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直方图,管制图绘制方法
目录
第一章 柏拉图制作方法 . ................................................................................................................ 3
1.1、制作方法 . ......................................................................................................................... 3 1.2、举例说明 . ......................................................................................................................... 3 第二章 直方图制作方法 . ................................................................................................................ 7
2.1、直方图的制作步骤 . ......................................................................................................... 7 2.2、举例说明 . ......................................................................................................................... 8 第三章 管制图制作说明 . .............................................................................................................. 11
3.1、各个管制图界限一览表 . ............................................................................................... 11 3.2、符号说明 . ....................................................................................................................... 12 3.3、绘制管制图的步骤 . ....................................................................................................... 13 3.4、管制图使用时之注意事项 . ........................................................................................... 13 3.5、举例说明 . ....................................................................................................................... 14
第一章 柏拉图制作方法
1.1、制作方法
1、 收集制作柏拉图需要的数据,分类输入表格。 2、 将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 以此计算出这些数据的累积数目和累积百分率。 4、 选择需要的数据生成柱状图。
5、 选择累积百分比,将图表类型变为折线形式。
6、 更改两个纵坐标值将累积百分比的的最大值改为1;将发生数据的最大值改为发生数据
的累计最大值,或大于等于累计最大值。 7、 调整图之间的间隙,美化图形生成柏拉图。
1.2、举例说明
第二步:选择项目,不良数量,累计百分比生成柱状图。
第三步:在图上选择累计百分比图形,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标类型,以此选择带标记
的折线图。将累计百分比的柱状图变为折线图。
第四步:更改成折线图后,选中折线图,在右键里面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随后选择“次
坐标轴”得到如下图像。
第五步:选择累积百分比的坐标轴,点击右键选择“设置坐标轴格式”。在里面将最大值改
为1,最小值为0,其他可按照需求或选择默认设置。
选择数量坐标轴,点击右键选择“设置坐标轴格式”在里面将最大值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累计不良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和间隔可按照需要选择。得到如下图形。
第六步:选中图形点击右键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在里面将“分类间隔”调整为零。双
击每个柱子选择不同的颜色可以改变每个柱子的颜色。最后调整后得到如下图形。
第七步:如果要清晰的表达数据,可点击右键在图形上面添加数据标签。
第二章 直方图制作方法
直方图主要用来统计一组数据在某个范围内出现的次数,显示数据在各个区间的分布。
2.1、直方图的制作步骤
1. 收集数据并且记录在纸上. 2. 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3. 计算全距.
4. 决定组数与组距.
5. 决定各组的上组界与下组界. 6. 决定组的中心点. 7. 制作次数分配表. 8. 制作直方图.
第一步: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并整理。将不良的数据剔除。下表收集了A,B 两种数据的不良。
表一
第二步:计算上述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max(数组范围) ,=min(数组范围) 】 第三步:依据下表规则确定分组的数目:一般组数过少, 虽可得到相当简单的表格, 但却失去
次数分配的本质; 组数过过多, 虽然表列详尽, 但无法达到简化的目的.(异常值应先除去再分组). 分组不宜过多, 也不宜过少, 一般用数学家史特吉斯提出的公式计算组数, 其公式为:K=1+3.32 Lgn 一般对数据之分组可参考下表:
表三
按照如表所示的数据我们的本次的分组数目为10。
第四步:确定分组的组解值;组距。
组距计算方法为:7.5,便于计算取8
第一组的下届值确定方法为:
; 测定值的最小位数如
按照此公式本组的组距为
果为整数则为1,小数的话可以取小数所精确到的最后一位(0.1;0.01;0.001……) 。所
表四
第六步:计算表一中的数据在各个组中出现的次数,得到的数据见表四。EXCEL 可用下面的
公式查找。
【=COUNTIF(搜索数值范围,">=该组的下界值")-COUNTIF(搜索数值范围,"> 该组的下界值") 】 第七步:选择各组的“中间值”和“出现的次数”,“A 出现的次数”,“B 出现的次数”制作
直方图。
图一:出现的次数
图三:B 组出现的次数
第三章 管制图制作说明
3.1、各个管制图界限一览表
表一
3.2、符号说明
:样本平均数;
:样本组平均数
; :样本全距;
:
样本组全距平均值;
=
:
相邻两个样本距差的绝对值;
:样本距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
:每个样本组的不良率;
:平均不良率;
3.3、绘制管制图的步骤
第一步: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
第二步:按照表一所给的数据,分别计算管制图的管制界限。 第三步:绘制管制图。 一、 管制图参数表
表二
N:代表每个样本里面的个体数。
3.4、管制图使用时之注意事项
1、管制图使用前,现场作业应予标准化作业完成;
2、管制图使用前,应先决定管制项目,包括品质特性之选择与取样数量之决定; 3、管制界限千万不可用规格值代替。
4、管制图种类之选择应配合管制项目之决定时搭配之。 5、抽样方法以能取得合理样组为原则。
8、R 管制图没有管制下限,系因R 值是由同组数据据之最大值减最小值而得,因之LCL 取负值没有意义。
9、管制图一定要与制程管制的配置结合。
10、P 管制图如果有点逸出管制下限,亦应采取对策,不能认为不良率低而不必采取对策,
因其异常原因可能来自:
⑴、量具的失灵,须予更新量具,并检讨以前之量测值影响度。 ⑵、良品的判定方法有误,应予立即修正。
⑶、真正有不良率变小的原因,若能掌握原因,则有且国于日后大幅降低不良率。 11、制程管制做得不好,管制图形同虚设,要使管制图发挥效用,应使产品制程能力中之
Cp 值(制程精密度)大于1以上。
3.5、举例说明
X-R 管制图绘制:
第一步:测定不良品收集到如下的数据。
表三
第二步:计算各个样本组的平均数,全距。
表四
第三步:按照表一计算平均数管制图的管制界限, 得到:
表五:平均数管制图界限
图一:平均数管制图
图二:全距管制图
柏拉图,直方图,管制图绘制方法
目录
第一章 柏拉图制作方法 . ................................................................................................................ 3
1.1、制作方法 . ......................................................................................................................... 3 1.2、举例说明 . ......................................................................................................................... 3 第二章 直方图制作方法 . ................................................................................................................ 7
2.1、直方图的制作步骤 . ......................................................................................................... 7 2.2、举例说明 . ......................................................................................................................... 8 第三章 管制图制作说明 . .............................................................................................................. 11
3.1、各个管制图界限一览表 . ............................................................................................... 11 3.2、符号说明 . ....................................................................................................................... 12 3.3、绘制管制图的步骤 . ....................................................................................................... 13 3.4、管制图使用时之注意事项 . ........................................................................................... 13 3.5、举例说明 . ....................................................................................................................... 14
第一章 柏拉图制作方法
1.1、制作方法
1、 收集制作柏拉图需要的数据,分类输入表格。 2、 将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 以此计算出这些数据的累积数目和累积百分率。 4、 选择需要的数据生成柱状图。
5、 选择累积百分比,将图表类型变为折线形式。
6、 更改两个纵坐标值将累积百分比的的最大值改为1;将发生数据的最大值改为发生数据
的累计最大值,或大于等于累计最大值。 7、 调整图之间的间隙,美化图形生成柏拉图。
1.2、举例说明
第二步:选择项目,不良数量,累计百分比生成柱状图。
第三步:在图上选择累计百分比图形,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标类型,以此选择带标记
的折线图。将累计百分比的柱状图变为折线图。
第四步:更改成折线图后,选中折线图,在右键里面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随后选择“次
坐标轴”得到如下图像。
第五步:选择累积百分比的坐标轴,点击右键选择“设置坐标轴格式”。在里面将最大值改
为1,最小值为0,其他可按照需求或选择默认设置。
选择数量坐标轴,点击右键选择“设置坐标轴格式”在里面将最大值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累计不良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和间隔可按照需要选择。得到如下图形。
第六步:选中图形点击右键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在里面将“分类间隔”调整为零。双
击每个柱子选择不同的颜色可以改变每个柱子的颜色。最后调整后得到如下图形。
第七步:如果要清晰的表达数据,可点击右键在图形上面添加数据标签。
第二章 直方图制作方法
直方图主要用来统计一组数据在某个范围内出现的次数,显示数据在各个区间的分布。
2.1、直方图的制作步骤
1. 收集数据并且记录在纸上. 2. 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3. 计算全距.
4. 决定组数与组距.
5. 决定各组的上组界与下组界. 6. 决定组的中心点. 7. 制作次数分配表. 8. 制作直方图.
第一步: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并整理。将不良的数据剔除。下表收集了A,B 两种数据的不良。
表一
第二步:计算上述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max(数组范围) ,=min(数组范围) 】 第三步:依据下表规则确定分组的数目:一般组数过少, 虽可得到相当简单的表格, 但却失去
次数分配的本质; 组数过过多, 虽然表列详尽, 但无法达到简化的目的.(异常值应先除去再分组). 分组不宜过多, 也不宜过少, 一般用数学家史特吉斯提出的公式计算组数, 其公式为:K=1+3.32 Lgn 一般对数据之分组可参考下表:
表三
按照如表所示的数据我们的本次的分组数目为10。
第四步:确定分组的组解值;组距。
组距计算方法为:7.5,便于计算取8
第一组的下届值确定方法为:
; 测定值的最小位数如
按照此公式本组的组距为
果为整数则为1,小数的话可以取小数所精确到的最后一位(0.1;0.01;0.001……) 。所
表四
第六步:计算表一中的数据在各个组中出现的次数,得到的数据见表四。EXCEL 可用下面的
公式查找。
【=COUNTIF(搜索数值范围,">=该组的下界值")-COUNTIF(搜索数值范围,"> 该组的下界值") 】 第七步:选择各组的“中间值”和“出现的次数”,“A 出现的次数”,“B 出现的次数”制作
直方图。
图一:出现的次数
图三:B 组出现的次数
第三章 管制图制作说明
3.1、各个管制图界限一览表
表一
3.2、符号说明
:样本平均数;
:样本组平均数
; :样本全距;
:
样本组全距平均值;
=
:
相邻两个样本距差的绝对值;
:样本距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
:每个样本组的不良率;
:平均不良率;
3.3、绘制管制图的步骤
第一步: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
第二步:按照表一所给的数据,分别计算管制图的管制界限。 第三步:绘制管制图。 一、 管制图参数表
表二
N:代表每个样本里面的个体数。
3.4、管制图使用时之注意事项
1、管制图使用前,现场作业应予标准化作业完成;
2、管制图使用前,应先决定管制项目,包括品质特性之选择与取样数量之决定; 3、管制界限千万不可用规格值代替。
4、管制图种类之选择应配合管制项目之决定时搭配之。 5、抽样方法以能取得合理样组为原则。
8、R 管制图没有管制下限,系因R 值是由同组数据据之最大值减最小值而得,因之LCL 取负值没有意义。
9、管制图一定要与制程管制的配置结合。
10、P 管制图如果有点逸出管制下限,亦应采取对策,不能认为不良率低而不必采取对策,
因其异常原因可能来自:
⑴、量具的失灵,须予更新量具,并检讨以前之量测值影响度。 ⑵、良品的判定方法有误,应予立即修正。
⑶、真正有不良率变小的原因,若能掌握原因,则有且国于日后大幅降低不良率。 11、制程管制做得不好,管制图形同虚设,要使管制图发挥效用,应使产品制程能力中之
Cp 值(制程精密度)大于1以上。
3.5、举例说明
X-R 管制图绘制:
第一步:测定不良品收集到如下的数据。
表三
第二步:计算各个样本组的平均数,全距。
表四
第三步:按照表一计算平均数管制图的管制界限, 得到:
表五:平均数管制图界限
图一:平均数管制图
图二:全距管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