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登鹳雀楼1

泗阳农场小学教学设计

主备人:陈晓梅 课题 教学目标 备课日期:2015-12-10 17 登鹳雀楼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会本课生字。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并解释题目,激发兴趣 板书诗题并解释诗题。 【鹳雀楼】旧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前面可以望见中 条山,下面临近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 留在上面,所以叫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楼共三层,是当 时文人游览的胜地。 此楼北宋时还存在, 后来被河水冲毁。 题目的意思是登上鹳雀楼。 【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 ,晋阳(今山西太原) 人,唐代著名诗人。 二、教师范读 教师一边读,一边欣赏插图(画面:诗人正站在黄河 边的鹳雀楼上观看景色,太阳渐渐地落下山去。 ) 三、学生轻声读,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四、指导学习生字 1.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书生字,带领学生读音、 组词。 2.学生书空练习。说说记生字的方法。 个人加工、备 注 教者:

教师重点指导: 楼:lóu,读边音。“木”字作偏旁时,捺要写成点。 入: rù, 独体字, 两笔。 注意和“人”区别开。 穷: qióng, 三拼音,上下结构,写时不要少写宝盖头下面的撇和点。 目:mù,全包围结构,要和“日”字区别开。更:gèng, 读后鼻音。独体结构。有7笔。层:céng,读平舌音,后 鼻音。 五、课堂练习 1.组词: 人( 入( ) ) 日( 目( ) )

2.在练习本上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教学一得

泗阳农场小学教学设计

主备人:陈晓梅 课题 教学目标 备课日期:2015-12-10 17 登鹳雀楼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会本课生字。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并解释题目,激发兴趣 板书诗题并解释诗题。 【鹳雀楼】旧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前面可以望见中 条山,下面临近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 留在上面,所以叫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楼共三层,是当 时文人游览的胜地。 此楼北宋时还存在, 后来被河水冲毁。 题目的意思是登上鹳雀楼。 【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 ,晋阳(今山西太原) 人,唐代著名诗人。 二、教师范读 教师一边读,一边欣赏插图(画面:诗人正站在黄河 边的鹳雀楼上观看景色,太阳渐渐地落下山去。 ) 三、学生轻声读,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四、指导学习生字 1.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书生字,带领学生读音、 组词。 2.学生书空练习。说说记生字的方法。 个人加工、备 注 教者:

教师重点指导: 楼:lóu,读边音。“木”字作偏旁时,捺要写成点。 入: rù, 独体字, 两笔。 注意和“人”区别开。 穷: qióng, 三拼音,上下结构,写时不要少写宝盖头下面的撇和点。 目:mù,全包围结构,要和“日”字区别开。更:gèng, 读后鼻音。独体结构。有7笔。层:céng,读平舌音,后 鼻音。 五、课堂练习 1.组词: 人( 入( ) ) 日( 目( ) )

2.在练习本上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教学一得


相关文章

  • [登鹳雀楼]王之涣
  •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唐诗名,为题咏山西省永济市鹳雀楼(又名鹳鹊楼)的篇章.由于鹳雀楼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加之区位优越,风景秀丽,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多来登楼观瞻.放歌抒怀,并留下许多居高临下,雄观大河 ...查看


  • 17课登鹳雀楼教案
  • 西岗镇清泉小学课堂建模教学预案 年级科 课题 17.登鹳雀楼 备课教师 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 ...查看


  • 登鹳雀楼作者
  • 登鹳雀楼作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五言绝句,用短短二十个字,勾画出一幅雄奇阔大.气壮山河的动人画面,表现了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诗情川流不息,证明它有强大的 ...查看


  • 写景诗:登鹳雀楼
  • <登鹳雀楼>原文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注解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 ...查看


  • 登鹳雀楼公开课
  • 执教者:谢仁君 <登鹳雀楼>是一年级上册的第7课,作者王之涣,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感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情感方面: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 ...查看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1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登鹳鹊楼>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首诗描绘了万里山河雄浑壮丽的景象,揭示了"站得高,看得远"这一哲理,表达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目标 ...查看


  • 登鹳雀楼的说课设计
  • <登鹳雀楼>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名诗.其中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 ...查看


  • 山水诗:登鹳雀楼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 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韵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查看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感悟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略知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查看


热门内容