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3高考语文冲刺押题系列高考押题卷2
一、语言文学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D .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降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现代医学一再证明,当一个人精力衰退、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与兴趣时,循环系统功能也会跟着退化。
B. 来自海内外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800多位闽籍工商界精英汇聚福州。
C. 昨日,市文物局组织了39名专家赶到重建的龚滩古镇,对已经完工的工程通过了验收。
D. 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5. 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7. 请看以下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注:此人下面是一块巨石
(1)描述漫画内容,至少恰当地用上一个成语。不超过50字(2分)
(2)给漫画拟一个题目,不要拟“无题”。(1分)
题目:
(3)写出你对此人的告诫。(2分)
告诫: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9分)
中国许多古建筑,何以能千年不遭雷击?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当今的科学界。相反,
将从整体上看,五台山古建筑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若不遭破坏,是不易着雷的。同时,五台山古建筑群有着良好的通风透气环境,使得古建筑本身保持清洁干燥,绝缘性能不遭破坏。本身良好的绝缘性能,与所处环境较强的自然消雷能力的相辅相成,使得五台山古建筑群不仅处于弱电场中,而且本身电阻较高近似于绝缘体或相对于周围环境来说是绝缘体,使得雷击的主放电过程不会在建筑物上产生,从而保证了建筑物很高的避雷水平。 不过,绝缘避雷最典型的例证,当属太原双塔。太原双塔落成于万历四十年(1612),
是明代砖构建筑的优秀之作。底平面八用形,内部空心式,各13层,高均在54.7米以上。塔身为全砖石结构,仅在各层角檐装有一根桃木。太原双塔地处太原高地,
周围环境的自然消雷与绝缘避雷二者的共同点。
10.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建筑避雷原理,暗合现代避雷原理,充分反映了我国先民伟大的创造才能。
B .由五台山古建筑群和太原双塔可看出,中国古代很早就对雷电现象和摩擦起电有着一定的认识和探索,并能在一定范围内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将其运用于建筑实践中。
C .太原双塔地势高,地质干燥,塔身不着雨淋,又兼全砖石结构,即使在雷雨天也近似于绝缘体,加上它有着与五台山建筑类似的自然环境,所以耐雷水平很高。
D .五台山古建筑群本身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而所处环境又有着较强的自然消雷能力,使
得五台山古建筑群处于弱电场中,或者说相对于周围环境来说是绝缘体,没有了避雷击的可能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听雪
刘家科
平静的拂晓敞开广阔的胸怀,深情地接纳今年最后一场冬雪。
她似乎早已聆听到了冬雪
今年最后一场冬雪,来得快去得也快,她完成了神圣的使命,便随之涅盘,留给大地的是生机,留给人类的是希望,留给国家的是奋发图强,留给新世纪的是旧世纪的忠告与预言„„
(选自2002年3月30日《文艺报》)
11、第一段中所描述的“浸透宇宙的音乐的交响”具体包括哪些内容?(4)
12、“拂晓又感受到一种无边无际的神力的挤压,一种无处不到的神光的洗礼,一种高洁而深厚的宏大乐章的浸泡”,这句话是从哪些角度写冬雪给拂晓的感受的?(3分)
13、“冬雪将这次来临的真谛和盘托出”,冬雪“这次来临的真谛”是什么呢?(3分)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 ”
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
A .郑当时曾经担任过项羽的将军,项羽死后,不久也就归顺了汉朝。
B .郑当时以行侠仗义为自豪,解救了张羽,名声传扬在梁楚一带。他喜欢结交朋友,常常夜以继日邀请拜谢宾客。
C .郑当时喜欢黄帝、老子的言论,仰慕年高有德的人;他年轻,官位卑微,但交游的朋友都是与他祖父同辈的人。
D .郑当时曾位列九卿,中途罢官回家,家境贫寒,门庭冷落。晚年,担任汝南郡太守且在任上去世。
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注】①道; 指正当手段。②不处:不要。③恶:怎么。④终食:吃完一顿饭。⑤造次:仓促之中。⑥颠沛:危急困难的时候。
23. 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文中可以看出,孔子主张人们要仁义,但也承认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
B. 孔子认为,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C. 孔子主张,富与贵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
D. 这一文字说明仁是取舍一切的标准,是人在颠沛流离的时候应该遵守的道德。
24. 孔子对“富与贵”的相关主张,今天还有价值吗?请简要说出你的理由。(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B (B 项都读作 yì A项并蒂莲 读作 bìng 其它读作b ǐng C项 驼绒 滂沱 读作tu ï .
拓荒者读作tu î 脱颖而出读作tu ō D项 际遇读作j ì 其它读作j í)
6.我们过圣诞节就好像乞丐披上了龙袍,脱去了龙袍仍然是个乞丐,而真正的皇帝即使脱去了龙袍仍然是皇帝。
【解析】本题既考察语句的仿写,又考察语句的衔接。改写时应注意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7. 答案示例
(1)一个人蹲在一块硕大的无朋的石头上,弯着腰,将两臂搂住巨石,费了九年二虎之力,欲将巨石搬走。(要点:只要说清画面内容,用好一个成语即可)
(2)不自量力 没脑子 (要点:重在意思,要与上下答案吻合)
(3)该放就放吧 做事不妨多用用脑子 (从“不自量力”和“做事要讲求方式方法”考虑。如果学生有创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理解文义、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也是对重要文句的考察。我们需要这句话放到它出现的段落中来理解,“冬雪将这次来临的真谛和盘托出”这句话出现在倒数第二段的末尾,这无疑给出了解题的信号:这句话是对以上段落或是对以上段落或是对本段内容的总结。
14.对历史的回望。作者本意不在描绘冬雪之形,而是想借冬雪传达出对宇宙、历史世纪的回顾与期望。“听”字恰恰可以尽情地联想,尽情地放飞思绪,这是“看”“观”等词语所无法达到的。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重要文句的理解。这句话是转折的开始,也是由物转向情感表达
的过渡。纵观全文,作者虽在写雪,但事实上其意却是在回望历史之际发幽古之思。仿佛在冬雪中听到来自历史深处的呼喊。
15.
DE
为九卿担任右内史,由于在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婴举行的当时的廷议中发言失当,郑庄被贬为詹事,后来调升为大农令。
郑庄任太史时,告诫(他家的) 守门人说:“客人来了,不论高贵低贱(都要立即请进来),不要让客人在门外等候。”他执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礼节,能以自己尊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客人。郑庄廉洁奉公,又从不添置私产,只靠薪俸和获得的赏赐来供应诸位年长的宾客。这样—来,他赠送人的礼物,只是些竹器盛放的普通食品。每次上朝,等到皇上空闲时就进言,每次不忘记说及天下德高望重的贤士。推举士人和丞、史等下属官员时,总是津津乐道,兴味盎然,还常说这些人比自己贤能。他对吏属从不直呼其名,跟下级谈话,总怕言辞失当而
伤害他们。听到别人好的建议,就把它推荐给皇上,生怕延误了。崤山以东的士人和一些
年长的人因此都异口同声地称赞郑庄。
郑庄被派遣视察黄河溃口,自己申请给五天假整治行装。皇上说;我听说,‘郑庄出行,来此事”几句为李清照《一剪梅》词所袭用,化作“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向来为词评家所赞誉。这首词虽写似水柔情,却骨力道劲,绝不流于软媚。李攀龙云:“月光如昼,泪深于酒,情景两到”,可谓佳评。
23.D “在颠沛流离的时候”说法有误,应该是不管处在什么时候都须臾不可或离的道德。
24.孔子认为富与贵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这个主张今天还非常有价值。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钱权交易、买官卖官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社会的公平。因此,提倡孔子的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干部队伍的建设具有不可低
估的价值。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的文化的批判继承。 对于本题一是要注意对内容的理解,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有自己的认识。
备战2013高考语文冲刺押题系列高考押题卷2
一、语言文学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D .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降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现代医学一再证明,当一个人精力衰退、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与兴趣时,循环系统功能也会跟着退化。
B. 来自海内外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800多位闽籍工商界精英汇聚福州。
C. 昨日,市文物局组织了39名专家赶到重建的龚滩古镇,对已经完工的工程通过了验收。
D. 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5. 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7. 请看以下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注:此人下面是一块巨石
(1)描述漫画内容,至少恰当地用上一个成语。不超过50字(2分)
(2)给漫画拟一个题目,不要拟“无题”。(1分)
题目:
(3)写出你对此人的告诫。(2分)
告诫: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9分)
中国许多古建筑,何以能千年不遭雷击?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当今的科学界。相反,
将从整体上看,五台山古建筑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若不遭破坏,是不易着雷的。同时,五台山古建筑群有着良好的通风透气环境,使得古建筑本身保持清洁干燥,绝缘性能不遭破坏。本身良好的绝缘性能,与所处环境较强的自然消雷能力的相辅相成,使得五台山古建筑群不仅处于弱电场中,而且本身电阻较高近似于绝缘体或相对于周围环境来说是绝缘体,使得雷击的主放电过程不会在建筑物上产生,从而保证了建筑物很高的避雷水平。 不过,绝缘避雷最典型的例证,当属太原双塔。太原双塔落成于万历四十年(1612),
是明代砖构建筑的优秀之作。底平面八用形,内部空心式,各13层,高均在54.7米以上。塔身为全砖石结构,仅在各层角檐装有一根桃木。太原双塔地处太原高地,
周围环境的自然消雷与绝缘避雷二者的共同点。
10.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建筑避雷原理,暗合现代避雷原理,充分反映了我国先民伟大的创造才能。
B .由五台山古建筑群和太原双塔可看出,中国古代很早就对雷电现象和摩擦起电有着一定的认识和探索,并能在一定范围内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将其运用于建筑实践中。
C .太原双塔地势高,地质干燥,塔身不着雨淋,又兼全砖石结构,即使在雷雨天也近似于绝缘体,加上它有着与五台山建筑类似的自然环境,所以耐雷水平很高。
D .五台山古建筑群本身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而所处环境又有着较强的自然消雷能力,使
得五台山古建筑群处于弱电场中,或者说相对于周围环境来说是绝缘体,没有了避雷击的可能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听雪
刘家科
平静的拂晓敞开广阔的胸怀,深情地接纳今年最后一场冬雪。
她似乎早已聆听到了冬雪
今年最后一场冬雪,来得快去得也快,她完成了神圣的使命,便随之涅盘,留给大地的是生机,留给人类的是希望,留给国家的是奋发图强,留给新世纪的是旧世纪的忠告与预言„„
(选自2002年3月30日《文艺报》)
11、第一段中所描述的“浸透宇宙的音乐的交响”具体包括哪些内容?(4)
12、“拂晓又感受到一种无边无际的神力的挤压,一种无处不到的神光的洗礼,一种高洁而深厚的宏大乐章的浸泡”,这句话是从哪些角度写冬雪给拂晓的感受的?(3分)
13、“冬雪将这次来临的真谛和盘托出”,冬雪“这次来临的真谛”是什么呢?(3分)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 ”
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
A .郑当时曾经担任过项羽的将军,项羽死后,不久也就归顺了汉朝。
B .郑当时以行侠仗义为自豪,解救了张羽,名声传扬在梁楚一带。他喜欢结交朋友,常常夜以继日邀请拜谢宾客。
C .郑当时喜欢黄帝、老子的言论,仰慕年高有德的人;他年轻,官位卑微,但交游的朋友都是与他祖父同辈的人。
D .郑当时曾位列九卿,中途罢官回家,家境贫寒,门庭冷落。晚年,担任汝南郡太守且在任上去世。
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注】①道; 指正当手段。②不处:不要。③恶:怎么。④终食:吃完一顿饭。⑤造次:仓促之中。⑥颠沛:危急困难的时候。
23. 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文中可以看出,孔子主张人们要仁义,但也承认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
B. 孔子认为,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C. 孔子主张,富与贵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
D. 这一文字说明仁是取舍一切的标准,是人在颠沛流离的时候应该遵守的道德。
24. 孔子对“富与贵”的相关主张,今天还有价值吗?请简要说出你的理由。(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B (B 项都读作 yì A项并蒂莲 读作 bìng 其它读作b ǐng C项 驼绒 滂沱 读作tu ï .
拓荒者读作tu î 脱颖而出读作tu ō D项 际遇读作j ì 其它读作j í)
6.我们过圣诞节就好像乞丐披上了龙袍,脱去了龙袍仍然是个乞丐,而真正的皇帝即使脱去了龙袍仍然是皇帝。
【解析】本题既考察语句的仿写,又考察语句的衔接。改写时应注意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7. 答案示例
(1)一个人蹲在一块硕大的无朋的石头上,弯着腰,将两臂搂住巨石,费了九年二虎之力,欲将巨石搬走。(要点:只要说清画面内容,用好一个成语即可)
(2)不自量力 没脑子 (要点:重在意思,要与上下答案吻合)
(3)该放就放吧 做事不妨多用用脑子 (从“不自量力”和“做事要讲求方式方法”考虑。如果学生有创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理解文义、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也是对重要文句的考察。我们需要这句话放到它出现的段落中来理解,“冬雪将这次来临的真谛和盘托出”这句话出现在倒数第二段的末尾,这无疑给出了解题的信号:这句话是对以上段落或是对以上段落或是对本段内容的总结。
14.对历史的回望。作者本意不在描绘冬雪之形,而是想借冬雪传达出对宇宙、历史世纪的回顾与期望。“听”字恰恰可以尽情地联想,尽情地放飞思绪,这是“看”“观”等词语所无法达到的。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重要文句的理解。这句话是转折的开始,也是由物转向情感表达
的过渡。纵观全文,作者虽在写雪,但事实上其意却是在回望历史之际发幽古之思。仿佛在冬雪中听到来自历史深处的呼喊。
15.
DE
为九卿担任右内史,由于在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婴举行的当时的廷议中发言失当,郑庄被贬为詹事,后来调升为大农令。
郑庄任太史时,告诫(他家的) 守门人说:“客人来了,不论高贵低贱(都要立即请进来),不要让客人在门外等候。”他执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礼节,能以自己尊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客人。郑庄廉洁奉公,又从不添置私产,只靠薪俸和获得的赏赐来供应诸位年长的宾客。这样—来,他赠送人的礼物,只是些竹器盛放的普通食品。每次上朝,等到皇上空闲时就进言,每次不忘记说及天下德高望重的贤士。推举士人和丞、史等下属官员时,总是津津乐道,兴味盎然,还常说这些人比自己贤能。他对吏属从不直呼其名,跟下级谈话,总怕言辞失当而
伤害他们。听到别人好的建议,就把它推荐给皇上,生怕延误了。崤山以东的士人和一些
年长的人因此都异口同声地称赞郑庄。
郑庄被派遣视察黄河溃口,自己申请给五天假整治行装。皇上说;我听说,‘郑庄出行,来此事”几句为李清照《一剪梅》词所袭用,化作“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向来为词评家所赞誉。这首词虽写似水柔情,却骨力道劲,绝不流于软媚。李攀龙云:“月光如昼,泪深于酒,情景两到”,可谓佳评。
23.D “在颠沛流离的时候”说法有误,应该是不管处在什么时候都须臾不可或离的道德。
24.孔子认为富与贵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这个主张今天还非常有价值。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钱权交易、买官卖官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社会的公平。因此,提倡孔子的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干部队伍的建设具有不可低
估的价值。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的文化的批判继承。 对于本题一是要注意对内容的理解,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有自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