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艺术探索
AR佟EXPlORATION
Apr.2010V01.24No.2
第24卷第2期
【摘要】以荆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案例切入点,以古城地域特色的装饰文脉作为元素符号设计源,探寻了当代城市景观小品如何在设计中将现代建筑小品文化品质和城市传统文脉精神和谐统一起来,达到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与时代性、社会性、生态性的文化脉络传承的杠杆平衡点。【关键词】荆州古城;景观小品;装饰文脉;地域特征【中图分类号】J504【收稿时间】2009一ll—04
【作者简介】张枞(1983-),女,湖北荆州人。武汉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53(2010)02-0101—02
荆州占城景观小品的装饰文脉与地域特征球
张枞
(武汉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荆州古城.又称江陵城,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但随着全球化的逐步侵蚀,地域特色沦丧、城市建设雷同的诸多矛盾也突显出来.城市问整体差异化的格局在缩小.“物种的多样性”以及对建筑文脉设计的表达也逐渐弱化,更何谈注重对景观小品
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名因地处荆山之南而得,为天下九州之一,也是我国现存完整的古代城池之一,现位于长江中游、湖北省中南
部,全城土地面积1.41万平方千米。荆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着楚文化、三国文化等文化遗产,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更
装置文脉的设计。千篇一俸的景观小品设施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
景观小品与城市环境是相互联系的,建筑景观小品在一个城市中是不能‘独善其身’的,它必须与所处区域环境相协调,以其合理的
为楚后人保留了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其现存的荆州古城墙
是在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依明代原址重建的,是延续时间最长、
功能价值与城市肌理相配合。建筑景观小品是体现荆州城市文化特色的基础,是美化城市环境的艺术手段,理应具有事物所表现出
的区域符号、风格、色彩等艺术气氛效果。
跨越朝代最多、唯一由土城演变为砖城的占城垣,被考古学界、史
学界誉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通过对荆州古城的实地考察,建筑景观小品在设计卜却事与
一、荆州古城地域文脉的符号特征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楚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
愿违地出现了一些与古城特色文脉割裂的问题。垃圾箱、休闲椅、电话亭、街灯、停车牌、指示路牌等公共设施在设计卜毫无楚凤文化、三国文化符号的体现,使人难以通过直观的景观标记说明这一
城市的历史遗留与其他地方有何异同,更加不能反映当地传统风
林”,创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长江流域楚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楚国
在此建都长达411年,成就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历史伟业。楚都纪南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楚国雄起江汉、称霸南方的历史见证。诠释了楚国在令盛时期“三年不色,E将冲天。三年不
俗习惯及城市的表情,加之城市规划设计只重视大的建筑街区的设计。往往忽略了对景观小品装饰文脉的艺术符号设计,长此以往
如不加以改造只会造成城市景观小品设施的平庸感和陌生感.出现“小设施”与“大建筑”的关系失衡,丧失局部景观的艺术氛围,导致精品建筑败笔小品的尴尬情境。因此.小景观也需要有大智慧。通过运用现代材质结合特征符号的设计手段.使景观小品有效连贯城市建筑,与街区环境相呼应。这样不仅能满足人的审美需求,更能“以小衬大“‘嘶龙点晴”,建立城市文脉与环境的认同感及局部景观持久的吸引力。
2.主观创意设计表达
我国先秦时期伟大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里就曾主张“图难
鸣,鸣将惊人”的巅峰辉煌:Iiii“风”元素作为楚人最占老、最奇特的
文化氏族图腾符号.则渗透影响到楚先民牛活的各个领域。在出土的楚曰文物中,风的图像、雕像和绣像不胜枚举,楚人农服卜.的刺绣图案也以风为符号元素。《楚辞・抽思》中“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诗人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千古佳句也佐证了楚
与风的文化渊源,楚人尊风、崇凤的信仰也世代传承下来。
删州同时又是三国文化诞生和繁衍的历史吊地。作为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这里扼守长江,形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争夺的焦
点。诸葛亮曾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也。”o调此。在魏、蜀、吴三国时代就荆州归属展开了激烈
争夺,荆州之争是决定着国家政治、军事命运成败的关键,由此足见荆州的战略地位。
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由
此辨析了小中见大、以一容万的内涵境界。
那么针对荆州古城的现状问题以及荆州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
可见,荆州独具楚文化与三国文化这两大历史文化特征,古城
墙.楚风、三国人物、龙舟等文化要素作为这~地域不可复制的排他性的核心文化价值正是荆州地域文脉符号特征的所在。只有拥有历史文脉主题的古城才能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有机融合,注重清晰的历史轮廓与结构。维护历史环境的格局与风貌,凸显现代城市地域文化与特色,才能构成荆州古城在现代社会发展环境中的地域文脉线索与继承推广模式。而强调文脉,不仅是
理念启示,设计应考虑将人文、地域等特征结合起来,注重对城市
框架及环境肌理的办调。在运用装饰艺术手法有机融合城市文脉
设计景观小品的前提下:首要性是解决装饰艺术手法在城市景观
装置小品里的多维空间的运用,主体性是体现装置小品这一多维艺术景观形式在城『仃规划价值中的有效社会影响力,从属性是充分满足l孑提升人们对城市和社区生活的高品质的审美心理需求,协从性是全面展现景观小品设施的多功能用途融合各类建筑群的有机纽带关系。引导性是转变各类人群对城市公共生态环境和社区景观环境的认知追求。
(下转第104页)
强调其文脉的延续性,更应在城市景观元素上展现历史文化城市标志性符号的魅力,这样将有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提升与地
域形象的定位。
:、吉城景观小品的装饰文脉设计
1.客观现状问题分析
木本论文为武汉科技学院研究生创新课题项目阶段成果。
荆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本无可厚非,①见西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艺术探索2010年第24卷第2期(总第99期)
式便立即显得黯然失色,变得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1(p120)其
实,在对待中国占代的民族色彩和进行传统的民族流行色,特别是在汉民族的服装流行色设计中,同样也是这样。
红、绿的民族色彩与汉民族汉唐时的“五色”几乎不谋而合,所以.乍一看藏族所采用的这种民族色彩,好像是藏族所独有.其实早在唐代文成公主人藏时.汉唐时的“五色”观就对藏族的色彩观产生了影响,而同时,藏族这种民族色彩反过来又可以成为当代中国服
四、中国民族流行色设计的关键
如前所述,昔日被誉为“衣冠王国”的中国似乎已辉煌不再.而民族色彩的沦丧与中国传统民族流行色设计的境遇.正呼唤着对
装流行色设计时的参考和借鉴。
结语
中国服装流行色设计的重新思考、定位与决策。显然,我们需要处
理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民族色彩在一般美感中应该是最民族化的形式。而服装流行
色设计就是要在这最民族化的美感形式中传承和发展能与时俱进
一是中国服装流行色设计应当尊重和融人中华民族对民族色
彩的民族情感。在中国民间像蜡染及扎染之类,仍然采用民族色彩而素朴又不失现代感.这种清风拂面的色彩除深受中国各个民族特别是汉民族的喜爱外,也受到国外友人的喜爱。显然,这种以蓝、自等为主调的民族色彩是值得我们进行相应的民族服装流行色设计时参考的。
二是中国服装流行色设计应当考虑对民族文物色的吸收与采
又不失民族特色的色彩文化。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和理解民族色彩,并敏锐地审视和把握流行色的时代脉
搏,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一定能够站在民族色彩之“风”中,从
容决策并迎来中国服装流行色设计的春天。
参考文献:
【l】郭廉夫,张继华.色彩美学[M1.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2】李广元.色彩艺术学・全面色彩本质论IMl.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
版社,2003.
【3j田自秉.中国T艺美术简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0.【41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设计与心理【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9.
纳。新近出土的,如染织服装及青铜和陶器等历代文物民族色彩让
人隐隐地感受到了曾经的辉煌,人们不禁心向往之。中国服装流行色设计如果能够考虑这种因素,相信会受到欢迎。比如国内出现的唐装采用的民族色彩就主要来自汉、唐时期染织和服装的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包括服装流行色在内的“中国服装设计开始流行起追求民族性和个性的审美趋向”f4】(p95),这并非空穴来风。
三是中国服装流行色设计可以借鉴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色彩。应该说汉民族的民族色彩在明以前还是较为丰富的,然而在晚清民国以后,服装流行色设计中的民族色彩开始黯然失色。相反,在曾经与汉民族有接触的少数民族地区,不仅依然大量地保留了当年汉民族的民族色彩;而且还创造和丰富了有自己民族特色的
(责任编辑、校对:罗冰)
民族色彩。这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比如藏族所采用的黄、白、蓝、
I上接第101页)
城市文脉肌理是建筑景观小品设计的源泉,当一个民族或地域与外界完全处于隔绝状态的时候,她所产
设计师就是在此基础上创新信息化时代地域装饰符号表达的新形式.融人多维度文化结构,以特殊地域环境、生态环境为基础,进行景观装置艺术的体验交互式设计,具体到荆州古城这一案例,在公
生的文化必然是独具特色的,并带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形成
一种本民族或本地方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然而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城市的发展又如何在不破坏历史文脉价值的同时与
共小品设计上可结合楚凤凰、三国武士、楚国货币、编钟文化等元素符号对街灯、停车牌、休闲椅、垃圾箱等设施进行再创造性设计.用客
观实例的确定价值去佐证主观虚拟理论的认定价值,达到传统区域文脉内涵与景观装置环境品质的整体系统特色。
时代同步;又如何在延续历史轨迹的同时与现代城市景观环境相呼应,是保护历史古城文脉可持续传承发展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结语
城市是地域历史特质和文化内涵的载体,文化脉络则是构成
三、地域文脉与现代景观品质的契合
城市多样性与独特性的关键,而装饰交脉符号是对城市景观装置的地域价值体现。注重对城市景观小品的装饰设计不仅不会“因小失大”,反而能传承城市历史的细节与多样化的文化底蕴,在延续
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特征,对这一地域的
人来说.这不仪有助于增强他们的乡土情感归属,更能反映这一区域的特色标志性文化。因此,城市地域景观设计应尊莺地方传统文化,在设计中注意对历史宅间形态的延续演绎。展现城市的独特文
传统内涵与融创现代信息化生活品质中,创造出人性化特色城市
的文脉根基。
(责任编辑、校对:罗冰)
化品味。一个有特色的城市,其特征并不只取决于城市中的主体标志物,也应对城市肌理环境及配套的景观设施在文脉符号上有所
表达。
一个城市,在建筑景观小品上,如果完全失去当地区域文脉特性,在文化表现及内涵与外延七都是令人痛心的.可能导致其文化的衰落甚至文脉符号消亡的现象。因此,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创新都不能脱离传统的文脉摹础而独屯存在。城市景现与城市文化必须保持Ⅸ域特征精神,在吸收外来思想之精华上亦要表现本土特色,否则地域的差异化符号形式特征今后也将不复存在。.
荆州古城景观小品的装饰文脉与地域特征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张枞
武汉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3艺术探索
ARTS EXPLORATION2010,24(2)
参考文献(1条)
1. 西晋陈寿 三国志·诸葛亮传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ysts201002035.aspx
2010年4月艺术探索
AR佟EXPlORATION
Apr.2010V01.24No.2
第24卷第2期
【摘要】以荆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案例切入点,以古城地域特色的装饰文脉作为元素符号设计源,探寻了当代城市景观小品如何在设计中将现代建筑小品文化品质和城市传统文脉精神和谐统一起来,达到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与时代性、社会性、生态性的文化脉络传承的杠杆平衡点。【关键词】荆州古城;景观小品;装饰文脉;地域特征【中图分类号】J504【收稿时间】2009一ll—04
【作者简介】张枞(1983-),女,湖北荆州人。武汉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53(2010)02-0101—02
荆州占城景观小品的装饰文脉与地域特征球
张枞
(武汉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荆州古城.又称江陵城,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但随着全球化的逐步侵蚀,地域特色沦丧、城市建设雷同的诸多矛盾也突显出来.城市问整体差异化的格局在缩小.“物种的多样性”以及对建筑文脉设计的表达也逐渐弱化,更何谈注重对景观小品
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名因地处荆山之南而得,为天下九州之一,也是我国现存完整的古代城池之一,现位于长江中游、湖北省中南
部,全城土地面积1.41万平方千米。荆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着楚文化、三国文化等文化遗产,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更
装置文脉的设计。千篇一俸的景观小品设施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
景观小品与城市环境是相互联系的,建筑景观小品在一个城市中是不能‘独善其身’的,它必须与所处区域环境相协调,以其合理的
为楚后人保留了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其现存的荆州古城墙
是在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依明代原址重建的,是延续时间最长、
功能价值与城市肌理相配合。建筑景观小品是体现荆州城市文化特色的基础,是美化城市环境的艺术手段,理应具有事物所表现出
的区域符号、风格、色彩等艺术气氛效果。
跨越朝代最多、唯一由土城演变为砖城的占城垣,被考古学界、史
学界誉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通过对荆州古城的实地考察,建筑景观小品在设计卜却事与
一、荆州古城地域文脉的符号特征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楚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
愿违地出现了一些与古城特色文脉割裂的问题。垃圾箱、休闲椅、电话亭、街灯、停车牌、指示路牌等公共设施在设计卜毫无楚凤文化、三国文化符号的体现,使人难以通过直观的景观标记说明这一
城市的历史遗留与其他地方有何异同,更加不能反映当地传统风
林”,创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长江流域楚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楚国
在此建都长达411年,成就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历史伟业。楚都纪南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楚国雄起江汉、称霸南方的历史见证。诠释了楚国在令盛时期“三年不色,E将冲天。三年不
俗习惯及城市的表情,加之城市规划设计只重视大的建筑街区的设计。往往忽略了对景观小品装饰文脉的艺术符号设计,长此以往
如不加以改造只会造成城市景观小品设施的平庸感和陌生感.出现“小设施”与“大建筑”的关系失衡,丧失局部景观的艺术氛围,导致精品建筑败笔小品的尴尬情境。因此.小景观也需要有大智慧。通过运用现代材质结合特征符号的设计手段.使景观小品有效连贯城市建筑,与街区环境相呼应。这样不仅能满足人的审美需求,更能“以小衬大“‘嘶龙点晴”,建立城市文脉与环境的认同感及局部景观持久的吸引力。
2.主观创意设计表达
我国先秦时期伟大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里就曾主张“图难
鸣,鸣将惊人”的巅峰辉煌:Iiii“风”元素作为楚人最占老、最奇特的
文化氏族图腾符号.则渗透影响到楚先民牛活的各个领域。在出土的楚曰文物中,风的图像、雕像和绣像不胜枚举,楚人农服卜.的刺绣图案也以风为符号元素。《楚辞・抽思》中“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诗人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千古佳句也佐证了楚
与风的文化渊源,楚人尊风、崇凤的信仰也世代传承下来。
删州同时又是三国文化诞生和繁衍的历史吊地。作为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这里扼守长江,形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争夺的焦
点。诸葛亮曾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也。”o调此。在魏、蜀、吴三国时代就荆州归属展开了激烈
争夺,荆州之争是决定着国家政治、军事命运成败的关键,由此足见荆州的战略地位。
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由
此辨析了小中见大、以一容万的内涵境界。
那么针对荆州古城的现状问题以及荆州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
可见,荆州独具楚文化与三国文化这两大历史文化特征,古城
墙.楚风、三国人物、龙舟等文化要素作为这~地域不可复制的排他性的核心文化价值正是荆州地域文脉符号特征的所在。只有拥有历史文脉主题的古城才能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有机融合,注重清晰的历史轮廓与结构。维护历史环境的格局与风貌,凸显现代城市地域文化与特色,才能构成荆州古城在现代社会发展环境中的地域文脉线索与继承推广模式。而强调文脉,不仅是
理念启示,设计应考虑将人文、地域等特征结合起来,注重对城市
框架及环境肌理的办调。在运用装饰艺术手法有机融合城市文脉
设计景观小品的前提下:首要性是解决装饰艺术手法在城市景观
装置小品里的多维空间的运用,主体性是体现装置小品这一多维艺术景观形式在城『仃规划价值中的有效社会影响力,从属性是充分满足l孑提升人们对城市和社区生活的高品质的审美心理需求,协从性是全面展现景观小品设施的多功能用途融合各类建筑群的有机纽带关系。引导性是转变各类人群对城市公共生态环境和社区景观环境的认知追求。
(下转第104页)
强调其文脉的延续性,更应在城市景观元素上展现历史文化城市标志性符号的魅力,这样将有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提升与地
域形象的定位。
:、吉城景观小品的装饰文脉设计
1.客观现状问题分析
木本论文为武汉科技学院研究生创新课题项目阶段成果。
荆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本无可厚非,①见西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艺术探索2010年第24卷第2期(总第99期)
式便立即显得黯然失色,变得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1(p120)其
实,在对待中国占代的民族色彩和进行传统的民族流行色,特别是在汉民族的服装流行色设计中,同样也是这样。
红、绿的民族色彩与汉民族汉唐时的“五色”几乎不谋而合,所以.乍一看藏族所采用的这种民族色彩,好像是藏族所独有.其实早在唐代文成公主人藏时.汉唐时的“五色”观就对藏族的色彩观产生了影响,而同时,藏族这种民族色彩反过来又可以成为当代中国服
四、中国民族流行色设计的关键
如前所述,昔日被誉为“衣冠王国”的中国似乎已辉煌不再.而民族色彩的沦丧与中国传统民族流行色设计的境遇.正呼唤着对
装流行色设计时的参考和借鉴。
结语
中国服装流行色设计的重新思考、定位与决策。显然,我们需要处
理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民族色彩在一般美感中应该是最民族化的形式。而服装流行
色设计就是要在这最民族化的美感形式中传承和发展能与时俱进
一是中国服装流行色设计应当尊重和融人中华民族对民族色
彩的民族情感。在中国民间像蜡染及扎染之类,仍然采用民族色彩而素朴又不失现代感.这种清风拂面的色彩除深受中国各个民族特别是汉民族的喜爱外,也受到国外友人的喜爱。显然,这种以蓝、自等为主调的民族色彩是值得我们进行相应的民族服装流行色设计时参考的。
二是中国服装流行色设计应当考虑对民族文物色的吸收与采
又不失民族特色的色彩文化。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和理解民族色彩,并敏锐地审视和把握流行色的时代脉
搏,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一定能够站在民族色彩之“风”中,从
容决策并迎来中国服装流行色设计的春天。
参考文献:
【l】郭廉夫,张继华.色彩美学[M1.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2】李广元.色彩艺术学・全面色彩本质论IMl.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
版社,2003.
【3j田自秉.中国T艺美术简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0.【41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设计与心理【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9.
纳。新近出土的,如染织服装及青铜和陶器等历代文物民族色彩让
人隐隐地感受到了曾经的辉煌,人们不禁心向往之。中国服装流行色设计如果能够考虑这种因素,相信会受到欢迎。比如国内出现的唐装采用的民族色彩就主要来自汉、唐时期染织和服装的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包括服装流行色在内的“中国服装设计开始流行起追求民族性和个性的审美趋向”f4】(p95),这并非空穴来风。
三是中国服装流行色设计可以借鉴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色彩。应该说汉民族的民族色彩在明以前还是较为丰富的,然而在晚清民国以后,服装流行色设计中的民族色彩开始黯然失色。相反,在曾经与汉民族有接触的少数民族地区,不仅依然大量地保留了当年汉民族的民族色彩;而且还创造和丰富了有自己民族特色的
(责任编辑、校对:罗冰)
民族色彩。这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比如藏族所采用的黄、白、蓝、
I上接第101页)
城市文脉肌理是建筑景观小品设计的源泉,当一个民族或地域与外界完全处于隔绝状态的时候,她所产
设计师就是在此基础上创新信息化时代地域装饰符号表达的新形式.融人多维度文化结构,以特殊地域环境、生态环境为基础,进行景观装置艺术的体验交互式设计,具体到荆州古城这一案例,在公
生的文化必然是独具特色的,并带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形成
一种本民族或本地方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然而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城市的发展又如何在不破坏历史文脉价值的同时与
共小品设计上可结合楚凤凰、三国武士、楚国货币、编钟文化等元素符号对街灯、停车牌、休闲椅、垃圾箱等设施进行再创造性设计.用客
观实例的确定价值去佐证主观虚拟理论的认定价值,达到传统区域文脉内涵与景观装置环境品质的整体系统特色。
时代同步;又如何在延续历史轨迹的同时与现代城市景观环境相呼应,是保护历史古城文脉可持续传承发展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结语
城市是地域历史特质和文化内涵的载体,文化脉络则是构成
三、地域文脉与现代景观品质的契合
城市多样性与独特性的关键,而装饰交脉符号是对城市景观装置的地域价值体现。注重对城市景观小品的装饰设计不仅不会“因小失大”,反而能传承城市历史的细节与多样化的文化底蕴,在延续
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特征,对这一地域的
人来说.这不仪有助于增强他们的乡土情感归属,更能反映这一区域的特色标志性文化。因此,城市地域景观设计应尊莺地方传统文化,在设计中注意对历史宅间形态的延续演绎。展现城市的独特文
传统内涵与融创现代信息化生活品质中,创造出人性化特色城市
的文脉根基。
(责任编辑、校对:罗冰)
化品味。一个有特色的城市,其特征并不只取决于城市中的主体标志物,也应对城市肌理环境及配套的景观设施在文脉符号上有所
表达。
一个城市,在建筑景观小品上,如果完全失去当地区域文脉特性,在文化表现及内涵与外延七都是令人痛心的.可能导致其文化的衰落甚至文脉符号消亡的现象。因此,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创新都不能脱离传统的文脉摹础而独屯存在。城市景现与城市文化必须保持Ⅸ域特征精神,在吸收外来思想之精华上亦要表现本土特色,否则地域的差异化符号形式特征今后也将不复存在。.
荆州古城景观小品的装饰文脉与地域特征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张枞
武汉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3艺术探索
ARTS EXPLORATION2010,24(2)
参考文献(1条)
1. 西晋陈寿 三国志·诸葛亮传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ysts20100203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