质量管理保驾护航。
(四)建立教学信息的反馈系统,强化质量监控
信息反馈系统一般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听课制度。校区和学院领导、教务处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学督导等每学期都要不定期深入课堂听课,掌握第一手课堂教学情况。二是常规教学检查制度:学期初教学准备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和期末考试纪律检查,三是学生课堂教学信息员队伍。四是教学信息校园网反馈机制。利用校园网每月将各种教学信息、意见建议、教学中出现的差错、事故处理意见等予以公布,实施动态管理。
上述质量保障体系特点突出,结构完整,机制健全。体现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统一。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和各项建设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学
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和立校之本。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只要以系统论、全面质量管理和教育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和学生为学校一切工作的两个中心。以“制度、组织、评估、反馈”四大系统为基础的质量管理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学分制为平台,以校园网、高校教务教学管理系统等科技手段为技术保障,高等学校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工作就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