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清理难题

新疆爆破拆除一小火力发电机组冷却塔。当下,对产能过剩行业处置“僵尸企业”正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去产能”被列为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出清“僵尸企业”成为化解过剩产能的主攻方向。   一场去产能的战役随之渐入高潮。中央层面政策密集出台,地方政府抓落实快马加鞭。   这关乎中国经济的现实与未来。数据显示,钢铁、煤炭、水泥、建材等行业产能已达到峰值,“僵尸企业”在所处行业的占比已超过15%。占用资源却不产生效益,“僵尸企业”严重啃食中国经济。   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清理“僵尸企业”,促进企业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回升。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再不清理僵尸企业,优质企业也会被拖累致死。   1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到2017年末实现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   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对破产企业尽量实行“安乐死”,是处置“僵尸企业”的基本原则。   从去年年底开始,多个省份已打响处置“僵尸”的攻坚战。同为“僵尸”,哪些重组,哪些清算?企业的存亡,取决于市场之手还是政府之手?一次次嗜血复活的“僵尸”,靠什么才能入土为安?   只有解决这些难题,才能戳到这场“僵尸”攻坚战的痛点。   死不了的“僵尸”   处置“僵尸企业”难在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举了个真实的案例。   一家煤炭企业,生产一吨煤的成本大概400元钱,销售200元钱,一吨煤将近亏本200元。但关门不行。一万多职工在那儿,必须生产。银行也不答应,因为向银行借了很多钱,现在关门的话,企业的不良率马上就会暴露。   “这就是典型的‘僵尸企业’。”他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所谓“僵尸企业”,就是已经停产或半停产,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主要是依靠财政补贴,或者银行续贷才能继续存活的企业。   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好,是当下“僵尸企业”的生存现状。刘世锦说,出清“僵尸企业”,首先就是让那些想死的和该死的企业死掉。   “去产能和出清‘僵尸企业’是个统一的问题,去产能首先就是要去‘僵尸企业’,关键在于决心够不够。”刘世锦说,产能过剩在当下涉及两个领域,一个是重化工业,一个是出口行业,前者是国企为主,后者是民企为主,后者该关的关,该停的停,前者却死不了,亏损了还硬顶着,说到底,还是国企体制的问题。   “僵尸企业”的最大问题是僵而不死。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认为,僵而不死的背后,往往有政府的支撑。一些国企无效低效资产靠政府“输血”来维持,耗费了国家大量资金,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大大降低。企业的“生老病死”被政府大包大揽、干预过多,导致市场机制失灵,拖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后腿。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原主任李春洪表示,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国企,正因为政府保护才形成了“僵尸企业”,民企也有“僵尸企业”,但不会永远“死”在那里,马上就出清了。在他看来,解决好“僵尸企业”问题,前提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从拿开政府的手开始   地方政府的输血救济,正是“僵尸企业”得以存活的资本。   Wind统计的数据显示,2012-2014年,276家上市“僵尸企业”中获得政府补助合计高达362亿元。据媒体报道,某地方国企所在的当地政府,直接问亏损了多少?今年亏19个亿,给你20个亿。还有一些地方则逐月补贴,一家地方国企,“一个月地方政府补贴一个多亿。”   “要停止对‘僵尸企业’输血。”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现在地方政府用贷款、补贴、减免税收等办法去维持一些根本无法起死回生的企业,去支持这类僵尸企业继续无谓地浪费社会资源,只会增加金融风险的积累,而不会给社会带来任何助益。这也是日本政府在经济衰退中举措失当的教训。   “明明已经是毒瘤了,政府还给它吃偏食,这本身就是错误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史璞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政府对“僵尸企业”输血既惯坏了“僵尸企业”,也危害了其他企业。应该割除毒瘤,让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发挥作用,让市场来决定“僵尸企业”的生死存亡。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管好政府的手。” 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市场化退出之忧   “我们在处置‘僵尸企业’的过程中就是要建立一个长效化的退出机制,好像大家都觉得进就是政府要取消各种障碍,退就得找政府,其实必须得有基于市场化的退出机制,这样才使得我们的市场更加顺畅,有进有退。”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表示。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于“僵尸企业”,要大力推进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   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以煤炭和钢铁为主的能源资源类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两大行业的重组潮有望率先出现。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钢铁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应该以企业为主,政府搭平台,政府不能唱主角。对于那些依靠补贴生存、缺乏造血能力的“僵尸企业”,应该让市场去淘汰,其倒闭是必然趋势。如果硬搞“拉郎配”,反而会让企业背上更重的包袱。   煤炭行业同样如此。即使是煤炭大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一方面,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企业利益纷争,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重组后企业行业如果颓势继续恶化,日子并不能好转,反而造就更多“僵尸企业”。高盛此前发布的煤炭业研究报告显示,煤炭行业产能淘汰、兼并重组远远不足以抵消行业的下滑趋势,重组转型措施仍需加码。   “期望通过联合重组能救更多企业,想法很好,可能很难实现。”李新创认为,对钢铁行业来讲,鼓励多联合、少破产的联合重组的观点值得思考。若行业本来产能就过剩,联合重组会维持已有产能,可能多破产才能够真正去产能。   破产,看上去很美   从以往的经历来看,破产并非易事。   由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中国人民大学破产法研究中心等单位组织召开的“第六届破产法论坛”上,有研究机构发布数据显示:自2006年企业破产法颁布以来,我国每年的破产案件受理数量都徘徊在两千件左右,但通过司法渠道顺利破产退出的企业不足1%。   “就业安置是企业破产难的主要原因。”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邓峰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就算企业主动申请破产,地方政府、企业职工等也都是阻力。   李新创说,截至2015年底,我国钢铁行业关停企业多达57家,这部分企业如果退出,将压减产能9700多万吨,占全国产能8.6%。但是,钢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57家企业涉及职工就高达三四十万人,职工如何安置是头等大事。   此外,钢铁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僵尸企业”的资产处置也是大问题。钢铁行业平均负债率接近70%,而“僵尸企业”可能高于70%。企业停产后债务、拖欠职工工资等问题都需解决。   第三是社会问题。社会稳定不仅是职工稳定,也包括企业所在地的稳定。   “大象”与“蚂蚁”合作   重组是活,清算是死。同样是“僵尸企业”,谁生谁死,政府和市场,取决于谁?哪个更科学?   “这里面应该有严格的技术政策来做评价和筛选。”周大地说,应该综合环保能耗、技术标准、产品质量等因素综合考量,落后的技术先淘汰,不能完全搞成本竞争,这样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比如,新上的项目可能利润率还不高,企业亏损,但它坚持下去一定能多挣钱,这种企业就可以让它活下来。相比之下,那些看起来亏得并不厉害,但能效低、技术落后、环境治理不达标,这部分企业应该先淘汰掉,不论它是什么身份。   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也认为,传统产业去产能要分类看待。所谓“去产能”,是去掉那些无效的、低效的、落后的产能,关掉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好的产能还要发展。   “不能搞拉郎配,要多搞有效合作。”周大地认为,困难的国企有地有资产,而民营企业有技术有人才,这种“大象”与“蚂蚁”的结合,可以激活“僵尸企业”。但是,如果将本身亏损就很严重的国企再重组其他困难企业,带来的后果可能雪上加霜。   靠谁来打持久战?   在1月15至16日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负责人要求,央企集团公司是处置“僵尸企业”的责任主体,国资委将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督导,并把“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纳入监事会重点监督检查范围。   按照国资委划定的时间表,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主体任务,到2020年前全面完成各项工作。   有消息称,中央财政将安排1000亿元,首期或将安排300亿元,主要用于钢铁、煤炭行业的“僵尸企业”退出。   在刘世锦看来,应当使国有资本在企业资产债务重组过程中退出,用于充实社会保障资金,以解决去产能过程中失业者的问题。   “政府要兜底,切实负起责任来。”李新创说,尤其是政策落实要到位。   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经济组长朱振鑫认为,地方政府是消化“僵尸企业”的最终执行者,要成功出清“僵尸企业”就必须激发地方政府的动力。他建议,推动官员考核机制从GDP导向到效率导向,弱化对GDP的考核,把重点行业去产能的目标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要求各地方政府落实量化指标。   “还要在国家层面设立去产能办公室,对地方一把手实行一票否决,只有力度大了,政策落实了,这场大战才能打赢。”李新创说。

新疆爆破拆除一小火力发电机组冷却塔。当下,对产能过剩行业处置“僵尸企业”正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去产能”被列为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出清“僵尸企业”成为化解过剩产能的主攻方向。   一场去产能的战役随之渐入高潮。中央层面政策密集出台,地方政府抓落实快马加鞭。   这关乎中国经济的现实与未来。数据显示,钢铁、煤炭、水泥、建材等行业产能已达到峰值,“僵尸企业”在所处行业的占比已超过15%。占用资源却不产生效益,“僵尸企业”严重啃食中国经济。   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清理“僵尸企业”,促进企业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回升。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再不清理僵尸企业,优质企业也会被拖累致死。   1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到2017年末实现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   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对破产企业尽量实行“安乐死”,是处置“僵尸企业”的基本原则。   从去年年底开始,多个省份已打响处置“僵尸”的攻坚战。同为“僵尸”,哪些重组,哪些清算?企业的存亡,取决于市场之手还是政府之手?一次次嗜血复活的“僵尸”,靠什么才能入土为安?   只有解决这些难题,才能戳到这场“僵尸”攻坚战的痛点。   死不了的“僵尸”   处置“僵尸企业”难在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举了个真实的案例。   一家煤炭企业,生产一吨煤的成本大概400元钱,销售200元钱,一吨煤将近亏本200元。但关门不行。一万多职工在那儿,必须生产。银行也不答应,因为向银行借了很多钱,现在关门的话,企业的不良率马上就会暴露。   “这就是典型的‘僵尸企业’。”他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所谓“僵尸企业”,就是已经停产或半停产,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主要是依靠财政补贴,或者银行续贷才能继续存活的企业。   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好,是当下“僵尸企业”的生存现状。刘世锦说,出清“僵尸企业”,首先就是让那些想死的和该死的企业死掉。   “去产能和出清‘僵尸企业’是个统一的问题,去产能首先就是要去‘僵尸企业’,关键在于决心够不够。”刘世锦说,产能过剩在当下涉及两个领域,一个是重化工业,一个是出口行业,前者是国企为主,后者是民企为主,后者该关的关,该停的停,前者却死不了,亏损了还硬顶着,说到底,还是国企体制的问题。   “僵尸企业”的最大问题是僵而不死。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认为,僵而不死的背后,往往有政府的支撑。一些国企无效低效资产靠政府“输血”来维持,耗费了国家大量资金,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大大降低。企业的“生老病死”被政府大包大揽、干预过多,导致市场机制失灵,拖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后腿。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原主任李春洪表示,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国企,正因为政府保护才形成了“僵尸企业”,民企也有“僵尸企业”,但不会永远“死”在那里,马上就出清了。在他看来,解决好“僵尸企业”问题,前提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从拿开政府的手开始   地方政府的输血救济,正是“僵尸企业”得以存活的资本。   Wind统计的数据显示,2012-2014年,276家上市“僵尸企业”中获得政府补助合计高达362亿元。据媒体报道,某地方国企所在的当地政府,直接问亏损了多少?今年亏19个亿,给你20个亿。还有一些地方则逐月补贴,一家地方国企,“一个月地方政府补贴一个多亿。”   “要停止对‘僵尸企业’输血。”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现在地方政府用贷款、补贴、减免税收等办法去维持一些根本无法起死回生的企业,去支持这类僵尸企业继续无谓地浪费社会资源,只会增加金融风险的积累,而不会给社会带来任何助益。这也是日本政府在经济衰退中举措失当的教训。   “明明已经是毒瘤了,政府还给它吃偏食,这本身就是错误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史璞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政府对“僵尸企业”输血既惯坏了“僵尸企业”,也危害了其他企业。应该割除毒瘤,让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发挥作用,让市场来决定“僵尸企业”的生死存亡。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管好政府的手。” 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市场化退出之忧   “我们在处置‘僵尸企业’的过程中就是要建立一个长效化的退出机制,好像大家都觉得进就是政府要取消各种障碍,退就得找政府,其实必须得有基于市场化的退出机制,这样才使得我们的市场更加顺畅,有进有退。”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表示。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于“僵尸企业”,要大力推进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   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以煤炭和钢铁为主的能源资源类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两大行业的重组潮有望率先出现。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钢铁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应该以企业为主,政府搭平台,政府不能唱主角。对于那些依靠补贴生存、缺乏造血能力的“僵尸企业”,应该让市场去淘汰,其倒闭是必然趋势。如果硬搞“拉郎配”,反而会让企业背上更重的包袱。   煤炭行业同样如此。即使是煤炭大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一方面,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企业利益纷争,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重组后企业行业如果颓势继续恶化,日子并不能好转,反而造就更多“僵尸企业”。高盛此前发布的煤炭业研究报告显示,煤炭行业产能淘汰、兼并重组远远不足以抵消行业的下滑趋势,重组转型措施仍需加码。   “期望通过联合重组能救更多企业,想法很好,可能很难实现。”李新创认为,对钢铁行业来讲,鼓励多联合、少破产的联合重组的观点值得思考。若行业本来产能就过剩,联合重组会维持已有产能,可能多破产才能够真正去产能。   破产,看上去很美   从以往的经历来看,破产并非易事。   由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中国人民大学破产法研究中心等单位组织召开的“第六届破产法论坛”上,有研究机构发布数据显示:自2006年企业破产法颁布以来,我国每年的破产案件受理数量都徘徊在两千件左右,但通过司法渠道顺利破产退出的企业不足1%。   “就业安置是企业破产难的主要原因。”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邓峰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就算企业主动申请破产,地方政府、企业职工等也都是阻力。   李新创说,截至2015年底,我国钢铁行业关停企业多达57家,这部分企业如果退出,将压减产能9700多万吨,占全国产能8.6%。但是,钢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57家企业涉及职工就高达三四十万人,职工如何安置是头等大事。   此外,钢铁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僵尸企业”的资产处置也是大问题。钢铁行业平均负债率接近70%,而“僵尸企业”可能高于70%。企业停产后债务、拖欠职工工资等问题都需解决。   第三是社会问题。社会稳定不仅是职工稳定,也包括企业所在地的稳定。   “大象”与“蚂蚁”合作   重组是活,清算是死。同样是“僵尸企业”,谁生谁死,政府和市场,取决于谁?哪个更科学?   “这里面应该有严格的技术政策来做评价和筛选。”周大地说,应该综合环保能耗、技术标准、产品质量等因素综合考量,落后的技术先淘汰,不能完全搞成本竞争,这样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比如,新上的项目可能利润率还不高,企业亏损,但它坚持下去一定能多挣钱,这种企业就可以让它活下来。相比之下,那些看起来亏得并不厉害,但能效低、技术落后、环境治理不达标,这部分企业应该先淘汰掉,不论它是什么身份。   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也认为,传统产业去产能要分类看待。所谓“去产能”,是去掉那些无效的、低效的、落后的产能,关掉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好的产能还要发展。   “不能搞拉郎配,要多搞有效合作。”周大地认为,困难的国企有地有资产,而民营企业有技术有人才,这种“大象”与“蚂蚁”的结合,可以激活“僵尸企业”。但是,如果将本身亏损就很严重的国企再重组其他困难企业,带来的后果可能雪上加霜。   靠谁来打持久战?   在1月15至16日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负责人要求,央企集团公司是处置“僵尸企业”的责任主体,国资委将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督导,并把“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纳入监事会重点监督检查范围。   按照国资委划定的时间表,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主体任务,到2020年前全面完成各项工作。   有消息称,中央财政将安排1000亿元,首期或将安排300亿元,主要用于钢铁、煤炭行业的“僵尸企业”退出。   在刘世锦看来,应当使国有资本在企业资产债务重组过程中退出,用于充实社会保障资金,以解决去产能过程中失业者的问题。   “政府要兜底,切实负起责任来。”李新创说,尤其是政策落实要到位。   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经济组长朱振鑫认为,地方政府是消化“僵尸企业”的最终执行者,要成功出清“僵尸企业”就必须激发地方政府的动力。他建议,推动官员考核机制从GDP导向到效率导向,弱化对GDP的考核,把重点行业去产能的目标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要求各地方政府落实量化指标。   “还要在国家层面设立去产能办公室,对地方一把手实行一票否决,只有力度大了,政策落实了,这场大战才能打赢。”李新创说。


相关文章

  • 重庆清理"僵尸"房企
  • 中国房地产的超常规发展,造就了数量惊人的房地产企业的存在,但房企"有壳无实",也是中国楼市的一种真实状态. 9月22日,"2016市场监督管理论坛"在重庆召开.重庆市长黄奇帆的一个讲话,引发了极大关注 ...查看


  • 新出现一种存在重大泄密隐患的清理微信僵尸粉方法
  • 昨晚傍晚收到一个朋友的清理僵尸粉的信息,本来没有太在意,但是当我有时间细看了一下,马上叫他赶紧停止这项功能 大家都知道,现在清理僵尸粉已经成了一种强需求,好友超了5K的需要清理,精准营销的需要清理,微商朋友太多的需要清理,强迫症需要清理,于 ...查看


  • 国务院清理僵尸企业 亏损三年以上央企出清
  • 国务院清理"僵尸企业" 亏损三年以上央企"出清" 内幕调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5-12-10 阅读:10013 评论:0 会议确定,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 ...查看


  • 垂死挣扎的僵尸企业-2016-2-2
  • 僵尸企业 一.僵尸企业的概念 僵尸企业是经济学家彼得·科伊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 企业是指依法成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商品经营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而僵尸企业已经没有 ...查看


  • 小游戏也有大乐趣 渣电脑也可以飞起的游戏
  • 游戏大作满天飞,厌恶了绚丽的游戏特效,不想在无限连招,想要归隐山林?想要简单的乐趣想玩有趣的游戏?看小编收集的小游戏让你找回当年红白机的乐趣. 行尸走肉: 行尸走肉是一款根据同名大热漫画以及人气美剧改编的恐怖生存游戏.<行尸走肉> ...查看


  • 金华开发区向低效用地开刀 浙江日报
  • 收回一批 复绿一批 转型一批 金华开发区向低效用地开刀 记者 徐晓恩 徐贤飞 通讯员 李丹 本报讯 老厂房外墙一刷,屋内麻绳一隔,再点缀几棵绿色植物,就成了年轻人创业的网络公司.原本生存困难的金华市齐来针织有限公司,改造了7000平方米的老 ...查看


  • 多地政府官网造价普遍超百万,不重视内容频出"奇葩"多僵尸
  • 多地政府官网造价普遍超百万,不重视内容频出"奇葩"多僵尸 邓中豪.杜放.王存福/新华网 2015-04-16 17:51 来自 中国政库 新华网北京4月16日消息,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通知,要求自2015年3月至12月 ...查看


  • 僵尸自行车复活
  • 每年毕业季,毕业生们整理行囊离开大学,带不走的既有青春和回忆,还有一辆塞不进行李箱的自行车.这些落满灰尘.锈迹斑斑的自行车无法跟着主人一起毕业,于是年复一年地堆积在大学校园里,成为一群随处可见的"僵尸". 僵尸自行车的逐 ...查看


  • 智慧树说过的所有的话
  • 1.谢谢你给我施肥!继续施肥,我将给你有价值的信息! 2.食人花和墙果能够一起 3.如果你真的在听 发挥最大的效用--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上大学时是舍友. 我说话,那就竖起耳朵听:种两排向日葵吧--我可是非常,非常认真的! 4.潜 水僵尸?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