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集输工程复习要点
1.1油气集输工程分期建设的规模,应根据开发方案提供的几年开发指标预测资料确定?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8 3.0.5
答:油田油气集输工程分期建设的规模,应根据开发方案提供的10年以上开发指标预测资
料确定,工程适应期一般为10年以上。相关设施在按所确定规模统筹考虑的基础上,
可根据具体情况分阶段配置。
1.2净化原油储运设施的设计能力,应为所辖油田原油产量的1.2倍,年工作时间应按多
少天计算?(《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11 4.1.8-3
答:净化原油储运设施的设计能力,应为油田开发方案提供的所辖油田原油产量的1.2倍,
年工作时间按365d计算。
1.3油田伴生气集输工程的设计能力应如何确定?(《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11 4.1.8-5
答:油田伴生气集输工程的设计能力,可按所辖区块油田开发方案提供的产气量确定。需
要时,应考虑气举气量。当油气集输的加热以湿气为燃料时,应扣除相应的集输自耗气量。
1.4每口气井年生产天数如何确定?(《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28 6.1.6
答:集气设计能力应按设计委托书或设计合同规定的年最大集气量计算,每口气井年生产
天数按330d计算。
1.5输油泵的扬程如何计算?(《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13 4.3.3
答:含水原油和净化原油的输送宜采用离心泵。离心泵的总排量按设计液量确定,扬程宜
为输油系统计算总水头的1.05-1.20倍,应按泵特性曲线的高效区选择油泵。所选泵
的效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离心泵效率》GB/T 13007规定的数值。
1.6输油泵进口管段上应设过滤器。对于离心泵,过滤器面积宜为入口管截面积的多少倍?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13 4.3.8
答:输油泵进口管段上应设过滤器。对于离心泵,过滤器面积宜为入口管截面积的3-4倍。
对于容积泵,过滤器面积可按容积泵技术要求确定。
1.7压缩机管道安装设计时压缩机各级出口管道应安装全启封闭式安全阀。安全阀的定压
值为额定压力的多少倍?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33 6.5.11-2
答:2压缩机各级出口管道应安装全启封闭式安全阀。安全阀的定压值应为额定压力的
1.05-1.1倍。
1.8当固定式压缩机最大部件起重量小于多少吨时,可设移动式起重设备?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33.6.5.10-3
答:3 最大部件起重量小于3t时,可设移动式起重设备,在厂房内应留有移动式吊车或三
角架回转起吊场地。
1.9压缩机各级出口管线所安装的安全阀,其末级安全阀的定压值如何取定?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33 6.5.11
答:压缩机管道安装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压缩机进口应设压力高、低限报警及低压越限停机装置。
2 压缩机各级出口管道应安装全启封闭式安全阀。安全阀的定压值应为额定压力的
1.05-1.1倍。
3 压缩机进出口之间应设循环回路,压缩机站应设站内循环回路。
4 离心式压缩机应配套设置防喘振控制系统。
5 应采取防振、防脉动及温差补偿措施。
1.10油田的原油储罐主要采用哪几种类型?(《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17 4.5.1
答:油田储油罐应采用立式钢制油罐,油田内部未稳定原油储罐及事故油罐应选用固定顶
油罐,单罐容量为10000m3及以上的稳定原油储罐宜采用浮顶油罐。
1.11油罐容积利用系数应为多少?(《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17 4.5.4
答:原油储罐装量系数可根据原油储罐类型和结构尺寸通过计算确定。对于固定顶油罐可
取0.85,浮顶油罐可取0.90。当油罐中储存起泡原油时,固定顶油罐可取0.75,浮
顶油罐可取0.80。
1.12油田原油的储备天数按规定应如何确定?(《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17 4.5.5
答:油田原油储备天数应根据原油外输方式,通过技术经济评价确定。但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原油以管道外输的油田,储备天数不应少于3d。
2 原油以铁路或公路外运的油田,应根据运输距离、原油产量及其在铁路运输中所处
的地位等因素综合确定,储备天数一般不应少于5d。
3 原油以轮船外运的油田,储备天数至少应为来船周期再增加3d。
1.13原油脱水站、集中处理站的事故油罐的容积按规定如何计算?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17 4.5.6
答:原油脱水站、集中处理站的事故油罐可设1座,其容积应按该站1d的设计油量计算。
1.14管道稳定性要求:管道外径与壁厚之比不应大于多少?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41 8.1.6
答:管道稳定性要求:管道外径与壁厚之比不应大于140。当管道埋设较深或外荷载较大
时,应按无内压状态校核其稳定性。水平直径方向的变形量不得大于管子外径的3%。
1.15热采稠油集输油管道视地形、地貌和地下水位的不同,可选用低支架地面敷设、埋地
敷设或架空敷设方式。架空敷设时,净空高度不应小于多少?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48 8.5.3
答:热采稠油集输油管道视地形、地貌和地下水位的不同,可选用低支架地面敷设、埋地
敷设或架空敷设方式。地面敷设时,管底距地面不应小于0.3m;埋地敷设时,在耕地
管顶距地面不宜小于0.8m;架空敷设时,净空高度不宜小于2.5m。
1.16油气集输管道的腐蚀余量应如何考虑?(《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44 8.2.8-2
答:油气集输管道直管段的钢管壁厚应按本规范式(8.1.4.)计算
1 油气集输管道处于野外地区时,设计系数F取0.72;处于居住区、站场内部或穿跨
越铁路、公路、小河渠时,设计系数取0.60。小河渠指多年平均水位水平面宽度小
于20m的河渠。
2 油气集输管道的腐蚀余量C,对于轻微腐蚀环境不应大于1mm,对于较严重腐蚀环境
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17油田集气管线水力计算采用的气量对未经净化处理的湿气是如何考虑的?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44 8.3.3
答:油田集气管道水力计算采用的气量,对未经净化处理的湿气应为设计输气量的1.2-1.4倍,对净化处理后的干气为设计输气量的1.1-1.2倍。
1.18油气集输过程中,原油、天然气、水的计量,其计量单位是如何表示的?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52 9.1.1
答:油气集输过程中,原油和水按质量计算,单位以吨(t)表示;天然气按标准参比条件
下的体积计量,单位以立方米(m3)表示。
1.19原油和油田气计量点应按哪些要求设置?(《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52 9.1.2
答:原油和油田气计量点应按下列要求设置:
1 应结合油气集输工艺流程和总体布局,按照适当集中、方便管理、经济合理的原则
进行布置。
2 原油和天然气的一级交接计量站,应建在油气田所属外输管道的末端。
1.20计量油井产量中的油、气、水的准确度应在多少范围内?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52 9.2.1
答:油井产量计量是指计量单井油、气、水采出物的日产量,以满足生产动态分析的需要。
油、气、水计量应满足准确度的要求:最大允许误差应在±10%以内,低产井采用软件
计量时,最大允许误差宜在±15%以内。
1.21原油输量计量系统的准确度应如何确定?(《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53 9.3.2
答:原油输量计量系统准确度的要求应根据计量等级确定:一级计量系统的最大允许误差
应在±0.35%以内,二级计量系统的最大允许误差应在±1.0%以内,三级计量系统的最
大允许误差应在±5.0%以内。
1.22油气分离的分离级数和各级分离压力是如何确定的?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21 5.1.1
答:油气分离的级数和各级分离压力应根据油气集输系统压力和油气全组分综合考虑确定,
分离级数一般为2-4级。
1.23采用电化学脱水工艺,其原油含水率一般应不大于多少比较合适?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22 5.3.4-4
答:4 进电脱水器的原油含水应不大于30%。
1.24由原油脱水设备排出输往污水处理站的含油污水,含油量不应大于多少?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23 5.3.9
答:由脱水设备排出输往污水处理站的含油污水,含油量不应大于1000mg/L。对于聚合物
驱采出原油,含油量不宜大于3000mg/L;对于特稠油、超稠油,含油量不宜大于4000mg/L。
1.25原油脱水温度应如何确定?(《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22 5.3.4.2
答:原油脱水温度应由试验确定。
1.26每立方米天然气中的戊烷及更重的烃类组分按液态计,大于10ml的湿气,应通过什
么方式来确定其分离工艺?(《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28 6.2.1
答:集气工艺流程应根据天然气凝液含量、天然气压力和产品方案等因素确定。当天然气
组成中丙烷及更重的烃类组分较多时,宜进行天然气凝液的回收,并遵循以下原则:
1 每立方米天然气中的戊烷及更重的烃类组分按液态计,小于10ml时,宜采用常温分
离工艺;大于10ml时,应通过相态平衡工艺模拟计算和技术经济分析后,确定采用常温分离、常温多级分离或低温分离工艺。
2 每立方米天然气中的丙烷及更重的烃类组分按液态计,通过相态平衡计算和技术经
济分析后,小于100ml时,采用常温分离、常温多级分离或低温分离工艺;大于100ml
时,采用常温多级分离或低温分离工艺。
1.27站内天然气应如何计量?(《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56 9.5.6
答:站场出站天然气应计量,站内的生产用气和生活用气应分别计量。
1.28气井产量采用周期性计算时,其计量周期一般为多少?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55 9.4.3
答:采用周期性轮换计量的气井,其计量周期应根据计量的路数决定,一般为5-10d;每
次计量的持续时间不少于24h,且当调整某路气井产量时应优先切换至该路计量。轮
换计量器具的配置应能覆盖每路气井的流量范围。
1.29为防止天然气在输送管线中形成水合物,采用向管线内注入水合物抑制剂的方法,其
注入量是如何确定的?(《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31 6.3.1 (与3.44题相似)
答:天然气水合物的防止,可采用天然气脱水、加热、保温或向天然气中加入抑制剂等措
施,应确保天然气集输温度高于水合物形成温度3℃以上。
1.30往复式压缩机单级压缩比不应大于多少?(《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P13 4.4.2 答:往复式压缩机的选型应考虑下列因素:
(1)气井产量和压力的变化;
(2)总压缩比根据集气流程确定,单级压缩比不应大于6;
(3)宜采用整体组装燃气发动机-压缩机组。当气田或其邻近地区有经济可靠的电源时,
压缩机的原动机也可采用电动机。
1.31压缩机的第一级进口应设置什么设备?(《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P14 4.4.5
答:压缩机的第一级进口应设凝液分离器。分离器应有排液、液位控制和高液位报警及放空等设施。
1.32在压缩机的哪个位置处应设置泄压放空阀和消声器?
(《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 P14 4.4.8
答:压缩机出口至第一个截断阀之间应设泄压放空阀和消声器,其泄放量应等于或大于压
缩机的额定排气量。
1.33稳定天然气凝液的储存温度不应高于多少度?
(《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 P15 4.5.4
答:稳定天然气凝液的储存温度不应高于40℃。
1.34稳定天然气凝液储罐的总容量是按其日产量和储存天数确定的,那么稳定天然气凝液
的储存天数是根据什么条件来确定的?(《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 P15 4.5.5
答:稳定天然气凝液储罐的总容量是按其日产量和储存天数确定。稳定天然气凝液的储存
天数是根据其运输方式确定。
1.35集气站应在什么位置设置泄压放空设施。(《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P15 4.6.2 答:集气站应在进站截断阀之前和出站截断阀之后设置泄压放空设施。
1.36带有天然气凝液的气体放空管线在进入火炬前应设置何设备?
(《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 P16 4.6.8
答:对带天然气凝液的气体放空管线在进入火炬前应设分液罐。
1.37采气管线和集气管线应以什么方式敷设为主?
(《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 P19 5.2.1
答:采气管线和集气管线应以地下埋设为主。管线埋设深度应根据农田耕作深度、地面负
荷情况、地温及地区特点综合考虑确定,但管顶至自然地面的最小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
水田:0.8m
旱地:0.7m
荒地:0.5m
1.38地面敷设的管段其管底至自然地面标高不应小于多少米?
(《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 P19 5.2.2
答:管线通过不宜埋设的地区时,可采取地面敷设。地面敷设的管段其管底至自然地面标
高不应小于0.2m。
1.39管线穿越铁路的管段应设保护套管,其套管的内径应大于输送管道外径多少?
(《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 P19 5.2.3
答:管线通过铁路宜采取穿越,穿越管段应设保护套管。套管的内径应大于输送管道外径100-300mm,钢筋混凝土套管最小内径不应小于1m。套管顶至路肩不应小于1.7m,并至自然地面不应小于1m。套管两端伸出路堤坡脚护道不应小于2m。管线与铁路应尽量成正交穿越,斜穿时其夹角不应小于45°。
1.40钢筋混凝土套管最小内径不应小于多少?(《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P19 5.2.3 答:管线通过铁路宜采取穿越,穿越管段应设保护套管。套管的内径应大于输送管道外径
100-300mm,钢筋混凝土套管最小内径不应小于1m。套管顶至路肩不应小于1.7m,并至自然地面不应小于1m。套管两端伸出路堤坡脚护道不应小于2m。管线与铁路应尽量成正交穿越,斜穿时其夹角不应小于45°。
1.41按规定,火炬及放空管宜布置在什么地段,并应位于站场年最小风向的哪个风侧?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P9 4.0.8
答:火炬和放空管线宜位于石油天然气站场生产区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且宜布置在站场外地势较高处。火炬和放空管与石油天然气站场的间距:火炬由本规范第5.2.1条确定;放空管放空量等于或小于1.2×104m3/h时,不应小于10m;放空量大于1.2×104m3/h且等于或小于4×104m3/h时,不应小于40m。
1.42处理天然气凝液的站场,当设计能力等于或大于50×104m3/d时,电力负荷为几级?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67 11.5.1
答:油气田各类站场的电力负荷等级,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
的有关规定,结合油气集输工程的生产特点及中断供电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程度划分。 1 油田油气集输各类站场的电力负荷等级划分如下:
一级负荷:集中处理站、矿场油库(管输)、轻烃储库等。
二级负荷:矿场油库(铁路外运)、原油稳定站、接转站、放水站、原油脱水站、增
压集气站、注气站、机械采油井排等。
三级负荷:自喷油井、边远孤立的机械采油井、分井计量站等。
2 气田集气各类站场的电力负荷等级划分如下:
处理天然气凝液的站场,当设计能力大于或等于50×104m3/d时,电力负荷为二级。 增压站设计能力大于或等于50×104m3/d时,压缩机的原动机为电动机,或当原
动机采用燃气发动机,机组的润滑和冷却设备及仪表用电由外电源供电时,电力负荷为二级。
专为净化厂供气的集气总站或增压站、自动控制中心、通信中心、消防站,其
用电负荷等级应与净化厂电力负荷等级相一致。
1.43甲、乙类生产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几级?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P39 6.9.1
答:生产和储存甲、乙类物品的建(构)筑物耐火等级不宜低于二级,生产和储存丙类物
品的建(构)筑物耐火等级不宜低于三级。当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厂房采用轻质钢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所以的建筑构件必须采用非燃烧材料。
2 除天然气压缩机厂房外,宜为单层建筑。
3 与其他厂房的防火间距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中的三级耐
火等级的建筑物确定。
1.44天然气凝液泵房的室内净高是如何规定的?
(《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 P25 6.6.3
答:天然气凝液泵房的室内净高不应小于3.6m。
1.45对散发有害气体的生产厂房应采用什么样的通风方式?
(《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 P27 6.7.3
答:散发有害气体的生产房间,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若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卫生或生产要
求时,可设机械通风或自然与机械的联合通风。
1.46机械采油井距离100人以上的居民区、村镇、公共福利设施的防火间距是多少?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P12 4.0.7表
答: 表4.0.7 油气井与周围建(构)筑物、设施的防火间距(m)
1.47天然气凝液和液化石油气厂房、可燃气体压缩机厂房和其他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多少
的甲类火灾危险性厂房内,应设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P24 6.1.6
答:天然气凝液和液化石油气厂房、可燃气体压缩机厂房,和其他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50m2
的甲类火灾危险性厂房内,应设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天然气凝液和液化石油气罐
区、天然气凝液和凝析油回收装置的工艺设备区应设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其他露天或棚式布置的甲类生产设施可不设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1.48油田内部埋地敷设的原油、稳定轻烃、20℃时饱和蒸汽压力小于0.1MPa的天然气凝
液、压力小于或等于0.6MPa的油田气集输管道与居民区、村镇、公共福利设施、工矿企业等的距离不宜小于多少?(《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P42 7.2.1
答: 油田内部埋地敷设的原油、稳定轻烃、20℃时饱和蒸汽压力小于0.1MPa的天然气凝
液、压力小于或等于0.6MPa的油田气集输管道与居民区、村镇、公共福利设施、工矿企业等的距离不宜小于10m。当管道局部管段不能满足上述距离要求时,可降低设计系数,提高局部管道的设计强度,将距离缩短到5m;地面敷设的上述管道与相应建(构)筑物的距离应增加50%。
1.49油气集输工程的任务是什么?(《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8 3.0.2
答:油气集输的任务是满足油田开发和开采要求,把油气资源多快好省地开采出来,以满
足国家对能源的需要,油田的油气集输工程设计应与油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采气工程紧密结合,统筹考虑。根据油田分阶段开发的具体要求,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做到地上地下相结合,统一论证优化,保证油田开发建设取得好的整体经济效益。
1.50油气集输工艺流程选择的原则是什么?(《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8 3.0.4 答:工艺流程应根据油气藏工程和采油采气工程方案、油气物理性质及化学组成、产品方
案、地面自然条件等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对比确定,并符合下列原则:
1.工艺流程宜密闭,降低油气损耗。
2.充分收集与利用油气井产出物,生产符合产品标准的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稳定轻烃等产品。
3.合理利用油气流体的压力能,适当提高集输系统压力,扩大集输半径,减少油气中间接转,降低集输能耗。
4.合理利用热能,做好设备及管道保温,降低油气处理和输送温度,减少热耗,
5.油气集输工艺设计应结合实际情况简化工艺流程,选用高效设备。
1.51原油脱水工艺的选择应符合那些要求?(《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22 5.3.1 答:原油脱水工艺应根据原油性质、脱水率、乳状液的乳化程度及采出液中三次采油驱油
剂的类型和含量、破乳剂性能等,通过试验和经济对比确定。
处理含水小于30%的原油,宜采用电化学脱水。
处理含水大于30%的原油,宜采用热化学和电化学两段脱水。
按照具体情况,通过试验证明采用热化学脱水更经济时,可用热化学脱水代替电化学
脱水。
1.52原油稳定的目的和深度是什么?(《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24 5.4.1 5.4.4 答: (1)原油稳定的目的在于降低原油在储运过程中的蒸发损耗、合理利用油气资源、保
护环境、提高原油在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装置前的原油集输流程必须密闭。 原油稳定的深度宜用稳定原油的饱和蒸汽压来衡量。稳定原油的饱和蒸汽压应根据原
油中轻组分含量、稳定原油的储存和外输条件等因素确定。稳定原油在最高储存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的设计值不宜高于当地大气压的0.7倍。
原油饱和蒸汽压的测试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原油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参比法》GB/T11059的有关规定执行。 (与4.1题相似)
1.53油田气的脱水深度有什么要求?(《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36 7.1.2 (与4.31题相似)
答:天然气脱水深度应按下列要去确定:
1管输天然气的水露点应比起输条件下最低环境温度低5℃。
2 对天然气凝液回收装置,水露点应比最低制冷温度至少低5℃。
油气集输工程复习要点
1.1油气集输工程分期建设的规模,应根据开发方案提供的几年开发指标预测资料确定?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8 3.0.5
答:油田油气集输工程分期建设的规模,应根据开发方案提供的10年以上开发指标预测资
料确定,工程适应期一般为10年以上。相关设施在按所确定规模统筹考虑的基础上,
可根据具体情况分阶段配置。
1.2净化原油储运设施的设计能力,应为所辖油田原油产量的1.2倍,年工作时间应按多
少天计算?(《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11 4.1.8-3
答:净化原油储运设施的设计能力,应为油田开发方案提供的所辖油田原油产量的1.2倍,
年工作时间按365d计算。
1.3油田伴生气集输工程的设计能力应如何确定?(《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11 4.1.8-5
答:油田伴生气集输工程的设计能力,可按所辖区块油田开发方案提供的产气量确定。需
要时,应考虑气举气量。当油气集输的加热以湿气为燃料时,应扣除相应的集输自耗气量。
1.4每口气井年生产天数如何确定?(《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28 6.1.6
答:集气设计能力应按设计委托书或设计合同规定的年最大集气量计算,每口气井年生产
天数按330d计算。
1.5输油泵的扬程如何计算?(《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13 4.3.3
答:含水原油和净化原油的输送宜采用离心泵。离心泵的总排量按设计液量确定,扬程宜
为输油系统计算总水头的1.05-1.20倍,应按泵特性曲线的高效区选择油泵。所选泵
的效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离心泵效率》GB/T 13007规定的数值。
1.6输油泵进口管段上应设过滤器。对于离心泵,过滤器面积宜为入口管截面积的多少倍?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13 4.3.8
答:输油泵进口管段上应设过滤器。对于离心泵,过滤器面积宜为入口管截面积的3-4倍。
对于容积泵,过滤器面积可按容积泵技术要求确定。
1.7压缩机管道安装设计时压缩机各级出口管道应安装全启封闭式安全阀。安全阀的定压
值为额定压力的多少倍?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33 6.5.11-2
答:2压缩机各级出口管道应安装全启封闭式安全阀。安全阀的定压值应为额定压力的
1.05-1.1倍。
1.8当固定式压缩机最大部件起重量小于多少吨时,可设移动式起重设备?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33.6.5.10-3
答:3 最大部件起重量小于3t时,可设移动式起重设备,在厂房内应留有移动式吊车或三
角架回转起吊场地。
1.9压缩机各级出口管线所安装的安全阀,其末级安全阀的定压值如何取定?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33 6.5.11
答:压缩机管道安装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压缩机进口应设压力高、低限报警及低压越限停机装置。
2 压缩机各级出口管道应安装全启封闭式安全阀。安全阀的定压值应为额定压力的
1.05-1.1倍。
3 压缩机进出口之间应设循环回路,压缩机站应设站内循环回路。
4 离心式压缩机应配套设置防喘振控制系统。
5 应采取防振、防脉动及温差补偿措施。
1.10油田的原油储罐主要采用哪几种类型?(《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17 4.5.1
答:油田储油罐应采用立式钢制油罐,油田内部未稳定原油储罐及事故油罐应选用固定顶
油罐,单罐容量为10000m3及以上的稳定原油储罐宜采用浮顶油罐。
1.11油罐容积利用系数应为多少?(《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17 4.5.4
答:原油储罐装量系数可根据原油储罐类型和结构尺寸通过计算确定。对于固定顶油罐可
取0.85,浮顶油罐可取0.90。当油罐中储存起泡原油时,固定顶油罐可取0.75,浮
顶油罐可取0.80。
1.12油田原油的储备天数按规定应如何确定?(《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17 4.5.5
答:油田原油储备天数应根据原油外输方式,通过技术经济评价确定。但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原油以管道外输的油田,储备天数不应少于3d。
2 原油以铁路或公路外运的油田,应根据运输距离、原油产量及其在铁路运输中所处
的地位等因素综合确定,储备天数一般不应少于5d。
3 原油以轮船外运的油田,储备天数至少应为来船周期再增加3d。
1.13原油脱水站、集中处理站的事故油罐的容积按规定如何计算?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17 4.5.6
答:原油脱水站、集中处理站的事故油罐可设1座,其容积应按该站1d的设计油量计算。
1.14管道稳定性要求:管道外径与壁厚之比不应大于多少?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41 8.1.6
答:管道稳定性要求:管道外径与壁厚之比不应大于140。当管道埋设较深或外荷载较大
时,应按无内压状态校核其稳定性。水平直径方向的变形量不得大于管子外径的3%。
1.15热采稠油集输油管道视地形、地貌和地下水位的不同,可选用低支架地面敷设、埋地
敷设或架空敷设方式。架空敷设时,净空高度不应小于多少?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48 8.5.3
答:热采稠油集输油管道视地形、地貌和地下水位的不同,可选用低支架地面敷设、埋地
敷设或架空敷设方式。地面敷设时,管底距地面不应小于0.3m;埋地敷设时,在耕地
管顶距地面不宜小于0.8m;架空敷设时,净空高度不宜小于2.5m。
1.16油气集输管道的腐蚀余量应如何考虑?(《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44 8.2.8-2
答:油气集输管道直管段的钢管壁厚应按本规范式(8.1.4.)计算
1 油气集输管道处于野外地区时,设计系数F取0.72;处于居住区、站场内部或穿跨
越铁路、公路、小河渠时,设计系数取0.60。小河渠指多年平均水位水平面宽度小
于20m的河渠。
2 油气集输管道的腐蚀余量C,对于轻微腐蚀环境不应大于1mm,对于较严重腐蚀环境
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17油田集气管线水力计算采用的气量对未经净化处理的湿气是如何考虑的?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44 8.3.3
答:油田集气管道水力计算采用的气量,对未经净化处理的湿气应为设计输气量的1.2-1.4倍,对净化处理后的干气为设计输气量的1.1-1.2倍。
1.18油气集输过程中,原油、天然气、水的计量,其计量单位是如何表示的?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52 9.1.1
答:油气集输过程中,原油和水按质量计算,单位以吨(t)表示;天然气按标准参比条件
下的体积计量,单位以立方米(m3)表示。
1.19原油和油田气计量点应按哪些要求设置?(《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52 9.1.2
答:原油和油田气计量点应按下列要求设置:
1 应结合油气集输工艺流程和总体布局,按照适当集中、方便管理、经济合理的原则
进行布置。
2 原油和天然气的一级交接计量站,应建在油气田所属外输管道的末端。
1.20计量油井产量中的油、气、水的准确度应在多少范围内?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52 9.2.1
答:油井产量计量是指计量单井油、气、水采出物的日产量,以满足生产动态分析的需要。
油、气、水计量应满足准确度的要求:最大允许误差应在±10%以内,低产井采用软件
计量时,最大允许误差宜在±15%以内。
1.21原油输量计量系统的准确度应如何确定?(《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53 9.3.2
答:原油输量计量系统准确度的要求应根据计量等级确定:一级计量系统的最大允许误差
应在±0.35%以内,二级计量系统的最大允许误差应在±1.0%以内,三级计量系统的最
大允许误差应在±5.0%以内。
1.22油气分离的分离级数和各级分离压力是如何确定的?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21 5.1.1
答:油气分离的级数和各级分离压力应根据油气集输系统压力和油气全组分综合考虑确定,
分离级数一般为2-4级。
1.23采用电化学脱水工艺,其原油含水率一般应不大于多少比较合适?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22 5.3.4-4
答:4 进电脱水器的原油含水应不大于30%。
1.24由原油脱水设备排出输往污水处理站的含油污水,含油量不应大于多少?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23 5.3.9
答:由脱水设备排出输往污水处理站的含油污水,含油量不应大于1000mg/L。对于聚合物
驱采出原油,含油量不宜大于3000mg/L;对于特稠油、超稠油,含油量不宜大于4000mg/L。
1.25原油脱水温度应如何确定?(《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22 5.3.4.2
答:原油脱水温度应由试验确定。
1.26每立方米天然气中的戊烷及更重的烃类组分按液态计,大于10ml的湿气,应通过什
么方式来确定其分离工艺?(《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28 6.2.1
答:集气工艺流程应根据天然气凝液含量、天然气压力和产品方案等因素确定。当天然气
组成中丙烷及更重的烃类组分较多时,宜进行天然气凝液的回收,并遵循以下原则:
1 每立方米天然气中的戊烷及更重的烃类组分按液态计,小于10ml时,宜采用常温分
离工艺;大于10ml时,应通过相态平衡工艺模拟计算和技术经济分析后,确定采用常温分离、常温多级分离或低温分离工艺。
2 每立方米天然气中的丙烷及更重的烃类组分按液态计,通过相态平衡计算和技术经
济分析后,小于100ml时,采用常温分离、常温多级分离或低温分离工艺;大于100ml
时,采用常温多级分离或低温分离工艺。
1.27站内天然气应如何计量?(《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56 9.5.6
答:站场出站天然气应计量,站内的生产用气和生活用气应分别计量。
1.28气井产量采用周期性计算时,其计量周期一般为多少?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55 9.4.3
答:采用周期性轮换计量的气井,其计量周期应根据计量的路数决定,一般为5-10d;每
次计量的持续时间不少于24h,且当调整某路气井产量时应优先切换至该路计量。轮
换计量器具的配置应能覆盖每路气井的流量范围。
1.29为防止天然气在输送管线中形成水合物,采用向管线内注入水合物抑制剂的方法,其
注入量是如何确定的?(《油气集输设计规范》)P31 6.3.1 (与3.44题相似)
答:天然气水合物的防止,可采用天然气脱水、加热、保温或向天然气中加入抑制剂等措
施,应确保天然气集输温度高于水合物形成温度3℃以上。
1.30往复式压缩机单级压缩比不应大于多少?(《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P13 4.4.2 答:往复式压缩机的选型应考虑下列因素:
(1)气井产量和压力的变化;
(2)总压缩比根据集气流程确定,单级压缩比不应大于6;
(3)宜采用整体组装燃气发动机-压缩机组。当气田或其邻近地区有经济可靠的电源时,
压缩机的原动机也可采用电动机。
1.31压缩机的第一级进口应设置什么设备?(《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P14 4.4.5
答:压缩机的第一级进口应设凝液分离器。分离器应有排液、液位控制和高液位报警及放空等设施。
1.32在压缩机的哪个位置处应设置泄压放空阀和消声器?
(《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 P14 4.4.8
答:压缩机出口至第一个截断阀之间应设泄压放空阀和消声器,其泄放量应等于或大于压
缩机的额定排气量。
1.33稳定天然气凝液的储存温度不应高于多少度?
(《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 P15 4.5.4
答:稳定天然气凝液的储存温度不应高于40℃。
1.34稳定天然气凝液储罐的总容量是按其日产量和储存天数确定的,那么稳定天然气凝液
的储存天数是根据什么条件来确定的?(《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 P15 4.5.5
答:稳定天然气凝液储罐的总容量是按其日产量和储存天数确定。稳定天然气凝液的储存
天数是根据其运输方式确定。
1.35集气站应在什么位置设置泄压放空设施。(《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P15 4.6.2 答:集气站应在进站截断阀之前和出站截断阀之后设置泄压放空设施。
1.36带有天然气凝液的气体放空管线在进入火炬前应设置何设备?
(《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 P16 4.6.8
答:对带天然气凝液的气体放空管线在进入火炬前应设分液罐。
1.37采气管线和集气管线应以什么方式敷设为主?
(《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 P19 5.2.1
答:采气管线和集气管线应以地下埋设为主。管线埋设深度应根据农田耕作深度、地面负
荷情况、地温及地区特点综合考虑确定,但管顶至自然地面的最小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
水田:0.8m
旱地:0.7m
荒地:0.5m
1.38地面敷设的管段其管底至自然地面标高不应小于多少米?
(《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 P19 5.2.2
答:管线通过不宜埋设的地区时,可采取地面敷设。地面敷设的管段其管底至自然地面标
高不应小于0.2m。
1.39管线穿越铁路的管段应设保护套管,其套管的内径应大于输送管道外径多少?
(《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 P19 5.2.3
答:管线通过铁路宜采取穿越,穿越管段应设保护套管。套管的内径应大于输送管道外径100-300mm,钢筋混凝土套管最小内径不应小于1m。套管顶至路肩不应小于1.7m,并至自然地面不应小于1m。套管两端伸出路堤坡脚护道不应小于2m。管线与铁路应尽量成正交穿越,斜穿时其夹角不应小于45°。
1.40钢筋混凝土套管最小内径不应小于多少?(《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P19 5.2.3 答:管线通过铁路宜采取穿越,穿越管段应设保护套管。套管的内径应大于输送管道外径
100-300mm,钢筋混凝土套管最小内径不应小于1m。套管顶至路肩不应小于1.7m,并至自然地面不应小于1m。套管两端伸出路堤坡脚护道不应小于2m。管线与铁路应尽量成正交穿越,斜穿时其夹角不应小于45°。
1.41按规定,火炬及放空管宜布置在什么地段,并应位于站场年最小风向的哪个风侧?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P9 4.0.8
答:火炬和放空管线宜位于石油天然气站场生产区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且宜布置在站场外地势较高处。火炬和放空管与石油天然气站场的间距:火炬由本规范第5.2.1条确定;放空管放空量等于或小于1.2×104m3/h时,不应小于10m;放空量大于1.2×104m3/h且等于或小于4×104m3/h时,不应小于40m。
1.42处理天然气凝液的站场,当设计能力等于或大于50×104m3/d时,电力负荷为几级?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67 11.5.1
答:油气田各类站场的电力负荷等级,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
的有关规定,结合油气集输工程的生产特点及中断供电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程度划分。 1 油田油气集输各类站场的电力负荷等级划分如下:
一级负荷:集中处理站、矿场油库(管输)、轻烃储库等。
二级负荷:矿场油库(铁路外运)、原油稳定站、接转站、放水站、原油脱水站、增
压集气站、注气站、机械采油井排等。
三级负荷:自喷油井、边远孤立的机械采油井、分井计量站等。
2 气田集气各类站场的电力负荷等级划分如下:
处理天然气凝液的站场,当设计能力大于或等于50×104m3/d时,电力负荷为二级。 增压站设计能力大于或等于50×104m3/d时,压缩机的原动机为电动机,或当原
动机采用燃气发动机,机组的润滑和冷却设备及仪表用电由外电源供电时,电力负荷为二级。
专为净化厂供气的集气总站或增压站、自动控制中心、通信中心、消防站,其
用电负荷等级应与净化厂电力负荷等级相一致。
1.43甲、乙类生产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几级?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P39 6.9.1
答:生产和储存甲、乙类物品的建(构)筑物耐火等级不宜低于二级,生产和储存丙类物
品的建(构)筑物耐火等级不宜低于三级。当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厂房采用轻质钢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所以的建筑构件必须采用非燃烧材料。
2 除天然气压缩机厂房外,宜为单层建筑。
3 与其他厂房的防火间距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中的三级耐
火等级的建筑物确定。
1.44天然气凝液泵房的室内净高是如何规定的?
(《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 P25 6.6.3
答:天然气凝液泵房的室内净高不应小于3.6m。
1.45对散发有害气体的生产厂房应采用什么样的通风方式?
(《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 P27 6.7.3
答:散发有害气体的生产房间,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若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卫生或生产要
求时,可设机械通风或自然与机械的联合通风。
1.46机械采油井距离100人以上的居民区、村镇、公共福利设施的防火间距是多少?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P12 4.0.7表
答: 表4.0.7 油气井与周围建(构)筑物、设施的防火间距(m)
1.47天然气凝液和液化石油气厂房、可燃气体压缩机厂房和其他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多少
的甲类火灾危险性厂房内,应设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P24 6.1.6
答:天然气凝液和液化石油气厂房、可燃气体压缩机厂房,和其他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50m2
的甲类火灾危险性厂房内,应设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天然气凝液和液化石油气罐
区、天然气凝液和凝析油回收装置的工艺设备区应设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其他露天或棚式布置的甲类生产设施可不设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1.48油田内部埋地敷设的原油、稳定轻烃、20℃时饱和蒸汽压力小于0.1MPa的天然气凝
液、压力小于或等于0.6MPa的油田气集输管道与居民区、村镇、公共福利设施、工矿企业等的距离不宜小于多少?(《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P42 7.2.1
答: 油田内部埋地敷设的原油、稳定轻烃、20℃时饱和蒸汽压力小于0.1MPa的天然气凝
液、压力小于或等于0.6MPa的油田气集输管道与居民区、村镇、公共福利设施、工矿企业等的距离不宜小于10m。当管道局部管段不能满足上述距离要求时,可降低设计系数,提高局部管道的设计强度,将距离缩短到5m;地面敷设的上述管道与相应建(构)筑物的距离应增加50%。
1.49油气集输工程的任务是什么?(《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8 3.0.2
答:油气集输的任务是满足油田开发和开采要求,把油气资源多快好省地开采出来,以满
足国家对能源的需要,油田的油气集输工程设计应与油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采气工程紧密结合,统筹考虑。根据油田分阶段开发的具体要求,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做到地上地下相结合,统一论证优化,保证油田开发建设取得好的整体经济效益。
1.50油气集输工艺流程选择的原则是什么?(《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8 3.0.4 答:工艺流程应根据油气藏工程和采油采气工程方案、油气物理性质及化学组成、产品方
案、地面自然条件等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对比确定,并符合下列原则:
1.工艺流程宜密闭,降低油气损耗。
2.充分收集与利用油气井产出物,生产符合产品标准的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稳定轻烃等产品。
3.合理利用油气流体的压力能,适当提高集输系统压力,扩大集输半径,减少油气中间接转,降低集输能耗。
4.合理利用热能,做好设备及管道保温,降低油气处理和输送温度,减少热耗,
5.油气集输工艺设计应结合实际情况简化工艺流程,选用高效设备。
1.51原油脱水工艺的选择应符合那些要求?(《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22 5.3.1 答:原油脱水工艺应根据原油性质、脱水率、乳状液的乳化程度及采出液中三次采油驱油
剂的类型和含量、破乳剂性能等,通过试验和经济对比确定。
处理含水小于30%的原油,宜采用电化学脱水。
处理含水大于30%的原油,宜采用热化学和电化学两段脱水。
按照具体情况,通过试验证明采用热化学脱水更经济时,可用热化学脱水代替电化学
脱水。
1.52原油稳定的目的和深度是什么?(《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24 5.4.1 5.4.4 答: (1)原油稳定的目的在于降低原油在储运过程中的蒸发损耗、合理利用油气资源、保
护环境、提高原油在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装置前的原油集输流程必须密闭。 原油稳定的深度宜用稳定原油的饱和蒸汽压来衡量。稳定原油的饱和蒸汽压应根据原
油中轻组分含量、稳定原油的储存和外输条件等因素确定。稳定原油在最高储存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的设计值不宜高于当地大气压的0.7倍。
原油饱和蒸汽压的测试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原油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参比法》GB/T11059的有关规定执行。 (与4.1题相似)
1.53油田气的脱水深度有什么要求?(《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P36 7.1.2 (与4.31题相似)
答:天然气脱水深度应按下列要去确定:
1管输天然气的水露点应比起输条件下最低环境温度低5℃。
2 对天然气凝液回收装置,水露点应比最低制冷温度至少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