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弩之末,弦断心碎
不搭调的两个短语,前者乃箭弦,后者则是琴弦。前者需要用上很大的力气,才可以让箭弦绷得最紧,来到最后的位置;后者则是要付诸很深的情,才可以奏断琴弦,撕裂心灵。我想说的,不过是在长短句的世界里那扣人心弦的结句。
高中写作文的时候,老师曾交代我们,写作文要有那么一个标准——凤头、猪肚、豹尾,好一句豹尾,结尾要锵锵有力,要掷地有声,要让人回味无穷。其实想清楚一点,在诗词的世界里,也不外如是。因为相对文章而言,诗词更为短小精辟,起结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清人沈祥龙就曾经说过:“词结起最难。而结尤难于起”。可词的结句虽然重要,可事关一首词的点睛之笔,处理好它又绝非易事。
唐宋词不胜枚举,其中大家更是各有千秋,然纵然有百家之见却也难免了因循守旧,失了风格个性,乏善可陈。人所共知,长短句有上下阕之分,而百家之中难免就有八十流于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古旧套路。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作词无非就是为了一抒胸臆,境由心生,融情于景。然而,就各种直抒胸臆的写法而言,我却较为青睐一种以景结情的结尾,就如“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那般,而也因为这样一种独辟蹊径的写法,该词《青玉案》的作者被世人冠以了“贺梅子”这一美誉。
贺铸熟敛以景结情之妙,在他的作品里这种手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让其作品的意境提升了不止一个层次。据统计,贺词中“以景结情”的作品有近九十首,约占其全部词作的三分之一,此类结句真可谓在他的作品里信手拈来,俯拾皆是。又如其另一脍炙人口的词作《忆仙姿》那样:
一篷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柳飞絮。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
我们没有在该作品里面看到任何一个抒发情绪的出口,不说愁,不说焦急,不说失望,可从结局的那两句叠句里,我们就仿佛置身在南浦洲头,芦苇被风扬起的飞絮随着一帆渐行渐远,消失在江的尽头。这场面很壮阔,就像“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那样,并无太大的波澜,但是,当你凝神望去,一女子正久久站立在江边,踮起脚尖,极目凝望,你又是哪般的情绪,哪怕你也会为女主人公等待落空,怅然失意的情绪所感染吧。贺铸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什么都不说,又或者说是什么都不说清楚,就搁了一个背影在那里让你浮想联翩。加之岸边、飞絮、大江、远帆、和风,组合成一派迷惘怅然的画面,就犹如雨巷里那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那般让人动心,更为之耐人寻味。
当然,以景结情也不仅仅是仅能和全词前后呼应,它更可以看似抽刀断水,却愁更愁。就像《杵声齐》: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结尾两句并不直接写戍人之远,而是先写玉关万里之遥,把词意推到顶峰,然后再写丈夫所在的边关比玉关更远。“可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翻出更深一层意思。回宕无穷,哀怨的心情跃然纸上。在这里,玉关就像一个跷跷板,看似一端空无一物,却暗藏杀机,让人猝不及防。
其实,纵览其作品,我最为喜欢的还是教材中所著的《青玉案(横塘路)》一作: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
子黄时雨。
运用设问的手法在诗词中不在少数,有苏轼的“把酒问青天”、又有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不同的是,李煜之词是把愁绪比作东流的一江春水,而贺铸则是不正面作答,好一句“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真真切切地让人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言有尽而意无穷”。
贺词所结之词有的用的是实景,有的用的是虚构的虚景梦景,可无论是虚实真假,我们都不难从作者的词作里感受到一份情真意切,真乃一词大家。
强弩之末,弦断心碎
不搭调的两个短语,前者乃箭弦,后者则是琴弦。前者需要用上很大的力气,才可以让箭弦绷得最紧,来到最后的位置;后者则是要付诸很深的情,才可以奏断琴弦,撕裂心灵。我想说的,不过是在长短句的世界里那扣人心弦的结句。
高中写作文的时候,老师曾交代我们,写作文要有那么一个标准——凤头、猪肚、豹尾,好一句豹尾,结尾要锵锵有力,要掷地有声,要让人回味无穷。其实想清楚一点,在诗词的世界里,也不外如是。因为相对文章而言,诗词更为短小精辟,起结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清人沈祥龙就曾经说过:“词结起最难。而结尤难于起”。可词的结句虽然重要,可事关一首词的点睛之笔,处理好它又绝非易事。
唐宋词不胜枚举,其中大家更是各有千秋,然纵然有百家之见却也难免了因循守旧,失了风格个性,乏善可陈。人所共知,长短句有上下阕之分,而百家之中难免就有八十流于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古旧套路。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作词无非就是为了一抒胸臆,境由心生,融情于景。然而,就各种直抒胸臆的写法而言,我却较为青睐一种以景结情的结尾,就如“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那般,而也因为这样一种独辟蹊径的写法,该词《青玉案》的作者被世人冠以了“贺梅子”这一美誉。
贺铸熟敛以景结情之妙,在他的作品里这种手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让其作品的意境提升了不止一个层次。据统计,贺词中“以景结情”的作品有近九十首,约占其全部词作的三分之一,此类结句真可谓在他的作品里信手拈来,俯拾皆是。又如其另一脍炙人口的词作《忆仙姿》那样:
一篷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柳飞絮。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
我们没有在该作品里面看到任何一个抒发情绪的出口,不说愁,不说焦急,不说失望,可从结局的那两句叠句里,我们就仿佛置身在南浦洲头,芦苇被风扬起的飞絮随着一帆渐行渐远,消失在江的尽头。这场面很壮阔,就像“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那样,并无太大的波澜,但是,当你凝神望去,一女子正久久站立在江边,踮起脚尖,极目凝望,你又是哪般的情绪,哪怕你也会为女主人公等待落空,怅然失意的情绪所感染吧。贺铸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什么都不说,又或者说是什么都不说清楚,就搁了一个背影在那里让你浮想联翩。加之岸边、飞絮、大江、远帆、和风,组合成一派迷惘怅然的画面,就犹如雨巷里那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那般让人动心,更为之耐人寻味。
当然,以景结情也不仅仅是仅能和全词前后呼应,它更可以看似抽刀断水,却愁更愁。就像《杵声齐》: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结尾两句并不直接写戍人之远,而是先写玉关万里之遥,把词意推到顶峰,然后再写丈夫所在的边关比玉关更远。“可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翻出更深一层意思。回宕无穷,哀怨的心情跃然纸上。在这里,玉关就像一个跷跷板,看似一端空无一物,却暗藏杀机,让人猝不及防。
其实,纵览其作品,我最为喜欢的还是教材中所著的《青玉案(横塘路)》一作: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
子黄时雨。
运用设问的手法在诗词中不在少数,有苏轼的“把酒问青天”、又有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不同的是,李煜之词是把愁绪比作东流的一江春水,而贺铸则是不正面作答,好一句“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真真切切地让人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言有尽而意无穷”。
贺词所结之词有的用的是实景,有的用的是虚构的虚景梦景,可无论是虚实真假,我们都不难从作者的词作里感受到一份情真意切,真乃一词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