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
任务2口炎病人的护理
【案例】
小儿男,生后20天,因发热应用抗生素治疗10余天,今护士见其口腔黏膜有乳凝块样物附着,不宜擦掉,强行擦去,下面有红色创面。
临床诊断为:鹅口疮
思考:
1. 请说出本病特征性表现。
2. 为该患儿进行口腔护理最佳时间?
3. 应选用哪种药物为该患儿做口腔护理?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依据不同致病病原体为口炎患儿选用正确溶液进行口腔护理的能力;具备为口炎患儿进行口腔局部用药的能力;具备为口炎患儿减轻疼痛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三种常见口炎特征性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常见护理诊断及主要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口炎患儿病情观察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临床护理思维;培养学生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新课讲解】
一、定义(图片)
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症。若病变局限于舌、牙龈、口角亦可称为舌炎、牙龈炎、口角炎等。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久病体弱和维生素B 、C 缺乏等。
二、病因
由于婴幼儿口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涎腺分泌少,口腔黏膜较干燥,利于微生物的繁殖,易患口腔炎。不注意口腔卫生或各种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可导致口腔炎的发生。鹅口疮又称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新生儿和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患儿,新生儿多由使用不洁奶具或出生时经产道而感染。疱疹性口炎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溃疡性口炎主要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引起,多见于婴幼儿,常发生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抵抗力下降时,口腔不洁有利于细菌繁殖而致病。目前细菌性口腔炎已很少见,疱疹性及真菌性口腔炎较常见。
正 文
三、临床表现
(一)鹅口疮(图片)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本病特征是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初呈点状或小片状,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宜擦去,强行拭去可见充血性创面。患处不痛,不流涎,不影响进食。轻者无全身症状。严重者可累及消化道或呼吸道,引起真菌性肠炎或真菌性肺炎,出现拒食、吞咽困难等。
(二)疱疹性口腔炎(图片)
全年可发病无季节性,1~3岁小儿多见,传染性强,可在托幼机构小流行。从患儿唾液、皮肤病变和大小便中均可分离出疱疹病毒。局部表现为口腔黏膜(牙龈、舌、唇、颊黏膜,有时累及上腭及咽部)早期呈散在或成簇的小水疱,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溃疡面覆盖黄白色膜样渗出物,周围绕以红晕。几个小溃疡可融合成较大的溃疡。全身表现有拒食、流涎、哭闹、烦躁、发热(低热或高热38~40℃)、颌下淋巴结肿大。病程长,发热可持续5~7天,溃疡10~14天愈合。注意和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好发于夏秋季,不累及牙龈和颊黏膜,淋巴结不肿大。
(三)溃疡性口腔炎(图片)
局部表现为初起时口腔黏膜(各部位都可发生)充血、水肿,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糜烂面或浅溃疡,散在或融合成片,表面有纤维性炎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假膜,易拭去,但遗留溢血的创面。全身表现为患儿哭闹、烦躁、拒食、流涎,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颌下淋巴结肿大。
四、辅助检查
1. 鹅口疮:取白膜少许放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钠1滴,显微镜下可见菌丝和孢子。
2. 疱疹性口腔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3. 溃疡性口腔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渗出物涂片可见大量细菌。
五、治疗原则
以清洁口腔和局部涂药为主,发热时可用退热剂,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有效抗生素。注意水分和营养的补充。
六、护理诊断(连连看)
1.口腔黏膜受损 与口腔不洁、抵抗力低下及病原体感染有关
2.疼痛 与口腔黏膜炎症损伤有关
3.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4.知识缺乏 患儿及家长缺乏口炎的预防及护理知识
正 文
七、护理措施
1.促进口腔黏膜溃疡愈合(图片)
(1)保持口腔清洁 鼓励患儿多饮水以清洁口腔。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含漱)清洗溃疡面,清除分泌物和腐败组织,减少继续感染。鹅口疮可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以饭后1小时清洗为宜。
(2)局部涂药 根据医嘱局部涂药,鹅口疮局部涂抹10~20万U /ml 制霉菌素鱼肝油混合液;疱疹性口腔炎局部可涂疱疹净(碘苷),亦可涂西瓜霜、锡类散、冰硼散等;溃疡性口腔炎局部涂2.5%~5%金霉素鱼肝油,每日2~3次,也可涂冰硼散、锡类散或西瓜霜粉剂等。伴口唇干裂者可涂液状石蜡或抗生素软膏。涂药前应先清洗口腔,然后将纱布或干棉球垫于颊黏膜腮腺管口或舌系带两侧以隔断唾液;干棉球蘸干溃疡表面后再涂药,涂药时应用棉签在溃疡面上滚动式涂药,不可涂擦,涂药后嘱患儿闭口10分钟再去除棉球或纱布,并嘱患儿勿立即漱口、饮水或进食。
2. 减轻口痛 饮食以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避免酸、辣、热、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在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时,动作一定要轻、快、准,以免使患儿疼痛加重。对疼痛较重者可按医嘱在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图片)
3. 防止继发感染及交互感染 护理人员为患儿护理口腔前后要洗手,患儿的食具、玩具、毛巾等都要及时消毒,鹅口疮患儿使用过的奶瓶、水瓶及奶头应放于5%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0分钟后洗净再煮沸消毒。哺乳妇女的内衣要每天更换并清洗,疱疹性口腔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注意隔离,以防传染。(图片)
八、健康指导(视频)
①向家长介绍口腔炎发生的病因及预防要点。②解释勤喂温开水的意义,指导清洁口腔的操作方法及要点,嘱年长儿进食后漱口。③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吮指,正确刷牙,纠正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指导家长对食具、玩具进行清洁消毒,教育哺乳妇女勤换内衣,喂奶前后应清洗乳头。④解释流涎是患儿对疼痛的一种反应,对清洁口腔有一定作用,应注意保持口腔周围皮肤的干燥,防止出现皮肤湿疹及糜烂。
【课堂小结】(小先生)
鹅口疮致病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疱疹性口炎致病病原体为单纯疱疹病毒;鹅口疮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物为白色乳凝块状物;为鹅口疮患儿清洁口腔应选用2%碳酸氢钠,清洁口腔适宜时间为饭后1小时;对疼痛较重者可按医嘱在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局部用药后不可立即进食、饮水;鹅口疮患儿用物应用5%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0分钟后洗净再煮沸消毒;疱疹性口炎传染性强。(图片)
正 文
【案例分析】(讨论)
由临床诊断鹅口疮可知本病特征性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乳凝块状物;清洁口腔适宜时间为饭后1小时;应选用2%碳酸氢钠为患儿清洁口腔。(图片)
【护考模拟】(学生抢答并解答)
( )1. 患儿,2岁。发热2天后,口角、舌面及齿龈处出现成簇小疱疹,部分破溃成溃疡,颌下淋巴结肿大,咽充血,心肺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鹅口疮 B.疱疹性口腔炎 C.溃疡性口腔炎 D.疱疹性咽峡炎 E.咽结合膜热
( )2. 不符合溃疡性口炎特点的是
A. 发热、流涎、疼痛 B.局部淋巴结不肿 C.初起时口腔黏膜充血、水肿
D. 继而形成溃疡或糜烂 E.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 )3. 小儿患有疱疹性口炎来院就诊,不符合其发病特点的是
A. 疼痛、拒食 B.发热、流涎 C.淋巴结肿大
D. 口腔黏膜有黄白色小疱疹 E.无传染性
( )4. 小儿患疱疹性口炎,对其护理措施描述错误的是
A. 涂药前先清洗口腔 B.涂药时用干棉球或纱布隔断唾液
C. 清洗口腔宜在餐后1小时进行
D. 避免进食酸、咸、辣、粗硬等刺激性食物
E. 局部用药后即可漱口、进食
( )5. 患儿顺产第6天,母亲患念珠菌性阴道炎,护士查房发现口腔表面有乳凝块状物诊断为鹅口疮,其病原体是
A. 单纯疱疹病毒 B.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
C. 白色念珠菌 D.腺病毒 E.柯萨奇病毒
【课后作业】
请为口炎患儿制定减轻疼痛的护理措施并预习下一节内容。
模块三
任务2口炎病人的护理
【案例】
小儿男,生后20天,因发热应用抗生素治疗10余天,今护士见其口腔黏膜有乳凝块样物附着,不宜擦掉,强行擦去,下面有红色创面。
临床诊断为:鹅口疮
思考:
1. 请说出本病特征性表现。
2. 为该患儿进行口腔护理最佳时间?
3. 应选用哪种药物为该患儿做口腔护理?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依据不同致病病原体为口炎患儿选用正确溶液进行口腔护理的能力;具备为口炎患儿进行口腔局部用药的能力;具备为口炎患儿减轻疼痛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三种常见口炎特征性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常见护理诊断及主要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口炎患儿病情观察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临床护理思维;培养学生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新课讲解】
一、定义(图片)
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症。若病变局限于舌、牙龈、口角亦可称为舌炎、牙龈炎、口角炎等。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久病体弱和维生素B 、C 缺乏等。
二、病因
由于婴幼儿口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涎腺分泌少,口腔黏膜较干燥,利于微生物的繁殖,易患口腔炎。不注意口腔卫生或各种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可导致口腔炎的发生。鹅口疮又称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新生儿和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患儿,新生儿多由使用不洁奶具或出生时经产道而感染。疱疹性口炎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溃疡性口炎主要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引起,多见于婴幼儿,常发生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抵抗力下降时,口腔不洁有利于细菌繁殖而致病。目前细菌性口腔炎已很少见,疱疹性及真菌性口腔炎较常见。
正 文
三、临床表现
(一)鹅口疮(图片)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本病特征是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初呈点状或小片状,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宜擦去,强行拭去可见充血性创面。患处不痛,不流涎,不影响进食。轻者无全身症状。严重者可累及消化道或呼吸道,引起真菌性肠炎或真菌性肺炎,出现拒食、吞咽困难等。
(二)疱疹性口腔炎(图片)
全年可发病无季节性,1~3岁小儿多见,传染性强,可在托幼机构小流行。从患儿唾液、皮肤病变和大小便中均可分离出疱疹病毒。局部表现为口腔黏膜(牙龈、舌、唇、颊黏膜,有时累及上腭及咽部)早期呈散在或成簇的小水疱,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溃疡面覆盖黄白色膜样渗出物,周围绕以红晕。几个小溃疡可融合成较大的溃疡。全身表现有拒食、流涎、哭闹、烦躁、发热(低热或高热38~40℃)、颌下淋巴结肿大。病程长,发热可持续5~7天,溃疡10~14天愈合。注意和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好发于夏秋季,不累及牙龈和颊黏膜,淋巴结不肿大。
(三)溃疡性口腔炎(图片)
局部表现为初起时口腔黏膜(各部位都可发生)充血、水肿,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糜烂面或浅溃疡,散在或融合成片,表面有纤维性炎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假膜,易拭去,但遗留溢血的创面。全身表现为患儿哭闹、烦躁、拒食、流涎,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颌下淋巴结肿大。
四、辅助检查
1. 鹅口疮:取白膜少许放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钠1滴,显微镜下可见菌丝和孢子。
2. 疱疹性口腔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3. 溃疡性口腔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渗出物涂片可见大量细菌。
五、治疗原则
以清洁口腔和局部涂药为主,发热时可用退热剂,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有效抗生素。注意水分和营养的补充。
六、护理诊断(连连看)
1.口腔黏膜受损 与口腔不洁、抵抗力低下及病原体感染有关
2.疼痛 与口腔黏膜炎症损伤有关
3.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4.知识缺乏 患儿及家长缺乏口炎的预防及护理知识
正 文
七、护理措施
1.促进口腔黏膜溃疡愈合(图片)
(1)保持口腔清洁 鼓励患儿多饮水以清洁口腔。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含漱)清洗溃疡面,清除分泌物和腐败组织,减少继续感染。鹅口疮可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以饭后1小时清洗为宜。
(2)局部涂药 根据医嘱局部涂药,鹅口疮局部涂抹10~20万U /ml 制霉菌素鱼肝油混合液;疱疹性口腔炎局部可涂疱疹净(碘苷),亦可涂西瓜霜、锡类散、冰硼散等;溃疡性口腔炎局部涂2.5%~5%金霉素鱼肝油,每日2~3次,也可涂冰硼散、锡类散或西瓜霜粉剂等。伴口唇干裂者可涂液状石蜡或抗生素软膏。涂药前应先清洗口腔,然后将纱布或干棉球垫于颊黏膜腮腺管口或舌系带两侧以隔断唾液;干棉球蘸干溃疡表面后再涂药,涂药时应用棉签在溃疡面上滚动式涂药,不可涂擦,涂药后嘱患儿闭口10分钟再去除棉球或纱布,并嘱患儿勿立即漱口、饮水或进食。
2. 减轻口痛 饮食以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避免酸、辣、热、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在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时,动作一定要轻、快、准,以免使患儿疼痛加重。对疼痛较重者可按医嘱在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图片)
3. 防止继发感染及交互感染 护理人员为患儿护理口腔前后要洗手,患儿的食具、玩具、毛巾等都要及时消毒,鹅口疮患儿使用过的奶瓶、水瓶及奶头应放于5%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0分钟后洗净再煮沸消毒。哺乳妇女的内衣要每天更换并清洗,疱疹性口腔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注意隔离,以防传染。(图片)
八、健康指导(视频)
①向家长介绍口腔炎发生的病因及预防要点。②解释勤喂温开水的意义,指导清洁口腔的操作方法及要点,嘱年长儿进食后漱口。③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吮指,正确刷牙,纠正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指导家长对食具、玩具进行清洁消毒,教育哺乳妇女勤换内衣,喂奶前后应清洗乳头。④解释流涎是患儿对疼痛的一种反应,对清洁口腔有一定作用,应注意保持口腔周围皮肤的干燥,防止出现皮肤湿疹及糜烂。
【课堂小结】(小先生)
鹅口疮致病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疱疹性口炎致病病原体为单纯疱疹病毒;鹅口疮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物为白色乳凝块状物;为鹅口疮患儿清洁口腔应选用2%碳酸氢钠,清洁口腔适宜时间为饭后1小时;对疼痛较重者可按医嘱在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局部用药后不可立即进食、饮水;鹅口疮患儿用物应用5%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0分钟后洗净再煮沸消毒;疱疹性口炎传染性强。(图片)
正 文
【案例分析】(讨论)
由临床诊断鹅口疮可知本病特征性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乳凝块状物;清洁口腔适宜时间为饭后1小时;应选用2%碳酸氢钠为患儿清洁口腔。(图片)
【护考模拟】(学生抢答并解答)
( )1. 患儿,2岁。发热2天后,口角、舌面及齿龈处出现成簇小疱疹,部分破溃成溃疡,颌下淋巴结肿大,咽充血,心肺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鹅口疮 B.疱疹性口腔炎 C.溃疡性口腔炎 D.疱疹性咽峡炎 E.咽结合膜热
( )2. 不符合溃疡性口炎特点的是
A. 发热、流涎、疼痛 B.局部淋巴结不肿 C.初起时口腔黏膜充血、水肿
D. 继而形成溃疡或糜烂 E.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 )3. 小儿患有疱疹性口炎来院就诊,不符合其发病特点的是
A. 疼痛、拒食 B.发热、流涎 C.淋巴结肿大
D. 口腔黏膜有黄白色小疱疹 E.无传染性
( )4. 小儿患疱疹性口炎,对其护理措施描述错误的是
A. 涂药前先清洗口腔 B.涂药时用干棉球或纱布隔断唾液
C. 清洗口腔宜在餐后1小时进行
D. 避免进食酸、咸、辣、粗硬等刺激性食物
E. 局部用药后即可漱口、进食
( )5. 患儿顺产第6天,母亲患念珠菌性阴道炎,护士查房发现口腔表面有乳凝块状物诊断为鹅口疮,其病原体是
A. 单纯疱疹病毒 B.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
C. 白色念珠菌 D.腺病毒 E.柯萨奇病毒
【课后作业】
请为口炎患儿制定减轻疼痛的护理措施并预习下一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