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是什么?

  中共中央政治局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要求“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哪些官话套话,最令你反感?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日前发出征集令:“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官话套话空洞无物,多年来相沿成习,会议中官话套话至今不绝于耳。现向网友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欢迎实例实录。”此举引发社会强烈共鸣,网友纷纷吐槽、拍砖。“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现场指挥”、“积极、及时、立即、确保”……据称,网友对这样一些官话套话最为反感。这些官话套话,让人们听得耳朵都起茧了。难怪人们常常感叹,“常说的老话多、正确的废话多、漂亮的空话多、严谨的套话多、违心的假话多。”

  在此之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题为“你身边爱讲官话的官员多吗”的在线调查显示,91.7%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普遍存在爱讲官话的官员,91.0%的人直言很反感官员说官话;84.1%的受访者期待,未来十年,不说官话能成为官场新风气。至于官话改革的具体举措,76.7%的人建议官员说话应该直面问题,不回避、不闪躲;72.3%的人建议官员要敢讲真话、实话,“实干兴邦,从不讲官话做起。”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

  观点提炼

  1.官话套话是“话语腐败”

  官话套话流行,非始自今日,早已为百姓反感。两年前,江西省防汛办副主任平其俊,就因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场景,讲了几句满口“领导重视”的官话套话,结果掀起一场“官话风波”,被讽为“最牛官话样本”,可谓官话史上之“经典”。

  会说官话套话,曾是官场“基本功”,大小会场屡见不鲜。说者有板有眼,滔滔不绝,但稍加分析,全是再正确不过的废话、空话。说者,还偏偏强调要与会者“学习”“落实”,结果可想而知。

  有论者评,官话套话是庸官的“遮羞布”,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脱离实际,无所作为,对工作对问题没有真知灼见,又要汇报、发言,只好搬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来撑场面,忽悠领导,更忽悠群众。

  官话套话,表面看是“说话技巧”,实则映射着官场生态和官员作风。从少数人、个别官员说话的“假大空”,渐渐演变成具有“礼仪”色彩的群体性动作,成为与民众格格不入的“话语体系”,此情此景,说“话语腐败”也不为过,在老百姓眼里,就是“话不入耳,面目可憎”!(言者,中国网络电视台)

  2. 不说“官话”的实质是多做“民事”

  “官话”绝不仅仅是官话,正确的废话背后是信仰的迷失,“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背后是价值观的错位,“假大空”的背后是虚伪、保守、专横与特权。公众期待官员说话能直面问题,潜含的意思是要真正解决问题;期待不说官话能成官场新风气,其实质正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所以,要打破官员说“官话”的问题,根本的还是要官员不做“官事”,而做“民事”、“人事”。(郭文婧,《中国青年报》)

  3.说“人话”,要祛除官话套话的土壤

  官话套话盛行,真话人话“稀缺”,一方面反映出时下很多官员工作作风的虚浮,总想着做些花样文章,敷衍上级,搪塞民众;另一方面,也与权力产生、运行的土壤密不可分。如果在制度上,官员只习惯对上负责,而无须看民众的脸色,则当然会无视民众的感受,放言无忌。言为心声。要转变作风,彻底摒弃相沿成习的空话、套话,根本还在于祛除官话套话的土壤。具体而言,首先要真正将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对民意多一些尊重和敬畏。如果不是真心低头心系百姓,将很难真正改变官员对待公权力的态度、对待民众的态度。要想官员“说人话”,还得让公民的权利站起来,权力监督硬起来才行。(《新京报》社论)

  ◎编辑提点:不要以为官话套话只出现在会场上,也不要以为只有官员才这种口吻。近日看到一则相关新闻,做了十多年高考语文阅卷工作的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建新,在主讲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的代表性问题时说,其中“套话”问题最严重。考生常事先准备些材料,碰到相关题材,就随意套用,这类“套话”作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屈原、陶渊明、苏轼,被称为“套话三巨头”。其他常见的还有庄子、项羽、司马迁、嵇康、王维、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隐、陆游、李清照、曹雪芹。那么,民众最反感官话套话,高考作文最令人反感的就是套话空话。什么是好作文?好作文应该有真情、有思想,是真情实意的作文。如果作者通过独立观察和感受得来题材,即使只是身边琐事,也能写成好文章;反之,如果没有情感和思想,文章技巧再好,语言再华丽,也是空的。套话作文就是这样一种缺乏作者的情感与思想的作文。所以,要击破作文套话和空话的阿喀琉斯之踵,改变虚假、应景的程式化表达方式,这里告诉同学们一句话:一颗诚恳的心是作文套话和空话的死敌!(华放)

  中共中央政治局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要求“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哪些官话套话,最令你反感?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日前发出征集令:“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官话套话空洞无物,多年来相沿成习,会议中官话套话至今不绝于耳。现向网友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欢迎实例实录。”此举引发社会强烈共鸣,网友纷纷吐槽、拍砖。“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现场指挥”、“积极、及时、立即、确保”……据称,网友对这样一些官话套话最为反感。这些官话套话,让人们听得耳朵都起茧了。难怪人们常常感叹,“常说的老话多、正确的废话多、漂亮的空话多、严谨的套话多、违心的假话多。”

  在此之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题为“你身边爱讲官话的官员多吗”的在线调查显示,91.7%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普遍存在爱讲官话的官员,91.0%的人直言很反感官员说官话;84.1%的受访者期待,未来十年,不说官话能成为官场新风气。至于官话改革的具体举措,76.7%的人建议官员说话应该直面问题,不回避、不闪躲;72.3%的人建议官员要敢讲真话、实话,“实干兴邦,从不讲官话做起。”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

  观点提炼

  1.官话套话是“话语腐败”

  官话套话流行,非始自今日,早已为百姓反感。两年前,江西省防汛办副主任平其俊,就因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场景,讲了几句满口“领导重视”的官话套话,结果掀起一场“官话风波”,被讽为“最牛官话样本”,可谓官话史上之“经典”。

  会说官话套话,曾是官场“基本功”,大小会场屡见不鲜。说者有板有眼,滔滔不绝,但稍加分析,全是再正确不过的废话、空话。说者,还偏偏强调要与会者“学习”“落实”,结果可想而知。

  有论者评,官话套话是庸官的“遮羞布”,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脱离实际,无所作为,对工作对问题没有真知灼见,又要汇报、发言,只好搬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来撑场面,忽悠领导,更忽悠群众。

  官话套话,表面看是“说话技巧”,实则映射着官场生态和官员作风。从少数人、个别官员说话的“假大空”,渐渐演变成具有“礼仪”色彩的群体性动作,成为与民众格格不入的“话语体系”,此情此景,说“话语腐败”也不为过,在老百姓眼里,就是“话不入耳,面目可憎”!(言者,中国网络电视台)

  2. 不说“官话”的实质是多做“民事”

  “官话”绝不仅仅是官话,正确的废话背后是信仰的迷失,“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背后是价值观的错位,“假大空”的背后是虚伪、保守、专横与特权。公众期待官员说话能直面问题,潜含的意思是要真正解决问题;期待不说官话能成官场新风气,其实质正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所以,要打破官员说“官话”的问题,根本的还是要官员不做“官事”,而做“民事”、“人事”。(郭文婧,《中国青年报》)

  3.说“人话”,要祛除官话套话的土壤

  官话套话盛行,真话人话“稀缺”,一方面反映出时下很多官员工作作风的虚浮,总想着做些花样文章,敷衍上级,搪塞民众;另一方面,也与权力产生、运行的土壤密不可分。如果在制度上,官员只习惯对上负责,而无须看民众的脸色,则当然会无视民众的感受,放言无忌。言为心声。要转变作风,彻底摒弃相沿成习的空话、套话,根本还在于祛除官话套话的土壤。具体而言,首先要真正将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对民意多一些尊重和敬畏。如果不是真心低头心系百姓,将很难真正改变官员对待公权力的态度、对待民众的态度。要想官员“说人话”,还得让公民的权利站起来,权力监督硬起来才行。(《新京报》社论)

  ◎编辑提点:不要以为官话套话只出现在会场上,也不要以为只有官员才这种口吻。近日看到一则相关新闻,做了十多年高考语文阅卷工作的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建新,在主讲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的代表性问题时说,其中“套话”问题最严重。考生常事先准备些材料,碰到相关题材,就随意套用,这类“套话”作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屈原、陶渊明、苏轼,被称为“套话三巨头”。其他常见的还有庄子、项羽、司马迁、嵇康、王维、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隐、陆游、李清照、曹雪芹。那么,民众最反感官话套话,高考作文最令人反感的就是套话空话。什么是好作文?好作文应该有真情、有思想,是真情实意的作文。如果作者通过独立观察和感受得来题材,即使只是身边琐事,也能写成好文章;反之,如果没有情感和思想,文章技巧再好,语言再华丽,也是空的。套话作文就是这样一种缺乏作者的情感与思想的作文。所以,要击破作文套话和空话的阿喀琉斯之踵,改变虚假、应景的程式化表达方式,这里告诉同学们一句话:一颗诚恳的心是作文套话和空话的死敌!(华放)


相关文章

  • 十句最反感套话
  • 十句最反感官话套话:狠抓狠批落实居首 "狠抓--狠批--落实--突出--"最惹人烦 征集只是过程,少讲官话套话才是目的 十句最反感官话套话出炉 征集活动从1月14日开始,中间热线不断.前后一共有170多名读者参与,列出了 ...查看


  • 国家公务员考试海关系统面试必备秘密武器
  • 国家公务员考试海关系统面试必备秘密武器 关于海关系统的命题特点,同学们已经在辅导课程中学习过,大体的规律也已经掌握,这里从其他角度对其命题给同学们做一个更深入的提示,以帮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其命题规律. 一.综合分析题必为第一题且背景相似, ...查看


  • 郑宇民象明星一样受追捧
  • 最近,在互联网上流传着一个视频,是一个多月前在杭州召开的第八届中国民营企业家峰会上,浙江工商局局长郑宇民与央视主持人董倩的精彩对话.除了工商局长,郑宇民另一个身份是浙江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会长. 在对话中,郑宇民诙谐地要求与董倩坐下来讲话,因 ...查看


  • 小说[知己话]阅读
  • 小说<知己话>阅读 知己话 吴县长回老家看望父亲.晚饭以后两个人坐在院子里说话,一问一答,很亲切. 秋天的夜,月亮很好,气爽风柔.田野里的瓜香果甜悠悠晃晃飘过来,绕着人的头顶转:有不知名儿的虫儿在他们身旁的菊花丛里叫,还听见露珠 ...查看


  • 村学习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 xx"七一"讲话多次强调与党的作风建设有关的内容,比如,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把群众当亲人,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等.这 ...查看


  • 2012年全国普通话排行榜
  • 2012年全国普通话排行榜 第1名:原热河省 包括现在的河北省承德市.辽宁省朝阳市.辽宁省阜新市.内蒙古赤峰市)普通话所谓的北京官话就是热河地区的方言. 第2名:北京 第3名:安徽 第4名:浙江 第5名:江苏 第6名:天津 天津方言与普通话 ...查看


  • 郑宇民,话语"最给力"的局长
  • 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因为在一段50多分钟的视频中与央视主持人精彩的对话而被网民称为"最给力"的政府官员.相比一些官员的"雷语",郑宇民的话语让人听得入耳,完全抛开了惯常的官腔套话. 主持人董倩问: ...查看


  • 领导者语言沟通的技巧
  • 作者:赵莉 领导科学 2007年04期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又具有表达情感的作用.领导者开展工作离不开语言,语言是领导者的基本功.高明的领导者深谙语言的功能和作用.掌握语言艺术的最大秘诀在于清楚地知道如何使用语言,如何用准确恰当的词语表情 ...查看


  • 完善国有企业规章制度
  • 完善国有企业规章制度 陈志勇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什么单位,国企也好,外企也罢,总有着这样那样的制度 和规章来规范员工们的行为.对于企业而言,规章制度有如国家的法律一样承担着神圣的使命,是规范 化企业管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