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5期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VoL27No.5
2008年lO月
Journalof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
Oct.2008,659~663
鄱阳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陈峰云1’2’
刘
伟D
吴宜进3n。
蔡崇法”一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2’江西九江学院旅游学院,九江332005;
鲫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
摘要鄱阳湖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典型的湖泊湿地,具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种群和灿烂闻‘名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资源加之宏观上的区位、交通、客源市场等优势,成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条件。但是长期以来单一的农业、渔业生产结构,掠夺式开发湿地资源,加之主观上认识的不足,造成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退化、污染严重等诸多因素制约了鄱阳湖生态旅游的发展。依据生态学和旅游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笔者提出了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对策与措施,以期实现湿地资源保护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湿地资源;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鄱阳湖中图法分类号Q
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21(2008)05—0659—05
湿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分布地域最广、生产力和村落的景观。周边共有3县16个乡镇81个自然最高的自然景观类型之一,其结构和功能十分独村,长期以来单一的农业、渔业生产结构,使得经济特【1]。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生态发展缓慢。该区水旱连年,掠夺式开发湿地资源,生景观系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态环境退化明显。充分利用本地湿地生态的特色资于大量的野生动植物栖息、生长、繁殖,生物资源十源,大力发展替代产业,使生态旅游成为当地新的经分丰富。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了“科学旅游”、济增长点,是当地群众的迫切要求。
“自然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概念[2],90年代后,旅鄱阳湖湿地周围为丘陵山地和平原,北部和东游业在全球经济各行业中发展速度位居前列,其中北部主要是丘陵山地,西南、南和东南主要是各河流又以生态旅游市场的增长最为显著,尤其对湿地生的入湖三角洲平原。该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则是一个崭新的研究区,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日照充足,适宜于多种生领域[引。
物生长。湿地土壤类型较多,以草甸土、草甸沼泽1研究区概况
土、水稻土、潮土为主,周边丘陵岗地为黄棕壤和红壤。
鄱阳湖湿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分界处的南岸,江西省北部。地理坐标115。49’~116。46,E,28。11’~2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及其特
29。51’N。它包括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部分,总面征分析
积约8
800
km2(图1)。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
鄱阳湖湿地具有生态、水文控制、环境控制三大湖,“洪水一片,枯水一线”是鄱阳湖的自然地理特功能,且具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植物、动征,并形成“高水是湖、低水河相”的湿地景观[4]。是物种群,特别是有多种珍稀濒危水禽在这优势的生我国东部地区最典型的湖泊湿地,也是世界瞩目和境中生存、繁殖。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给旅游活关注的重要湿地之一。
动增加了知识性,使人们在旅游休闲的同时,增加对鄱阳湖四周由430余座大小圩区组成的人工湿湿地动植物的了解以及提高对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地,呈现以水稻、人工湖和水塘为主,间有岗地、道路
认识,能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湿地旅
收稿日期:2007—11—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01040)资助
**通讯作者.E-mail:wuyijin@public.wh.hb.on;dcai2004@sohu.corn陈峰云,男,1969年生,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430070
660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第27卷
游资源开发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2.1
间的动态变化,水位高时以湖泊为主体,水位低时以沼泽为主体,呈现水陆交替出现的生态景观,整个天然湿地处在年复一年的有规律的波动之中。
3)湿地景观类型多样性。鄱阳湖湿地景观类型主要为内陆湿地,其次为人工湿地。湿地景观类型多样性是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2.2湿地生物多样性
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景观边缘效应使其生物种类繁多,为各生态系统的物种提供了良好的繁衍、栖
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
1)鄱阳湖湿地是个多类型的湿地复合体。它在
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跨地带性、间断性和随机性,造成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这种复合体,既具有湿地的多功能性,也形成了鄱阳湖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在生物、地理、地貌以及景观学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2)鄱阳湖天然湿地是个动态变化的统一体。水
位和水域面积的变化造成鄱阳湖天然湿地各类型之息地,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嘲(表1)。
表l鄱阳湖区湿地生物种群
Table
1
Thebiological
populationinthePoyangLake
area
1)植物种类繁多。据现有资料统计,湖区计有高等植物3000多种,其中裸子植物计有9科20属约29种(不包括人工引种栽培的100多种针叶树)。种子植物中,木本植物已知有120科390属约2
000
无工业污染,为鸟类特别是候鸟的觅食、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成为世界候鸟的最大的越冬栖息地(图2)。据初步统计,鄱阳湖已知鸟类310种,其中典型湿地鸟类159种,有13种为世界濒危鸟类,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白鹤、白头鹤、大鸨、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和遗鸥),二级保护动物44种(天鹅、灰鹅、白枕鹤、白头鹤、鸳鸯、鹈鹕等)。既有越冬候鸟,也有长住珍禽,最重要的有白鹤、白头鹤、白枕鹤、灰鹤、东
种以上。被子植物是最为复杂且种类繁多的。在水域环境中,据估算全湖浮游植物的年鲜产量达
451.3×104
t。鄱阳湖的藻类组成是以蓝藻、硅藻和
绿藻为主,而且藻类的分布几乎是全湖性的。而湖洲滩地则以多年生根茎丛生苔草和根基禾草及大量随洪水侵入的陆生杂草组成的草甸与沼泽植被,栽培植被及防护林带又是湖泊平原植被的主体。
2)鱼类种群复杂。鄱阳湖水系发达,沟港纵横,草洲遍布,水生植物生长茂盛,加上丰富的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为湖泊鱼类的栖居、索饵、产卵和洄游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地。鄱阳湖已记载鱼类有140种,隶属21科,主要种类是鲤科,有75种,占鄱阳湖鱼类种数的53.5%。主要优势种为鲤、鲫、鳊、鲂、鲴、鲩、青、鲢、鳙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鲟和中华鲟,二级保护动物有胭脂鱼,都具有特别重要的经济意义和保护价值。
3)鸟类特有种多,保护观赏价值高。鄱阳湖区湖洲滩地上的湖草茂盛,湖中各种水生植物及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虾、昆虫等资源丰富,气候适宜,
+|,{鹤Grus
1--版鹤Eu
O5O5O5O5
tl’l枕鹤Ⅶbin--napped¨ane
1}自;^r1鹤O
rienlalnhitestork
r
rane
leucogeranus
ration
99(J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年份Year
图2鄱阳湖越冬珍稀水鸟数量动态变化
Fig.2
OverwinteringpreciousaquaticbirdquantitychangeoftendencyinthePoyangLake
第5期陈峰云等:鄱阳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661
方白鹳、黑鹳、大鸨、白额雁、白琵鹭、小天鹅等,总数量在3×104只以上[6]。“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这是对鄱阳湖越冬候鸟壮观场面的真实写照。候鸟保护区建立后,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宾客来此考察参观,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2.3灿烂闻名的人文旅游资源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鄱阳先民留下了灿烂的文化,我国历史上很多杰出人物如徐稚、陶渊明、林士弘、刘恕、洪适、江万里、朱耷等都在湖区出生和成长。这里又发生过许多威武雄壮的英雄事迹,如周瑜操练水师、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水战、太平军“湖口大捷”、李烈钧在湖口发起“二次革命”等。散布在这一湖区的革命纪念地、文物古迹以及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民风也具有一定的旅游吸引力。
2.4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
鄱阳湖处于京九线中段,长江中、下游的连接点上,环湖区可形成铁路、公路、水路以及航空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湖区背依庐山,傍靠长江,候鸟景观又极具可观赏性,周边人口聚居,经济活跃,使之拥有着极为广阔的客源市场。鄱阳湖水质全年保持在1---2级标准内,具有较强的自净化能力,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影响较小,至今湖水透明度仍达到
0.65
由于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和认识上的误区,一场场“改造自然”的运动,导致许多野生动植物数量急剧减少,栖息地面积不断萎缩。人口急增扩大了对粮食和经济的需求,大量的湿地成为新的人工林区或者经济作物区。农药、化肥、煤炭、石油制品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的工业“i废”和有毒物质,严重污染了大气、土壤、水域,致使野生动植物不能健康地生长发育,繁殖力日益低下。
’
3.2管理者、旅游者及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
弱
在现实的开发利用中,旅游者往往认识和享受了湿地,却忽视了对湿地的保护。由于旅游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产业,一些管理者和社区居民为谋得短时暴利,不惜对湿地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甚至进行毁灭性的开发。参与者与开发者的生态意识的薄弱是导致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严重受损甚至退化、生态功能受到极大损害的重要原因L7j。在鄱阳湖的旅游开发中,因没有对旅游发展进行总体规划,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部分旅游区(点)局部已出现城镇化、商业化倾向,游客过度进入,对环境承载力造成破坏,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尚未设定游客容量的上限,在旅游旺季游客接待量已接近或超过极限值。旅游消费过程中带来的垃圾、废水,旅游交通车辆排放的大量废气,旅游机动船排出的油污等种种污染,均造成了景区环境的恶化。3.3湿地保护、社区扶贫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旅游资源开发者往往重开发轻保护,很少或几乎不拿出资金进行资源的保护与建设,这给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旅游扶贫是湿地生态旅游的又一重要功能,而鄱阳湖旅游开发中,当地居民得不到应有的利益。日益增多的游客又扰乱了他们的正常生活,这使得他们原本薄弱的生态意识更加淡薄。3.4产品单一、品位不高
目前,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以自然生态旅游产品为主,对人文生态旅游产品的重视和
m。鄱阳湖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型,阳
636
光充足,日照较长,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
mm,多集中在夏季,年平均气温接近17℃,1月份平均气温4.0~4.5℃,7月份平均气温29.0~29.5℃,无霜期275~280d。广阔的水体是巨大的能量库,使得区内昼夜温差较小,同时,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昼夜间盛行交替的湖、陆风,出现类似于海滨的气候。宏观上具备的区位、交通、客源市场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鄱阳湖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条件。
3
鄱阳湖生态旅游资源利用现状分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退化、污染严重
由于诸多人为原因,鄱阳湖的湿地面积锐减。
km2缩小到了
析
3.1
开发还不够,如有特色的古民居、古镇、乡村田庄风光、地方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不够【8]。自然生态旅游产品还停留在浅层次的观光体验型和大众化的生态旅游产品上,对度假休闲型和特种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不够。鄱阳湖旅游开发亟待改变以前的产品单一的状况,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
近年来,水域面积从1954年的5
3900
100
km2左右,森林资源遭到过度砍伐,导致水土
流失加剧,河流的泥沙含量增大,形成大面积的湖滩、草洲、沼泽湿地、浅水湖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662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第27卷
3.5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认识
②科考旅游。选择适当的自然景观地点(地落后的经济、文化现状是湖区社会发展的最根段),设计开发候鸟专业科学考察旅游,进行候鸟常本的制约因素,人口密度大、素质低,不断过多消耗规统计、生态学和水禽环志科学研究的实地观摩和资源,也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并形成恶性循环。其考察,为候鸟专业科技人员的学术会议和实地考察次,血吸虫对游客、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威提供良好的场所。也可为有关专业大专院校的本科胁,使部分地区的水上旅游活动难以开展。另外,生和研究生进行鄱阳湖湿地的动植物研究提供良好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设置、管理中也存在诸多制的实习场所。
约因素。’
③湖洲休闲。利用鄱阳湖每年周期性的出露草4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对
洲,可以开设洲滩浴场、蒙古包休闲、湖洲牧场、穿越策与措施
草地、徒步探险、牛车巡游、自行车草地旅游等游乐活动。让游客领略草滩浴场的浪漫、乡村田园风光长期以来,鄱阳湖忽视了湿地资源特别是旅游的滋味。
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针对湖2)水上游乐系列。利用沙湖山周围的湖面和杨区湿地资源的特征及湖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据生柳津河,开展水上乐园运动项目,可开发的游乐项目态学和旅游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笔者提出了鄱阳有:水上漂流、水上飞艇、水上自行车、赛艇、碰碰船、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对策与措施,钓鱼、渔俗风情表演、鱼鹰捕鱼、鸬鹊捕鱼、水上鱼家以实现湿地资源保护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观光表演等。
4.1加强对现有湿地的保护。退耕还湖,对已破坏3)观光农业旅游系列。观光农业主要集中在圩湿地进行生态恢复
堤保护的近800hm2土地上。由于这里地势平坦,对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的同时,应加大可开展特色种植(藜蒿)、现代农业(大棚蔬菜,力争经费投入,加强对湿地及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监得到国家认证)、水生生态模式(鱼一莲藕一水禽)、畜一测工作,为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的沼一渔模式(猪一沼一鱼)、特种养殖(包括精养鱼池,品依据[9]。退耕还湖,对已破坏湿地进行建设和恢复种有甲鱼、乌龟、虾、蟹、野鸭)、种养加结合(乡土食的方法主要有休牧、休渔、建设生态工程等。生态工品、特色产品)等。观光农业类型辅以游览路线与憩程是恢复已破坏湿地的一个根本性办法,建设生态息亭,可形成别具风格的观光农业旅游产品系列。
工程时,应注意替代生境与原生境的功能相等性。4)宣教文化旅游系列。主要进行鄱阳湖湿地生可以通过对破坏的湿地进行设计和营造,逐渐恢复态旅游科普教育,包括咨询服务台、信息中心、动植其绿色植被,使其变成野生动物生存的乐园和人们物标本展厅、报告厅、声像多媒体室、宣传教育展览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经过景观生态恢复设计的资室、珍稀淡水鱼馆、环境与血防教育等活动内容。源不但带给人类视觉美的感受,还能起到引起人们4.3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的反思教育的功能。
在地域分工理论的指导下,将其与周边资源共4.2着力塑造旅游形象。全面打造旅游产品
同开发,形成整体协调的大旅游区。与九江的六大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也需要特色鲜明的旅游形旅游景区即庐山牯岭景区、庐山山南景区、庐山山西象。根据鄱阳湖当地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特点,可景区、永修县景区、浔阳景区、共青城景区等形成一以大致将这里的旅游产品开发划分成以下四大系列个大旅游整体,从而推动鄱阳湖地区协调发展,使该组合。
区的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与整合,形成区域性1)湿地生态旅游系列。
的大旅游、大发展的格局。
①候鸟观赏。每年11月至第2年3月,在这里4.4构建湿地生态旅游法律保障体系
可观赏到几十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一些候鸟的重视依法治旅,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周期性迁徙为观鸟活动提供了固定的时空。可以通保护、湖区候鸟资源的保护、生态旅游的开发经营,过建沿湖嘹望台(塔)、草洲观赏平台,辅以高倍望均有赖于法制的健全。政府应制定适宜的湿地保远镜来欣赏鸟类飞行、取食、起舞、嬉戏等有趣的生护、利用和管理条例,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政府要主活习性场景。
动主持和参与生态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生态旅游
第5期陈峰云等:鄱阳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663
项目的规划、论证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利用市场[33
黄迸良.洞庭湖湿地的面积变化与演替口].地理研究,1999,18
运作方式搞好项目的开发建设。
(3):43—48.
当然,在看到鄱阳湖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广阔前[4]甘攸青.鄱阳湖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2.
景的同时,还应注意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生态[5]王晓鸿.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估[M].北京:科学出版社,
旅游资源系统的承载力,遵循生态学规律,坚持保护2004:10.
性开发原则,对已破坏的湿地进行建设性的生态恢[6]钟瑜.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口].中国人口资源・环境,
复[1引,从而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湿地生态旅2002(4):46-50.
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7]郑本法.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J].甘肃社会科学,2004(4,:
182—185.
参考文献
[8]陈峰云,范玉仙.世界遗产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41(1):157—160.
E13
谢炳庚.湿地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M].长沙:中南工业[93王学雷,吴宜进.江汉平原生态系统的退化与生态恢复重建大学出版社。1998:21—27.[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23(4):467-471.
[2]
申葆嘉.国外旅游研究进展(连载之三)[盯.旅游学刊,1996
[10]余瑕,王学雷,吴宜进.神龙架九大湖景观格局变化与湿地生态
(3):48-54.
恢复对策E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27(1):122—126.
ProtectionandExploitationofEcotourismResourcesofPoyangLake
CHENFeng-yunl'2’LIU
Weil’WUYi-jina’CAI
Chong-fal’
("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College
ofTourism,Ji巧iangUniversity,Ji巧iang332005,China;
∞Collegeof
UrbanandEnvironmentScience.Central
China
Normal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
Abstract
PoyangLakeisthemosttypicallakewetlandineasternChinabecauseofitsuniquewet—
landecosystemandabundantanimalandplantpopulations.Inaddition,PoyangLakehasfamoustourism
resources
inthehumanities。theabundant
resources
inthe
area
ofmacroeconomic,transport,touristmar-
ket,andotheradvantages,whichare
theimportantsuperoritytodevelop
eeo-tourism.Whereas,the
deg—
radationofthewetlandeco-tourismresource
andthepollutionisdeterioratingbythesingleagriculture
andfisheryproductionstructure,predatorydevelopment’andlackofawarenessover
times.Allthefactors
haehampered
the
developmentofeco-tourisminPoyangLake.Directedbytheoriesofecologyand
tourism,this
paper
providessomemeasures
on
PoyangLakewetlandeco-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utilizationinordertomeetthedemandofwetlandresources
conservationandtourismsustainablede-
velopment.
Keywords
wetlandresources;eco-tourism;sustainabledevelopment;Poyang
Lake.
(责任编辑:杨锦莲)
鄱阳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
陈峰云, 刘伟, 吴宜进, 蔡崇法, CHEN Feng-yun, LIU Wei, WU Yi-jin, CAI Chong-fa
陈峰云,CHEN Feng-yun(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江西九江学院旅游学院,九江,332005), 刘伟,蔡崇法,LIU Wei,CAI Chong-fa(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 , 吴宜进,WU Yi-jin(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8,27(5)7次
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参考文献(10条)
1. 谢炳庚 湿地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 19982. 申葆嘉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连载之三) 1996(03)
3. 黄进良 洞庭湖湿地的面积变化与演替[期刊论文]-地理研究 1999(03)4. 甘攸青 鄱阳湖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 20045. 王晓鸿 都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估 2004
6. 钟瑜 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04)7. 郑本法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期刊论文]-甘肃社会科学 2004(04)
8. 陈峰云. 范玉仙 世界遗产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期刊论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7(01)9. 王学雷. 吴宜进 江汉平原生态系统的退化与生态恢复重建[期刊论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4(04)
10. 余璟. 王学雷. 吴宜进 神龙架九大湖景观格局变化与湿地生态恢复对策[期刊论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8(01)
本文读者也读过(6条)
1. 金卫根. 廖夏林. JIN Wei-gen. LIAO Xia-lin 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期刊论文]-土壤2008,40(1)2. 丁贤生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期刊论文]-江西林业科技2003(6)3. 董明辉. 朱有志. 庄大昌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期刊论文]-资源科学2001,23(5)4. 刘红霞 衡水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学位论文]2009
5. 吕桦. 刘影 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期刊论文]-江西社会科学2003(3)6. 王俊 武汉市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研究[学位论文]2009
引证文献(7条)
1. 王金水. 包景岭. 常文韬. 李燃. 赵翌晨 衡水湖湿地旅游开发对鸟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
2. 冯长明. 袁琳 环鄱阳湖区旅游系统定位研究[期刊论文]-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1(15)
3. 冯长明. 袁琳. 王咏红 环鄱阳湖区旅游系统定位研究[期刊论文]-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4. 梁玉. 卢萍. 张晓星. 房用 鄱阳湖湿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山东林业科技 2011(5)5. 龚艳 江苏沿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 2009(8)
6. 陈少君. 李悦. 孔范龙. 郗敏. 王春艳. 李扬 安庆沿江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期刊论文]-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1(4)
7. 闫长平. 马延吉 人类产业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湿地科学 2010(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znydx200805018.aspx
第27卷第5期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VoL27No.5
2008年lO月
Journalof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
Oct.2008,659~663
鄱阳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陈峰云1’2’
刘
伟D
吴宜进3n。
蔡崇法”一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2’江西九江学院旅游学院,九江332005;
鲫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
摘要鄱阳湖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典型的湖泊湿地,具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种群和灿烂闻‘名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资源加之宏观上的区位、交通、客源市场等优势,成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条件。但是长期以来单一的农业、渔业生产结构,掠夺式开发湿地资源,加之主观上认识的不足,造成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退化、污染严重等诸多因素制约了鄱阳湖生态旅游的发展。依据生态学和旅游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笔者提出了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对策与措施,以期实现湿地资源保护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湿地资源;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鄱阳湖中图法分类号Q
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21(2008)05—0659—05
湿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分布地域最广、生产力和村落的景观。周边共有3县16个乡镇81个自然最高的自然景观类型之一,其结构和功能十分独村,长期以来单一的农业、渔业生产结构,使得经济特【1]。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生态发展缓慢。该区水旱连年,掠夺式开发湿地资源,生景观系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态环境退化明显。充分利用本地湿地生态的特色资于大量的野生动植物栖息、生长、繁殖,生物资源十源,大力发展替代产业,使生态旅游成为当地新的经分丰富。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了“科学旅游”、济增长点,是当地群众的迫切要求。
“自然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概念[2],90年代后,旅鄱阳湖湿地周围为丘陵山地和平原,北部和东游业在全球经济各行业中发展速度位居前列,其中北部主要是丘陵山地,西南、南和东南主要是各河流又以生态旅游市场的增长最为显著,尤其对湿地生的入湖三角洲平原。该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则是一个崭新的研究区,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日照充足,适宜于多种生领域[引。
物生长。湿地土壤类型较多,以草甸土、草甸沼泽1研究区概况
土、水稻土、潮土为主,周边丘陵岗地为黄棕壤和红壤。
鄱阳湖湿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分界处的南岸,江西省北部。地理坐标115。49’~116。46,E,28。11’~2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及其特
29。51’N。它包括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部分,总面征分析
积约8
800
km2(图1)。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
鄱阳湖湿地具有生态、水文控制、环境控制三大湖,“洪水一片,枯水一线”是鄱阳湖的自然地理特功能,且具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植物、动征,并形成“高水是湖、低水河相”的湿地景观[4]。是物种群,特别是有多种珍稀濒危水禽在这优势的生我国东部地区最典型的湖泊湿地,也是世界瞩目和境中生存、繁殖。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给旅游活关注的重要湿地之一。
动增加了知识性,使人们在旅游休闲的同时,增加对鄱阳湖四周由430余座大小圩区组成的人工湿湿地动植物的了解以及提高对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地,呈现以水稻、人工湖和水塘为主,间有岗地、道路
认识,能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湿地旅
收稿日期:2007—11—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01040)资助
**通讯作者.E-mail:wuyijin@public.wh.hb.on;dcai2004@sohu.corn陈峰云,男,1969年生,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430070
660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第27卷
游资源开发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2.1
间的动态变化,水位高时以湖泊为主体,水位低时以沼泽为主体,呈现水陆交替出现的生态景观,整个天然湿地处在年复一年的有规律的波动之中。
3)湿地景观类型多样性。鄱阳湖湿地景观类型主要为内陆湿地,其次为人工湿地。湿地景观类型多样性是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2.2湿地生物多样性
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景观边缘效应使其生物种类繁多,为各生态系统的物种提供了良好的繁衍、栖
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
1)鄱阳湖湿地是个多类型的湿地复合体。它在
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跨地带性、间断性和随机性,造成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这种复合体,既具有湿地的多功能性,也形成了鄱阳湖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在生物、地理、地貌以及景观学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2)鄱阳湖天然湿地是个动态变化的统一体。水
位和水域面积的变化造成鄱阳湖天然湿地各类型之息地,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嘲(表1)。
表l鄱阳湖区湿地生物种群
Table
1
Thebiological
populationinthePoyangLake
area
1)植物种类繁多。据现有资料统计,湖区计有高等植物3000多种,其中裸子植物计有9科20属约29种(不包括人工引种栽培的100多种针叶树)。种子植物中,木本植物已知有120科390属约2
000
无工业污染,为鸟类特别是候鸟的觅食、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成为世界候鸟的最大的越冬栖息地(图2)。据初步统计,鄱阳湖已知鸟类310种,其中典型湿地鸟类159种,有13种为世界濒危鸟类,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白鹤、白头鹤、大鸨、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和遗鸥),二级保护动物44种(天鹅、灰鹅、白枕鹤、白头鹤、鸳鸯、鹈鹕等)。既有越冬候鸟,也有长住珍禽,最重要的有白鹤、白头鹤、白枕鹤、灰鹤、东
种以上。被子植物是最为复杂且种类繁多的。在水域环境中,据估算全湖浮游植物的年鲜产量达
451.3×104
t。鄱阳湖的藻类组成是以蓝藻、硅藻和
绿藻为主,而且藻类的分布几乎是全湖性的。而湖洲滩地则以多年生根茎丛生苔草和根基禾草及大量随洪水侵入的陆生杂草组成的草甸与沼泽植被,栽培植被及防护林带又是湖泊平原植被的主体。
2)鱼类种群复杂。鄱阳湖水系发达,沟港纵横,草洲遍布,水生植物生长茂盛,加上丰富的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为湖泊鱼类的栖居、索饵、产卵和洄游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地。鄱阳湖已记载鱼类有140种,隶属21科,主要种类是鲤科,有75种,占鄱阳湖鱼类种数的53.5%。主要优势种为鲤、鲫、鳊、鲂、鲴、鲩、青、鲢、鳙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鲟和中华鲟,二级保护动物有胭脂鱼,都具有特别重要的经济意义和保护价值。
3)鸟类特有种多,保护观赏价值高。鄱阳湖区湖洲滩地上的湖草茂盛,湖中各种水生植物及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虾、昆虫等资源丰富,气候适宜,
+|,{鹤Grus
1--版鹤Eu
O5O5O5O5
tl’l枕鹤Ⅶbin--napped¨ane
1}自;^r1鹤O
rienlalnhitestork
r
rane
leucogeranus
ration
99(J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年份Year
图2鄱阳湖越冬珍稀水鸟数量动态变化
Fig.2
OverwinteringpreciousaquaticbirdquantitychangeoftendencyinthePoyangLake
第5期陈峰云等:鄱阳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661
方白鹳、黑鹳、大鸨、白额雁、白琵鹭、小天鹅等,总数量在3×104只以上[6]。“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这是对鄱阳湖越冬候鸟壮观场面的真实写照。候鸟保护区建立后,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宾客来此考察参观,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2.3灿烂闻名的人文旅游资源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鄱阳先民留下了灿烂的文化,我国历史上很多杰出人物如徐稚、陶渊明、林士弘、刘恕、洪适、江万里、朱耷等都在湖区出生和成长。这里又发生过许多威武雄壮的英雄事迹,如周瑜操练水师、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水战、太平军“湖口大捷”、李烈钧在湖口发起“二次革命”等。散布在这一湖区的革命纪念地、文物古迹以及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民风也具有一定的旅游吸引力。
2.4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
鄱阳湖处于京九线中段,长江中、下游的连接点上,环湖区可形成铁路、公路、水路以及航空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湖区背依庐山,傍靠长江,候鸟景观又极具可观赏性,周边人口聚居,经济活跃,使之拥有着极为广阔的客源市场。鄱阳湖水质全年保持在1---2级标准内,具有较强的自净化能力,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影响较小,至今湖水透明度仍达到
0.65
由于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和认识上的误区,一场场“改造自然”的运动,导致许多野生动植物数量急剧减少,栖息地面积不断萎缩。人口急增扩大了对粮食和经济的需求,大量的湿地成为新的人工林区或者经济作物区。农药、化肥、煤炭、石油制品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的工业“i废”和有毒物质,严重污染了大气、土壤、水域,致使野生动植物不能健康地生长发育,繁殖力日益低下。
’
3.2管理者、旅游者及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
弱
在现实的开发利用中,旅游者往往认识和享受了湿地,却忽视了对湿地的保护。由于旅游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产业,一些管理者和社区居民为谋得短时暴利,不惜对湿地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甚至进行毁灭性的开发。参与者与开发者的生态意识的薄弱是导致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严重受损甚至退化、生态功能受到极大损害的重要原因L7j。在鄱阳湖的旅游开发中,因没有对旅游发展进行总体规划,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部分旅游区(点)局部已出现城镇化、商业化倾向,游客过度进入,对环境承载力造成破坏,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尚未设定游客容量的上限,在旅游旺季游客接待量已接近或超过极限值。旅游消费过程中带来的垃圾、废水,旅游交通车辆排放的大量废气,旅游机动船排出的油污等种种污染,均造成了景区环境的恶化。3.3湿地保护、社区扶贫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旅游资源开发者往往重开发轻保护,很少或几乎不拿出资金进行资源的保护与建设,这给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旅游扶贫是湿地生态旅游的又一重要功能,而鄱阳湖旅游开发中,当地居民得不到应有的利益。日益增多的游客又扰乱了他们的正常生活,这使得他们原本薄弱的生态意识更加淡薄。3.4产品单一、品位不高
目前,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以自然生态旅游产品为主,对人文生态旅游产品的重视和
m。鄱阳湖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型,阳
636
光充足,日照较长,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
mm,多集中在夏季,年平均气温接近17℃,1月份平均气温4.0~4.5℃,7月份平均气温29.0~29.5℃,无霜期275~280d。广阔的水体是巨大的能量库,使得区内昼夜温差较小,同时,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昼夜间盛行交替的湖、陆风,出现类似于海滨的气候。宏观上具备的区位、交通、客源市场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鄱阳湖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条件。
3
鄱阳湖生态旅游资源利用现状分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退化、污染严重
由于诸多人为原因,鄱阳湖的湿地面积锐减。
km2缩小到了
析
3.1
开发还不够,如有特色的古民居、古镇、乡村田庄风光、地方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不够【8]。自然生态旅游产品还停留在浅层次的观光体验型和大众化的生态旅游产品上,对度假休闲型和特种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不够。鄱阳湖旅游开发亟待改变以前的产品单一的状况,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
近年来,水域面积从1954年的5
3900
100
km2左右,森林资源遭到过度砍伐,导致水土
流失加剧,河流的泥沙含量增大,形成大面积的湖滩、草洲、沼泽湿地、浅水湖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662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第27卷
3.5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认识
②科考旅游。选择适当的自然景观地点(地落后的经济、文化现状是湖区社会发展的最根段),设计开发候鸟专业科学考察旅游,进行候鸟常本的制约因素,人口密度大、素质低,不断过多消耗规统计、生态学和水禽环志科学研究的实地观摩和资源,也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并形成恶性循环。其考察,为候鸟专业科技人员的学术会议和实地考察次,血吸虫对游客、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威提供良好的场所。也可为有关专业大专院校的本科胁,使部分地区的水上旅游活动难以开展。另外,生和研究生进行鄱阳湖湿地的动植物研究提供良好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设置、管理中也存在诸多制的实习场所。
约因素。’
③湖洲休闲。利用鄱阳湖每年周期性的出露草4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对
洲,可以开设洲滩浴场、蒙古包休闲、湖洲牧场、穿越策与措施
草地、徒步探险、牛车巡游、自行车草地旅游等游乐活动。让游客领略草滩浴场的浪漫、乡村田园风光长期以来,鄱阳湖忽视了湿地资源特别是旅游的滋味。
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针对湖2)水上游乐系列。利用沙湖山周围的湖面和杨区湿地资源的特征及湖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据生柳津河,开展水上乐园运动项目,可开发的游乐项目态学和旅游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笔者提出了鄱阳有:水上漂流、水上飞艇、水上自行车、赛艇、碰碰船、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对策与措施,钓鱼、渔俗风情表演、鱼鹰捕鱼、鸬鹊捕鱼、水上鱼家以实现湿地资源保护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观光表演等。
4.1加强对现有湿地的保护。退耕还湖,对已破坏3)观光农业旅游系列。观光农业主要集中在圩湿地进行生态恢复
堤保护的近800hm2土地上。由于这里地势平坦,对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的同时,应加大可开展特色种植(藜蒿)、现代农业(大棚蔬菜,力争经费投入,加强对湿地及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监得到国家认证)、水生生态模式(鱼一莲藕一水禽)、畜一测工作,为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的沼一渔模式(猪一沼一鱼)、特种养殖(包括精养鱼池,品依据[9]。退耕还湖,对已破坏湿地进行建设和恢复种有甲鱼、乌龟、虾、蟹、野鸭)、种养加结合(乡土食的方法主要有休牧、休渔、建设生态工程等。生态工品、特色产品)等。观光农业类型辅以游览路线与憩程是恢复已破坏湿地的一个根本性办法,建设生态息亭,可形成别具风格的观光农业旅游产品系列。
工程时,应注意替代生境与原生境的功能相等性。4)宣教文化旅游系列。主要进行鄱阳湖湿地生可以通过对破坏的湿地进行设计和营造,逐渐恢复态旅游科普教育,包括咨询服务台、信息中心、动植其绿色植被,使其变成野生动物生存的乐园和人们物标本展厅、报告厅、声像多媒体室、宣传教育展览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经过景观生态恢复设计的资室、珍稀淡水鱼馆、环境与血防教育等活动内容。源不但带给人类视觉美的感受,还能起到引起人们4.3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的反思教育的功能。
在地域分工理论的指导下,将其与周边资源共4.2着力塑造旅游形象。全面打造旅游产品
同开发,形成整体协调的大旅游区。与九江的六大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也需要特色鲜明的旅游形旅游景区即庐山牯岭景区、庐山山南景区、庐山山西象。根据鄱阳湖当地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特点,可景区、永修县景区、浔阳景区、共青城景区等形成一以大致将这里的旅游产品开发划分成以下四大系列个大旅游整体,从而推动鄱阳湖地区协调发展,使该组合。
区的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与整合,形成区域性1)湿地生态旅游系列。
的大旅游、大发展的格局。
①候鸟观赏。每年11月至第2年3月,在这里4.4构建湿地生态旅游法律保障体系
可观赏到几十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一些候鸟的重视依法治旅,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周期性迁徙为观鸟活动提供了固定的时空。可以通保护、湖区候鸟资源的保护、生态旅游的开发经营,过建沿湖嘹望台(塔)、草洲观赏平台,辅以高倍望均有赖于法制的健全。政府应制定适宜的湿地保远镜来欣赏鸟类飞行、取食、起舞、嬉戏等有趣的生护、利用和管理条例,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政府要主活习性场景。
动主持和参与生态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生态旅游
第5期陈峰云等:鄱阳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663
项目的规划、论证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利用市场[33
黄迸良.洞庭湖湿地的面积变化与演替口].地理研究,1999,18
运作方式搞好项目的开发建设。
(3):43—48.
当然,在看到鄱阳湖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广阔前[4]甘攸青.鄱阳湖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2.
景的同时,还应注意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生态[5]王晓鸿.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估[M].北京:科学出版社,
旅游资源系统的承载力,遵循生态学规律,坚持保护2004:10.
性开发原则,对已破坏的湿地进行建设性的生态恢[6]钟瑜.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口].中国人口资源・环境,
复[1引,从而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湿地生态旅2002(4):46-50.
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7]郑本法.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J].甘肃社会科学,2004(4,:
182—185.
参考文献
[8]陈峰云,范玉仙.世界遗产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41(1):157—160.
E13
谢炳庚.湿地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M].长沙:中南工业[93王学雷,吴宜进.江汉平原生态系统的退化与生态恢复重建大学出版社。1998:21—27.[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23(4):467-471.
[2]
申葆嘉.国外旅游研究进展(连载之三)[盯.旅游学刊,1996
[10]余瑕,王学雷,吴宜进.神龙架九大湖景观格局变化与湿地生态
(3):48-54.
恢复对策E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27(1):122—126.
ProtectionandExploitationofEcotourismResourcesofPoyangLake
CHENFeng-yunl'2’LIU
Weil’WUYi-jina’CAI
Chong-fal’
("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College
ofTourism,Ji巧iangUniversity,Ji巧iang332005,China;
∞Collegeof
UrbanandEnvironmentScience.Central
China
Normal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
Abstract
PoyangLakeisthemosttypicallakewetlandineasternChinabecauseofitsuniquewet—
landecosystemandabundantanimalandplantpopulations.Inaddition,PoyangLakehasfamoustourism
resources
inthehumanities。theabundant
resources
inthe
area
ofmacroeconomic,transport,touristmar-
ket,andotheradvantages,whichare
theimportantsuperoritytodevelop
eeo-tourism.Whereas,the
deg—
radationofthewetlandeco-tourismresource
andthepollutionisdeterioratingbythesingleagriculture
andfisheryproductionstructure,predatorydevelopment’andlackofawarenessover
times.Allthefactors
haehampered
the
developmentofeco-tourisminPoyangLake.Directedbytheoriesofecologyand
tourism,this
paper
providessomemeasures
on
PoyangLakewetlandeco-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utilizationinordertomeetthedemandofwetlandresources
conservationandtourismsustainablede-
velopment.
Keywords
wetlandresources;eco-tourism;sustainabledevelopment;Poyang
Lake.
(责任编辑:杨锦莲)
鄱阳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
陈峰云, 刘伟, 吴宜进, 蔡崇法, CHEN Feng-yun, LIU Wei, WU Yi-jin, CAI Chong-fa
陈峰云,CHEN Feng-yun(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江西九江学院旅游学院,九江,332005), 刘伟,蔡崇法,LIU Wei,CAI Chong-fa(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 , 吴宜进,WU Yi-jin(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8,27(5)7次
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参考文献(10条)
1. 谢炳庚 湿地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 19982. 申葆嘉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连载之三) 1996(03)
3. 黄进良 洞庭湖湿地的面积变化与演替[期刊论文]-地理研究 1999(03)4. 甘攸青 鄱阳湖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 20045. 王晓鸿 都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估 2004
6. 钟瑜 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04)7. 郑本法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期刊论文]-甘肃社会科学 2004(04)
8. 陈峰云. 范玉仙 世界遗产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期刊论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7(01)9. 王学雷. 吴宜进 江汉平原生态系统的退化与生态恢复重建[期刊论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4(04)
10. 余璟. 王学雷. 吴宜进 神龙架九大湖景观格局变化与湿地生态恢复对策[期刊论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8(01)
本文读者也读过(6条)
1. 金卫根. 廖夏林. JIN Wei-gen. LIAO Xia-lin 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期刊论文]-土壤2008,40(1)2. 丁贤生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期刊论文]-江西林业科技2003(6)3. 董明辉. 朱有志. 庄大昌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期刊论文]-资源科学2001,23(5)4. 刘红霞 衡水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学位论文]2009
5. 吕桦. 刘影 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期刊论文]-江西社会科学2003(3)6. 王俊 武汉市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研究[学位论文]2009
引证文献(7条)
1. 王金水. 包景岭. 常文韬. 李燃. 赵翌晨 衡水湖湿地旅游开发对鸟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
2. 冯长明. 袁琳 环鄱阳湖区旅游系统定位研究[期刊论文]-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1(15)
3. 冯长明. 袁琳. 王咏红 环鄱阳湖区旅游系统定位研究[期刊论文]-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4. 梁玉. 卢萍. 张晓星. 房用 鄱阳湖湿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山东林业科技 2011(5)5. 龚艳 江苏沿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 2009(8)
6. 陈少君. 李悦. 孔范龙. 郗敏. 王春艳. 李扬 安庆沿江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期刊论文]-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1(4)
7. 闫长平. 马延吉 人类产业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湿地科学 2010(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znydx20080501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