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教案1
教学目标
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形象,领会意境。
在朗读中体味词情,赏析作品语言。
如何理解“想佳人”一句?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宋代的科举考试中,有位考生两次都没中,于是他悲观丧气的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可巧的是,他第三次考中了,皇上便说他:“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真的把他的名字给消除了。后来这位词人流落民间,戏称自己是“奉旨填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词——《八声甘州》,这位词人就是——柳永。
回顾作者
柳永(约987一约1 05 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更名永,字耆卿。 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过去我们学过他的《雨霖铃》。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
解题
“八声”作何解释?
共有八个韵脚,调名“八声”,表明这八个韵脚与音乐有密切关系。领字用去声最为发调,本调领字多用去声,也是为了歌唱时悠扬动听。
二、整体感知
听朗诵,体味意境。
1.自由诵读,思考全词主要写什么内容,从哪里看出来?
思乡——“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怀人——“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2.可以看出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愁”
三、鉴赏上片
1.上片描绘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雨—潇潇 秋—清
霜风—凄惨 关河—冷落
(日)照—残 红翠—衰减
物华—休 长江水—无语
2.“一番洗清秋” 赏析“洗”字妙在何处。
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的,用一洗字,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
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暮雨之大,之透,之充沛,之无边无际。
3.自由朗读上片,说说这些意象组合成怎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残秋雨景图
4.圈出上片中的领字,说说他们在结构全词、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根据领字提示背诵上片。 “对”,“渐”,“是处”,“惟有”
四、鉴赏下片
1.自由诵读词的下片,抒发了什么感情?
思乡怀人情。
2.词人为什么“不忍登高”?
上片景物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以“不忍“二字总括。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
3.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哪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情?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佳人行为的画面?
佳人望归图
5.这句词不但写我思人,而且想像人思我,这样写为什么更动人?
这是更深一层写法,由单向思念写为双向思念,情感更深沉,从表达手法上显得文笔更曲折,引人玩味,
6.同样是写词,柳永达到了“凡有井水引处,即能歌柳词”。那么这首思乡词能够引起我们巨大的共鸣,除了它本身的才情之外,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情景交融 层层铺垫 衬托
7.作者抒发了自己思乡怀人之情,那他为什么不回去呢?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学生自由发挥。
8.体味下片中的领字的作用,然后背诵。
“不忍”, “望”, “叹” “想”
五、艺术手法
柳永写词,重视艺术手法,我们学习诗词也要讲究方法,鉴赏诗词应该从哪入手?
意象——意境(画面)——情感(主题)
柳永所写长词慢调,善于在许多转折的地方,安排一些强有力的领字,用来承上启下,把整个作品像珠子一样连贯起来。请从本文中找出领字,说说它们在结构全词、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上片先用“对”字领起全词,以登高望远展示暮雨潇潇的江上清秋。又以“渐”字领起“霜风”三句,气象阔大,寓意深远。“是处”两句一转,刻绘出众芳凋谢的秋景。“惟有”两句又一转,展现出大江东流的苍茫境界,而作者的羁旅情怀,也就隐然言外。下片即景抒情,“不忍”一句承上启下拓开词意,然后用“望”字兴起思乡怀人之情,并与下片起句相互呼应,然后以一“叹”字转回到自身萍踪浪迹的处境。末尾又从“想”字引出对方倚楼怅望的形象,由此一气贯注而下,既写自身,又用来对照双方相思之情,显得质朴深厚,情深意长。
东坡云:“世言柳耆卿词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风霜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试评说“风霜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意境。
秋已更深,雨洗暮空,又有凉风寒霜,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写尽悲秋之气。再以山河一派冷落加以铺衬,以残阳高楼画照,层层逼紧,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情景的萧索,气氛的悲凉,渲染出内心思乡怀人凄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教案1
教学目标
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形象,领会意境。
在朗读中体味词情,赏析作品语言。
如何理解“想佳人”一句?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宋代的科举考试中,有位考生两次都没中,于是他悲观丧气的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可巧的是,他第三次考中了,皇上便说他:“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真的把他的名字给消除了。后来这位词人流落民间,戏称自己是“奉旨填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词——《八声甘州》,这位词人就是——柳永。
回顾作者
柳永(约987一约1 05 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更名永,字耆卿。 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过去我们学过他的《雨霖铃》。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
解题
“八声”作何解释?
共有八个韵脚,调名“八声”,表明这八个韵脚与音乐有密切关系。领字用去声最为发调,本调领字多用去声,也是为了歌唱时悠扬动听。
二、整体感知
听朗诵,体味意境。
1.自由诵读,思考全词主要写什么内容,从哪里看出来?
思乡——“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怀人——“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2.可以看出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愁”
三、鉴赏上片
1.上片描绘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雨—潇潇 秋—清
霜风—凄惨 关河—冷落
(日)照—残 红翠—衰减
物华—休 长江水—无语
2.“一番洗清秋” 赏析“洗”字妙在何处。
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的,用一洗字,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
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暮雨之大,之透,之充沛,之无边无际。
3.自由朗读上片,说说这些意象组合成怎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残秋雨景图
4.圈出上片中的领字,说说他们在结构全词、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根据领字提示背诵上片。 “对”,“渐”,“是处”,“惟有”
四、鉴赏下片
1.自由诵读词的下片,抒发了什么感情?
思乡怀人情。
2.词人为什么“不忍登高”?
上片景物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以“不忍“二字总括。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
3.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哪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情?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佳人行为的画面?
佳人望归图
5.这句词不但写我思人,而且想像人思我,这样写为什么更动人?
这是更深一层写法,由单向思念写为双向思念,情感更深沉,从表达手法上显得文笔更曲折,引人玩味,
6.同样是写词,柳永达到了“凡有井水引处,即能歌柳词”。那么这首思乡词能够引起我们巨大的共鸣,除了它本身的才情之外,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情景交融 层层铺垫 衬托
7.作者抒发了自己思乡怀人之情,那他为什么不回去呢?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学生自由发挥。
8.体味下片中的领字的作用,然后背诵。
“不忍”, “望”, “叹” “想”
五、艺术手法
柳永写词,重视艺术手法,我们学习诗词也要讲究方法,鉴赏诗词应该从哪入手?
意象——意境(画面)——情感(主题)
柳永所写长词慢调,善于在许多转折的地方,安排一些强有力的领字,用来承上启下,把整个作品像珠子一样连贯起来。请从本文中找出领字,说说它们在结构全词、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上片先用“对”字领起全词,以登高望远展示暮雨潇潇的江上清秋。又以“渐”字领起“霜风”三句,气象阔大,寓意深远。“是处”两句一转,刻绘出众芳凋谢的秋景。“惟有”两句又一转,展现出大江东流的苍茫境界,而作者的羁旅情怀,也就隐然言外。下片即景抒情,“不忍”一句承上启下拓开词意,然后用“望”字兴起思乡怀人之情,并与下片起句相互呼应,然后以一“叹”字转回到自身萍踪浪迹的处境。末尾又从“想”字引出对方倚楼怅望的形象,由此一气贯注而下,既写自身,又用来对照双方相思之情,显得质朴深厚,情深意长。
东坡云:“世言柳耆卿词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风霜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试评说“风霜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意境。
秋已更深,雨洗暮空,又有凉风寒霜,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写尽悲秋之气。再以山河一派冷落加以铺衬,以残阳高楼画照,层层逼紧,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情景的萧索,气氛的悲凉,渲染出内心思乡怀人凄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