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书,铸师魂,促专业成长”读书心得
――读《教师最关键的 18 项修炼》、《怎样做好班主任有感》、《走近陶行知》等有感
常熟赵市中学 f 传斌
本学期开学之初,学校在开学培训时发了几本书--《教师最关键的 18 项修炼》、《怎样做好班主任有感》、《走近陶行知》等。读了李明高老师所著的《教师最关键的 18 项修炼》,真是获益非浅,感慨颇多。《走近陶行知》P135写道,“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即今日所应当养成的学生。”是的。如何来培养学生是我们国家交给我们每个教师的重要任务,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好学生呢?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学生涯中应该常思考的问题。
一、提升自我素养,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用专业素养来打造自己,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便是对自己最好的设计。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有效提高我们自己的专业修养,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最现实的问题。
我认为教师专业素养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职业精神,专业知识,教学实践。从这几个方面来说,专业知识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最直接有效,但决定因素却是职业精神。显而易见,一个老师有责任心还不够,还要经常学习让自己知识渊博。教学实践能力体现在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而这些能力在教师平日里的每一堂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很自然的研究自己的课,研究他人的课,成为了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很好路径。通过听课、评课、学习、反思、交流、研究,再提升。
二、如何才能构建一堂好课呢?
要树立“三生”意识,即生命意识、生活意识、生成意识。生命意识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自我生命的实现体。尊重生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生活意识,要求我们走出课堂这一狭小的天地,将学生引入缤纷灿烂的社会生活中去,实现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的有机贯通。生成意识,强调课堂应该成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课堂上师生相互研究与切磋、相互砥砺与启迪,共同演绎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成长话剧。我认为《教师最关键的 18 项修炼》这书提出的观点很好。课堂要实现六大转变,既从“向师”到“向生”,从“蓝本”到“文本”,从“听话”到“对话”,从“经验”到“体验”,从“独作”到“合作”,从“单极”到“多极”。还有就是课堂中要强化五个“关注”,即关注参与的程度,关注情感体验,关注合作交流, ,关注个性差异,关注生成状态。课堂作为学生精神的居所,理应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学生走进课堂应该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所以,我们要和学生一起,共同建设好这一美丽的精神家园。
很多优秀的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有时自己会想他们上课的时候,怎么学生就这么听话呢?他们怎么就能让后进生在班级中树立自己的信心呢?他们怎么就能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呢?他们的语言怎么就那么精练,那么幽默呢等等。《教师最关键的 18 项修炼》中提出“修炼”二字。可见老师的许多修养都是可以后天获得的,从这三本书中我知道了。我们学习就可以让自己学识丰富,成为一个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人民教师。
2011-1-6
“读好书,铸师魂,促专业成长”读书心得
――读《教师最关键的 18 项修炼》、《怎样做好班主任有感》、《走近陶行知》等有感
常熟赵市中学 f 传斌
本学期开学之初,学校在开学培训时发了几本书--《教师最关键的 18 项修炼》、《怎样做好班主任有感》、《走近陶行知》等。读了李明高老师所著的《教师最关键的 18 项修炼》,真是获益非浅,感慨颇多。《走近陶行知》P135写道,“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即今日所应当养成的学生。”是的。如何来培养学生是我们国家交给我们每个教师的重要任务,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好学生呢?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学生涯中应该常思考的问题。
一、提升自我素养,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用专业素养来打造自己,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便是对自己最好的设计。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有效提高我们自己的专业修养,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最现实的问题。
我认为教师专业素养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职业精神,专业知识,教学实践。从这几个方面来说,专业知识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最直接有效,但决定因素却是职业精神。显而易见,一个老师有责任心还不够,还要经常学习让自己知识渊博。教学实践能力体现在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而这些能力在教师平日里的每一堂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很自然的研究自己的课,研究他人的课,成为了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很好路径。通过听课、评课、学习、反思、交流、研究,再提升。
二、如何才能构建一堂好课呢?
要树立“三生”意识,即生命意识、生活意识、生成意识。生命意识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自我生命的实现体。尊重生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生活意识,要求我们走出课堂这一狭小的天地,将学生引入缤纷灿烂的社会生活中去,实现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的有机贯通。生成意识,强调课堂应该成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课堂上师生相互研究与切磋、相互砥砺与启迪,共同演绎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成长话剧。我认为《教师最关键的 18 项修炼》这书提出的观点很好。课堂要实现六大转变,既从“向师”到“向生”,从“蓝本”到“文本”,从“听话”到“对话”,从“经验”到“体验”,从“独作”到“合作”,从“单极”到“多极”。还有就是课堂中要强化五个“关注”,即关注参与的程度,关注情感体验,关注合作交流, ,关注个性差异,关注生成状态。课堂作为学生精神的居所,理应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学生走进课堂应该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所以,我们要和学生一起,共同建设好这一美丽的精神家园。
很多优秀的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有时自己会想他们上课的时候,怎么学生就这么听话呢?他们怎么就能让后进生在班级中树立自己的信心呢?他们怎么就能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呢?他们的语言怎么就那么精练,那么幽默呢等等。《教师最关键的 18 项修炼》中提出“修炼”二字。可见老师的许多修养都是可以后天获得的,从这三本书中我知道了。我们学习就可以让自己学识丰富,成为一个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人民教师。
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