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逮什么吃什么,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往嘴里塞,吃手、啃玩具、咬衣角、舔地板……地上的小渣渣捡起来就往嘴里放,就像一个行走的吸尘器。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躺枪了呢?是不是也在感叹“重口味宝宝的世界真心不懂”呢?家长更多担心的是卫生和健康问题,但却忽略了宝宝必经的一个敏感期——口腔敏感期。其实,吃、咬、啃、舔都是宝宝在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他们用嘴去感知周围的世界,这是正常的发育行为,家长不用太过担忧,也不需要特意去干预。今天,小编就来带您走进宝宝的口腔敏感期,看看如何应对才是正道!
宝宝口腔敏感期有哪些表现?
爱吃手脚
0-2岁的宝宝要渡过一个口腔敏感期,就是用嘴来体验一切事物,也包括吃手脚,所以家长不要干涉宝宝这方面的“爱好”,吃就让他吃个够。宝宝吃手脚的过程,大多是从大拇指开始,逐渐增加其他手指,一直发展到将所有手指放进嘴巴里吮吸,或者将小拳头塞进嘴巴里。由于胎儿时在母亲子宫内的特别姿势,宝宝的四肢十分灵活,小脚丫能轻而易举的被小手送进嘴里,因此很快,大脚趾就会成为宝宝的“新宠”。而恰恰宝宝认识、了解自己的手脚就是在这个吮吸过程中开始的。
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
了解了手的滋味之后,手的功能便随之被口唤醒。自从宝宝的小手学会了有目的地抓取物品,便开始将身边所有可接触到的东西向嘴里塞,这些被小手塞进嘴里的东西并不全是食物,有时也可能是一粒珠子,或者一块毛巾,甚至是妈妈的衣角,有时还会令人震惊的尝一尝桌椅或小床的味道。在成年人看来,宝宝这样毫无警惕的把所有东西往嘴里放,既不安全,又不卫生,于是常常严加制止,惹得宝宝异常伤心。
实际上,宝宝在口唇接触的过程中,是在了解各种不同物品的形状、质地、口感等,同时能够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那就是什么东西是可以吃的,什么东西是不可以吃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不同物品的口唇接触,宝宝能够尽快了解自己的小嘴巴都有哪些功能,甚至有多大的容量,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口腔功能的发育。这是宝宝通过自己的口腔在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用他们力所能及的方式来了解所处的世界。如果这时候对宝宝横加干涉,显然会影响宝宝的“世界探险”,干涉潜能发挥。
对食物表现“贪婪”
每一样零食、水果都要吃一遍,而且只吃一口,有时候刚放到嘴里就吐了出来。家长阻止,宝宝就开始哭闹。但其实宝宝根本不是想吃,只是想放到嘴里去。因为控制不住“吃”的欲望而对食物表现出“贪婪”,且会不断分泌口水。大多数的时候,宝宝对食物产生贪婪的心理,并非因为想要将所有的东西都吃掉,而是仅仅出于“品尝”的目的。除此之外,当同一种东西因为某种因素被分成若干份时,也更容易激发宝宝的品尝欲望。
喜欢咬人
2岁左右的宝宝,有时会突然出现喜欢咬人的现象。这些宝宝喜欢突然袭击,先是很友好的拉过别人的手,或者用小手捧着别人的脸,然后趁人不备“狠狠”咬上一口,再迅速躲开。父母发现宝宝有这个举动后,常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将孩子教训一顿,但事实上,对于宝宝来说,这种举动仅仅是为了亲自感受一下别人皮肤的“口感”。
5-7个月的宝宝,通常是出牙痛而咬人;8-14个月的宝宝咬人,除了出牙的因素,通常还会在高兴时咬人,如果父母制止,他们很可能停止;1岁半-3岁的宝宝咬人通常是不高兴,或者想要引起别人注意、控制别人;如果3岁以上还在咬人,那就是不正常的行为了。
上述表现就是进入口腔敏感期的宝宝最常出现的行为。如果你的宝宝也出现了,那就说明宝宝正处在这个关键的时期了。
关于口腔敏感期
从出生到2岁左右,宝宝迎来口腔的敏感期,大多数宝宝会集中在4-12个月这个阶段,有的宝宝会持续到3岁。在这个时期里,宝宝喜欢把所有触手可及的东西放进嘴巴里品尝,以此感觉物体的味道、质地、性状等等,并以此建构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宝宝口腔敏感期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在这一时期,父母能给宝宝提供好的环境,允许宝宝去“吃”,敏感期相对就会短。如果能顺利渡过,以后再也不会用嘴啃食物之外的东西;而如果父母阻碍宝宝用口去探索事物,这一敏感期就会持续很长时间,还可能会反复出现,一直持续到三四岁甚至更久。有些宝宝进入幼儿园、小学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习惯,甚至延伸成别的不良行为,如爱吃零食、吐口水、骂脏话等,在一定程度上就与口腔敏感期没有好好度过有关。
很多新手父母,看到宝宝爱吃手,觉得不卫生,担心一直吃是不是有什么问题,缺什么微量元素。于是刻意阻止宝宝去吃手,造成孩子自身与外部的世界很难通过口腔探索建立联系,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宝宝发展自己的潜能。如口腔敏感期严重得不到满足,宝宝则会出现抢别人的食物、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捡掉在地上的食物、注意力固定在食物上而无法学习等后果。建议家长在发现宝宝进入此敏感期或尚未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时,一定为孩子提供自由选择和享用食物的机会。
处在口腔敏感期的宝宝倾向于用嘴巴获取信息和满足感,通常这个时期是伴随着出牙而出现的。在宝宝长牙的敏感期,家长应该给宝宝提供较硬的食物来练习咀嚼,宝宝常常会嚼了吐,吐了嚼,但从不咽下,有时会被卡住,但宝宝自身会自我调整。宝宝无意中用牙齿、用口认识事物,和人有意使用牙齿攻击有着本质的区别。儿童长牙时要使用牙,舌头发育时要使用舌头,这是1岁左右宝宝的特点。
如何应对宝宝的口腔敏感期?
1、这个时期,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在哺喂宝宝时,提供足够的关爱和温暖。如果是人工喂养,奶嘴开口的大小要适中,有效控制奶液的流速,要让宝宝有足够的时间来满足吸吮的需要,别图快而用针将奶嘴上扎出额外的孔。在哺乳时,宝妈心境要保持平和,即便被咬了也不要表现的很急躁,以免给宝宝造成压力,或者认为是个很好玩的事而再次做。
2、宝宝的探索需求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满足,才能尽快结束口腔敏感期。因此不要强行终止宝宝探索,给宝宝戴手套的做法更是不科学。一来吃手对于宝宝是个探索过程,强行限制会妨碍孩子的智力发展,二来宝宝的口腔敏感期不会因此而消失,反而容易滞后或引起喜欢咬人等问题。如果担心放入口中的物体会携带细菌,可以通过经常消毒和洗手来解除担心。事实上,适当接触细菌,反而有助于宝宝增强抵抗力,在无菌环境下成长的宝宝,反而对细菌没有抵抗力。
3、为了给这个时期的宝宝提供充分的探索机会,家长可以提供不同质地、性状、味道的东西供宝宝拿来啃咬,这样一来,宝宝的探索对象也得到了丰富。
4、这时期的安全问题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如小纽扣、有毒物体之类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的东西,一定不要出现在宝宝的视野之内,宝宝尚小,还没有多少判断能力,万一吃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5、尽可能在保证安全、卫生的条件下满足宝宝接触物体的需求。如积木、牙胶、各种安全的玩具、安抚巾,宝宝想咬就咬,合格的玩具材质、大小、油漆都是经过严格测试的,家长们大可放心。
6、宝宝吃到危险、不卫生的东西时,避免用抢夺、批评的方式制止,可以尝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比如宝宝捡起地上的石头想放到嘴里时,宝妈可以捡起另一块石头,向远处扔,或者踢到一边,把这变成一个好玩的游戏,吸引宝宝来模仿。
7、宝宝爱咬人的时候,千万不能打骂、恐吓,比如“再咬就把你的牙敲掉”这样的话。平时可以和宝宝做一些小游戏,比如小狗叼骨头:准备一些小布条、积木、小养乐多的瓶子、海绵等,大人先给宝宝示范“小狗最喜欢吃骨头了,我们假装是小狗,蒙上眼睛把骨头找出来”。可以先找出一个硬积木,用嘴叼着从A处放到B处。再去找另一样东西。跟宝宝讲一定要用牙,不能用手。游戏的目的是让宝宝用牙齿感受不同的触感。
8、宝宝在口腔敏感期里,可以啃咬质量好的牙胶和优质的磨牙棒,但一定要在家长的严格看护下进行。
宝宝逮什么吃什么,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往嘴里塞,吃手、啃玩具、咬衣角、舔地板……地上的小渣渣捡起来就往嘴里放,就像一个行走的吸尘器。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躺枪了呢?是不是也在感叹“重口味宝宝的世界真心不懂”呢?家长更多担心的是卫生和健康问题,但却忽略了宝宝必经的一个敏感期——口腔敏感期。其实,吃、咬、啃、舔都是宝宝在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他们用嘴去感知周围的世界,这是正常的发育行为,家长不用太过担忧,也不需要特意去干预。今天,小编就来带您走进宝宝的口腔敏感期,看看如何应对才是正道!
宝宝口腔敏感期有哪些表现?
爱吃手脚
0-2岁的宝宝要渡过一个口腔敏感期,就是用嘴来体验一切事物,也包括吃手脚,所以家长不要干涉宝宝这方面的“爱好”,吃就让他吃个够。宝宝吃手脚的过程,大多是从大拇指开始,逐渐增加其他手指,一直发展到将所有手指放进嘴巴里吮吸,或者将小拳头塞进嘴巴里。由于胎儿时在母亲子宫内的特别姿势,宝宝的四肢十分灵活,小脚丫能轻而易举的被小手送进嘴里,因此很快,大脚趾就会成为宝宝的“新宠”。而恰恰宝宝认识、了解自己的手脚就是在这个吮吸过程中开始的。
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
了解了手的滋味之后,手的功能便随之被口唤醒。自从宝宝的小手学会了有目的地抓取物品,便开始将身边所有可接触到的东西向嘴里塞,这些被小手塞进嘴里的东西并不全是食物,有时也可能是一粒珠子,或者一块毛巾,甚至是妈妈的衣角,有时还会令人震惊的尝一尝桌椅或小床的味道。在成年人看来,宝宝这样毫无警惕的把所有东西往嘴里放,既不安全,又不卫生,于是常常严加制止,惹得宝宝异常伤心。
实际上,宝宝在口唇接触的过程中,是在了解各种不同物品的形状、质地、口感等,同时能够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那就是什么东西是可以吃的,什么东西是不可以吃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不同物品的口唇接触,宝宝能够尽快了解自己的小嘴巴都有哪些功能,甚至有多大的容量,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口腔功能的发育。这是宝宝通过自己的口腔在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用他们力所能及的方式来了解所处的世界。如果这时候对宝宝横加干涉,显然会影响宝宝的“世界探险”,干涉潜能发挥。
对食物表现“贪婪”
每一样零食、水果都要吃一遍,而且只吃一口,有时候刚放到嘴里就吐了出来。家长阻止,宝宝就开始哭闹。但其实宝宝根本不是想吃,只是想放到嘴里去。因为控制不住“吃”的欲望而对食物表现出“贪婪”,且会不断分泌口水。大多数的时候,宝宝对食物产生贪婪的心理,并非因为想要将所有的东西都吃掉,而是仅仅出于“品尝”的目的。除此之外,当同一种东西因为某种因素被分成若干份时,也更容易激发宝宝的品尝欲望。
喜欢咬人
2岁左右的宝宝,有时会突然出现喜欢咬人的现象。这些宝宝喜欢突然袭击,先是很友好的拉过别人的手,或者用小手捧着别人的脸,然后趁人不备“狠狠”咬上一口,再迅速躲开。父母发现宝宝有这个举动后,常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将孩子教训一顿,但事实上,对于宝宝来说,这种举动仅仅是为了亲自感受一下别人皮肤的“口感”。
5-7个月的宝宝,通常是出牙痛而咬人;8-14个月的宝宝咬人,除了出牙的因素,通常还会在高兴时咬人,如果父母制止,他们很可能停止;1岁半-3岁的宝宝咬人通常是不高兴,或者想要引起别人注意、控制别人;如果3岁以上还在咬人,那就是不正常的行为了。
上述表现就是进入口腔敏感期的宝宝最常出现的行为。如果你的宝宝也出现了,那就说明宝宝正处在这个关键的时期了。
关于口腔敏感期
从出生到2岁左右,宝宝迎来口腔的敏感期,大多数宝宝会集中在4-12个月这个阶段,有的宝宝会持续到3岁。在这个时期里,宝宝喜欢把所有触手可及的东西放进嘴巴里品尝,以此感觉物体的味道、质地、性状等等,并以此建构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宝宝口腔敏感期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在这一时期,父母能给宝宝提供好的环境,允许宝宝去“吃”,敏感期相对就会短。如果能顺利渡过,以后再也不会用嘴啃食物之外的东西;而如果父母阻碍宝宝用口去探索事物,这一敏感期就会持续很长时间,还可能会反复出现,一直持续到三四岁甚至更久。有些宝宝进入幼儿园、小学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习惯,甚至延伸成别的不良行为,如爱吃零食、吐口水、骂脏话等,在一定程度上就与口腔敏感期没有好好度过有关。
很多新手父母,看到宝宝爱吃手,觉得不卫生,担心一直吃是不是有什么问题,缺什么微量元素。于是刻意阻止宝宝去吃手,造成孩子自身与外部的世界很难通过口腔探索建立联系,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宝宝发展自己的潜能。如口腔敏感期严重得不到满足,宝宝则会出现抢别人的食物、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捡掉在地上的食物、注意力固定在食物上而无法学习等后果。建议家长在发现宝宝进入此敏感期或尚未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时,一定为孩子提供自由选择和享用食物的机会。
处在口腔敏感期的宝宝倾向于用嘴巴获取信息和满足感,通常这个时期是伴随着出牙而出现的。在宝宝长牙的敏感期,家长应该给宝宝提供较硬的食物来练习咀嚼,宝宝常常会嚼了吐,吐了嚼,但从不咽下,有时会被卡住,但宝宝自身会自我调整。宝宝无意中用牙齿、用口认识事物,和人有意使用牙齿攻击有着本质的区别。儿童长牙时要使用牙,舌头发育时要使用舌头,这是1岁左右宝宝的特点。
如何应对宝宝的口腔敏感期?
1、这个时期,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在哺喂宝宝时,提供足够的关爱和温暖。如果是人工喂养,奶嘴开口的大小要适中,有效控制奶液的流速,要让宝宝有足够的时间来满足吸吮的需要,别图快而用针将奶嘴上扎出额外的孔。在哺乳时,宝妈心境要保持平和,即便被咬了也不要表现的很急躁,以免给宝宝造成压力,或者认为是个很好玩的事而再次做。
2、宝宝的探索需求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满足,才能尽快结束口腔敏感期。因此不要强行终止宝宝探索,给宝宝戴手套的做法更是不科学。一来吃手对于宝宝是个探索过程,强行限制会妨碍孩子的智力发展,二来宝宝的口腔敏感期不会因此而消失,反而容易滞后或引起喜欢咬人等问题。如果担心放入口中的物体会携带细菌,可以通过经常消毒和洗手来解除担心。事实上,适当接触细菌,反而有助于宝宝增强抵抗力,在无菌环境下成长的宝宝,反而对细菌没有抵抗力。
3、为了给这个时期的宝宝提供充分的探索机会,家长可以提供不同质地、性状、味道的东西供宝宝拿来啃咬,这样一来,宝宝的探索对象也得到了丰富。
4、这时期的安全问题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如小纽扣、有毒物体之类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的东西,一定不要出现在宝宝的视野之内,宝宝尚小,还没有多少判断能力,万一吃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5、尽可能在保证安全、卫生的条件下满足宝宝接触物体的需求。如积木、牙胶、各种安全的玩具、安抚巾,宝宝想咬就咬,合格的玩具材质、大小、油漆都是经过严格测试的,家长们大可放心。
6、宝宝吃到危险、不卫生的东西时,避免用抢夺、批评的方式制止,可以尝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比如宝宝捡起地上的石头想放到嘴里时,宝妈可以捡起另一块石头,向远处扔,或者踢到一边,把这变成一个好玩的游戏,吸引宝宝来模仿。
7、宝宝爱咬人的时候,千万不能打骂、恐吓,比如“再咬就把你的牙敲掉”这样的话。平时可以和宝宝做一些小游戏,比如小狗叼骨头:准备一些小布条、积木、小养乐多的瓶子、海绵等,大人先给宝宝示范“小狗最喜欢吃骨头了,我们假装是小狗,蒙上眼睛把骨头找出来”。可以先找出一个硬积木,用嘴叼着从A处放到B处。再去找另一样东西。跟宝宝讲一定要用牙,不能用手。游戏的目的是让宝宝用牙齿感受不同的触感。
8、宝宝在口腔敏感期里,可以啃咬质量好的牙胶和优质的磨牙棒,但一定要在家长的严格看护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